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孫鵬
㈠ 請問西政考研民商的指定教材是什麼在官網里如何找到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專業指定教材在招生簡章里有標注,具體如下。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專業代碼:030105
研究方向
01民法學
02商法
03婚姻法
04 繼承法
05婦女法
06醫事法學
07金融與保險法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4德語或245法語
③704法學基礎(法理學100分、憲法學50分)
④808專業基礎C(民法學(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法總論、侵權責任法)50分、經濟法學(經濟法基本理論、市場秩序規製法律制度)50分、民事訴訟法50分)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①中國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學100分
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
復試科目:
①筆試專業課:
01、06研究方向:民法分論(含物權法、債權法)150分
02、07研究方向:商法150分
03、04、05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法150分
②外國語聽說測試
③本專業綜合知識
參考書目、參考教材
參考書目:
《中國民法學》,李開國、張玉敏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民法》,張玉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物權法教程》,劉雲生、李開國、孫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合同法》,李開國主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商法學》,趙萬一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修訂版;
《婚姻家庭繼承法學》,陳葦主編,群眾出版社2005年版;
㈡ 西南政法大學 考研 國際法 指定書目
你好,我是西政的研究生,西政考研的國際法初試考法學基礎+專業基礎C,具體的考試書目:
一、法學基礎教材
1、《法理學初階》(第四版),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2013年
2、《法理學進階》(第四版),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2013年
3、《中國憲法學》汪太賢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
二、專業C教材
4、《民法》(第二版)張玉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5、《民事訴訟法原理》(第五版),田平安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
6、《經濟法學》(第4版),李昌麒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
7、《物權法教程》,李開國,劉雲生,孫鵬主編,中國人大出版社,2009年
其中,經濟法還有一本是法律出版社的李昌褀的書,你也要看看;中國民法學也是參考書目,不過年份有些老了,你看的話看看總論部分就行。
國際法這個專業在C類中考試難度在中等,你可以參考一下往年的復試分數線,多看一下相關的考研信息。你跨專業考的話,要花多些時間來准備,特別是專業課。專業課的復習,一般就是教材,歷年真題,核心配套的筆記等資料,相互結合的來復習,西政考研考的挺基礎的,很多需要你背誦記憶;英語應該是你的強項了,盡量考到最好;政治你可以在新的大綱出來之後在復習。
㈢ 西政法學院研究生復試怎麼復試,在哪裡復試。。
博睿西政教研為你解答:院系、專業、研究方向
導師
招生
人數
接受推
免生數
考試科目
同等學力
加試科目
030105民商法學
01民法學
02商法
03婚姻法
04 繼承法
05婦女法
06醫事法學
07金融與保險法
趙萬一
陳葦
石慧榮
譚啟平
汪世虎
劉雲生
王洪孫鵬
李燕
曹興權
張力
侯東德
徐潔
吳春燕
李向彬
林剛
韋忠語
朱凡
張華貴
苑書濤張建文
楊佳紅
杜江涌
李俊
侯國躍
張永華杜軍
趙磊洪
海林梅偉
周清林
范雪飛
胡軍
黃忠
黃家鎮
熊潔
楊姍
冉啟玉
凃詠松
徐來仲崇玉李兆玉
陳南男王勤勞汪青松
范偉紅(跨專業)
蒙曉陽(跨專業)
126
|
140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4德語或245法語
③704法學基礎(法理學100分、憲法學50分)
④808專業基礎C復試羣一二四五一四六九六(民法學(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法總論、侵權責任法)50分、經濟法學(經濟法基本理論、市場秩序規製法律制度)50分、民事訴訟法50分)
①中國法制史100分
②中國憲法學100分
1. 0301Z2
2.
