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與媒體
1. 媒體審判和司法審判有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媒體審批只能是輿論監督,沒有法律效率,法院判決是有法律責任,可以執行的。
2. 正確處理新聞媒體與司法關系的作用與意義
1、新聞媒體需要介入司法活動。
新聞媒體是信息的集散地,是連接公民、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的紐帶、橋梁,集中體現社會輿論,引導社會輿論。新聞媒體的職責就是向社會傳播公眾關心的、新近發生和發現、具有典型性或獨特性的客觀事實、人物、理念及其言論。知情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是公民其他權利運用和實現的前提和要件,面對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公共事務,人們直接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新聞媒體便成為公民實現其自身權利的有效途徑。公民通過媒體了解有關司法的重要新聞,實現了知情權;公民又通過媒體對新聞事實發表意見,實現了表達自由,同時又可以促進司法的公正。以公開報道和新聞批評為核心的傳媒介入司法,既有助於把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知情權、言論自由權等民主權利真正交給人民,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司法活動的廉潔和促進司法的公正。
2、新聞媒體介入司法活動要合理、合法。
司法活動需要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例如偵破、起訴、審理一起案件,要求辦案人員與社會保持適度的隔離,相對隔絕各種公共權力、社會勢力、社會情緒對辦案人員的指令、干擾和影響,使辦案人員依據事實和法律獨立行事,不受包括新聞輿論在內的各種聲音和行為的干擾。媒體的任何不適當的介入,任何有傾向性的報道或評論都有可能幹擾正常的司法活動,或給司法人員和受眾造成先入為主的偏見,使司法人員基於傳媒的影響或迫於公眾輿論的壓力,作出有失公正的判決。而新聞媒體通過對司法活動進行真實、公開、公正的報道,則可以起到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促進司法改革、維護法律尊嚴的作用,對加快我們國家的民主與法治建設有著難以替代的、積極的、重要的意義,尤其是新聞輿論對司法活動中腐敗行為的揭露與對司法活動中所遇法律問題的討論、對司法實踐提出的新問題的探討,對於促進司法公正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新聞媒體要明確自己能報道什麼,不能報道什麼
社會上每天都可能發生許多案件,新聞媒體要明確的了解什麼樣的案件需要報,什麼樣的案件不能報,只有那些具有典型意義和新聞價值的案例才有必要向社會披露和向大眾傳播。
首先,新聞媒體一般不宜公開報道正在審理和雖審理但未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和沒有把握或在案件事實、適用法律上有爭議的案件。對於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新聞媒體應受到相應的限制,一般只宜報道案件開庭的時間和案件審理結果以及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所涉及的內容。有些案件一經披露可能妨礙偵破或危及當事人人身安全,如綁架案在人質被安全解救以前,毒品走私案在未破獲之前,媒體就不能報道案件的發生,更不能跟蹤報道案件偵破全過程。在刑事大案的報道中,媒體應嚴格限制披露警方偵破手段及過程,在刑事案件的偵查階段,媒體只報道案件的發生情況,具體細節留待警方破案後報道,以免為罪犯提供反偵破經驗。在案例報道中,應當尊重當事人的人格權,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
4、新聞媒體要懂得怎樣報道
新聞媒體在報道司法案件的過程中要注意報道得分寸和導向性。切入的角度不同、報道的思路不同、采訪的重點不同、寫作的方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果。同是關於刑事案件的報道,可以側重寫偵破過程,也可以側重寫犯罪過程;有側重於寫審判過程的,有側重於寫犯罪特點的,也有側重於寫犯罪後果的,還有側重於寫案件引發的思考、挖掘案件背後的原因的等等。對於待決案件應以客觀事實報道為原則,不宜作帶有明顯傾向的評論,更不能搶先司法程序使用定性式語言進行報道。案件報道一定要客觀公正,尤其是在民事、行政訴訟案件的報道中,不能偏聽偏信,也不能偏袒某一方,更不能故意炒作。
總之,新聞媒體與司法活動是報道與被報道,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新聞媒體在傳播活動中要真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不僅要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還要了解了司法機關的工作性質、任務和作用,切忌越權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維護司法的獨立性,同司法一起來維護社會的公正、正義。
