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官員

民法典官員

發布時間: 2022-01-17 04:20:24

『壹』 國家公務領導幹部可以隨便離婚嗎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國家公務領導幹部雖然除了要收到國家法律的約束之外,還要遵守黨紀和公務員法,即便約束重重,也有自主離婚的權利。
任何一方可以以任何理由向另一方提出離婚,性格不合、性生活不和諧、感情變淡等等,都是可以提出離婚的理由,當然包括無生育能力。但是擁有提出離婚的權利不代表能夠離婚了,還要經得另外一方的同意。結束的婚姻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協議離婚,即雙方協商一致,簽署離婚協議書,去到當地的民政部門去申請離婚,經過離婚冷靜期之後即可拿到離婚證,兩人的夫妻關系即宣告結束;另一種是訴訟離婚,當一方當事人不同意離婚,另一方又執意離婚,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可以向法院申請訴訟離婚,一般情況下,沒有重大過錯的情況下第一次訴訟離婚,法院都不會判離的,還需要經歷第二的訴訟過程。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條
【離婚登記】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離婚,並已經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訴訟離婚】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條
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願依法行使民事權利,不受干涉。

『貳』 政府官員廣泛聽取群眾建議的例子有哪些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得出的想法也並不相同

『叄』 從《十二銅表法》到《民法大全》羅馬法對世界有什麼樣的影響

德國著名的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這句話是對羅馬法影響的高度贊揚。當今大部分國家的法律和法律制度都借鑒了羅馬法,羅馬的法典、法律制度、司法制度都成為了世界的淵源和典範。

一,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羅馬法的誕生

前6世紀,羅馬進入了共和國時代(前509~前 27年)。共和國時代,貴族藉助特權不斷欺壓平民。政治上,貴族掌握了國家大權;經濟上,貴族兼並了大量的土地,並通過高利貸,將大量的平民淪為了債務奴隸;在法制方面,貴族壟斷立法和司法大權。當時羅馬只有習慣法,所謂的習慣法就是從氏族部落時代遺傳下來的習俗和規矩。由於沒有成文法,貴族可以隨意解釋法律,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護。

在這種的背景下,貴族和平民的斗爭也日趨激烈起來。前5世紀前期,羅馬經常和周邊的伊達拉里亞人、高盧人、埃魁人、沃爾斯奇人等戰爭,羅馬平民則利用外敵進攻羅馬城的時候離開羅馬,讓貴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這種斗爭方面被稱為「撤離運動」。通過「撤離運動」,羅馬的貴族不得不向平民妥協。羅馬平民在撤離運動中爭取到了許多法律方面的權益,如表所示。



在東方國家,古代出現了中華法系、印度法系、阿拉伯法系,但是這些法系基本都是重視刑法建設,忽視了民法建設。隨著西方文明的擴張,羅馬的民法被帶到了全世界,這就是葉林說的「羅馬法征服了世界」。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對羅馬法的研究風行一時。此後,羅馬法的研究又從日本傳入了中國。民國時期頒布的一系列法律都參考了羅馬法和歐美各國的法律。新中國成立後頒布的《民法通則》《繼承法》《民法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羅馬法原則的影響。


結語

2020年的今天,中國已經開始了《民法典》的實施,這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中國《民法典》的實施表明了羅馬法在世界上具有著深刻的影響力,同時也證明了中國文化具有兼容並蓄的特點。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在發展歷史上都必須要吸收他國的先進文明成就,避免閉門造車、坐井觀天,如此,才能在世界發展的濤濤大浪中永葆生機。

『肆』 列出世界歷史上各個世紀的領導或幹了很多偉大的事的名人及其事跡{主要但詳細}...越多越好!