知識產權法學
01知識產權法
02知識產權管理
03知識產權國際保護
04知識產權評估
李雨峰廖志剛
張耕曹偉
鄧宏光黃匯
劉有東馬海生
牟萍易健雄
康添雄秦潔
鄭重
曹大友(跨專業)
曾德國(跨專業)
鄭國洪(跨專業)
喬永忠(跨專業)
33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4德語或245法語
③704法學基礎(法理學100分、憲法學50分)
④808專業基礎C(民法學(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法總論、侵權責任法)50分、經濟法學(經濟法基本理論、市場秩序規製法律制度)50分、民事訴訟法50分)
㈣ 孫鵬的榮譽獎勵
1.2014年被西南政法大學授予首屆「西政名師」稱號;
2.2009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重慶市名師」稱號;
3.2004年獲第九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教學類)」二等獎;
4.2002年被遴選為重慶市首批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5.2012年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作品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法律實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6.2002年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作品為《民法教學模式改革》);
7.2010年入選搜狐教育、評師網聯合發布的「全國最受歡迎百佳教授榜」;
8.2009年被「中國評師網」評為「重慶市最受歡迎十大教授」;
9.2001、2002、2003、2005年均獲「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10.1998年、2003年被評為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
11.2001年被西南政法大學學生評選為「我最喜愛的老師」;
12.1998年獲西南政法大學教學競賽優秀獎;
13.主持重慶市首批精品視頻公開課《民法系列課程》,參與國家精品課程《民法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民法學》的課程設計,並擔任核心教師。 14.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15.2013年獲重慶市第二屆「優秀中青年法學專家」稱號;
16.2005年獲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專著)一等獎(獲獎作品為《物權公示論——以物權變動為中心》);
17.2010年獲重慶市優秀期刊論文三等獎(獲獎作品為《去除時效制度的反道德性——時效制度存在理由論》);
18.2006年獲中國法學會「物權法研討會」徵文三等獎(獲獎作品為《論不動產物權登記信息公開制度》);
19.2006年獲西南政法大學第11屆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獲獎作品為《物權公示論——以物權變動為中心》);
20.2004年獲西南政法大學「世再科研優勝獎」;
21.2006年被評為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
22.2009、2013年被評為重慶仲裁委員會優秀仲裁員。
㈤ 西政法理學考研考哪幾本書,哪位好心人給點信息,我沒查全
初試(不含復試)的書如下:
《法理學初階》(第3版),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註:法學各專業初試參考書目)
《法理學進階》(第3版),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註:法學各專業初試參考書目)
《中國憲法學》,汪太賢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註:法學各專業初試參考書目)
《刑法總論》,李永升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民法》(第2版),張玉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註:民法總則、物權法部分)
《物權法教程》,劉雲生,李開國,孫鵬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王學輝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註:僅考行政法學部分)
㈥ 西南政法大學考研的問題。。。。
西南政法大學考研試題
鏈接:
提取碼:fbr6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㈦ 孫鵬的社會兼職
1.中國民法抄學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
2.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學術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3.重慶市人民政府立法評審專家;
4.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
5.重慶市法學會房地產法建築法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6.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咨詢專家;
7.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第四分院咨詢專家;
8.重慶市第一、第三、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咨詢專家;
9.貴州省畢節市中級人民法院咨詢專家;
10.重慶市榮昌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咨詢專家;
11.重慶市江北區、渝北區人民法院咨詢專家;
