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的原則

民法總則的原則

發布時間: 2020-12-20 06:17:36

1. 民法總則規定在民事活動中要遵循哪些原則

遵循自願、公平、誠信、綠色、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的原則。
依據《民法總則》: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1)民法總則的原則擴展閱讀
1、自願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2、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3、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准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4、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於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5、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准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民法總則》

2. 《民法總則》規定了哪些基本原則

民法總則在第一章中規定的基本原則,包括:

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合法原則、綠色原則。

法律中的基本原則,指的是能夠體現立法的指導思想、並且對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率和指導作用的最基本規則。確立民法基本原則,是為各種規范民事活動的法律法規提出具有指導思想性質的基本要求。

(2)民法總則的原則擴展閱讀:

民法基本原則的規定,不僅是為了規范當事人自身行為,更是為了規范民事活動的立法、行政執法、法院及其他機構的司法行為。

在立法層面,民法總則中規定的這些基本原則不僅對總則中的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而且對整個民法典中的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甚至還要對包括商事法、知識產權法、社會性立法和很多涉及民事權利的法律發揮統領作用。

這些基本原則對於各種下位法的制定應當發揮指導甚至是制約的作用。例如,在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立法機構制定的地方法規涉及民事活動規范的時候,都應注意遵守這些原則。可以說,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為規范民事活動制定的其他法律,其效力次於像民法典這樣的法律的時候,同樣也要遵守這些基本原則,使得下位法符合上位法的要求。

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當然也要遵守這些原則。而在人民法院和裁判機構分析和裁判民事案件的時候,這些基本原則的作用更直接,也更顯著。這些基本原則雖然有的不一定能直接用來裁判案件,但它們都可用於從宏觀上指導案件的分析和裁判,自願原則等甚至可直接用來分析和裁判案件。

3. 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和民法總則的基本原則有區別嗎,有什麼區別

說簡單的《民法通則》就是在我們國家民事立法水平和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是由內於商品經濟高速容發展的時代出於立法考慮制定出來的臨時性的《民法典》的總則部分,這樣一來分則就只能暫時性的分門別類的出現在公司、物權、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法律之中,雖然很不統一而且也水平不夠,但畢竟是上世紀80年代那個時代,至於民法總論,其實還就是民法總則,但大多數時候用在學理上而不是立法之中。
現行民法通則將與民法總則一並實施,有沖突的地方以民法總則為准,過去的民法通則既有總則內容也有分則內容,這次實際上就是出台一個新的總則。

4. 民法總則規定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六項: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指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並要求所有民事主體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約束。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資格(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第四,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這一原則是由民法調整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平等原則必然貫穿我國民法始終。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有權依自己的意願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自主自願,任何民事主體都不能藉助於經濟優勢或行政權力強迫他人進行某種行為或不進行某種行為。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在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方面,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實施民事行為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為民事法律行為時,應當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公平原則實際上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法律化。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公平合理,不能隨意抬價壓價,損害對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強迫對方接受不合理的條件。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規范要求民事主體在權利、義務與責任的承擔上,體現公平原則,兼顧各方利益。第二,該原則主要是作為當事人在合同關繫上應當遵循的原則。第三,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對於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的,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四)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中,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這一原則體現在合同關系中,具有很高的效力,起到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作用,並且具有禁止權利濫用的功能。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與他人建立民事法律關系,均應誠實,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第二,民事主體在不履行義務造成他人損失時,應當自覺承擔責任。第三,民事案件的裁判人員處理民事案件,應當貫徹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五)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這一原則在《民法通則》的第七條中有明確規定。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饜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同時,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六)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在法律上,濫用權利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這一行為有損於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構成濫用權利的條件一般包括:當事人有權利存在;當事人有行使權利的作為和不作為:當事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權利人行使權利在法律上是應當的,但是,如果濫用權利,就可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因此,行使權利應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5. 民法總則對公平原則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六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熱點內容
學習新民法典 發布:2024-11-14 23:23:10 瀏覽:821
公司法的結構圖 發布:2024-11-14 23:22:58 瀏覽:906
醫生不受勞動法保護么 發布:2024-11-14 23:05:45 瀏覽:123
楊新海法治在線 發布:2024-11-14 22:56:58 瀏覽:575
婚姻法分居的標准 發布:2024-11-14 22:24:57 瀏覽:194
岐江司法鑒定 發布:2024-11-14 22:22:23 瀏覽:478
法律服務公正處 發布:2024-11-14 22:06:52 瀏覽:502
勞動法的論文2000 發布:2024-11-14 21:54:17 瀏覽:115
譚芳律師微信 發布:2024-11-14 21:42:18 瀏覽:943
法治賀年卡 發布:2024-11-14 21:39:25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