人物太多,我主要挑幾個說。
中國:
大禹(治水)
孔子(論語儒學)
莊子,唯心主義
秦始皇,一統六國,統一度量,貨幣,語言文字,萬里長城
蔡倫,造紙
唐太宗,天可汗
唐玄奘,佛教(西遊記)
武則天,酷吏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畢升,活字印刷
沈括,夢溪筆談
岳飛,收復失地
成吉思汗,企圖一統全球,建立四大汗國
鐵木真,企圖統一日本,越南,印度
馬可波羅,西方了解中國
朱元璋,嚴厲打擊貪官污吏世界第一
朱隸,鄭和,七下西洋
黃道婆,紡織
利瑪竇(義大利),引進西方科學
康熙雍正乾隆,把中國推向世界封建強國
李鴻章,洋務運動

中亞:
耶律大石,一統中亞
成吉思汗,一統中亞

歐洲古代
亞里斯多德,
哲學家
柏拉圖 哲學家
亞歷山大,試圖統一全球的國王
凱撒(羅馬),統一2/3歐洲
漢尼拔(俳尼基),名將

歐洲(中世紀,近現代)
(法國)
查理大帝
大仲馬
拿破崙,一統歐洲

英國
莎士比亞,
雨果
伊麗莎白
牛頓,經典力學

德國
俾斯麥,世界第一個義務教育,統一德國
愛因斯坦,相對論
希特勒,一統歐洲,

西班牙
麥哲倫,
達馬哈,好望角
哥倫布1492,發現新大陸

哥白尼,天體運行論

俄國
皮特大帝,建立聖彼得堡
葉卡琳麗娜,加強中央集權
普希金,作家
列寧,創建蘇聯
戈爾巴喬夫,毀滅蘇聯......

美國
華盛頓,建國
傑貝遜,創立美國兩黨
林肯,解放黑奴
羅斯福,美國改革
比爾蓋茨,個人計算機

人物太多
如果把軍事,文化,政治,科技,藝術,體育等各行各業說一下,幾乎說十年不一定說完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伍』 《民法典》等一批法律開始施行,這意味著什麼

《民法典》是中國首部用典字來命名的法律法規,其全篇總共12多個條文,而且每條都與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民法典的施行意味著將要取代現在正在使用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多種法律法規,可見民法典實屬重中之重,所以編纂一部只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當務之急也是開國以來幾代中國人的願望。其實民法典並非橫空出世,早在國54年62年79年和01年新中國曾持續四次啟動民法典的編纂制定工作,但都是因為有些方面不夠成熟所以未能如願。

『陸』 什麼是民法典∩為什麼不叫官法典

民法典是適用於所有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的人群的,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草民百姓,更包括所謂的官員們,是全民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柒』 被稱作「歐洲民法雙璧」的德法民法典,有什麼特殊魅力

一、歐陸法律的經典:法、德兩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是德意志帝國從19世紀末期開始研究編纂,最終於1900年1月1日確定施行的民法法典。該法典還與我們熟知的《法國民法典》一道被稱為“歐陸法系中最重要的兩部法典”。德國民法既繼承了羅馬法的傳統,同時又結合了日耳曼部落的習慣法,是一部綜合性很強的法典。

魏瑪共和國時期進行投票選舉的民眾

文史君說:

法、德兩國的民法典是大陸法系的兩大支柱和源流,對後世形成的《日本民法典》和《中華民國民法》等一些國家的民法立法都有著充足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民法典》還是歐洲首部保護猶太人平等權利的法律。同樣,即便在後來經歷了德意志帝國時期的淬煉和納粹統治時期的扭曲。《德國民法典》也一直順利延續到了今日。兩部法典內容和風格之干散流暢,條文術語之詳略得當,可以說處處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輝!