12.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專家智庫成員;
13.重慶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14.深圳、大連、珠海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15.遵義仲裁委員會咨詢專家
16.重慶市公證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㈧ 哪位大俠能說說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對於物權共有權處分方面的法律規定嗎
什麼是無權處分行為
--------------------------------------------------------------------------------
作者: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蔣華勝
一、處分和處分行為的內涵處分作為民法上的基本概念,其包括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事實上的處分指權利人對物或權利加以變更或消滅,使其形態加以改變,如把木材加工成桌椅;法律上的處分是指通過法律行為,改變所有物的法律狀態,如租借,轉讓,設定他物權。1要使物或權利發生處分上的效力,不僅要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為債權行為(如買賣合同),而且還要使物權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發生變動,(如動產之交付或不動產之登記),使其價值得以實現,實現交易目的。誠如梁慧星先生所言,法律行為可分為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前者是發生債權債務之行為,故又稱為債權行為,如租賃、保證;後者是指使特定權利直接發生得喪變更之行為,如抵押權的設定行為,商標權的轉讓行為。動產或不動產的買賣雖然屬於債權行為,但是債權的行使或債務的履行結果將導致物權的移轉、變更,因此既包含負擔行為,也包含處分行為2,這是我國大陸學界目前的主要觀點。
我國台灣學者對處分行為涵義的研究可謂精細深入,就法律意義而言,他們認為,法律上的處分包括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相當於我國大陸學者的通常觀點,但是,狹義上的理解,處分行為不包括負擔行為,因為處分行為有自己的特質,它能使物權直接發生變動3.就上文的論述而言,處分行為的涵義的確有進一步作精細研究的必要,在不同的場合,其有不同的內涵,故吾人應審慎探討,以克濟事。無權處分行為是大陸法系民法上的特定概念,但大陸法系各國的法制背景不同,人們對之理解也不同,概言之,對於無權處分行為的理解和物權變動模式有極大的關系,通過對大陸法系主要國家的物權變動模式進行考察,可以對無權處分行為的內涵有一個清晰的理解。
二、非物權行為立法模式下無權處分行為制度的歷史考察
(一)法國模式:以法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並未採納物權行為理論,把債權行為作為物權變動的原因,認為物權變動是債權行為的當然結果,一個法律行為應該有債權發生和物權變動的雙重效果,故只要合同雙方當事人訂立的合同生效,則標的物的所有權理所當然移轉,力求對債權行為和物權變動作一體化把握,而沒有作嚴格的區分。法國民法典第711條規定:財產所有權,因繼承、生前贈子、遺贈以及債的效果而取得或移轉;該法典第1583條作了進一步規定,當事人雙方就標的物及其價金,相互同意時,既使標的物尚未交付時,價金尚未交付,買賣合同即告成立,而標的物所有權即由出賣人移轉於買受人。由上規定可以看出,僅依當事人之間的合意,物權就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動。這一立法的原因是法國民法中並無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的嚴格區分,因此在法國民法中,並沒有形式主義的物權立法,把物權變動作為債權行為的內容,學者把以法國為代表的物權變動模式,稱為法國模式。4在法國的物權變動模式下,對債權行為和物權變動作統一的把握,只要債權行為有效,物權變動自然發生,債權行為內包括物權變動即處分行為。因此法國民法上的處分行為的內涵是作廣義的理解的,在這種物權變動模式下,當事人有充分的意思自治,並且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債權行為本身就是處分行為,根據法國民法典第1599條規定,出賣他人之物的,無效,從而將作為無權處分行為之典型形態的出賣他人之物的合同規定為無效。無權處分他人之物的合同無效,是法國在其物權變動模式下的必然的選擇,根據其法律的規定,買賣合同生效,標的物的所有權自然移轉,物權變動是債權行為的當然結果,物權變動本身沒有自己的構成要件,所以讓無權處分人買賣他人之物的合同生效,則權利人的物權喪失,買受人完整地取得了真實權利人的標的物所有權,對無權處分行為來說,這樣嚴重違背民法的公正理念,損害真實權利人的利益,只能從反面對其進行限制,對買賣合同的效力進行徹底的否定來保護真實權利人的利益,所以出賣他人之物的合同無效。法國的物權變動模式有其突出的缺點,物權自意思表示一致時發生移轉,由於這一移轉沒有公示,缺乏公信力,第三人很難辯認物權變動的外部表徵,這對交易安全非常不利。同時,物權自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移轉,由於沒有公示方法,容易導致物權重復現象,違背物權的一物一權主義原則,為無權處分行為的實行打開了方便之門。法國法將債權法上的規定和物權法上的規定混在一起,此種方法妨礙了法律的適用,也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是鼓勵交易,提高社會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優化資源的配置。在法國的物權變動模式下,無權處分行為作無效的理解,有檢討的必要。法國民法典對出賣他人之物的合同的效力的否定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當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取得了勝利,崇尚自由的資產階級本著對人的充分尊重,堅持契約自由,重視對所有權的保障,充分相信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創造能力。