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國際商法案例

國際商法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12:31:22

⑴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我公司與國外一家大公司簽訂一筆進口精密機床合同,該公司在歐盟區內共有3家工廠 生產這種機床。臨近裝運日期時,對方一工廠突然發生火災,機床被燒毀,該公司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撤銷合同。問:可否撤銷?說明理由。
原則上不能撤銷合同。此案涉及到不可抗力的後果。一般說來,不可抗力的後果有兩種, 一種是撤銷合同,一種是延期履行合同。什麼情況下解除合同,什麼情況下履行合同要看所發生事故的原因、性質、規模以及履行合同所產生的影響程度。 本案中,火災雖然是當事人無法預料的,應該屬於不可抗力的范圍,但由於對方還有兩家 工廠可以生產合同項下的產品,因此,我方要求對方延期履行合同。
2.我國某公司與外商簽訂了一份CIF出口合同,我國公司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辦理了保 險。貨物發出後,銀行議付了貨款,但貨到目的港後發現嚴重破損,而保險中沒有投保破損險(因為買方沒有指明),買方要求我國公司到保險公司辦理索賠事宜。問:我方應否辦理?
買方要求不合理。此案涉及到CIF合同的性質。 ①根據《2000年通則》,CIF屬於象徵性交貨術語,即賣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信用證規 定的正確完整的單據,就算完成了交貨義務,而無須保證到貨,所以不是到岸價。 ②CIF雖然由賣方辦理保險,但投保金額和險別必須事先約定,如果沒有約定,只能按照 國際慣例辦理,即按FOB貨價×(1+10%)投保平安險。 ③在CIF術語下,賣方辦理保險僅為代理性質,應由買方處理索賠事宜。如果買方要求賣 方代替辦理索賠事宜,但責任和費用用由買方承擔。 本案例,買方顯然是在推卸責任。因此我方不能答應對方要求。
3.某年11月,我國某外貿公司與一外商簽訂了出口5000公噸鋼材的合同,價格條款為 CIF溫哥華。支付方式為即期不可撤銷信用證。我方按合同規定辦理了租船定艙和保險並支付了相關費用,取得了全套合格單據並到議付行付貨款,不料貨物在航行途中遭遇海嘯,全部滅失。外商以貨物滅失為由拒絕付款贖單,問我方如何處理?
這是一起並不復雜案例。在CIF術語中,買賣雙方風險劃分地點是裝運港船舷,越過船舷 後的風險由買方承擔,賣方辦理保險僅僅是代理性質,出險後應由買方辦理索賠事宜。另外CIF屬於象徵性交貨,即憑全套合格單據,買方就不得拒付貨款。還有,信用證業務屬於銀行信用,應由議付銀行承擔第一付款責任。 處理措施:我方首先應向議付行議付貨款,再由議付行向付款行申請付款,只要全套單據 合格,付款行不得拒付。其次我方應向買方講明道理,提出嚴重交涉,只要對方不無理取鬧, 就會按照國際慣例迅速支付貨款。最後,我方可以協助買方辦理向保險公司索賠事宜,但責任壞人費用要由買方承擔。

⑵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規定,根本性違約(fundamental breach)是指違約方的故內意行為造成的違約,如賣容方完全不交貨,買方無理拒收貨物、拒付貨款,其結果給受損方造成實質損害(substial detriment)。
如果一方當事人根本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並可要求損害賠償。
非根本性違約(nonfunbamental breach)是指違約的狀況尚未達到根本違反合同的程度,受損方只能要求損害賠償,而不能宣告合同無效。

1.從題目中看,賣方知道10月7日才將該批貨物裝船,所以是買故意產生的違約
2.所以對於賣方的根本性違約,買方有權要求賠償甚至撤銷合同

⑶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均不能成立。甲作為普通合夥人對退夥前的債務負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退夥人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如果甲為有限合夥人,對退夥前的債務,負有一定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企業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企業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

丁作為入伙的合夥人,(1)如果為普通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負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入伙協議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2)如果為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負有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新入伙的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乙如果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無限責任,與其他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同樣,丙的說法也不對。丙為勞務出資,為普通合夥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無限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十六條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 合夥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評估。 合夥人以勞務出資的,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並在合夥協議中載明。

