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遺囑監護
A. 民法總則中植物人有繼承權嗎
您好:
一、民法總則中植物人有繼承權嗎?
植物人雖然在很多情況下會被認定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植物人仍然享有繼承權,除了繼承權之外,其他民事權利植物人也同樣可以享受。
1、依法享有法定繼承權,任何人無權非法剝奪。在處理法定繼承程序之中的一切事務由其處理或者由其依法委託的處理,其獲得的遺產由其監護人監護。
2、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民事活動。
3、完全不能辨識自己行為的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民事活動
二、遺產如何繼承
1、遺產進入法定繼承程序後,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繼承人:父母、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具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
第二順序繼承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2、遺產的法定程序分割原則: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的繼承人,可以適當多分遺產。由扶養條件和扶養能力而不盡扶養義務的繼承人,可少分或不分。喪偶的兒媳或女婿,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扶養義務的,有權以法定第一順序繼承權人的身份參與遺產分割。繼承人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一般僅可以繼承其父或母應當繼承的份額。繼承人之外的人,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的,可以適當分給其遺產。
由於我國民法總則中對植物人是否有繼承權沒有作出具體的說明,因此民法總則中植物人有繼承權嗎這樣問題困擾了許多人。事實上,植物人雖然很經常會被認定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植物人仍然有民事權利,仍然可以繼承遺產,只不過植物人無法親自行使民事權利,由其監護人或代理人代為行使。
B.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胎兒能不能享有繼承遺產權
民法總則第15條規定的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胎兒享有遺產繼承、接受贈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回娩出時為死答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C. 法律小常識:最新《民法總則》對監護權做出了哪些規定
你好,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解讀:本條是關於父母與子女關系義務的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新增規定,主要是在親屬關系、婚姻協議等公證事項中注意審查親屬關系和排除義務條款。
父母子女的關系是法定義務,一般不因父母離婚而結束,除非依照法律程序或法律規定解除父母子女關系,比如子女被他人收養、繼父母與繼子女關系因生父或生母與繼母或繼父離婚等,否則不能排除規定義務的承擔。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包括婚生的父母子女關系、非婚生的父母子女關系、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關系、養父母與養子女關系。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解讀:本條是遺囑指定監護的規定,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回應社會現實和社會需求新增加的規定。
遺囑指定監護人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立遺囑人是被監護人的父母;
二是立遺囑人擔任被監護人的監護人。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本條是有監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監護人的規定,主要適用於同時擁有多個監護人而又需要其中一位代為辦理相關事務的情況。
1、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應該是同一順位的人。
2、協議確定監護人應該經被監護人同意,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該結合被監護人與監護人的關系、被監護人表達的意願等綜合確定。
3、協議中也應盡量明確監護的內容、監護人職責許可權、權利、對監護人的監督等內容。
該條為公證機構通過協議公證介入監護活動提供了可能的空間,即對於監護人存在爭議的情況下,公證機構可以探索發揮其中立、公正、公信的優勢,依託其與公證有關的財產保管等可從事事務范圍,探討財產託管、監護監督等業務。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解讀】:本條是有關意定監護的規定,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新增內容。
1、制定協議時的當事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7、18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以及十六周歲以上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自然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由於此類公證主要適用於老人,法律對如何確定給老人民事行為能力無規定,實踐中,建議參照遺囑公證的做法,必要時由當事人開具精神健康證明。
2、監護人可以是近親屬、其他個人,也可以是組織。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規定看,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3、必須以書面的形式確定監護人,至於書面可以約定哪些內容,並不明確,建議基於履行需要,在書面中明確監護內容、監護人的職責許可權、權利、行使方式、對監護人的監督等內容,使監護協議具有可操作性。
D. 《民法總則》與公證有哪些關系
《民法總則》與公證有哪些關系?
回望年的十月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開始施行。
眾所周知,這是一部與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從胎兒享有民事權利可以繼承遺產,到監護制度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延伸,再到虛擬財產列入保護范圍……這是公民權利的落地法和保障法。
要知道,在保護老百姓權益的過程中,公證不能缺位。
所以,在新的《民法總則》中,我們要如何用好公證這把鐵錘子,讓自己的權利「板上釘釘」呢?往下看!
出生公證和死亡公證
出國工作、留學、移民等都需要辦理出生公證,死亡公證主要用於辦理遺產繼承事項。
《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監護
遺囑指定監護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社區的張爺爺已經90多歲了,其女兒是二級精神智障者,張爺爺擔心自己去世後,女兒無人監護,想通過遺囑指定由其侄子擔任女兒的監護人。
在《民法總則》施行前,指定監護人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當出現監護人空缺時,只能由被監護人的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民法總則》施行後,公民可以通過遺囑為被監護人指定最理想的監護人。
但鑒於指定監護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只有到公證機構辦理公證遺囑指定監護人,才更有利於保障監護人充分行使監護權,維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增強指定監護的法律效力。
協議監護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
小張和小王辦理了離婚登記,離婚時約定年滿八周歲的女兒歸小張撫養。
今年五月,因女兒突發疾病,小張准備出售女兒名下的一套房屋來解決大額醫療費用。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小張,其前夫小王應到場辦理相關手續。
小張納悶:離婚時已約定女兒歸我撫養,為什麼涉及對女兒房屋的處分還要小王到場呢?