5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法國民法典就把先在哲學或政治等其他方面表現出來的觀念或趨向法的方面反映出來,各國都依賴法學家在法律上反映新的哲學和政治思想與制定法的新門類。6法國民法典就無權處分行為而言,是對羅馬法的反動,羅馬法是承認出賣他人之物的合同的效力的,烏爾比安在《論薩賓》上說:毫無疑問的是,可以出賣他人之物的,事實上,這是個買賣契約,只不過物可以從買受人手裡被追奪。法國法將出賣他人之物的合同規定為無效,這和羅馬法根本不同。羅馬法通過使買賣合同有效,但是物權並不移轉來保護真實權利人的利益,而法國通過對買賣合同效力的否定來保護真實權利人的利益,雖然兩者的目的相同,但是路徑不同。法國法的規定,並非是立法上的唯一選擇,法國的選擇原因是,當時的社會彌漫著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認為人的價值超乎一切萬物,個人之意思應受到絕對尊重,因而個人之意思所致,萬物應該因應而變化。7鑒於法國民法典第1599條的局限性,法國的法學家對其提出了批評,認為不加選擇的把出賣他人之物的買賣合同宣布無效,不符合社會經濟和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主張該條的適用范圍應受到限制8.近年來,法國學者針對1599條的不足採取實際行動,力圖將其解釋為相對無效,而非絕對無效,表明了就買賣他人之物而訂立的合同,並非一概無效9,法官在具體適用法律時,往往改變了民法典的規定。
(二)日本模式:盡管日本民法典的物權變動模式,繼受了法國模式,主張買賣合同成立,標的物的所有權移轉,但在出賣他人之物的買賣合同效力問題上,並未追隨法國,日本民法典第560規定,以他人權利為買賣標的時,出賣人負取得該權利並移轉了買受人的義務,其第561規定,於前條情形,出賣人不能取得其賣掉的權利並不移轉於買受人,買受人可以解除契約。可見,在日本民法上,出賣他人之物的買賣合同是生效合同,日本民法典在物權變動模式上,雖然採取了與法國一致的立場,但在出賣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問題上,並未采法國法的立場,說明了買賣合同生效只能說明標的物的所有權移轉的可能性,根據日本民法典第177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取得、喪失和變更,非依登記法規定進行登記,不得以之對抗第三人,其第178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讓與,除非將該動產交付,不得以之對抗第三人,可見根據日本民法典的規定,雖然物權發生變動,買受人取得物權,但其不能在交付或登記前對抗第三人,這與法理相矛盾,既然買受人自買賣合同成立之日起,就已經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但其所取得的所有權未經登記或交付,卻不能對抗第三人,這與所有權的性質不符。10所以出賣他人之物,買受人取得的只是虛擬的物權,並不具有物權的性質,從而也雄辯地說明了,僅有債權行為,並不當然有真正意義上物權變動的發生,債權行為並不能包括狹義的處分行為的內容,作為無權處分行為之典型形態的出賣他人之物而訂立的合同,僅指債權合同,原則上應為有效。
三、承認物權行為立法模式下的無權處分行為制度的歷史考察
(一)德國模式:作為物權形式主義的代表,德國民法堅持債權與物權的嚴格區分,認為在物權變動過程中,存在性質不同的兩個法律行為-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債權行為是負擔行為,它使當事人享有債權和承擔債務,即債上請求權。物權行為是處分行為,它是直接發生物權變動的行為,堅持物權行為的獨立性。正如謝在全先生言: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相互分離,而且是獨立於債權行為之外,就是物權行為的獨立性。11基於這種嚴格區分的物權變動模式下,一個物權變動過程被分成兩個不同的行為,即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負擔行為是債權行為,當事人之間的意思合致即可成立,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效力;處分行為直接發生物權變動,使物權發生移轉。有負擔行為不一定能發生物權變動,僅有負擔行為,對物權不進行動產交付或不動產物權之登記,物權沒有發生變動。即使動產已交付或不動產已登記,如果沒有法律上的原因,還是不能發生物權變動。物權變動後之權利歸屬能否得到法律確認的原因,就是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問題。
德國民法典將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認定為效力待定,指的是處分行為的效力待定,債權行為是有效的,根據德國民法典第185條規定:(1)經權利人允許,無權利人對標的物進行的處分,亦為有效;(2)處分人取得標的物,或者權利人成為處分人的繼承人而對其遺產負無限責任時,前項處分亦為有效。就允許而言,第185條第1款只是明確規定,經事先允許的,非權利人可以為有效的處分,亦即處分授權。第185第第2款第一句第一種情形是:非權利人所為的處分並非自始無效,而是效力未定,其效力是可以補正的,處分人取得標的物亦即非權利人自己變成權利人時處分有效,他在接受自己的處分的約束。12德國民法承認物權行為理論,堅持物權行為的獨立性與無因性,認為物權變動的構成要件由物權契約加上公示行為(動產之交付與不動產之登記)構成13,物權變動的效果並不是債權行為的當然結果,而是堅持物權與債權相分離的原則,德國民法典的這種體系,有其突出的優點。
首先,德國民法典的體系為世界上大多數傳統大陸法系國家所繼受,說明了德國民法體系的科學性。德國民法堅持物權與債權的嚴格分離,明確區分兩種法律行為的不同性質,有利於民法概念的精確把握和民法的體系化建設,對提高人們的法學水平有重要作用。
其次,有利於維護合同秩序的穩定,堅持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相分離,物權行為不受債權行為的影響,有利於維護合同秩序;如果以物權變動是債權行為之當然結果14,則不符合生活實際,因為除了佔有改定等特殊情況外,只有債權行為,不一定能發生物權變動,否則合同責任就沒有意義,而且也不會有違約責任的產生。同時,把物權變動效果作為債權行為的內容,也使合同的約束力視同兒戲,作為合同主要條款的物權變動,如果沒有發生當事人所追求的結果,就宣布合同無效,很難維持合同效力的穩定。尤其在無權處分行為的場合,債權行為效力不受物權行為的影響,如果沒有發生物權變動的結果,債務人就要承擔違約責任,可以有效地使債權人得到法律的救濟。