合夥企業法第六十四條有限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作價出資。 有限合夥人不得以勞務出資。

2,解散企業的時候,合夥人分配了企業財產,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應當負有賠償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清算人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合夥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財產,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合夥企業解散,應當由清算人進行清算。 清算人由全體合夥人擔任;經全體合夥人過半數同意,可以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後十五日內指定一個或者數個合夥人,或者委託第三人,擔任清算人。 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未確定清算人的,合夥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合夥企業財產在支付清算費用和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法定補償金以及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進行分配。

根據題目描述,該企業已經不存在剩餘財產。所以基於合夥企業財產賠付債權人已經不可能。

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企業注銷後,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仍負有無限連帶責任。

由普通合夥人中的一個或者幾個、所有對企業負無限責任。

3,合夥人應當按照以下順序賠付,1),按照合夥協議的規定,2)各合夥人協商,3),按照實繳出資比例,4),平均。

合夥企業法三十三條: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⑷ 國際商法的案例分析

1,適用法律的問題,首先看如果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如果沒有協議,,一般被告法律為准。表示,美國公司對我們的產品不滿意,我們的法律應該適用於權的行使;沖突的國際公法,國內法,國際公法為准。

⑸ 國際商法案例 謝謝啊

1.由於適用海牙規則,承運人不承擔航運途中貨物損失的責任。因此貨主的所有貨物損失責任皆由保險公司賠償。《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二款對承運人的免責作了十七項具體規定,分為兩類:一類是過失免責;另一類是無過失免責。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中爭論最大的問題是《海牙規則》的過失免責條款,《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由於船長、船員、引航員或承運人的僱用人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中的行為、疏忽或過失所引起的貨物滅失或損壞,承運人可以免除賠償責任。」這種過失免責條款是其他運輸方式責任制度中所沒有的。很明顯,《海牙規則》偏袒了船方的利益。
另一類是承運人無過失免責,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不可抗力或承運人無法控制的免責有八項: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的災難、危險或意外事故;天災;戰爭行為;公敵行為;君主、當權者或人民的扣留或拘禁,或依法扣押;檢疫限制;不論由於任何原因所引起的局部或全面罷工、關廠、停工或勞動力受到限制;暴力和騷亂。
②貨方的行為或過失免責有四項:貨物托運人或貨主、其代理人或代表的行為;由於貨物的固有缺點、質量或缺陷所造成的容積或重量的損失,或任何其他滅失或損害;包裝不固;標志不清或不當。
③特殊免責條款有三項:一是火災,即使是承運人和僱用人的過失,承運人也不負責,只有承運人本人的實際過失或私謀所造成者才不能免責;二是在海上救助人命或財產,這一點是對船舶的特殊要求;三是謹慎處理,克盡職責所不能發現的潛在缺陷。
④承運人免責條款的第十六項:「不是由於承運人的實際過失或私謀,或是承運人的代理人或僱用人員的過失或疏忽所引起的其他任何原因。」這是一項概括性條款,既不是像前述十六項那樣具體,又不是對它們的襯托,而是對它們之外的其他原因規定一般條件。
這里所謂「沒有過失和私謀」不僅指承運人本人,而且也包括承運人的代理人或僱用人沒有過失和私謀。援引這一條款要求享有此項免責利益的人應當負舉證義務,即要求證明貨物的滅失或損壞既非由於自己的實際過失或私謀,也非他的代理人或受僱人的過失或私謀所導致。

如果適用鹿特丹規則:由於鹿特丹規則中第17條採用了完全過錯責任原則,廢除了「航海過失」免責和「火災過失」免責。該條第1款規定:「如果索賠人能夠證明,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或者造成、促成了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的事件或者情形是在承運人責任期間內發生的,承運人應當對貨物滅失或者損壞以及遲延交付付賠償責任。」這就使得承運人的管船義務始終貫穿航次始終,由此帶來的貨物滅失或者損壞以及遲延交付,承運人將不再適用免責條款的保護。
因此,承運人對43棵盆景松和37棵盆景松承擔責任。還有25噸廣柑的貨物損失。保險公司只承擔5噸鉀礦石的滅失。

