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屍體的歸屬

民法屍體的歸屬

發布時間: 2022-01-18 11:50:57

A. 老人死了,屍體歸屬都寫什麼

老人去世以後,他的屍體歸屬大多數都是屬於他的親人,所以一般就是寫一下他有什麼親人之類

B. 屍體是民法上的「物」嗎

人死之後,主體資格不復存在,遺留的人體即肉身,即回歸為自然物。作版為自然物權,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只是在文明社會里它不象其它自然物那樣可以為人們隨意處置以至丟棄,但它的確是一種存在的、脫離生命不再具有主體資格的物。

C. 遺骸能否作為民法上的物權客體

乙還是不能作為民法上的物權客體的。因為人一旦去世,他的所有的權利都通過繼承或者其他的方式轉移到了別人身上。

D. 人死後屍體的歸屬權屬於誰

人死後如果有捐獻遺囑的,而且家屬辦理了捐獻屍體的手續,這樣屍體就是屬於接受捐獻的某單位。如果沒有捐獻,最終都是屬於生於斯長於斯歸於斯的那片土地。

死者生前基於自己的人身享有對自己屍體的處分權。這可以通過遺囑的形式,並由其親屬或遺囑執行人來實現。在死者生前沒有處分意思表示的情況下,其屍體的處分權即歸屬於死者的親屬。

雖然這種處分權的行使必然要受到法律和公序良俗的限制,但是親屬對屍體享有管理、保護和埋葬等權利,享有捐獻屍體及屍體的部分器官、組織以及收取相應補償款的權利,當死者屍體受到侵害時,享有防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的請求權。




(4)民法屍體的歸屬擴展閱讀:

影響屍體腐敗的因素:

屍體腐敗也要受到來自內在和外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一般地說,屍體腐敗的發生及進展的快慢,與地區、溫度、環境、體格、死因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因素的差別,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屍體腐敗的發生與發展。

首先,屍體腐敗主要是細菌作用的結果。因此,凡是對細菌繁殖發育有利的條件,都能促進腐敗的發生與發展,而細菌繁殖發育的最好條件,是適當的溫度、濕度和空氣。

E. 屍體是否能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

1、屍體受法律保護
屍體作為喪失生命的人體物質形態,其本質在民法上表現為身體權客體在權利主體死亡後的延續法益,法律對其進行保護,是保護身體權的延續利益。世界各國民法都對人死後的人格利益給予保護,屍體所包含的人格利益也不例外,因此,屍體本身是受法律規制和保護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自然人死亡後,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誹謗、貶損、醜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三)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由此可見,非法侵害死者的遺體,其近親屬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屍體的處分權主體
那麼,誰有權對死者屍體進行處分呢?屍體是人身體的死後延伸,對屍體的保護是對人身體權保護的延伸。毫無疑問,死者生前基於自己的人身享有對自己屍體的處分權。這可以通過遺囑的形式,並由其親屬或遺囑執行人來實現。在死者生前沒有處分意思表示的情況下,其屍體的處分權即歸屬於死者的親屬,雖然這種處分權的行使必然要受到法律和公序良俗的限制,但是親屬對屍體享有管理、保護和埋葬等權利,享有捐獻屍體及屍體的部分器官、組織以及收取相應補償款的權利,當死者屍體受到侵害時,享有防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的請求權。因此,任何人均不能在不通知親屬的情況下擅自將屍體進行利用或火化,否則即傷害了親屬對於死者的感情,也侵害了親屬依法享有的對於死者屍體擁有的相應權利。

F. 屍體的所有權歸誰

基於親屬與死者之間的特殊關系及情感,屍體的所有權由死者的親屬享有是最為合適的,這就是,在近親屬死亡之時,其身體物化為屍體,其近親屬取得該屍體的所有權。至於是依何種方式取得,我們認為不是繼承,也不是其他方式,而是在身體變為屍體之時,由其近親屬原始取得,是在屍體作為物的形態出現時,第一次由其近親屬作為所有人取得所有權。這種原始取得不是一般的由生產、取得原物的孳息、強制、先佔、添附、時效取得和善意取得等方式而取得,而是一種特殊的原始取得、特定的原始取得,就是近親屬取得死者的屍體的所有權。

G. 屍體是不是民法上的物

嚴格說來是。 屍體符合物的多個條件,有形、有使用價值、可以控制,雖然屍體有別與普通的物,有一些特性,但不影響其法律屬性。

滿意請採納

H. 人的屍體屬不屬於民法上的物

1、人的屍體不屬於民法上的物。
2、民法上的物是指作為民事權利的客體之一,是指存回在於人身之外,能夠滿足人答們的社會需求而又能為人所實際控制或支配的物質客體
3、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a、存在於人身之外。
b、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需求
c、能為人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d、物以獨立成一體的有體物為限

I. 女方喪偶再婚後死亡 遺體歸屬

北京專業婚姻律師溫馨提示:根據法律規定,喪偶另嫁並領取了結婚證的,是受法律保護的。上一段婚姻已經結束,所以下一段婚姻是合法的,具有法律效益,女方死亡後,遺體歸再婚這方。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條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條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輩血親代位繼承。
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
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被代位繼承人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J. 民法典規定死人是否有民事權利

死人在法律上已經不是民事主體,不享有民事權利,不承擔民事義務。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熱點內容
合同法多少年 發布:2025-02-14 03:59:49 瀏覽:683
人力資源和經濟法 發布:2025-02-14 03:54:40 瀏覽:8
行政法有侵權必有救濟 發布:2025-02-14 03:46:04 瀏覽:677
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學 發布:2025-02-14 03:23:43 瀏覽:9
深圳華旭司法考試 發布:2025-02-14 02:45:41 瀏覽:739
北海司法學校 發布:2025-02-14 02:08:12 瀏覽:574
修改工作時間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4 02:01:28 瀏覽:288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