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司法解釋食品
『壹』 兩高關於受賄案審理司法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為依法懲治貪污賄賂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貪污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貪污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社會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受過黨紀、行政處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追究的;
(四)贓款贓物用於非法活動的;
(五)拒不交待贓款贓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無法追繳的;
(六)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受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前款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多次索賄的;
(二)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
(三)為他人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三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四條貪污、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可以判處死刑。
符合前款規定的情形,但具有自首,立功,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或者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等情節,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符合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同時裁判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1)兩高司法解釋食品擴展閱讀:
第十七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同時構成受賄罪和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三節、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以受賄罪和瀆職犯罪數罪並罰。
第十八條貪污賄賂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尚未追繳到案或者尚未足額退賠的違法所得,應當繼續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第十九條對貪污罪、受賄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應當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金;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應當並處二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應當並處五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對刑法規定並處罰金的其他貪污賄賂犯罪,應當在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判處罰金。
『貳』 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的司法解釋
(法釋〔2013〕12號,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6次會議、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6次會議、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5月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2013年5月2日 為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根據刑法有關規定,對辦理此類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 含有嚴重超出標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 屬於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獸、水產動物及其肉類、肉類製品的; 屬於國家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 嬰幼兒食品中生長發育所需營養成分嚴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 其他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嚴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 第二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造成輕傷以上傷害的; 造成輕度殘疾或者中度殘疾的; 造成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或者嚴重功能障礙的; 造成十人以上嚴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 其他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情形。 第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生產、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的; 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數量較大或者生產、銷售持續時間較長的; 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屬於嬰幼兒食品的; 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一年內曾因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 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四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後果特別嚴重」: 致人死亡或者重度殘疾的; 造成三人以上重傷、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造成十人以上輕傷、五人以上輕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造成三十人以上嚴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 其他特別嚴重的後果。 第五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第六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生產、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 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有毒、有害食品的數量較大或者生產、銷售持續時間較長的; 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屬於嬰幼兒食品的; 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一年內曾因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毒害性強或者含量高的; 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七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或者具有本解釋第四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第八條在食品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食品添加劑,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
在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添加劑、農葯、獸葯等,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適用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在食品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