3. 司法還是媒體更能夠制約政府辯論
一個絕對民主的國家抄,自然會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用來監督政府的機構和相關的法律以及措施。同時一個絕對民主的國家自然政府就不能對媒體完全的約束,自然媒體更能代表群眾客觀公正的發出聲音起到監督作用。然而大多數國家政府是統治者的行政單位,法部門是政府的專政工具。媒體也只能充當政府的喉舌。只有執政黨才有權利行使權利。所以我認為法律可以制裁政府中犯錯誤需要制裁的官員和單位,媒體能代表群眾監督政府部門的工作。所以在司法機構介入政府行政內部的力度不夠和政府對媒體有直接的領導關系使得媒體不能公開輿論自由采訪公正關系公平法理客觀報道。那麼這兩者都不能對政府有實質性的制約。
4. 辯論賽:司法和媒體哪個更能權衡政府
司法通過行政相對人的告訴,監督行政行為主體的合法性; 司法通過法律意見書對本級行政機關的行政規章、命令實施法律監督 司法通過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補償性措施實施程序上的監督
5. 法理學,如何處理好司法和傳媒的關系
大家都很熟悉一個傳統的觀點,那就是司法機關不應受傳媒的不當影響,包括不應該屈從於輿論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傳媒相對於司法案件,應該保持神聖態度,不得預先做出不客觀的報道或者有偏向的評價、評論。
對傳統媒體來說,要做到上面的要求是比較容易的,但現在的問題是網路突然放大了傳媒,超出了傳統傳媒的功能,變成了一種幾乎難以約束的力量。而且,這個力量是野性的,它可能對司法造成一定的沖擊。曾幾何時,人們驚呼要戒備媒體審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可以說,當今網路世界,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一些論壇上還潛伏者所謂的五毛黨,據說它還擴建成水軍。還有一些論壇上磚頭橫飛,理性的公共論壇遠未建成。
如果要絕對隔絕網路輿論對司法判決的影響,除了要求法官自身對網路輿論閉目塞聽、充耳不聞之外,幾乎別無他圖。而問題在於,讓法官做互聯網時代的鴕鳥,成為網路世界的絕緣體,這樣真的是正確的嗎?如果我們的司法在互聯網時代還是那樣的脆弱,那樣的容易迷失在網路輿論的導向之中;法官們也是那麼敏感,那麼容易被滔滔人言所裹脅,我們本來就很難期待有什麼法官的自由心證,有什麼司法審判權的獨立。
如果司法有足夠健全的制度,法官也培養出了一種足夠理性的定力,那麼,大可不必避諱網路世界,完全可以出入於網路的大學堂,向網路學習,順便了解一下網路當中所滲透的國情民意。
之所以提出司法向網路學習,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在當今中國網路也同時具有某種權力救濟的功能。比如許多根據法律被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圍之外的案件,甚至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得到公正的司法救濟的案件,正是通過網路而成為公共事件,並得益於網路輿論的壓力最終得到解決。
6. 如何理解媒體審判,司法公正和媒體報道
媒體審判指媒體因為具有很大的傳播影響力,其對案件的預測性報道可能造成兩個方面的消極影響:影響輿論,並通過輿論影響司法審判;就是媒體的不實、不公正報道在法院判決之前和判決之外,直接給案件當事人造成不良的社會評價,或者傷害他們的隱私權。後者的例子更多。
司法公正指司法權運作過程中各種因素達到的理想狀態,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媒體報道指人藉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手段。
(6)司法與媒體擴展閱讀
反對和防止「媒體審判」,維護司法獨立和公正,在國際新聞界和法律界是有共識的。1948年,聯合國《國際新聞自由公約草案·第三公約》把「妨礙法庭審判之公正進行」的新聞列為禁載。
1994年,世界刑法學會第十五屆代表大會《關於刑事訴訟中人權問題的決議》第十五條規定:公眾傳媒對法庭審判的報道,必須避免產生預先定罪或者形成情感性審判的效果。如果預期可能出現這種影響,可以限制或禁止無線電台和電視台播送審判情況。
司法公正為司法活動的一條基本原則。按照這條原則,以法官為代表的司法人員應該在審理各種案件的過程中正當、平等地對待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該在審理各種案件的結果中體現公平正義的精神。
7. 司法比媒體在對官員的監督方面優勢在哪
司法可以依法通過法律的強制手段來規范官員的行政行為,而媒體則只能是通過輿論以引起相關行政部門或司法部門的重視後再通過行政或司法來完成。
8. 司法與媒體辯論賽四辯稿
四辯稿是有固定格式的,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1.糾錯.總結對手在比賽中版犯下的錯誤,這是需要你權在賽前分析對手的論點,提前准備的,不能上場再准備.重要從邏輯,事例,論證等方面找錯.2.重復論點,加以總結.這個簡單,再把論點強調一遍就好,但注意和一辯溝通好,論點要一致.3.升華.將己方的觀點盡量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上,從更高的層面分析辯題,不僅局限於辯題本身,而要涉及更高的價值觀,世界觀,使聽者受到鼓舞.這是最重要的!這是一個參加過一些辯論的辯手的建議.一辯的關鍵在於提出你們比較的標准.
