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運輸遲延海商法

運輸遲延海商法

發布時間: 2022-01-20 10:58:00

Ⅰ 中國海商法的延遲交付責任是什麼

我國海商法對遲延交付貨物的規定主要是第五十條,條文如下:

第五十條 貨物未能在明確約定的時間內,在約定的卸貨港交付的,為遲延交付。
除依照本章規定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的情形外,由於承運人的過失,致使貨物因遲延交付而滅失或者損壞的,承運人應當負賠償責任。
除依照本章規定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的情形外,由於承運人的過失,致使貨物因遲延交付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即使貨物沒有滅失或者損壞,承運人仍然應當負賠償責任。
承運人未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間屆滿六十日內交付貨物,有權對貨物滅失提出賠償請求的人可以認為貨物已經滅失。

第一款是定義,第二款和第三款是責任,第四款是遲延交付達到一定期限的後果,其實也可以認為是責任,就是按照滅失來索賠了,還是責任。遺憾的是我國海商法對於沒有約定交付時間的貨物沒有相應的規定,直接照搬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來做或者按照運輸合同的約定來定,也不甚合理。

另外,關於賠償責任的問題,還有其他規定,主要是下列條文:

第五十四條 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是由於承運人或者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的不能免除賠償責任的原因和其他原因共同造成的,承運人僅在其不能免除賠償責任的范圍內負賠償責任;但是,承運人對其他原因造成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應當負舉證責任。
【免責和舉證責任】

第五十七條 承運人對貨物因遲延交付造成經濟損失的賠償限額,為所遲延交付的貨物的運費數額。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和遲延交付同時發生的,承運人的賠償責任限額適用本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限額。
【賠償責任限額】

第五十九條 經證明,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是由於承運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損失而輕率地作為或者不作為造成的,承運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條或者第五十七條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經證明,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是由於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損失而輕率地作為或者不作為造成的,承運人的受僱人或者代理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條或者第五十七條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這是關於限制賠償責任喪失的規定】

第六十條 承運人將貨物運輸或者部分運輸委託給實際承運人履行的,承運人仍然應當依照本章規定對全部運輸負責。對實際承運人承擔的運輸,承運人應當對實際承運人的行為或者實際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在受雇或者受委託的范圍內的行為負責。
雖有前款規定,在海上運輸合同中明確約定合同所包括的特定的部分運輸由承運人以外的指定的實際承運人履行的,合同可以同時約定,貨物在指定的實際承運人掌管期間發生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
【對既有契約承運人又有實際承運人的情況下賠償責任的規定】

Ⅱ 求沿海貨運遲延交付的賠償責任相關內容

《海商法》規定了遲延交付及承運人的賠償責任,但遲延交付並非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所特有,國內沿海貨物運輸也存在遲延交付的情況。《合同法》生效前,規范國內沿海貨物運輸的法律無遲延交付的規定或貨物運到期限的規定,且運輸合同鮮有約定貨物運到或交付期限,故在《合同法》實施前難於追究承運人遲延交付的賠償責任。《合同法》施行後,該法第290條關於運到期限的規定適用於國內沿海貨物運輸,承運人負有按約定時間或在合理時間內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義務。作為部門規章的《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下稱《貨規》)第三十四條更是直接規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沒有這種約定時在合理期間內將貨物安全運送到約定地點。貨物未能在約定或者合理期間內在約定地點交付的,為遲延交付。對由此造成的損失,承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該規定綜合了《海商法》和《合同法》對遲延交付所做的規定,與《漢堡規則》第5條第2項的規定一致,是關於遲延交付的定義條款。但該規定並未明確承運人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如何確定,其賠償范圍如何。而在實踐中,承運人未在合理時間內交付貨物的情況時有發生,並已形成訴訟,如某輪船公司承運一批瓷磚從福建泉州港至天津港,合同約定7日內運到,但承運船舶因機器故障,在數月後方將貨物運至天津港交付收貨人,收貨人因此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承運人賠償其對第三方的違約損失及貨物的市價跌落損失。為此,如何確定沿海貨物運輸中遲延交付的賠償責任,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承運人的行為定性

