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第二條

民法第二條

發布時間: 2020-12-17 03:46:55

① 法條評析民法通則第二條

民法通則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 法人之間、 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這條是規定民法通則的調整范圍.
1 調整主體地位是平等;
2 調整的主體是公民和法人,可以是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也可以是公民和法人之間.
3 調整的內容是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② 民法通則第2條規定的民法調整對象定義有什麼不足

我國《民法通則》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草案》第2條的規定與此大體一致,只不過是《草案》第二條將《通則》中的「公民」換成了「自然人」。

我國學者在《通則》起草中,對於民法的調整對象進行了廣泛的討論。《通則》第2條的規定,採取了所謂「平等主體關系說」。對此條的意義,我國學者普遍認為:民法調整對象課題具有維護民法的特殊價值,「平等主體關系說」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一方面,通過強調「平等主體」肯定了公民、法人為私的利益的主體身份的存在,也適應了當時恢復私人空間以及推進市場經濟平等自治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回擊了當時盛行的計劃經濟色彩很濃的經濟法理論。通過對平等主體關系的定位,維護了民法的存在范圍,防止民法經濟法化或公法化傾向。從學術貢獻上看,「平等主體關系說」也為我國當時私法的觀念和私法制度的培育奠定了基礎。(p.19)

但具有如此重要意義的一條法律規定卻存在最基本的語法錯誤。

本句前一部分已經表明了民法所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後面卻又再強調「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顯得前後重復。更為重要的是,以「平等主體」作為後者的定語來修飾,並不符合語法規范。看下面兩個句子:(1)這個政權是革命群眾的工人、農民、學生、士兵的政權。(2)動物園里有很多兇猛動物的老虎、獅子、狼、蟒蛇。

句(1)中「群眾」與「工人、貧農、學生、士兵」同義,二者不能相互修飾。而「革命的」則可修飾二者中的任何一個。如此,句(1)可修改為:「這個政權是革命群眾的政權」或「這個政權是革命的工人、農民、學生、士兵的政權」。如果想要傳達「群眾」和「工人、貧農、學生、士兵」這兩個信息,完全可以在「這個政權是革命群眾的政權」之後,再加上一句「革命群眾包括工人、農民、學生、士兵」。句(2)中,「動物」與「老虎、獅子、狼、蟒蛇」等同義,二者也不能相互修飾。但「兇猛的」則可修飾二者之任何一個。如此,句(2)便可修改為:「這個動物園里有很多兇猛的動物」或「這個動物園里有很多兇猛的老虎、獅子、狼、蟒蛇。」

同樣,《民法通則》第2條中,「主體」與「公民、法人」為同義語,「平等」為形容詞,可作修飾語,它可以修飾「主體」,也可以修飾「公民、法人」,唯「主體」與「公民、法人」不可相互修飾,哪怕在「主體」前面加上一個「平等」。

所以僅從語法角度分析起來,《通則》第2條可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前款所稱平等主體包括公民、法人。」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很可惜的是,在此後的立法活動與大量的民法教材中,這樣的語病仍在延續著。

1999年3月15日頒布,同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若按上述分析,本條可改為:「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前款所稱平等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或「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於2002年12月23日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提請審議的《民法草案》第2條中,也完全重復了這個錯誤。《民法草案》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之間、法人之間、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此條規定與《民法通則》相比,將「公民」改作「自然人」,顯然是一個進步,但措辭的不妥是原模原樣的。

反觀當日全國人大法工委主任顧昂然《關於<民法草案>的說明》,則會發現,他在提到民法的調整對象時所用的措辭與《民法草案》是有所不同的。在《說明》中,顧昂然說:「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准則。」這里,他沒有重復《通則》第2條與《草案》第2條的措辭錯誤。

當然,也有學者已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如在以梁慧星作為課題組負責人的中國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所編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第3條,便對此種措辭錯誤作出了修正。此條規定:本法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團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p.1)

