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民法總則
⑴ 民法總則新舊不同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全國人大正在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中,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草案回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答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未存活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草案中,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從十周歲下調到六周歲,即未成年人年滿6周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用的民事活動。草案擴大了被監護人范圍。草案將智力障礙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辨識認知能力的成年人也納入被監護人范圍,有利於保護其人身財產權益,也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好地維護老年人權益。 ······
⑵ 民法總則對民事主體的規定有哪些新的變化
一是《民法總則》對舊法作出了一定的修改。如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申請主體,從「利害關系人」修改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認定恢復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申請主體,從「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修改為「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並單獨增加一款列舉了「有關組織」的范圍;撤銷監護人資格申請主體,從「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修改為「有關個人或者組織」。
二是《民法總則》增加了一些新規定。如新增了胎兒利益保護條款、捐助法人決定可撤銷條款以及英雄烈士人格權益保護條款。
三是舊法有規定或明確的,但《民法總則》沒有規定或明確。如舊法明確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申請主體中「利害關系人」的具體范圍,而新法卻沒有明確;舊法規定了宣告死亡申請主體的順序,新法卻沒有規定。如何應對這種新變化,對相應民事案件的起訴、申請主體進行准確界定,對做好《民法總則》施行後的民事立案和審判工作至關重要。
⑶ 《民法總則》施行後,三年的訴訟時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如何適用
您好,根據上海高院法官的解答:
1、《民法總則》實施時舊法訴訟時效已屆滿的,無溯及力
從訴訟時效作為消滅時效的性質來看,此時請求權人的時效利益事實上已經享受完畢,訴訟時效已因此而歸於消滅,不可能因新法的實施而使已消滅的時效重新「激活」。從實踐效果來看,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賦予請求權人重新計算時效的權利,就會產生一種不符合邏輯的結果:即在前後兩段時效未屆滿的期間(從舊時效產生到舊時效屆滿、從《民法總則》實施到新時效屆滿)中間還存在一段時效已屆滿的時間(從舊時效屆滿到《民法總則》實施),而且也不符合訴訟時效制度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穩定現存社會秩序的制度本意。因此,在該情況下以不賦予請求權人溯及保護為宜。
2、《民法總則》實施時舊法訴訟時效未屆滿的,有溯及力
此時請求權人的時效利益還未享受完畢,其訴訟時效仍在延續計算中。因新法的實施而使正在進行中的時效按照新的標准重新計算,這並不違反消滅時效的本質屬性,也不會產生第一種情況中不合邏輯的結果,具有可溯及的前提和基礎。由於新時效的期間長度長於舊時效,從有利於保護權利人的角度,也具有可溯及的現實性。因此,不妨賦予請求權人溯及力保護。但如果有溯及力,按照新法計算的3年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起算?一種意見認為,從《民法總則》實施之日起計算,另一種意見認為,從該請求權原本的訴訟時效起算日起計算。筆者認為,雖然在《民法通則》實施時,相關司法解釋採取了訴訟時效從《民法通則》實施之日起計算的做法,但那是在立法初始規定訴訟時效制度這一特定條件下制定的。而從目前情況看,訴訟時效制度已實行30餘年,權利人可以也應當知道在訴訟時效內起訴。從其原本的訴訟時效起算日起計算,既尊重了舊法的規定,又使新法溯及適用的結果對不同時效起算日的請求權相對公平,故以第二種意見為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 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是兩部法律),還是(民法總則是民法通則的修改,現在還是同一部法律)
兩部法律。作用基本一致,但屬於新法和舊法之間的關系。當10月1日,民法總則正式實施時,民法通則就退休了。
⑸ 關於民法總則20年時效
法律是由人制定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法律也會在重新修訂的過程中出現不一致的地方和錯誤。民法總則就出現過實效不一致的問題。
一、新舊民法時效性的不一致
1、民法總則不具有溯及力,2017年10月1日之前,已經過二年訴訟時效的案件適用二年的訴訟時效,尚未經過二年的訴訟時效案件適用三年的訴訟時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2、新的行政訴訟法將老行政訴訟法中部分三個月的訴訟時效的規定修改為了六個月,為了達到新法舊法的銜接問題,採取了上述處理方式。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為了達到新法舊法銜接的良好效果,亦應採取此種方法為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和第二條分別規定如下:「第一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第二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對於未結案件的解釋雖然不是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但是其處理原則是一致的,即新法實施前已經達到穩定狀態的,繼續適用舊法保持穩定,不進行過多的干涉;新法實施前依然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適用新法。
