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關於民間借款的司法解釋
您好,關於適用的問題,看案件是否符合該解釋的規定,若不符合,建議及時尋求應對措施。
② 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8月6日發布的關於民間借貸的司法解釋
《規定》分別對於P2P涉及居間和擔保兩個法律關系時,是否應當以及內如何承擔民事責任作出容了規定。按照《規定》中的條款內容,借貸雙方通過P2P網貸平台形成借貸關系,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僅提供媒介服務,則不承擔擔保責任,如果P2P網貸平台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根據出借人的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判決P2P網貸平台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
《規定》指出必須對民間借貸利率的上限進行管控。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推進,以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作為利率保護上限的司法政策的變革勢在必行。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究竟如何進行調整,採納何種模式,固定利率上限標准如何予以確定,這一系列審判實踐中的問題亟待回答。
③ 最高院關於民間借貸的司法解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的借貸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它解決了許多單位或自然人的困擾,但也讓民間借貸糾紛的幾率大幅度的上升。為了能很好的保護人們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下文將根據這部規定作出一些解釋。
這部規定主要對民間借貸案件糾紛的管轄地,民間借貸合同的法律效力,民間借貸的利率等等作出了相關的解釋:
1、
當事人對於借貸糾紛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條、
借貸合同等能夠證明此借貸關系存在的證據。如果該證據中沒有註明出借人的,法院可以受理該案件,如果被告對原告是出借人身份提出質疑,並且證據充足的,法院將駁回原告的起訴。
2、
雙方當事人對於合同履行地沒有做出約定的,並且事後沒有補充該項約定的。則合同履行地應當為借款人所在地。
3、
如果借款人有保證人的,則保證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出借人只起訴借款人的,則法院可以不將保證人作為被告人,但如果出借人也起訴保證人的,則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借款人都作為共同被告。
4、
如果人民法院對於該糾紛立案之後發現此借貸行為存在犯罪的,則應當駁回起訴,並且將該犯罪線索和資料送到相關的公安機關處理。如果經過判決認為不存在犯罪行為的,當事人又提起訴訟的,則法院應當受理。
5、
如果該案件中,借款人被判定為有罪的,出借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擔保人承擔相應的責任。
6、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是借貸合同生效之時:借款是以現金給付的,借款人收到借款時;通過第三方平台(支付寶、轉賬)等給付借款的,借款金額到達借款人賬戶時;票據支付的,借款人取得票據權利時;雙方約定的其他方式並且已經履行完成的。
7、
雙方當事人時間的借貸行為被認定為構成犯罪的,則該借貸合同還是存在一定的效力。
8、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該借貸合同無效:出借人知道借款人借款是用於違法活動的;該借貸行為會影響社會秩序的;該借貸行為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向單位取得的資金轉貸給借款人獲取利益的。
延伸閱讀:
民間借貸訴訟誰舉證歸誰辦理
民間借貸可靠嗎,出借人應注意哪些問題?
借貸關系與合夥關系如何區分
④ 最高法院關於關於民間借貸如何執行的司法解釋
您好,可參考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⑤ 2015年最高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內容是什麼
2015年最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15年6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5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第二條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
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
第三條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第四條保證人為借款人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出借人僅起訴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證人為共同被告;出借人僅起訴保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為共同被告。
保證人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證,出借人僅起訴保證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借款人為共同被告;出借人僅起訴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證人為共同被告。
⑥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民間借貸的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規定借款利息和逾期利息均不能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間借貸對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間借貸的外,借貸雙方對借貸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並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報價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
民間借貸利息多少才合法?
民間借貸的年利率不能超過15.4%,超過15.4%的,法律不予保護。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最高法發布新規,明確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准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85%的4倍計算,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相較於過去的24%和36%有較大幅度下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十條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並主張,但是總計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二條本規定施行後,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
借貸行為發生在2019年8月20日之前的,可參照原告起訴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確定受保護的利率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