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為
❶ 如何區分刑事司法行為和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當公安局作為行政主體時就是行政行為,作為司法機關時就是司法行為。這里,公安局只是履行自己的行政權力,而不是刑事調查的權力,所以是行政行為。可訴。可以要求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❷ 司法行為與行政行為的概念、特徵以及區別。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行為的特徵是: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 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
❸ 什麼是行政司法行為
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機關作為第三者,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特定的行政爭議或民事爭議案件所作出的裁決行為;它所形成的法律關系是以行政機關為一方,以發生爭議的雙方當事各人為一方的三方法律關系,具體包括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行政行為,如行政終局裁決行為、國家行為等。
行政司法的特徵
⒈行政司法行為是享有準司法權的行政行為,即以依法裁處糾紛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為。它按照準司法程序來裁處糾紛,堅持程序司法化的原則;
⒉行政司法行為的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⒊行政司法行為的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它們是由於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決定,或雙方當事人不履行義務,或行政機關、其他當事人侵害相對方合法權益而產生的,在權利和義務發生利害關系的爭議或糾紛;
⒋行政司法行為是行政主體的依法行政的活動,即行政機關依法裁處糾紛的行為;
⒌行政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❹ 司法行為與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行政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回權,按照準司法答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在我國行政司法行為主要是指行政復議行為、行政裁決行為、行政調解行為、行政仲裁行為。 ⒈行政司法行為是享有準司法權的行政行為,即以依法裁處糾紛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為; ⒉行政司法行為的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⒊行政司法行為的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 ⒋行政司法行為是行政主體的依法行政的活動,即行政機關依法裁處糾紛的行為; ⒌行政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❺ 刑事司法行為有哪些
刑事司法行為應具有以下的要件:
一是其主體只能是公安、國家安全回等具有刑事司法職答能的特定機關;
二是其實施的行為必須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如拘留、執行逮捕、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搜查、扣押等行為,都有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
三是其目的是為了查明犯罪事實的需要。
❻ 交通違法屬於司法行為嗎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發生後,當事人明知自己發生了交通事故,為逃避事版故責任權,故意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一種違法行為。有兩種情況:1、人和車都在事故發生後逃離事故現場;2、棄車逃逸,即當事人將車留在現場,人逃離事故現場。
司法解釋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指為了逃避法律懲處,而逃離現場的行為」。該司法解釋強調認定逃逸的行為應同時具備主觀客觀要件,客觀方面為逃離現場,同時又強調交通肇事的主觀罪過,即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跑的行為。
司法實踐是比較復雜的,不是所有發生事故後,離開現場的行為就是逃逸行為,在以下的情況下,不宜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
1、雖然駛離現場,但是在現場不遠處隨即打電話報警的行為。對這一類行為並不符合逃逸的主客觀的要件,因此,不能認定為逃逸。
2、雖然離開現場,但證實其主觀上無逃逸的故意的行為。這種情況,行為人主觀上並不具備逃逸的主觀要件,不能認定其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3、正在離開現場途中,主觀故意動機尚不明確的行為。有的行為人雖然當時也離開了現場,但是雖然沒有證據認定其主觀具有逃逸的故意,不宜認定其為交通逃逸行為。
❼ 領導幹部哪些行為屬於違法干預司法活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此次出台的規定共計13條內容,主要建立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三項制度。應該說,出台這一《規定》,就是要建立防止司法干預的「防火牆」和「隔離帶」,為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提供製度保障。推進這項改革,對於貫徹中央的改革要求,落實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排除外部對司法權行使的違法干預和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規定將領導幹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情形,作了列舉式的規定,主要包括:
一、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二、要求辦案人員或辦案單位負責人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
三、授意、縱容身邊工作人員或者親屬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四、為了地方利益或者部門利益,以聽取匯報、開協調會、發文件等形式,超越職權對案件處理提出傾向性意見或者具體要求的。
五、其他違法干預司法活動、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
如何判斷領導幹部行為是否屬於違法干預司法活動?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副主任蔣惠嶺認為,判斷干預司法活動是否違法,首先要分清職務行為和職務外活動的關系。有些領導幹部通過法定程序了解案件信息,這就屬於依法履行職責的范疇,但如果對案情認定、證據採信、裁判結果等發表意見甚至作出決定,那就超出了制度活動的范圍,屬於非法干預。
是否曾經干擾司法活動,是衡量一個官員法治素養的重要標准。將干預司法的記錄制度與相應的黨內法規和政績考核等制度規定和相關考核評估有效銜接,干擾司法行為將對官員的「仕途」造成影響,必將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行為起到有力的制約作用。
❽ 請舉例說明什麼是司法行為是、什麼是行政行為。只要舉例就可以,不用論述概念。
1、司法行為舉例
①法院審理案件,作出判決;
②檢察院提起公專訴;
③地方各級人屬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④公安機關依法將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
⑤監獄對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進行偵查。
等等。
2、行政行為
①稅務局收稅;
②衛生局吊銷違規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③教育局查處學校亂收費;
④民政局進行結婚登記;
⑤公安局依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等等。
注意:公安局「抓人」有些是司法行為,有些是行政行為。
例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的逮捕是司法行為;
例如,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自行決定的行政拘留是行政行為。
❾ 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1、含義不同:
司法行為:是指司法機關在司法活動中所實施的行為,例如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公證機關的公證行為等。
准司法行為:即行政司法行為,這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應。
2、執行主體不同:
司法行為:執行主體是司法機關。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
准司法行為:執行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3、執行對象不同:
司法行為:司法行為執行主體主要是民事、刑事案件。
准司法行為:准司法行為的執行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
4、執行程度和范圍不同:
司法行為:除去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自己行使內部系統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務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罰執行、法律服務管理、司法鑒定管理、人民調解、司法考試等幾大塊。
准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9)司法行為擴展閱讀:
關於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情況延伸:
隨著《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相繼頒布並實施,使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受理、審查、執行程序更加規范,審查更加嚴格,對指導和規范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起著重要作用。
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是有關法律的明確規定: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請求該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的一種行政救濟制度。
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時,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求得司法救濟的法律制度。
所謂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指行政機關不因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而暫時停止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從以上法律條文的規定中均可看出,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明確的,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
1、為了保障行政機關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權和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2、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和對社會的管理權,具有其特殊性,行政權本身就具有強制力和執行力。
3、是為了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能隨意間斷和停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司法行為
❿ 什麼是行政司法行為
行政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專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屬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
在我國行政司法行為主要是指行政復議行為、行政裁決行為、行政調解行為、行政仲裁行為。
⒈行政司法行為是享有準司法權的行政行為,即以依法裁處糾紛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為;
⒉行政司法行為的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⒊行政司法行為的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
⒋行政司法行為是行政主體的依法行政的活動,即行政機關依法裁處糾紛的行為;
⒌行政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