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構成要件

民法構成要件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48:26

1. 民法 代理的構成要件

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 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六十四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第六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
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六條 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七條 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八條 委託代理人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民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除外。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
(一)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二)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三)代理人死亡;
(四)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五)作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終止。
第七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終止:
(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復民事行為能力;
(二)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三)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四)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取消指定;
(五)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間的監護關系消滅。

2. 民法中錯誤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您好,民法中的過錯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中的主觀因素,反映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心理狀態。與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不同,對一般侵權行為而言,過錯是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必備前提。

1、過錯根據其類型分為故意與過失。

(1)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損害結果,仍希望其發生或放任其發生。

(2)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應預見或能夠預見而因疏忽未預見,或雖已預見,但因過於自信,以為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後果。過失根據法律對行為人要求的注意程度不同又分為一般過失與重大過失。

A.一般過失,是指行為人欠缺善良管理人或者與處理自己事務同樣的注意義務。

B.重大過失,是指行為人顯然欠缺普通人的注意義務。

2、過錯除了一個人的過錯以外,還有共同過錯、與有過失等情形。

(1)共同過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人基於共同的故意或過失致他人損害,故共同過錯只是存在共同侵權行為中。由於我國的共同侵權行為理論發生了變化,因此共同過錯不再是共同侵權的必要條件,因此共同侵權行為可以在沒有共同過錯的情形下發生。(參見《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3條第1款的規定)

(2)與有過失,是指對於損害的發生,受害人存在過錯。民法通則第131條對於與有過失的規定相對較為簡單,《人身賠償司法解釋》第2條就與有過失作了詳細規定,該條可以分解為以下內容:

A.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131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B.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C.適用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三款(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的特殊侵權)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因此,在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的特殊侵權行為中,如果受害人只是一般過失,不減輕加害人的責任。

與有過失,既可以發生在單獨侵權中,也可以發生在共同侵權中。而在共同過錯中,有過錯的僅是加害人一方,在與有過失中則是強調受害人有過錯。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3. 民法中物的構成要件

你好,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二條規定: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回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答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物必須是能夠被人控制的,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的,客觀存在的。

4. 簡述民法中的一般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法理論一直採納四要件說作為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即:
(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
(2)侵權行為的違法性;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
(4)行為人有過錯。

5. 民事起訴狀的構成要件

民事起訴狀的構成要件包括:
1、雙方當事人及其自然狀況;
2、訴訟請專求;
3、事實與理由;
4、向哪個法院起訴屬;
5、具狀人簽名。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6. 一般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一、一般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1、民事責任構成要件的分類
(1)一般民事責任構成要件。是指適用過錯責任的責任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違法行為、損害、因果關系、過錯四個要件。
(2)特殊民事責任構成要件。是指適用於各類特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此類構成要件多由法律加以特別規定。如環境污染責任、交通事故責任等。
2、關於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的理論或學說
(1)三要件說。認為應包括過錯、損害事實、損害事實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2)四要件說。認為應包括行為的違法性、損害事實、損害事實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過錯。
(3)五要件說。認為構成要件包括:行為、侵害權利、故意或過失造成損害、因果關系,其中因果關系又分為責任成立因果關系和責任范圍因果關系。(王澤鑒)
(4)六要件說。認為包括:歸責性之意態、違法性之行為以及因果律。其中歸責性之意態包括行為人的責任能力和過錯,違法性之行為包括行為的違法性和權利遭受侵犯,因果律包括因果關系和損害事實。(史尚寬)
(5)七要件說。胡長清認為,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包括主觀和客觀兩類要件。其中主觀要件包括意思能力和過錯;客觀要件包括自己的行為、權利的侵害、損害的發生、因果關系和違法。黃立教授認為應包括:加害行為、行為違法、故意或過失、責任能力、損害的發生、所受損害須為他人權利、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絕大部分學者及司法實踐均採取的是採納的四要件說。
二、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的理論或學說
(1)三要件說。認為應包括過錯、損害事實、損害事實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2)四要件說。認為應包括行為的違法性、損害事實、損害事實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過錯。
(3)五要件說。認為構成要件包括:行為、侵害權利、故意或過失造成損害、因果關系,其中因果關系又分為責任成立因果關系和責任范圍因果關系。(王澤鑒)
(4)六要件說。認為包括:歸責性之意態、違法性之行為以及因果律。其中歸責性之意態包括行為人的責任能力和過錯,違法性之行為包括行為的違法性和權利遭受侵犯,因果律包括因果關系和損害事實。(史尚寬)
(5)七要件說。胡長清認為,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包括主觀和客觀兩類要件。其中主觀要件包括意思能力和過錯;客觀要件包括自己的行為、權利的侵害、損害的發生、因果關系和違法。黃立教授認為應包括:加害行為、行為違法、故意或過失、責任能力、損害的發生、所受損害須為他人權利、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公民在從事各項活動的時候,都需要承擔各種活動所需要的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入發生各類糾紛或者矛盾,是很難覺察到民事責任的存在的,在法律上,決定是否形成民事責任的行為的判定就是是否產生了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所以,在進行司法活動中,需要對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進行界定。
延伸閱讀:
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有哪些
侵犯商標權可能承擔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承擔醫療民事責任的條件是什麼

7. 民事主體的構成要件

通過對自然人和法人的共同特點的分析,可以得出民事主體的構成要件:第一,名義獨立。自然人和法人能以自己的名義為民事行為,與第三人發生法律關系。「對組織體特別意味著能夠用組織的名稱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而不是以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組織成員的名義」。第二,意志獨立。即按照自己的意願,通過自己的選擇來活動。自然人能通過自己的自由意志為民事法律行為,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對於法人而言,應該是其共同意志,而不是其成員的個人意志的簡單相加。第三,財產獨立。即「民事主體必須擁有作為一個實體獨立的財產」。自然人對其擁有的財產享有完全的、排他性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法人的財產獨立於其成員的財產,為法人的共同利益所支配。第四,責任獨立。即要求民事主體具有責任能力。自然人和法人都以其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以其財產獨立為前提。責任能力是從行為能力制度中分化出來的一項制度,但其是否應當從行為能力制度中分化出來,成為民事主體的構成要件,我認為是值得商榷的。民事主體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行為能力包括兩個方面: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前者指行為人能認識自己行為的後果,後者是行為人辨別善惡的能力。責任能力是行為人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此處的責任「並非獨義務的擔保,而是行為之實施處在行為人有意識的狀態導致的可罰責性」。由此,行為能力制度的實踐理性方面內在的包含承擔責任的方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的呢能力,而行為能力又包含責任方面,所以責任獨立不能作為民事主體的構成要件。

8. 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件包括()

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的含義:
(1)
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是指構成民事法律關系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2)
包括三大要素,即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和客體。

熱點內容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論賽 發布:2025-01-19 22:42:34 瀏覽:638
新勞動法加薪 發布:2025-01-19 22:41:23 瀏覽:725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
經濟法要約邀請例題 發布:2025-01-19 21:10:22 瀏覽:155
刑法重公權 發布:2025-01-19 20:19:44 瀏覽:926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
房東選任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9 19:16:10 瀏覽:24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 發布:2025-01-19 18:54:39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