對遲延交付行為的定性是確定承運人賠償范圍的關鍵。在運輸合同對貨物交付期限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未按約定時間交付貨物當然構成違約。在簽發水路貨物運單時,運單右上角雙方權利義務適用《貨規》的記載,也可將《貨規》第34條並入運輸合同,使承運人承擔在合理期間內交付貨物的合同義務,承運人未在合理時間交付貨物的,也構成違約。在未簽發水路貨物運單及運輸合同未約定貨物交付期限時,依照《合同法》第290條的規定,承運人在合理時間交付貨物是其在運輸合同項下的法定義務,違反該義務也構成違約。

承運人的賠償范圍

沿海貨物運輸中,遲延交付所造成的損失可分為兩種,一是物質損失,如鮮活貨物因運輸時間過長而腐敗,另一種是經濟損失,一般認為,此類損失包括市價跌落損失、利息損失、停工損失和收貨人對第三方的違約賠償等。

既然遲延交付是違約行為,若承運人違反此項義務,應根據《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進行賠償,即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可見《合同法》對違約賠償採取賠償實際損失和以可合理預見為標准,除預見主體為違約方,預見時間為訂立合同時之外,法律未明確何謂可合理預見。一般認為,可預見的內容只要預見損害的類型,而無需預見損害的程度,而對可預見性的判斷標准一般採用通常標准,即與違約方從事同類行業的一般人的標准進行判斷。

具體而言,就遲延交付所造成的上述損失,承運人能合理預見的損失類型不應包括停工損失和收貨人對第三方的違約賠償,因為要求承運人能預見到所運輸貨物是工廠急需的原料,或收貨人已經將貨物轉售他人,不及時交貨將產生違約損失,那是勉為其難。退一步說,即使在貨物滅失時,承運人也不賠償對第三方的違約損失,而貨物滅失是比遲延交付更為嚴重的違約形式,從舉重以明輕的原則出發,承運人理應不能預見到對第三方的違約損失應由其承擔賠償責任。不過,對損失類型的預見有時是一個事實問題,如承運人與某火力發電廠簽有長期的北煤南運運輸合同,在發生遲延交付時,則應認定承運人可預見到收貨人可能產生的停工損失,所以,上述停工損失和對第三方違約損失不在承運人合理預見的損害類型範圍內只是一般的原則,不能絕對化。在可預見的損害程度上,對利息損失,承運人所能預見應是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而市價跌落損失無論如何不能超過目的地貨物的市價。

想要查看具體請到錦程全球訂艙中心咨詢—海運裡面查找。

Ⅲ 向海洋非法傾倒垃圾是否屬於海商法第207條規定的限制性債權

不屬於。不屬於可以限制賠償的情形。
海商法
第二百零七條【賠償責任限制】下列海事賠償請求,除本法第二百零八條和第二百零九條另有規定外,無論賠償責任的基礎有何不同,責任人均可以依照本章規定限制賠償責任:
(一)在船上發生的或者與船舶營運、救助作業直接相關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的滅失、損壞,包括對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設施造成的損壞,以及由此引起的相應損失的賠償請求;
(二)海上貨物運輸因遲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運輸因遲延到達造成損失的賠償請求;
(三)與船舶營運或者救助作業直接相關的,侵犯非合同權利的行為造成其他損失的賠償請求;
(四)責任人以外的其他人,為避免或者減少責任人依照本章規定可以限制賠償責任的損失而採取措施的賠償請求,以及因此項措施造成進一步損失的賠償請求。
前款所列賠償請求,無論提出的方式有何不同,均可以限制賠償責任。但是,第(四)項涉及責任人以合同約定支付的報酬,責任人的支付責任不得援用本條賠償責任限制的規定。

Ⅳ 我國《海商法》對客運承運人的要求和責任與貨物貨物承運人的不同。四點以上。謝謝

根據《海商法》

首先在承運人責任制度上有所不同:客運承運人屬回於過失責任制(答114條);而貨運承運人屬於嚴格責任制(51條法定免責),嚴格的說,是以無過錯責任為主,兼顧特殊法定過錯免責的責任,所有通常也會說為無過錯責任制。