『捌』 國安法和民法典的通過如何體現依法治

依法治國是我們國家治國的基本方略,它表現在黨領導立法,人大完善立法,其他機關執行法律,國安法和民法典的通過體現了依法治國的方略。

『玖』 德國民法典是怎樣煉成的


談到《德國民法典》,人們總是免不了拿它與《法國民法典》作一番比較。和《法國民法典》一樣,《德國民法典》也繼承了羅馬法的因素。大陸法系的這兩個代表性法典,彼此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但又各有千秋。

▲德國民法典

從日耳曼人公元476年攻滅西羅馬帝國並在帝國廢墟上建立了相對落後的社會開始,這個民族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便與羅馬文明結下了不解之緣。15世紀後半葉開始,德意志國家全面展開了對羅馬法的繼受。一方面,形成於日耳曼習慣法淵源的法律及其相應的形式與制度在中世紀後期給日耳曼人社會提供了現成的典範;另一方面,當時的德意志並未真正確立起中央集權的帝國司法機構與體系,一個代表著德意志民族法律文化本身的法律職業階層也尚未形成。因此,體系完備的羅馬法便順利地進入德意志人的法律生活。

1495年,帝國法院的建立也為對羅馬法的繼受提供了一個實際的保障。當時帝國法院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應適用什麼樣的法律以作為整個德意志的普通私法。創造新法或是採用習慣法都未必恰當,於是他們選擇了利用現成的羅馬法。法律學家們看重羅馬法的態度在司法界隨之而蔚然成風。既然全體法官都成了羅馬法學家,羅馬法的全盤繼受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1871年,德國實現了統一。此前的德國處於割據狀態,各地實施的民事立法主要有三類:在繼受羅馬法和教會法、日耳曼習慣法基礎上形成的普通法;各王國自己的地方法;特定地區實施的拿破崙法典和1811年的奧地利民法典。統一後的德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得到確立和鞏固,然而法律的不統一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對於統一的法律規范的要求日益強烈。就此而論,德國和法國在制定民法典時的背景也是相似的。

但是,《德國民法典》又別具特色。僅用四個月就起草完畢的《法國民法典》飽含了法國人令人傾倒的激情,而制定過程歷時二十餘年的《德國民法典》則體現了德國人嚴謹深邃的理性精神。



在制定《德國民法典》的所有條件齊備之前,德國不同的法學流派之間進行了長期而激烈的爭論。這場圍繞應否制定一部統一的民法典而展開的論戰,最初發軔於1814年德意志人民反擊拿破崙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

1814年,德國自然法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海德堡大學教授蒂博就在其論文《論統一民法典的重要性》中提出要制定一部統一的民法典。他認為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必須依靠法律的統一,編纂統一的民法典就成了德國獨立和復興的基礎。

與此對立的是歷史法學派,其代表人物、時任柏林大學校長的薩維尼同年出版了《論當代立法和法理學的使命》一書,闡述了歷史法學派的觀點。他認為馬上制定一部符合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法典的條件還不成熟,應該對德國法的歷史發展進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為立法創造條件,之後才談得上編纂一部統一的民法典。

雙方由此而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這兩位代表人物的立場迥異,其後的背景,實際上是對18世紀以後風靡歐陸各國的「自然法」和「習慣法」思潮的不同認識。蒂博站在啟蒙主義的立場,主張制定一部「理性法的法典」;薩維尼則認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產物,成文法與習慣法相較,實居於次要地位,故主張德意志民族的統一民法典應基於習慣法而編成。

當時的德國的確不具備制定統一的民法典的政治基礎,薩維尼的觀點獲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而蒂博倡導的「理性法的思想」並未因此而在德意志法學界銷聲匿跡,事實上,他的這一思想與費爾巴哈的刑法學及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合流,最終促成了哲理法學派的形成。
▲薩維尼在論戰中取得勝利,《德國民法典》的出台因此拖延了將一個世紀

薩維尼在論戰中取得勝利,《德國民法典》的出台因此拖延了將近一個世紀。最初的歷史法學派,由薩維尼、普希塔和耶林所代表的「羅馬法派」以及基爾克所代表的「日耳曼法派」所組成。不過,隨著對法的歷史的探究的日漸深入,這兩派之間的裂痕益深,以致最後分道揚鑣。這也是15世紀繼受羅馬法以後所形成的日耳曼法和羅馬法的雙重構造格局發展的必然走向。