(1)規定了有效期的要約,不能撤回。至6月12日上午9時,被告負有義務,被告將房屋賣給了他人,違反了義務,原告在6月12日上午9時前,把一封正式承諾的函件交給被告,即承諾,原告與被告的合同成立。
(2)
當他人是善意的,房屋歸他人所有。
當他人是惡意的,房屋應歸原告所有。

⑹ 國際商法案例

(1)構成要約。該建議向荷蘭方發出,清楚明確地表明願意按照要約內容訂版立合同的意思權,該建議的內容明確肯定,故構成要約。
(2)構成反要約,顯然荷蘭方實質性的改變了原來要約的重要內容,為求與中方進行協商,改動了數量價格和期限,所以是反要約。
(3)雙方已經構成合同。因為在這過程中,中方最後發出了有效的要約,荷蘭方在規定期限內承諾,合同成立。
(4)有。荷蘭方最後添加的「要求提供衛生檢疫許可證,原產地證書和磅碼單,需提供良好適合海洋運輸的包裝。」很有可能構成對要約的實質性變動,不符合中方當初要約的意思表示,所以中方可以有策略的在這一點上進行抗辯,堅持稱合同不成立。

⑺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二

1.中止履行合同
《公約》第71條第(1)款規定,如果訂立合同後,另一方當事人履行義務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 或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為表明他將不履行大部分義務,一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義務。
2.要求提供擔保
《公約》第71條第(3)款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論是在貨物發運前還是發運後,都必須立即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如經另一方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充分保證,則他必須繼續履行義務。」
3.行使停運權
《公約》第71條第(2)款規定,「如果賣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顯化以前已將貨物裝運,它可以阻止將貨物交給買方,即使買方持有其有權獲得貨物的單據」。根據上述規定,停運權作為一種救濟方式僅為賣方享有。但是,賣方不得在行使停運權的同時採取與這一救濟措施相抵觸的其他救濟方法,如宣告合同無效等。同時,公約規定了賣方在行使停運權之後的及時通知義務。
4.宣告合同無效 (解除合同)
《公約》第72條第(1)款規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顯看出一方當事人將根本違反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所謂根本違反合同,依《公約》第25條的規定是指「一方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蒙受損害,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一方並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於相同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生這種後果」。

⑻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請高手指教!!!!

明確個問題先,案例當中寫的應該是中止吧。 CISG為《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1.甲公司中止履行且及時通知了乙公司的做法是正確的。
根據CISG 第七十一條
(1)如果訂立合同後,另一方當事人由於下列原因顯然將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義務,一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義務:
(a)他履行義務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或
(b)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為。
(3)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論是在貨物發運前還是發運後,都必須立即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如經另一方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充分保證,則他必須繼續履行義務。
2.甲公司有權因麵粉被拋入大海而解除合同。不可抗力可以成為解除合同的原因。
3.乙公司不能要求甲公司繼續履行。根據CISG第七十九條
(1)當事人對不履行義務,不負責任,如果他能證明此種不履行義務,是由於某種非他所能控制的障礙,而且對於這種障礙,沒有理由預期他在訂立合同時能考慮到或能避免或克服它或它的後果。
所以甲公司的履行義務因不可抗力而免責。

4.在提單、發票、保險單尚未交付的情況下,麵粉被拋入大海的風險由買方承擔。CISG舍棄了所有權決定風險轉移的陳舊觀念,原則上以交貨的時間來確定風險轉移時間。依據CIF的含義,賣方必須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直至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麵粉被拋入大海時,風險已經由賣方轉移到了買方,買方負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在單據尚未交付,所有權尚未轉移的情況下,買方還是應當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

⑼ 國際商法案例與分析

法理引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Article 17[第十七條]:「An offer, even if it is irrevocable, is terminated when a rejection reaches the offeror.[一項發盤,即使是不可撤銷的,於內拒絕通知送達發容盤人時終止]」
分析:因為賣方12月1日的發盤構成要約,有效期到12月31日,但買方在12月10日拒絕了該報價,導致發盤終止要約失效。雖然買方12月15日(要約有效期內)改變主意,接受發盤進行了承諾,但是未能構成要約-承諾的合約關系。
結論:合約不成立。

熱點內容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
法院新的目標 發布:2025-01-22 05:38:07 瀏覽:992
公司法與股權 發布:2025-01-22 05:16:43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