在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使用禁用農葯、獸葯等禁用物質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適用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在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國家禁用葯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適用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或者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以提供給他人生產、銷售食品為目的,違反國家規定,生產、銷售國家禁止用於食品生產、銷售的非食品原料,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違反國家規定,生產、銷售國家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的農葯、獸葯,飼料、飼料添加劑,或者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原料,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實施前兩款行為,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二條違反國家規定,私設生豬屠宰廠(場),從事生豬屠宰、銷售等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實施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符合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無證據證明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不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但是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該其他犯罪定罪處罰。
第十四條明知他人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論處: 提供資金、貸款、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的; 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貯存、保管、郵寄、網路銷售渠道等便利條件的; 提供生產技術或者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 提供廣告等宣傳的。 第十五條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的規定以虛假廣告罪定罪處罰。
第十六條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同時構成食品監管瀆職罪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商檢徇私舞弊罪、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等其他瀆職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不構成食品監管瀆職罪,但構成前款規定的其他瀆職犯罪的,依照該其他犯罪定罪處罰。
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他人共謀,利用其職務行為幫助他人實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同時構成瀆職犯罪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共犯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七條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般應當依法判處生產、銷售金額二倍以上的罰金。
第十八條對實施本解釋規定之犯罪的犯罪分子,應當依照刑法規定的條件嚴格適用緩刑、免予刑事處罰。根據犯罪事實、情節和悔罪表現,對於符合刑法規定的緩刑適用條件的犯罪分子,可以適用緩刑,但是應當同時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第十九條單位實施本解釋規定的犯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定罪量刑標准處罰。
第二十條下列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法律、法規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的物質; 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上的物質; 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告禁止使用的農葯、獸葯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 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第二十一條「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難以確定的,司法機關可以根據檢驗報告並結合專家意見等相關材料進行認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通知有關專家出庭作出說明。
第二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叄』 "兩高"司法解釋是什麼
兩高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簡稱,兩高司法解釋不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它的意思是出自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關於刑事案件的處決意見或解釋,也就是最高權威的意思啦。。
『肆』 有毒物質的《兩高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定,下列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物質」:
(一)危險廢物,包括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廢物,以及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准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二)劇毒化學品、列入重點環境管理危險化學品名錄的化學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學品的物質;
(三)含有鉛、汞、鎘、鉻等重金屬的物質;
(四)《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附件所列物質;
(五)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環境的物質。
『伍』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的內容的司法解釋
對《食品安全法》第48條第三款
第四十八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內明書,不得含有虛容假、誇大的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生產者對標簽、說明書上所載明的內容負責。
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應當清楚、明顯,容易辨識。
食品和食品添加劑與其標簽、說明書所載明的內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銷售。
目前沒有相關司法解釋
『陸』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的司法解釋
刑法條文
第一百四十三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最高法、最高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6次會議、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 2013年5月4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根據刑法有關規定,對辦理此類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
(一)含有嚴重超出標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
(二)屬於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獸、水產動物及其肉類、肉類製品的;
(三)屬於國家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
(四)嬰幼兒食品中生長發育所需營養成分嚴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
(五)其他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嚴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
第二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一)造成輕傷以上傷害的;
(二)造成輕度殘疾或者中度殘疾的;
(三)造成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或者嚴重功能障礙的;
(四)造成十人以上嚴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
(五)其他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情形。
第三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生產、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的;
(二)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數量較大或者生產、銷售持續時間較長的;
(三)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屬於嬰幼兒食品的;
(四)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一年內曾因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四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後果特別嚴重」:
(一)致人死亡或者重度殘疾的;