在「外」與黑格爾為代表的哲理法學派進行斗爭,「內」與日耳曼法派相互對壘的論戰中,羅馬法派終於發展成為19世紀德意志法學的主流。不言自明,羅馬法派的最大成就是發起並從事了德國民法典的編纂運動。也由於薩維尼的觀點和這場論戰,19世紀德國的法學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為後來的法典編纂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此後的德國不同法學流派圍繞著德國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制定一部統一的民法典進行了幾十年的爭論。



19世紀後半葉,秉承羅馬法繼受的傳統,薩維尼的後來者們建立了潘德克頓法學派。它是歷史法學派的第一分支,因對《學說匯纂》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重新組合而得名,而《學說匯纂》的德文譯名就是「潘德克頓」。這個學派創立了新的五分法理論體系,由總則、債法、物權法、親屬法、繼承法五編構成。在繼受了《學說匯纂》的基礎上,把債法放到比物權法優越的地位,反映了當時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債法理論的成熟。

隨著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制定統一的民法典終於有了可靠的政治基礎。1873年,德國對憲法作了修改,明確了統一民法典的立法權歸屬帝國中央。在經過周密准備後,德國於1881年為編纂民法典而成立了第一個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實際領導人便是後期歷史法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溫德沙特。

起草委員會的人員不僅有市民階級的代表、法官,還有官員和教授。德國人嚴肅的天性賦予他們對私法規范全部加以研究的使命,以制定出既能符合民族情感又能解決不斷增長的社會復雜關系的民法典。於是,直到1887年,《德國民法典》的第一草案才呈現在人們面前,這距離著手准備制訂法典已經整整過了13年零4個月。

盡管如此,這部草案還是招致了各個方面的批判,因為它比較強調自由主義的觀點,與德國的傳統和現實有些脫節。1890年,聯邦議會不得不重新任命了一個起草委員會重新制定民法典。第二草案框架基本與第一草案相同,但是吸收了一些反對意見,對不合時宜的自由主義作了長達5年之久的反復修改。1896年,該草案經聯邦會議審議改動後就成為了第三草案,並被提交帝國國會審議通過,經帝國皇帝批准,得以在1896年8月正式公布。



《德國民法典》共有5編、 35章、2385條,比《法國民法典》還多了103條,是19世紀末資產階級國家編纂的規模最大的一部民法典。其基本內容反映出它仍是一部傳統的民法典,繼承了《法國民法典》制定以來的民法基本原則和精神。

但《德國民法典》也有著自己的一些特點:

首先,法典的編纂有很濃厚的學術色彩。大量出現的嚴謹而抽象的法律術語,諸如「法律權力」、「法律行為」等,以及嚴密的邏輯性,只有受過專門教育的人才能准確理解其含義,所以《德國民法典》更像是一部法學家的法典,是法律專家的工具書,而不是普通民眾的權利聖經。這是《德國民法典》與語言平易的《法國民法典》最顯而易見的不同。

其次,從內容上看,《德國民法典》深受理性主義的影響。《德國民法典》誕生的時候,理性主義已趨於完善,但是德國人恪守保守的傳統,並沒有像法國那樣在理性主義的思想影響下直接爆發政治行動。理性主義對德國的影響在法學上表現為各種私法原則朝著系統化方向發展。薩維尼更是深受理性主義的影響,他晚年的巨著《現代羅馬法的體系》開辟了體系性原理法學的道路,這種模式就是後來的潘德克頓體系的原型。《德國民法典》的體系和立法技術方面全然是潘德克頓法學的產物。潘德克頓法學的五編體例為傳統民法的發展帶來了一絲活力。

《德國民法典》至今仍然是德國民法的核心,是繼《法國民法典》之後的又一個民法發展的里程碑。它用語洗練、論理精緻,對20世紀各國民法的法典化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標志著一種不同於《法國民法典》的全新風格的民法流派的形成。這一民法流派以嚴謹、抽象、邏輯性著稱,影響了許多國家的民法發展,大陸法系從此法、德並立,各有所長。

