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法律淵源

民法的法律淵源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17:21

① 為什麼法理和判例不能成為我國民法的淵源

是這樣的,如果但從法理學這個角度來看,你說的那兩個是法的淵源,但民法書上為什回么沒寫答呢?原因是這樣的,在法的淵源學說中,一些學者把法的淵源和法的形式混了,而且在一般非法理學書中,都是把法的形式當成法的淵源.其實這是不對的,北大周旺生在高教版法理書中有一個簡單的論證,你有時間可以去看看,所以我們在學習部門法的,比如民法,你就要區別了,知道他所說的法的淵源,其實就是法的形式,而法的形式,就沒有你說的那兩個,就是這樣

② 民事法律屬不屬於民法淵源

屬於

法的淵源,又稱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表現形式。回我國民法答的淵源主要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事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

1法律。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①憲法②民事基本法③民事單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規范。

2法規。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3規章。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為貫徹法律、法規,在其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就法律適用中的問題作出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包括關於貫徹執行法律的意見、適用法律的解答、就某案件如何適用法律的批復等,也是民法的重要淵源。

5國家政策和習慣。

③ 中國民法的淵源有哪些

1、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法律;如《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版法》《權擔保法》《婚姻法
3、行政法規;如國務院頒布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4、地方性法規;即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制定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
5、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性文件;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
6、民事習慣。

④ 判例法是不是民法的法源(或淵源)

由於我國法律是大陸法系並不承認判例,更無判例法。因此從我國民法來說,判例法並不是其淵源。但有時是有參考價值的。 但在英美法系的國家,判例是民法的重要淵源。在我國的香港也有判例法。

⑤ 台灣民法的法律淵源

民法起草委員會於民國17年(1928年)成立;成員均為法學者,包括傅秉常、焦易堂專、史尚寬、林彬、鄭屬毓秀(後由王用賓繼任)、何榮(擔任秘書)、胡長青(擔任編集執行長)等人。

  1. 民法總則編於民國18年(1929年)5月23日公布,自同年10月10日施行。債編於民國18年11月22日公布,民國19年(1930年)5月5日施行。物權編於民國18年11月30日公布,自民國19年5月5日施行。親屬編及繼承編於民國19年12月26日公布,自民國20年(1931年)5月5日施行。

  2. 本法為實體法,直接規范人民私權利之各種法律要件及法律效果,而非程序法。

  3. 在民商關繫上,這部民法基本上採取的是民商合一原則,亦即在體例上不再特別區分民法與商事法

  4. 本法採取歐陸法系的立法方式,共分為總則編、債編、物權編、親屬編及繼承編五編;其中總則、債編及物權編由於規范了人民最基本的財產關系而被合稱為財產法,親屬編和繼承編則被稱為家族法或身分法。

⑥ 在民法學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可以作為民法的淵源嗎

學理上一般認為不可以。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明確兩個概念「司法解釋版」權和民法的淵源。
「司法解釋」就其實質意義而言是一種法律解釋,而法律解釋是指在法律適用的場合有權機關對法律文本所進行的闡釋。顯然司法解釋不是立法也不是法律。(雖然實踐中司法解釋很多已成為事實上的法律)
民法的淵源屬於一種法律淵源,從法理角度而言法律淵源是指法的形式淵源,是法的各種表現形式,前面說過司法解釋不是法律。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不可以作為民法的淵源。

⑦ 我國民法的淵源

民法的淵源
民法的淵源,即民法的法律淵源(簡稱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范藉以表現的具體形式。在制定法上,它主要體現為各個國家機關根據其許可權范圍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而在制定法之外,還包括習慣、判例、法理等。
(一)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中作為民事法律所依據的原則的規定、關於財產所有制和所有權的規定、關於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等,都是調整民事關系的重要法律規范,也是《民法通則》和各種單行民事法規必須遵循的法律依據。另外,法院在民事審判中缺乏實體法依據時,也可依一定的原則和方法援引憲法為依據進行法律解釋或適用。
(二)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和頒布的民事立法文件,是我國民法的主要表現形式。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在民事法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民法典制定並頒布之前,是我國的民事基本法。
(三)國務院制定發布的民事法規
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它可以根據憲法、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授權,制定、批准和發布法規、決議和命令,其中有關民事部分的法規、決議和命令,是民法的重要表現形式,其效力次於憲法和民事法律。
(四)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中的民事規范
國務院各部委依據法律、行政法規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又稱為行政規章,並不屬於立法,但在司法審判活動中,行政規章應當作為裁判的重要參考。
(五)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和經濟特區、特別行政區法規中的民事規范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區的自治機關以及經濟特區在憲法、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內可以制定、發布決議、命令、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這些法規不能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而且只在制定者所管轄的區域生效。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港、澳兩地的法律制度基本不變。兩地的原有法規中有大量的民事法律規范,這些民法規范只適用於各該特別行政區。
(六)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的最高審判機關,依法享有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各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的職權。為了在審判工作中正確貫徹執行法律,可以在總結審判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布司法解釋性文件,其中民事部分對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民事案件具有拘束力。
(七)國家認可的習慣
習慣作為民法的法源在我國是受限制的,只有經國家認可的習慣,才具有民法淵源的意義。
另外,我國傳統上屬於大陸法系,目前尚不承認判例法的地位。但從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建立判例制度有助於法官在裁判中正確適用法律,也有助於填補由於目前立法規定較為原則、抽象所造成的法律漏洞。