第二:承運人的賠償責任限制不同。貨運承運人為每件每單位666.67 SDR(特別提款權),或每毛重2 SDR;客運承運人為旅客46666SDR、行李833SDR/車輛3333SDR(詳見117條)。

第三:承運人免責不同。客運承運人的責任屬於過錯責任制,遵循侵權責任法中過錯責任制的免責規定,cmc中115條也有所規定,損失是由於雙方共同過失或者旅客故意行為所造成的,承運人在相應范圍內免除或減輕責任;而貨運承運人的免責在cmc中有明確規定(51條),即航海過失、火災、合理繞航等12項免責。

第四:自然是承運人的義務方面的要求不同。客運承運人的法定義務是按約定將乘客及其行李運送至目的地,其餘關於客運承運人的義務則在cmc中沒有明確規定;而貨運承運人除了按約定運送貨物的義務,cmc中還明確規定了適航義務、管貨義務、直航義務等。

Ⅳ 海上船舶碰撞,造成遲延交貨,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 海商法 第51條 損失非由承運人一方的原因造成可以免責
第五十八條
就海上貨專物運輸屬合同所涉及的貨物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對承運人提起的任何訴訟,不論海事請求人是否合同的一方,也不論是根據合同或者是根據侵權行為提起的,均適用本章關於承運人的抗辯理由和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第168 條 碰撞產生的責任有過錯一方承擔責任

Ⅵ 承運方貨物損壞導致遲延交付如何處理

貨物未能在明確約定的時間內,在約定的卸貨港交付的,為遲延交付。除依照海商法規定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的情形外,由於承運人的過失,致使貨物因遲延交付而滅失或者損壞的,承運人應當負賠償責任。致使貨物因遲延交付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即使貨物沒有滅失或者損壞,承運人仍然應當負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第832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Ⅶ 我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不適用《海商法》,那麼適用什麼法法律依據是什麼