二、如何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和第二條分別規定如下:「第一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第二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對於未結案件的解釋雖然不是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但是其處理原則是一致的,即新法實施前已經達到穩定狀態的,繼續適用舊法保持穩定,不進行過多的干涉;新法實施前依然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適用新法。
綜上所述,新舊民法時效不一致的問題,經全國人大的修改已經得到了實質性的解決。民法總則施行,民法通則暫不廢止。
⑹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關系
《民法通則》規定了民法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而於2017年3月份通過的《民法總則》基本上吸收了《民法通則》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定,同時做了補充、完善和發展。
在效力方面,《民法總則》通過後,並沒有廢止《民法通則》的效力。二者是一種並行適用的關系,但是在二者規定不一致的情況下,應適用《民法總則》。
例如: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根據新法優於舊法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有關規定。
(6)舊民法總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15日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加強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進一步明確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為民法典各分編和民商事特別法律具體規定民事權利提供依據。
民法總則通過後,現行民法通則規定的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還需要在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時作進一步統籌,系統整合。民法總則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民法總則表決通過,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將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⑺ 新民法總則中法人的規定與舊法的區別
2017最新《來民法總則》是這么規定自法人的: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設立法人要滿足什麼條件?
法人應當依法成立。
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設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法人的民事責任由誰承擔?
(1)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3)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以上供參考。
⑻ 民法總則正式施行,民法通則還有效嗎
你好,
盡管《民法總則》以《民法通則》為基礎進行的編纂,基本吸收了《民法回通則》規定的民答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同時作了補充、完善和發展。但是《民法總則》的實施,並不代表著《民法通則》的廢止。2017年第66號主席令中,只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並沒有明確同時廢止《民法通則》,且在《民法總則》中也只是規定「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沒有廢止《民法通則》。因此,《民法總則》和《民法通則》將在一段時間內並存共用。
在並存共用的階段,對於兩法均有規定的內容,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對於《民法總則》中沒有規定但在《民法通則》中有規定,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對於兩法均未規定的事項,《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⑼ 《民法總則》施行後,三年的訴訟時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如何適用
1、《民法總則》實施時舊法訴訟時效已屆滿的,無溯及力
從訴訟時效作為消滅時效的性質來看,此時請求權人的時效利益事實上已經享受完畢,訴訟時效已因此而歸於消滅,不可能因新法的實施而使已消滅的時效重新「激活」。
從實踐效果來看,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賦予請求權人重新計算時效的權利,就會產生一種不符合邏輯的結果:即在前後兩段時效未屆滿的期間(從舊時效產生到舊時效屆滿、從《民法總則》實施到新時效屆滿)中間還存在一段時效已屆滿的時間(從舊時效屆滿到《民法總則》實施),而且也不符合訴訟時效制度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穩定現存社會秩序的制度本意。因此,在該情況下以不賦予請求權人溯及保護為宜。
2、《民法總則》實施時舊法訴訟時效未屆滿的,有溯及力
此時請求權人的時效利益還未享受完畢,其訴訟時效仍在延續計算中。因新法的實施而使正在進行中的時效按照新的標准重新計算,這並不違反消滅時效的本質屬性,也不會產生第一種情況中不合邏輯的結果,具有可溯及的前提和基礎。由於新時效的期間長度長於舊時效,從有利於保護權利人的角度,也具有可溯及的現實性。
(9)舊民法總則擴展閱讀:
涉及新訴訟時效起算點的溯及力:
《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起算點的新規定可能造成的情況是,在《民法總則》實施時,請求權如果按照舊法起算點計算,訴訟時效已屆滿,但如果按照《民法總則》起算點計算,訴訟時效未屆滿,甚至還不能開始計算
存在訴訟時效中斷時的溯及力:
訴訟時效的中斷一般產生於存在法定事由的某個時點,對於該時點的法律效果,《民法通則》第140條與《民法總則》第195條均規定「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存在訴訟時效中止時的溯及力:
訴訟時效的中止一般是一個時段,在該時段兩端分別存在起點與終點,在終點上發生訴訟時效的繼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