其實,撫養權的歸屬,只是確定由誰對未成年子女的衣食住行等承擔撫養義務。無論未成年子女歸誰撫養,父母始終都是其監護人,涉及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財產權益的重要事項,一般都需要其父母雙方的共同意思表示。
《民法總則》施行後,類似本案的情況,小張和小王在辦理離婚登記時,可以通過協議確定女兒由任何一方單獨行使監護權(注意:是監護權,不只是撫養權)。那麼,在今後涉及其女兒人身、財產權益的重要事項,可以由協議確定的監護人一人單獨行使監護權,而無需對方同意。
《民法總則》同時規定,在協議確定監護資格時,應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見,看其願意隨誰共同生活。
我們同樣建議: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簽訂監護協議,應選擇到公證機構辦理監護協議公證,並根據需要制發多份公證書副本,以便今後能有效地單獨行使監護權。
意定監護制度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或其他組織和個人簽訂書面協議,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其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協議確定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前段時間,上海日報報道:社區一孤寡老人中風住院後,因不能說出銀行存款密碼,導致取錢難。
《民法總則》施行後,類似上述情況,可以防患於未然。自然人可以在其意思能力健全時預先選定監護人,防止出現無人監護的狀況。這種監護制度具有很重要的法律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既強調對被監護人的人權與基本自由等方面的尊重,又能更好地維護老年人權益,從而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意定監護制度,同樣適用於父母在多個子女之間選定一個監護人,可以防止在父母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子女之間因利益糾葛爭奪監護權。
無論是孤寡老人選定有義舉的社會人作為其監護人,還是父母在多個子女之間選定監護人,為了讓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也為了讓監護人免受不白之冤,公證是最明智的選擇。
代管財產的保全證據
公民被宣告失蹤後,發生了財產代管的法律關系。
《民法總則》第43條規定:財產代管人應當妥善管理失蹤人的財產,維護其財產權益。財產代管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失蹤人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總則》第44條規定:人民法院變更財產代管人的,變更後的財產代管人有權要求原財產代管人及時移交有關財產並報告財產代管情況。
失蹤人的財產一般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如果失蹤人最終被宣告死亡,那麼代管的財產就應作為其遺產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如果失蹤人重新出現,那麼代管人就應及時向其移交財產;如果人民法院變更財產代管人,原代管人就應向新的代管人移交財產。
作為財產代管人,承擔了妥善管理失蹤人財產的義務。財產代管人可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代管財產的保全證據或是財產清點,有利於明確失蹤人的財產權益,避免與失蹤人的近親屬之間發生財產爭議。
不願恢復婚姻關系的聲明公證
《民法總則》第51條規定:死亡宣告被撤銷的,婚姻關系自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但其配偶再婚或向婚姻登記機關書面聲明不願意恢復的除外。
婚姻關系涉及夫妻之間重要的人身、財產關系,死亡宣告被撤銷後,如果配偶自願不恢復婚姻關系的,可先向公證機構發表不願意恢復婚姻關系的聲明,公證機構會向其告知聲明的法律意義和法律後果,確認其真實意思表示,聲明人向婚姻登記機關提交經公證的《聲明書》,可以避免其日後翻悔。
委託公證
《民法總則》第165條-170條對委託代理作出了具體規定。
現實生活中,涉及重大財產權益處分或公民個人信息的重要事項需要委託辦理的,有關單位都會要求辦理委託公證,如委託買賣房屋、委託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手續、委託開具無房證明,等等。
辦理委託公證時,要注意對代理人行為的限制: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雖然《民法總則》規定了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認的除外條款,但在辦理公證時仍應注意上述限制性規定。
E. 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 有哪些新
您好,從立法體系看,民法包括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有以下新看點:
亮點一:明確胎兒利益保護
亮點二:以年齡來劃界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調為8周歲
亮點三:再次強調撫養贍養義務
亮點四:擴大監護對象范圍
亮點五:單位將不作為監護人
亮點六:完善撤銷監護人情形
亮點七:新增非法人組織為民事主體
亮點八:細化了知識產權的范圍,增加保護數據、虛擬財產規定
亮點九: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由兩年延長為三年
亮點十: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起算點作了明確的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F. 《民法總則》規定,被監護人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嗎
您好,
不可以,遺囑是死後才發生可執行效力的,被監護人死後就不需要監護人了。這樣的遺囑是沒有意義的。
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