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訴訟時效司法解釋
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時效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 第十一條什麼意思啊求法律解釋。
第十一條權利人對同一債權中的部分債權主張權利,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版及於剩餘債權,但權利人明確表權示放棄剩餘債權的情形除外。
法律解釋:部分及於整體,也就是說只要權力人對其部分權力主張中斷時效,那麼剩餘債權也需適用中斷的時效,但如果權力人明確提出只對其請求的債權主張權利,那麼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不及於剩餘債權,剩餘債權仍按訴訟時效的規定處理。
Ⅱ 訴訟時效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08〕1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為正確適用法律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
(三)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第二條 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約定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預先放棄訴訟時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
第三條 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第四條 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當事人未按照前款規定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申請再審或者提出再審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條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六條 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可以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
第七條 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一方請求撤銷合同的,應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條關於一年除斥期間的規定。
對方當事人對撤銷合同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銷,返還財產、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被撤銷之日起計算。
第八條 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
第九條 管理人因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給付必要管理費用、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無因管理行為結束並且管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本人之日起計算。
本人因不當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管理人及損害事實之日起計算。
第十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第十一條 權利人對同一債權中的部分債權主張權利,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及於剩餘債權,但權利人明確表示放棄剩餘債權的情形除外。
第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的,訴訟時效從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中斷。
第十三條 下列事項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申請仲裁;
(二)申請支付令;
(三)申請破產、申報破產債權;
(四)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
(五)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
(六)申請強制執行;
(七)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
(八)在訴訟中主張抵銷;
(九)其他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項。
第十四條 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其他依法有權解決相關民事糾紛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提出保護相應民事權利的請求,訴訟時效從提出請求之日起中斷。
第十五條 權利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從其報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斷。
上述機關決定不立案、撤銷案件、不起訴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立案、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之日起重新計算;刑事案件進入審理階段,訴訟時效期間從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
第十六條 義務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擔保、請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償債務計劃等承諾或者行為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同意履行義務。」
第十七條 對於連帶債權人中的一人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由,應當認定對其他連帶債權人也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對於連帶債務人中的一人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由,應當認定對其他連帶債務人也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第十八條 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的,應當認定對債權人的債權和債務人的債權均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第十九條 債權轉讓的,應當認定訴訟時效從債權轉讓通知到達債務人之日起中斷。
債務承擔情形下,構成原債務人對債務承認的,應當認定訴訟時效從債務承擔意思表示到達債權人之日起中斷。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的「其他障礙」,訴訟時效中止:
(一)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
(二)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三)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
(四)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主張權利的客觀情形。
第二十一條 主債務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保證人享有主債務人的訴訟時效抗辯權。
保證人未主張前述訴訟時效抗辯權,承擔保證責任後向主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債務人同意給付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或者自願履行義務後,又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施行後,案件尚在一審或者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人民法院進行再審時,不適用本規定。
第二十四條 本規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規定相抵觸的,以本規定為准。
Ⅲ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時效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 第一條什麼意思啊
本條的意思分兩層意思:
一是當事人對相對人提出的債權請求權,如果存在時效問題,可以對其主張的債權以訴訟時效為由行使抗辨權。
二是對於應支付的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應兌會的國債、金融債券及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對於投資關系的出資及其它不適用於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這幾類債權不受時效限制,不能用時效限制為由進行抗辨,即使當事人以時效為由進行抗辨,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租金訴訟時效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特殊訴訟時效的主要特點包括:
1、適用范圍特定化,不具有普遍適用的意義。即特殊訴訟時效只在法律直接規定的情況下,適用於相應的民事法律關系。
2、特殊訴訟時效的適用效力優先於普通訴訟時效。凡是有特殊訴訟時效規定的民事法律關系,均要適用特殊訴訟時效,在沒有特殊訴訟時效規定的情況下,才適用普通訴訟時效。
3、特殊訴訟時效期間不同於普通訴訟時效,並非統一的,而是針對具體民事活動的調整需要的,分別規定了不同的訴訟時效期間。大多數特殊訴訟時效的期間都短於普通訴訟時效,故傳統上又稱其為短期訴訟時效,也有少數的特殊訴訟時效的期間長於普通訴訟時效。
Ⅳ 最高院對訴訟時效問題的最新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就《關於無效合同所涉訴訟時效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無效合同所涉訴訟時效問題一直是法學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爭論頗多但又急需解決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就該問題起草了《關於無效合同所涉訴訟時效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為進一步完善該司法解釋,更好地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現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網、中國法院網、人民法院報及法制日報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踴躍提出寶貴意見,意見請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截止日期為 2010年12月31日。
關於無效合同所涉訴訟時效問題的規定
(徵求意見稿)
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正確適用法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無效合同所涉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當事人對確認合同無效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當事人可以對作為債權請求權的返還財產、賠償損失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
第二條(返還財產、賠償損失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
方案一、合同無效,當事人一方請求另一方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自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當事人一方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方案二、合同無效,一方當事人請求另一方當事人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方案三、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合同尚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的,合同法律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請求另一方當事人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前款之外其他情形,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自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第三條(因保證合同無效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
方案一、保證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保證人賠償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從保證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未向保證人主張權利,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第二條方案一的思路相銜接)。
方案二、保證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保證人賠償損失,其在保證期間內向連帶保證人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從主張權利之日起計算;未主張過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其在保證期間內向一般保證人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計算;未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第二條方案二的思路相銜接)。