(二)造成三人以上重傷、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三)造成十人以上輕傷、五人以上輕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四)造成三十人以上嚴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
(五)其他特別嚴重的後果。
第五條
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第六條
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生產、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
(二)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有毒、有害食品的數量較大或者生產、銷售持續時間較長的;
(三)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屬於嬰幼兒食品的;
(四)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一年內曾因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
(五)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毒害性強或者含量高的;
(六)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七條
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或者具有本解釋第四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第八條
在食品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食品添加劑,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
在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添加劑、農葯、獸葯等,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適用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
在食品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
在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使用禁用農葯、獸葯等禁用物質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適用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在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國家禁用葯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適用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或者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
以提供給他人生產、銷售食品為目的,違反國家規定,生產、銷售國家禁止用於食品生產、銷售的非食品原料,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違反國家規定,生產、銷售國家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的農葯、獸葯,飼料、飼料添加劑,或者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原料,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實施前兩款行為,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二條
違反國家規定,私設生豬屠宰廠(場),從事生豬屠宰、銷售等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實施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三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符合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無證據證明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不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但是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該其他犯罪定罪處罰。
第十四條
明知他人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論處:
(一)提供資金、貸款、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的;
(二)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貯存、保管、郵寄、網路銷售渠道等便利條件的;
(三)提供生產技術或者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
(四)提供廣告等宣傳的。
第十五條
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的規定以虛假廣告罪定罪處罰。
第十六條
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同時構成食品監管瀆職罪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商檢徇私舞弊罪、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等其他瀆職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不構成食品監管瀆職罪,但構成前款規定的其他瀆職犯罪的,依照該其他犯罪定罪處罰。
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他人共謀,利用其職務行為幫助他人實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同時構成瀆職犯罪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共犯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七條
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般應當依法判處生產、銷售金額二倍以上的罰金。
第十八條
對實施本解釋規定之犯罪的犯罪分子,應當依照刑法規定的條件嚴格適用緩刑、免予刑事處罰。根據犯罪事實、情節和悔罪表現,對於符合刑法規定的緩刑適用條件的犯罪分子,可以適用緩刑,但是應當同時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第十九條
單位實施本解釋規定的犯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定罪量刑標准處罰。
第二十條
下列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一)法律、法規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的物質;
(二)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上的物質;
(三)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告禁止使用的農葯、獸葯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
(四)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第二十一條
「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難以確定的,司法機關可以根據檢驗報告並結合專家意見等相關材料進行認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通知有關專家出庭作出說明。
第二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柒』 兩高司法解釋食品金葡菌多少算嚴重超標
今年7月不是出了新的國標嗎
『捌』 關於涉煙案件的《兩高司法解釋》偽劣卷煙的價格怎麼認定
正確認定「違法所得」和「銷售金額」 時間:2007年04月20日 01時38分 作者:羅慶東 新聞來源:檢察日報 □「違法所得」和「銷售金額」是刑法中兩個重要的概念,在一些經濟犯罪中,它們是構成犯罪的標准,也是對一些犯罪判處罰金的參照標准。由於過去法律規定不明確,司法實踐中經常產生分歧,影響了對有關案件的查處。 □從有利於打擊犯罪和便於實際操作出發,現行刑法沒有在總則中對「違法所得」的概念作出規定,而是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採取了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的辦法。 □目前,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數額認定問題,主要在於釐清銷售金額、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三個概念。 「違法所得」和「銷售金額」是刑法中兩個重要的概念,在一些經濟犯罪中,它們是構成犯罪的標准,也是對一些犯罪判處罰金的參照標准。由於過去法律規定不明確,司法實踐中經常產生分歧,影響了對有關案件的查處。修改後刑法對此作了一些修改、補充,「兩高」司法解釋也就有關「違法所得」和「銷售金額」的法律適用問題作了一些規定,但在實踐中仍不斷遇到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加以研究解決。 ■現行刑法有關「違法所得」和「銷售金額」問題的規定及理解 從有利於打擊犯罪和便於實際操作出發,現行刑法沒有在總則中對「違法所得」的概念作出規定,而是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採取了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的辦法。 首先,現行刑法在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一節中沒有使用「違法所得」的概念,而是以「銷售金額」的概念來代替。