(二)我國台灣地區: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對德國民法中有關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問題進行了全面的繼受15,其第118條規定: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經權利人之承認始生效力,台灣地區的學者通說認為,此處的處分系指處分行為,不包括負擔行為(債權行為)在內,例如甲擅將乙寄存的某畫作為已有出售與丙,並依讓與合意交付之,該出賣他人之物的買賣契約有效,物權行為系無權處分,效力未定16.概言之,在上述兩種物權變動模式下,對處分行為內涵的理解大相徑庭,如前所述,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是一個過程中的兩個不同階段,債權行為是負擔行為,它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是債上請求權,它不能直接導致物權變動。
法國民法簡化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但其意思主義的立法模式是以犧牲分離主義立法的合理性為代價的,把對交易便簡的要求推向極端,但是它無法解決與傳統物權理論的沖突。就無權處分而言,法國民法典第1599條規定,就他人之物所成立的買賣無效,這顯然混淆了買賣合同和物權變動的性質,把出賣人有處分權作為債權合同的特別生效要件,這種立法的結果就是把無權處分行為規定無效。日本民法改變了對無權處分行為無效的不足,認定無權處分行為是有效的,區分了債權合同和物權變動,認識到債權合同和物權變動不具有必然的同一性。德國民法就無權處分行為而言,僅指處分行為不包括負擔行為,在效力認定問題上,債權行為有效,處分行為效力未定。
我國民法理論上不承認物權行為理論,認為物權行為是人工的雕琢,它實際上不過對單一的法律行為有兩個相異的觀察方式而已。今以捏造兩種互為獨立之契約,這完全是擬制的,不僅會混亂現實的法律過程,實施法亦會因極端之形式思考而受妨害。17我國的物權變動不同於法國和日本,而是採取了債權行為+公示行為(交付或登記)的債權形式主義,僅有意思表示尚不足以發生物權變動,還需要履行特定的形式,由於債權行為同時也是物權變動的主要生效要件,所以債權行為無效時,物權變動不發生,債權行為有效時物權變動不當然發生。我們對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的認定,也應以此為基礎,無權處分行為不指物權行為或狹義的處分行為,而是指無權利人以自己的名義和相對人訂立的無權處分的合同,在我國目前的物權變動模式下,只能作此理解,所以本文論述的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就是指無權利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相對人訂立的債權合同的效力。
比較法研究是民法上的基本方法,這種吸收和借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比較與取合過程;不同的物權變動立法模式下,對無權處分行為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並且都對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作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我們在進行立法研究時,應進行合理的選擇,使其與我國現行的法學理論和法律體系相協調,做到民法的邏輯化和體系化,法是秩序和正義的綜合體18,這正是我們進行法律理論研究時的行為准則。我國合同法上的無權處分行為僅指債權合同,這是研究我國合同性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的前提和邏輯起點。
無權處分行為在我國指的是無處分權的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相對人訂立的債權合同,有合同法上的依據。第一,從體系安排上說,德國和我國之台灣地區將無權處分行為制度規定在民法總則上,起著統率作用,處分僅指直接使物權發生變動的行為。我國有關無權處分行為制度不是規定在民法總則,而是規定在合同法總則里,就很難作德國、我國台灣地區的理解而只能作合同法里的制度。第二,我國合同法把無權處分行為的制度規定在合同法的第三章合同的效力里,由於我國傳統理論不承認物權行為的存在,這樣我國的合同法里的無權處分行為指的就是無權處分合同。在合同的效力的統轄下,我國合同法上的無權處分行為制度當然僅指無權處分合同。第三,我國民法上對無權處分行為制度的設計之初,有給予了他制度上的定位。1995年1月《統一合同法建議草案稿》(第一稿)第46條規定,以處分他人財產權利為內容的合同,經權利人追認或行為人於定約後取得處分權的,合同自始有效。行為人不能取得處分權的,權利人又不追認的,無效,但其無效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1996年5月—6月的修改,考慮到實踐中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而處分共有財產的行為與其類似,並照顧到無權處分行為與善意取得制度的關系,遂於第44條(第三稿)規定,無權處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而訂立的合同,未經權利人追認或行為人於合同成立後未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無效,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處分共有財產而訂立合同的,該合同無效,無處分權分人處分他人財產或者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處分共有財產,善意相對人因交付或登記取得該財產的,受法律保護,1997年5月14日徵求意見稿(第4稿)對第三稿的規定作了文字上的修改和簡化,將兩款合為一款,即其第31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或者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處分共有財產,善意相對人因交付或登記已經取得該財產的,合同視為有效,但該財產對處分權人具有特殊作用的除外。1998年9月4日公布的《合同法草案》則再度將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處分共有財產並入一般的無權處分,其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讓權利人追認或無權處分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19。從合同法起草人對該制度的設計宗旨來看,債權合同本身就是處分行為,應無疑義,也是我國學界的主要觀點。