方案三、保證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保證人賠償損失,在主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主合同尚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的情形下,其在保證期間內,向連帶保證人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從主張權利之日起計算;向一般保證人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計算。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前款之外其他情形,訴訟時效期間從保證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未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第二條方案三的思路相銜接)。
第四條(因抵押合同無效而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
方案一、抵押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抵押人賠償損失,訴訟時效期間從抵押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其未在抵押權行使期間內向抵押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第二條方案一的思路相銜接)。
方案二、抵押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抵押人賠償損失,抵押權人在抵押權行使期間內向抵押人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從主張權利之日起計算;未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第二條方案二的思路相銜接)。
方案三、抵押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抵押人賠償損失,在主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主合同尚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的情形下,抵押權人在抵押權行使期間內向抵押人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從主張權利之日起計算;未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前款之外其他情形,訴訟時效期間從抵押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抵押權人未在抵押權行使期間內主張過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第二條方案三的思路相銜接)。
第五條(因質押合同、留置合同無效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
方案一、質押合同、留置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擔保人賠償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自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對當事人一方的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採納同第二條方案一的思路,此條無必要)。
方案二、質押合同、留置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擔保人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從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同第二條方案二的思路相銜接)。
方案三、質押合同、留置合同合同無效,債權人請求擔保人賠償損失責任的,在主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主合同尚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的情形下,訴訟時效期間從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前款之外其他情形,訴訟時效期間從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自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對當事人一方的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第二條方案三的思路相銜接)。
第六條(溯及力問題)本規定施行後,案件仍在一審或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規定;已審結的案件,依法進行再審的,不適用本規定。
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案件訴訟時效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案件訴訟時效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版書。 本書針對訴訟時效兼具理論權性和實踐性的制度特點,在體例結構及內容安排上注重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為使讀者准確理解條文起草本意,正確進行司法適用,在條文釋義部分,分別從起草背景與歷史沿革、爭議觀點、比較法研究、條文起草本意、相關法理、司法實務中應予注意的問題、相關案例等七方面內容進行了全面、深入地闡釋。
本書通過多層次對民事案件訴訟時效內容進行全面系統和深入細致的詮釋與解讀,融實務性、學術性、專業性與指導性於一體,對於訴訟時效的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均具較高參考價值。
Ⅵ 【訴訟時效】拖欠租金的訴訟時效
租客租了房東的房子做居住或是生意經營,就必須要能夠按時繳納租金,如果不按時繳納租金,就屬於違反租房合同的有關規定,那麼拖欠租金有法律責任嗎?拖欠租金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我國《合同法》第227條規定:「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交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另外《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約定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因此拖欠租金還可能承擔違約金。而根據《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22條的規定:「承租人必須按期繳納租金,違約的,應當支付違約金。」該法第24條第四項也同時規定,拖欠租金累計達6個月以上的,出租人有權終止合同,收回房屋,因此而造成損失的,由承租人賠償。
Ⅶ 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全文
--------------------------------------------------------------------------------
作者: 人民法院報
CNETNews.com.cn
2008-09-01 14:22:12
關鍵詞: 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
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0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8〕11號
為正確適用法律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
(三)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第二條 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約定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預先放棄訴訟時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
第三條 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第四條 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當事人未按照前款規定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申請再審或者提出再審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條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六條 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可以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
第七條 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一方請求撤銷合同的,應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條關於一年除斥期間的規定。
對方當事人對撤銷合同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銷,返還財產、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被撤銷之日起計算。
第八條 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
第九條 管理人因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給付必要管理費用、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無因管理行為結束並且管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本人之日起計算。
本人因不當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管理人及損害事實之日起計算。
第十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第十一條 權利人對同一債權中的部分債權主張權利,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及於剩餘債權,但權利人明確表示放棄剩餘債權的情形除外。
第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的,訴訟時效從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中斷。
第十三條 下列事項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申請仲裁;
(二)申請支付令;
(三)申請破產、申報破產債權;
(四)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
(五)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
(六)申請強制執行;
(七)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
(八)在訴訟中主張抵銷;
(九)其他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項。
第十四條 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其他依法有權解決相關民事糾紛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提出保護相應民事權利的請求,訴訟時效從提出請求之日起中斷。
第十五條 權利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從其報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斷。
上述機關決定不立案、撤銷案件、不起訴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立案、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之日起重新計算;刑事案件進入審理階段,訴訟時效期間從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
第十六條 義務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擔保、請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償債務計劃等承諾或者行為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同意履行義務。」
第十七條 對於連帶債權人中的一人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由,應當認定對其他連帶債權人也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對於連帶債務人中的一人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由,應當認定對其他連帶債務人也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第十八條 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的,應當認定對債權人的債權和債務人的債權均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第十九條 債權轉讓的,應當認定訴訟時效從債權轉讓通知到達債務人之日起中斷。
債務承擔情形下,構成原債務人對債務承認的,應當認定訴訟時效從債務承擔意思表示到達債權人之日起中斷。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的「其他障礙」,訴訟時效中止:
(一)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
(二)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三)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
(四)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主張權利的客觀情形。
第二十一條 主債務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保證人享有主債務人的訴訟時效抗辯權。
保證人未主張前述訴訟時效抗辯權,承擔保證責任後向主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債務人同意給付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或者自願履行義務後,又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施行後,案件尚在一審或者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人民法院進行再審時,不適用本規定。
第二十四條 本規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規定相抵觸的,以本規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