考慮到立法的科學性,為避免不必要的認識分歧和概念上的混亂,直接將「銷售金額」規定在各有關條文中,而不再出現「違法所得」的字眼。在立法中明確規定以「銷售收入」計算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犯罪數額,對於嚴厲打擊偽劣商品犯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一規定也解決了「兩高」司法解釋的分歧問題,有利於統一執法。筆者認為,該節中的「銷售收入」有以下兩層含義:(1)「銷售金額」是犯罪構成的要件。如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即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在這里,「銷售金額」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行為的罪與非罪及處罰輕重的唯一標准。(2)確定罰金數額的標准。即罰金的數額是以銷售金額來確定的,根據刑法的規定,該節之罪的罰金數額為銷售金額的50%以上2倍以下。 其次,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一節中的「違法所得」是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規定的:(1)作為犯罪構成要件。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構成高利轉貸罪。(2)作為確定罰金數額的標准。刑法第一百八十條和第一百八十二條均規定,對犯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和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的,應分別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這里的「違法所得」具體指什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筆者認為是指非法獲利。 再次,侵犯知識產權罪一節中的「違法所得」是犯罪構成的要件。根據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非法復制他人作品,出版他人圖書,復制他人製作的錄音錄像,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構成侵犯著作權罪。根據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的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權的復製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構成銷售侵權復製品罪。需要說明的是,該節中的假冒商標犯罪,以往是以「違法所得」或者其他嚴重情節作為犯罪數額標準的,1997年刑法修訂,以「情節嚴重」或者「銷售金額」代替了「違法所得」,體現了從嚴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和有利於實際執法的立法精神。 最後,擾亂市場秩序罪一節中的「違法所得」,是被作為罰金處罰標准規定的。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犯非法經營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這里的「違法所得」,筆者認為,是指非法經營所獲得的利潤。 此外,刑法在其他地方還出現了「違法所得」的表述。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這里的「違法所得」,包括非法佔有的公私財物和非法侵佔的屬於國家的稅收、利潤或者屬於社會的財富。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條、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筆者認為,在這里,「違法所得」系指因行賄而獲得的非法經濟利益。 ■司法實踐中關於生產、銷售偽劣商品行為「銷售金額」的認定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將銷售金額5萬元作為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結果性要件,過去司法實踐中常以此作為罪與非罪的界限,而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活動往往無賬可查,難以認定其銷售金額,以致難以對查獲的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活動予以刑事打擊。為了切實有效地懲治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活動,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制假售假的「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這樣就包括了雖已售出但未回款的情況。該《解釋》同時還規定,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銷售金額的3倍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遂)定罪處罰。《解釋》中之所以規定犯罪未遂的貨值金額達到犯罪既遂的銷售金額3倍以上,一是考慮到以往司法解釋中犯罪未遂的定罪起點高於既遂,如盜竊罪以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為起刑點,而盜竊未遂的則以數額巨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才構成犯罪;二是考慮到有關金額計算的平衡。由於偽劣產品的成本低,其售價也一般較低,按貨值計算的金額一般都高於按銷售價計算的金額。關於貨值金額的計算,《解釋》規定,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國家計劃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聯合發布的《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託指定的估價機構確定。同時,《解釋》還規定,對多次實施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行為,未經處理的,偽劣產品的銷售金額或者貨值金額累計計算。這里的「處理」,既包括刑事處理,也包括行政處罰。 上述《解釋》關於「銷售金額」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辦理假冒偽劣煙草製品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座談會紀要》(2003年12月30日)等文件中均有體現。 ■司法實踐中關於侵犯知識產權有關犯罪數額的認定 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司法實踐中不斷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對「違法所得」和「銷售金額」問題的研討及其立法和司法解釋的不斷完善也顯得越來越重要。目前,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數額認定問題,主要涉及三個概念,其認定方法分別是: 1.「銷售金額」。2004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的定罪量刑標准作了規定,其中使用的是「銷售金額」的概念。根據該《解釋》的規定,此處的「銷售金額」,是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2.「非法經營數額」。「兩高」《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12月17日)分別對假冒注冊商標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假冒專利罪、侵犯著作權罪等犯罪數額的規定使用的是「非法經營數額」的概念,該「兩高」《解釋》對「非法經營數額」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作了規定,即:「非法經營數額」,是指行為人在實施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過程中,製造、儲存、運輸、銷售侵權產品的價值。已銷售的侵權產品的價值,按照實際銷售的價格計算。製造、儲存、運輸和未銷售的侵權產品的價值,按照標價或者已經查清的侵權產品的實際銷售平均價格計算。侵權產品沒有標價或者無法查清其實際銷售價格的,按照被侵權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多次實施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未經行政處理或者刑事處罰的,非法經營數額累計計算。而根據高法《解釋》的規定,「經營數額」,是指以非法出版物的定價數額乘以行為人經營的非法出版物數量所得的數額。 3.「違法所得數額」。「兩高」《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假冒注冊商標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假冒專利罪、侵犯著作權罪等犯罪數額的規定中還使用了「違法所得數額」的概念,根據該高法《解釋》的規定,「違法所得數額」,是指獲利數額。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司法解釋對上述三種數額的計算原則實質上是一致的,而且對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從不同的角度規定其定罪量刑的數額標准,體現了依法從嚴懲治該類犯罪的精神。但是,從刑法特別是有關司法解釋在同一種犯罪的數額問題上使用不同概念加以規定的情況也可以看出立法和司法在懲治花樣百出的犯罪時的些許無奈,這也是我們在探討有關侵犯著作權犯罪立法問題時需要予以關注的問題
『玖』 如何看待兩高的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法律解釋的一種。屬正式解釋。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說明。內但是在國內容,司法解釋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不可以與其上位法即憲法和法律相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