《德國民法典》制定後的百年中,德國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動,這樣的社會變遷直接影響到民法典的實施。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經濟惡性膨脹、魏瑪共和國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納粹德國以及戰後東西德國的對峙、90年代德國統一,《德國民法典》不斷地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司法官員與學者們不斷用判例學說來豐富法典內容,力求使法典與社會發展保持協調一致。有意思的是,雖然一個多世紀以來140餘次的修改刪減使《德國民法典》實際上的條文數目不斷變化,但它在形式上仍然保持2385條。我們今天看到的《德國民法典》,已經不是1900年1月1日生效的那部民法典,雖然人們對《德國民法典》的最新修改有很大的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德國民法典》作為一部強調自由和獨立的文化紀念碑,始終值得人們高度重視。

『拾』 為什麼香港女性官員的名字里都要帶上夫姓

1、民國法律的影響

香港在1971年前,針對中國人沒有專門的婚姻條例,是按照《大清律例》、中國傳統習俗、英國法律制度等,對婚姻共同作出規范。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公布的《民法》,首次對「冠夫姓」作出規范:「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贅夫以其本姓冠以妻姓。但當事人另有訂立者,不在此限。」1933年和1944年,內政部先後修正公布《更名改姓及冠姓規則》。這種「新式婚姻」很快就流傳到香港,在中國人中間流行起來。據港府統計,這種婚姻方式主要集中於1930年至1960年期間。

2、英國習慣法的影響

姓名權是夫妻人身關系的重要內容,對此香港法律沒有作出明文規定,而是沿用了英國的習慣法。

英文中的姓叫「Family name」,即家庭姓氏。對於傳統的英國人來說,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用統一的姓氏,當然一般都是使用丈夫的姓氏。受此影響,香港女性婚後應當改用夫姓,或者在本姓之前冠以夫姓。

3、英國政務系統的壓力

在殖民統治時期,對傳統而保守的英國高官來說,一旦有女性公務員婚後不冠夫姓,會被看作是夫妻感情出現問題的表徵,也容易讓人搞糊塗怎麼稱呼才好。

據香港學者研究,不從夫姓或冠夫姓的女公務員,其永遠長俸僱傭條款,就會轉為臨時性質。於是,從政的女性為了贏得認同、獲得升遷,也為了自己的養老金,紛紛冠起了夫姓,也算是主動「昭告天下」自己已婚身份。她們的英文稱謂,則是「丈夫的姓+太太」。

4、對男性家庭威權的鞏固

特別是那些名門望族、商富巨賈來說,讓配偶冠上自己的姓,就像是給他們身上貼上了「專屬於我」的標簽,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也容易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10)民法典官員擴展閱讀:

現代國家的法律對於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種情形

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瑞士民法典第160條中規定:「(一)丈夫的姓氏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權當面向公民身份登記官員提出要求,將自己原有的姓氏置於夫姓之前。」

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做此規定。

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做此規定。

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中華民國1929年民法第1000條就做此規定。

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0條就做此規定。

熱點內容
澳門法院圖片 發布:2025-02-14 07:18:38 瀏覽:366
生存者法規 發布:2025-02-14 06:38:09 瀏覽:64
成人自考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2-14 06:24:14 瀏覽:386
司法局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蓋 發布:2025-02-14 05:52:54 瀏覽:93
北京西城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4 05:44:56 瀏覽:95
民法析理 發布:2025-02-14 05:33:07 瀏覽:652
刑事訴訟法133條 發布:2025-02-14 05:30:51 瀏覽:985
夫妻只有一個人工作勞動法 發布:2025-02-14 05:03:10 瀏覽:820
公司印章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2-14 04:25:21 瀏覽:700
北京李華律師 發布:2025-02-14 04:20:19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