⑧ 根據民法的效力來源不同,我國民法的淵源主要有哪些

在許多國家民法中一般把習慣作為敏法的淵源,在我國,習慣作為民版法的淵源受到許可權制,只有經過國家認可的習慣,才具有民法院遠的意義。我國習慣法作為民法的淵源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和商業地區。
判例在我國現行法律中無明文規定作為民法淵源,判例並不是我國現在法律的淵源也並無約束力。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因為法律既不完善,也曾把馬克思主義的法學理論作為民法的淵源,而在中國現行的法律中並未把法理作為法律的淵源之一,但這並不說名法理在我國並無影響,一般認為,法律的原理解釋、法學著作、法學院里對法官裁判案件實際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所以。。。大概AC吧?。。。。

⑨ 簡述民法的淵源

法的淵源,是指法的表現形式。民法的淵源有兩種體制,一元體制和多元體制。前者僅承認制定法為民法的唯一淵源。後者在確認制定法為民法的直接淵源的同時,也承認習慣和法理為間接淵源。
我國《民法通則》既未規定製定法為民法的唯一淵源,也未將習慣與法理采為民法的間接淵源。但是習慣和法理對民事審判實踐發揮著重要作用,實際上成了補充我國成文民法之漏洞的淵源。
一、民法的直接淵源——制定法
制定法是指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定程序制定的、以法律條文形式加以編篡的成文性法律規范。
1、法律
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以法命名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立法文件。包含有民法規范的法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憲法
憲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根本大法。其中關於各種基本社會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的規定,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民法規范。
(2)民事基本法
在大陸法系國家,民法規范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民法典。我國現在還沒有制定民法典,發揮民事基本法作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3)民事單行法
民事單行法,是針對某特定類型的民事關系的法律調整而特別制定的法律。目前,我國形成了一個由《民法通則》統率各單行民事法律的體系。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
(4)綜合性單行法
綜合性單行法,是針對特定權利主體、權利客體或特殊問題而制定的既有民法規范又有行政法規范甚至刑法規范的法律,如《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2、准法律
准法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國家地方機關制定的,以條例、辦法、細則等名目出現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有:
(1)國務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法規、規章
(2)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性文件
(3)地方性法規
二、民法的間接淵源:習慣與法理
1、習慣
習慣是民法的最初形式。習慣是是對制定法的補充和完善,因而是制定法進步的動力。
我國司法實踐有採納習慣作為制定法之補充的做法。但是,在當代中國語境下,「民間習慣」代表與現代化理念格格不入的觀念。蘇力教授認為:「制定法是輕視習慣的,且民商法更極少強調要遵從習慣」。
法規鏈接:《民法通則》第6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以案說法:
1、從「禁放令」到「限放令」;
2、訂婚對雙方是否具有約束力;
2、法理
法理的存在形式有兩種,一是學者的學說,二是法官的判例。在我國,專家學者的學說直接地影響著法院的審判活動。至於判例,最高審判機關所公布、出版的典型案例也直接地影響著各級地方法院對有關案件的處理。

⑩ 民法典的內容。

一、民法典包括什麼內容(《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別是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和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二、公民民事權利內容
1、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3、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
絕對權,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都為絕對權。
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相對權。
4、根據兩項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
主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
從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5、根據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
原權利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6、根據權利有無移轉性,民事權利可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
專屬權,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人身權就屬於專屬權。
非專屬權,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財產權多為非專屬權。

熱點內容
中介的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40:52 瀏覽:639
教育附加條例 發布:2024-11-08 17:35:33 瀏覽:992
別人借錢怎麼打條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30:09 瀏覽:321
拍賣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27:33 瀏覽:138
蕭山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4-11-08 17:20:48 瀏覽:485
律師張丹璇全文txt 發布:2024-11-08 17:04:21 瀏覽:415
臨安法院宋 發布:2024-11-08 17:03:44 瀏覽:920
勞動法超過法律規定要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08 16:21:52 瀏覽:141
十八准則條例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8 14:58:47 瀏覽:296
國際經濟法中尊重國家主權原則 發布:2024-11-08 13:49:38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