第一段要寫的有,闡釋辯題中出現的名詞解釋比如逆境、人才、人才發展,這個解釋很關鍵,是要為你方觀點服務的;
接著明確提出你方標准,即逆境是利於人才發展的.接下來就要圍繞這個標准分條敘述.
下面二三段要寫論據,需要分幾個大的方面,比如個人,社會,然後再基於每個方面分條敘述,這部分最好引經據典,比如某某名人說過,某某歷史事件證明等等,增強說服力.
你們的論據也不應暴露過多,以免被對方抓到可以攻擊的地方.
最後一段大致簡短總結一下,基於以上觀點,我方堅持認為.
彭雪晴
9. 媒介審判和司法審判的關系
想要知道媒介審判和媒體監督的區別,首先要了解什麼叫做媒體審判和媒體監督。 媒體審判是指新聞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搶先對涉案人員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勝訴或敗訴等結論。「媒介審判」是對法院的審判權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權利的雙重侵犯。而西方人認為任何民事、刑事案件在普通法院審判前或審判後,由一般性或法律性報紙所刊載的消息或意見,不論其是以文字、圖片、漫畫及其他方式,不論其目的是在討論、分析、攻擊、侮辱與案件有關的法官、當事人及其他訴訟關系人,或案件內容及其勝負得失,凡足以影響審判者都稱為媒體審判。 請看案例:上個世紀中葉發生在美國的「謝帕德案件」。1954年6月4日美國的一個外科醫生謝帕德被指控謀殺自己的妻子的兇手。由於當時在事發現場沒有留下任何線索,使得案情無法開展。但是,民眾和媒體的合理想像認定謝帕德醫生是殺死其妻子的兇手。媒體為了炒作的需要,不斷製造新聞,以此來刺激受眾情緒,致使法院最終裁定謝帕德醫生有罪。作為無辜的受害者謝帕德醫生每年上訴,一直上訴了十二年,屢次被法院駁回。直到1965年,美國最高法院接受謝帕德醫生的請求,重新審判,被判無罪。 另外一個案例是郭美美事件。 媒體監督定義有三:1、司法權是國家權力的重要部分,媒體對司法活動進行報道並監督司法權的行使,已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在我國,傳統上媒體對司法的監督作用非常有限。近年來,隨著進行司法改革、促進司法公正的呼聲日益強烈,加強對司法的監督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黨的十五大報告特別指出,要「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要「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由於媒體報道是輿論的主導,輿論監督主要通過新聞媒體的監督來實現,因此媒體監督已成為我國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 2、媒體監督,是指報紙、刊物、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對各種違法違紀行為的違法犯罪、瀆職腐敗行為所進行的揭露、報道、評論或抨擊,支持和監督國家機關的方式,其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的特點。司法權是國家權力的重要部分,媒體對司法活動進行報道並監督司法權的行使,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 3、媒體監督,由於其自身所特有的開放性與廣泛性,為我國的監督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進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敗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媒體監督是一面雙刃劍,缺乏制約或運用不當便可能對司法公正造成負面的影響,從另一側面妨礙或破壞司法公正。 所以,根據以上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媒介審判和媒體監督司法的區別就在於媒介審判是依靠公眾的輿論和想像來破解案件,根本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就可以判斷。而媒體監督司法不僅有媒體的輿論,媒體的炒作,還有司法機關會根據這些痕跡還有很多別人想不到的方法來處理案件,致使案件明朗化。 本回答由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房雲閣推薦
10. 媒體比司法更能制衡政府
反方:媒體比司法更能制衡權力
一、立論反駁:
看情況採取下列各點:
(1)媒體有炒作的情況,有出現假新聞的時候,甚至某些媒體有被操控的時候,但是比較而言,媒體因為人民廣泛參與,因為有不同利益團體的廣泛發言,即使出了錯誤,也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媒體本身得到糾正。也就是媒體的公正可以靠媒體本身來實現。但是司法的公正能通過司法本身實現嗎?
(2)的確,司法具備強制力,而媒體不具備,不能直接對權力進行制裁,但是媒體輿論能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發揮社會各階層,整合各職能部門,(包括司法機關)的力量去鏟除腐敗,預防新腐敗的產生,營造公平正義,對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衡.----因此如果說司法是拳頭之一,那麼媒體就如人的大腦.你覺得拳頭的力量比人的大腦大嗎?
(3).你們說司法是代表國家行使權利的執行機構,也就是說司法部門作為國家管理工具之一,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和系。那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那又怎麼來制約權力呢?獨立的司法才能做到公平與公正。別忘了他和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啊,難以有效監督。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你能期望自己的左手制約自己的右手嗎?你能期待親兄弟間會有真正的相互制衡嗎?
(4)媒體的反應快就一定是草率嗎?司法反應慢就一定是慎重嗎?烏龜一定比兔子能制衡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