這樣,先不論《民法通則》與《草案》第二條的實質內容是否有必要規定與規定的是否合理,單從語法角度上考察,該條的修正是必要的,同時,相關著作的用語也有修正的必要。

③ 誰知道《民法通則》第二條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2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當連帶責任。使用民法原理分析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個分析不來了,因為現行法律沒有具體規定。 舉一判決實例吧:某人從一幢大樓下經過,結果被一拋棄物砸成重傷,沒有證據證實是某一戶人所拋物品致人重傷,結果這幢樓的所有住戶(住一層排除、部分有證據證實事發時其家人全不在家的之外),都被判決共同承擔民事賠償。聯名上訴被駁回維持原判,向二審法院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也被告知證據不足而不予受理。 請一並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⑤ 請解釋一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的規定。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同時,關於該問題的解釋,當事人可以參照以下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的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6)民法第二條擴展閱讀:

我國於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

1、合同的含義

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然人或法人)關於建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此類合同是產生債的一種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根據,故又稱債權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所規定的經濟合同,屬於債權合同的范圍。合同有時也泛指發生一定權利、義務的協議。又稱契約。如買賣合同、師徒合同、勞動合同以及工廠與車間訂立的承包合同等。

2、合同的法律特徵

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3、合同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劃分為:

計劃合同與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據國家經濟計劃而簽訂的合同,稱為計劃合同。如企業法人根據國家計劃簽訂的購銷合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等。

通合同亦稱非計劃合同,不以國家計劃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間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計劃合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計劃合同日趨減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圍之內。

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等。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無息借貸、無償保管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有償合同為合同當事人一方因取得權利需向對方償付一定代價的合同。無償合同即當事人一方只取得權利而不償付代價的合同,故又稱恩惠合同。前者如買賣、互易合同等,後者如贈與、使用合同等。

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為諾成合同。除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實物給付,合同始能成立,為實踐合同,亦稱要物合同。

要式合同與非要式合同

凡合同成立須依特定形式始為有效的,為要式合同;反之,為非要式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規定,法人之間的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公民間房屋買賣合同除用書面形式訂立外,尚須在國家主管機關登記過戶。

主合同與從合同

凡不依他種合同的存在為前提而能獨立成立的合同,稱為主合同。凡必須以他種合同的存在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稱為從合同。例如債權合同為主合同,

保證該合同債務之履行的保證合同為從合同。從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為前提,故主合同消滅時,從合同原則上亦隨之消滅。反之,從合同的消滅,並不影響主合同的效力。

本約與預約

約定將來訂立一定合同的協議為預約。嗣後履行預約而訂立的合同為本約,即本合同。凡訂有預約的,即負有訂立本合同的義務,違背預約而使對方遭受損失時亦應負民事責任。

其他合同

通常合同當事人均為自己或自己的被代理人取得一定權利而締結合同。但在某些情況下,締結合同的一方是為第三人取得權利或利益的,從而賦予第三人對債務人的獨立請求權,故稱為第三人利益締結的合同。

依據法律或合同規定向受益人給付保險金額的人壽保險合同,是典型的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因被保險人死亡後,受益人為第三人。此外,合同還可分為總合同與分合同;要因合同與不要因合同;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等。

4、合同的條款

可分為基本條款和普通條款,又稱必要條款和一般條款。當事人對必要條款達成協議的,合同即為成立;反之,合同不能成立。確定合同必要條款的根據有3種:根據法律規定。凡是法律對合同的必要條款有明文規定,應根據法律規定。

根據合同的性質確定。法律對合同的必要條款沒有明文規定的,可以根據合同的性質確定。例如買賣合同的標的物、價款是買賣合同的必要條款。根據當事人的意願確定。

除法律規定和據合同的性質確定的必要條款以外,當事人一方要求必須規定的條款,也是必要條款。例如當事人一方對標的物的包裝有特別要求而必須達成協議的條款,就是必要條款。

合同條款除必要條款之外,還有其他條款,即一般條款。一般條款在合同中是否加以規定,不會影響合同的成立。將合同條款規定得具體詳明,有利於明確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和合同的履行。

5、合同的簽訂

一般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步驟。

要約

為當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訂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議。提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在要約里,要約人除表示欲簽訂合同的願望外,還必須明確提出足以決定合同內容的基本條款。要約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約人可以規定要約承諾期限,即要約的有效期限。