通過上文的歷史考察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立法體例下,人們對無權處分行為的理解不同,但這並不妨礙在實際生活中具體應用,只要我們設計好了精細的法律制度,它一定能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注釋:
1 李雙元:《比較民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01頁。
2 梁慧星:《民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99頁3 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頁4 孫憲忠:「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區分原則」,《法學研究》1999年第5期,第31頁。
5 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狀與未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頁。
6 勒內。達維達:《當代主要法律體系》,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80頁。
7 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狀與未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頁。
8 轉引自劉家安:「論出賣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民商法學縱論-江平教授七十華祝賀文集》,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 我妻榮:《物權法》,岩波書店1983年版,第75頁。
10 李永軍:「我國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權行為嗎」,《法律科學》1998年第4期,第57頁。
11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第67頁。
12 [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71—772頁。
13 王澤鑒:《民法物權 通則。所有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79 頁。
14 梁慧星:「我國民法是否承認物權行為」,《法學研究》1989年第6期,第59頁。
15 史尚寬:《民法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605頁。
16 王澤鑒:《民法物權 通則。所有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頁。
17 劉德寬:《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22頁。
18 [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頁。
19 孫鵬:《合同法熱點問題研究》,北京:群眾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頁。
㈨ 請問一下2013年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和民訴法考研應該看哪些參考書
樓上的講錯了。。
參考書目:
1、《法理學初階》,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2、《法理學進階》,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3、《中國憲法學》,汪太賢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4、《民法》,張玉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版;
5、《民事訴訟法原理》,田平安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大家注意!這本書新出的,13年民訴法大修,這本就是根據新法修訂的,14年很可能就是用這本了!
6、《經濟法學》第四版,李昌麒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根據我校考研論壇「西政陽光公社」提供的信息,正確的版本應該是這些。初試你只需要看這幾本即可。
㈩ 關於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考研專業選擇的問題
這些方向只是供你選擇,你在考上以後的3年中要從事研究的,跟初試考試的科內目沒容太大關系,你要做的只是問清楚自己這幾個方向你是否感興趣。報名是要按照方向報名,但初試的科目是一樣的。
初試就是考英語、政治、法理、專業基礎(民法總論50分、經濟法學50分、民訴總則50分)。在考研初試之前,你只要做好這些准備即可。
等你的初試過了分數線,接到復試通知,再去准備復試科目。這時候就要復習你專業方向指定的考試科目了。
考研的事情不用急,跟著同學們一起,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來就行,很多人在剛開始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個流程,一步一步走就慢慢明白了。關鍵在於堅持~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