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要約人受其要約的約束,即有與接受要約者訂立合同的義務;出賣特定物的要約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樣的要約或訂立同樣的合同。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時間確定。對於超過承諾期限或已被撤銷的要約,要約人則不受其拘束。

承諾

為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提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約的一方稱要約受領人,或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承諾,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約人就要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對要約內容的擴張、限制或變更的承諾,一般可視為拒絕要約而為新的要約,對方承諾新要約,合同即成立。

6、合同的形式

即合同雙方當事人關於建立合同關系的意思表示的方式。中國的合同形式有口頭合同、書面合同和經公證、鑒證或審核批準的書面合同等。

口頭合同

是以口頭的(包括電話等)意思表示方式而建立的合同。但發生糾紛時,難以舉證和分清責任。不少國家對於責任重大的或一定金額以上的合同,限制使用口頭形式。

書面合同

即以文字的意思表示方式(包括書信、電報、契券等)而訂立的合同,或者把口頭的協議作成書契、備忘錄等。書面形式有利於分清是非責任、督促當事人履行合同。中國法律要求法人之間的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以書面形式簽訂。其他國家也有適用書面合同的規定。

經公證、鑒證或審核批準的合同

合同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根據合同當事人的申請,對合同的真實性及合法性所作的證明。經公證的合同,具有較強的證據效力,可作為法院判決或強制執行的根據。對於依法或依約定須經公證的合同,不經公證則合同無效。

合同鑒證是中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國家經濟主管部門,應合同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進行的鑒證。鑒證機關認為合同內容有修改的必要時,有權要求當事人雙方予以改正。

鑒證機關還有監督合同履行的權利,故鑒證具有行政監督的特點。目前中國合同鑒證除部門或地方性法規有明確規定的以外,一般由當事人自願決定是否鑒證。

合同的審核批准,指按照國家法律或主管機關的規定,某類合同或一定金額以上的合同,必須經主管機關或上級機關的審核批准時,這類合同非經上述單位審核批准不能生效。例如,對外貿易合同即應依法進行審批程序。

7、合同的變更或解除

即對已經成立的合同內容的部分修改、補充或全部取消。合同一方因故需要修改、補充合同某些條款或解除合同關系時,必須徵得對方同意。亦即以雙方達成的新協議,變更或解除原來的舊協議。變更、解除合同的新協議,仍按原合同的形式辦理。

在法律或合同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如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時,另一方有權解除合同。故合同可由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而消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規定,如由於合同所依據的國家計劃被修改或取消,由於行政命令企業必須關閉、停產或轉產,由於不可抗力以及由於一方違約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履行已無必要時,允許當事人一方及時通知他方變更或解除合同。

⑦ 《民法通則》第75條第2款是什麼內容

《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抄條
第一款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第二款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⑧ 民法典第二條該法律強調對公民什麼權和什麼權的保障

強調對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保障,體現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

⑨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第83條第2款

您好,2017年新頒布的《民法總則》第八十三條彌補了《公司法》的缺失。第八十三條回將明確了刺破「法人面紗答」的規則適用於包括公司在內的一切營利法人,且出資人不得濫用有限責任損害債權人利益。其第2款規定:「營利法人的出資人不得濫用法人獨立地位和出資人有限責任損害法人的債權人利益。濫用法人獨立地位和出資人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法人的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法人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因此,只要發現法人逃避納稅義務,嚴重損害國家利益的,即使法人的獨立主體資格已經消滅,稅務機關也有權要求法人的出資人承擔連帶責任,且出資人不得以自己不是責任主體或僅應承擔有限責任為由抗辯。

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但該條規定尚有兩大局限,一是僅規定了公司股東的連帶責任,未規定非公司法人出資人責任;二是法人股東可能以承擔有限責任為由拒絕承擔出資額以外的債務,而《公司法》沒有針對這類情形的相關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⑩ 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能否同時使用,同時使用第一條第二條時,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不能。維持原判決、裁定,與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無法同時適用內。一份判決或裁定只能是一個容整體,例如,一審中有5個訴訟請求,法院分別作出判決。上訴後,二審維持3個,變更2個,從判決的整體上看,這屬於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情形,而不是第一款第一項與第一款第二項在同時適用。


法條鏈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1、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2、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