應該是適應《合同法》吧,合同法有一章(17章)是規定運輸合同的。

Ⅷ 貨物發生目的港無人提貨要怎麼處理等海商法相關的題目

條做出了相應的規定。
我國《海商法》第86條規定「在卸貨港無人提取貨物或者收貨人遲延、拒絕提取貨物的,船長可以將貨物卸在倉庫或者其他適當場所,由此產生的費用和風險由收貨人承擔」。第87條規定「應當向承運人支付的運費、共同海損分攤、滯期費和承運人為貨物墊付的必要費用以及應當向承運人支付的其他費用沒有付清,又沒有提供適當擔保的,承運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內留置其貨物。」第87條規定「承運人根據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留置的貨物,自船舶抵達卸貨港的次日起滿六十日無人提取的,承運人可以申請法院裁定拍賣;貨物易腐爛變質或者貨物的保管費用可能超過其價值的,可以申請提前拍賣。拍賣所得價款,用於清償保管、拍賣貨物的費用和運費以及應當向承運人支付的其他有關費用;不足的金額,承運人有權向托運人追償;剩餘的金額,退還托運人;無法退還、自拍賣之日起滿一年又無人領取的,上繳國庫。」
合同法第119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承運人未及時採取措施,造成損失擴大的應由其自行承擔。」B、在實踐中,一旦發生目的港無人提貨而產生滯期、倉儲等費用時,貨運代理企業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應當根據其在海運出口中的身份定位而區分:
1、在貨運代理企業作為代理人身份從事業務時,貨代與發貨人建立的運輸代理法律關系,對於因棄貨產生的費用(滯期費等)均不應當由代理人承擔,而應當由與承運人建立運輸合同法律關系的發貨人或收貨人承擔。
2、在貨運代理企業作為無船承運人身份從事業務時,無船承運人不同於實際承運人,其風險責任期間長於實際承運人,從收貨時起至交貨時止。在這種情況下,無船承運人既然已經與實際承運人建立運輸合同法律關系,無論產生棄貨的責任在誰,無船承運人都有義務先行向實際承運人支付,然後自己再向發貨人追償。C、貨運代理企業如何規避目的港無人提貨的法律風險:
2、平常工作中,貨物發送後,應當追蹤貨物,了解貨物走向和收貨人情況。
3、無人提貨確實發生,貨運代理企業應將目的港無人提貨的情況在第一時間告知托運人,同時告知托運人免費期的天數、免費期過後每天將產生的滯港費及集裝箱超期使用費等,並要求托運人就貨物如何處置作出表態。貨代還應以郵件、律師函或特快專遞等方式告知以留下證據,以證明已履行了告知的義務。在履行了告知義務後,如果托運人手裡仍持有全套正本提單,托運人有權向承運人發出貨物轉賣或棄貨或運回的指示,承運人應按托運人的指示行事,雙方重新締結新的合同關系,托運人應繳納所有已發生及將要發生的費用。如果托運人手裡並沒有全套正本提單,其無權向承運人發出關於貨物處置的指示,承運人只能在貨物留置期過後進行拍賣,用於清償相關費用,這種情況下,托運人(發貨人)雖然無權處置貨物,但仍不免除其作為托運人的義務,承運人留置貨物仍然得不到賠償的部分仍可向托運人索賠。
一、分析客戶以遲延交付為由可以獲得的賠償額。根據《海商法》第50條第1款規定,「貨物未能在明確約定的時間內、在約定的卸貨港交付的,為遲延交付。」因此,遲延交付的責任僅限於雙方約定了運輸期限的情況。可以認定遲延交付索賠的范圍涉及:1、貨物因遲延交付遭受了滅失或者損壞;2、雖然遲延交付沒有造成貨物的滅失或損壞,但發生了經濟損失;「經濟損失」則包括(1)市場差價損失;(2)利息損失;(3)已經實際支付給第三人的違約損失,但應以在簽訂運輸合同時承運人可以合理預見或者應當預見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為限定。並且上述賠償范圍還將受到《海商法》其他條款的限制:
第一、《海商法》第58條的限制,即關於承運人的抗辯理由和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可以適用;承運人也可以援引《海商法》第51的免責條款,對發生因駕駛船舶或者管理船舶中的過失等12項事由下造成遲延交付,均不負賠償責任。
第二、在上述遲延交付賠償責任的基礎上,《海商法》第57條還規定了明確的責任限制,即「承運人對貨物因遲延交付造成經濟損失的賠償限額,為所遲延交付的貨物的運費數額,」當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和遲延交付同時發生的,承運人的賠償責任限額適用《海商法》第56條第1款規定的限額。
因此,如果客戶以遲延交付主張損失賠償,根據《海商法》的規定,受到諸多限制,實際獲得的數額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二、防止客戶以其它訴由主張損失賠償。本案是由於船舶修理導致遲延交付,因此我們必須確認船舶的適航性,搜集證據證明承運人已經履行了適航義務。
一、了解TTCLUB的索賠條款和會員規則,確定索賠需要提供的資料;
三、以維護客戶的權益為目標,對客戶和我們手中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確定可以提供且不影響賠付的資料。
四、對不能提供的資料進行分別處理。

Ⅸ 運輸合同在《合同法》及相關法條內容有哪些

第二百九十條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七、逾期交付的責任貨物、包裹、行李逾期交付,如果是因鐵路逾期運到造成的,由鐵路運輸企業支付逾期違約金;如果是因收貨人或旅客逾期領取造成的,由收貨人或旅客支付保管費;既因逾期運到又因收貨人或者旅客逾期領取造成的,由雙方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鐵路逾期運到並且發生損失時,鐵路運輸企業除支付逾期違約金外,還應當賠償損失。對收貨人或者旅客逾期領取,鐵路運輸企業在代保管期間因保管不當造成損失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賠償。

第二百九十二條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應當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承運人未按照約定路線或者通常路線運輸增加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可以拒絕支付增加部分的票款或者運輸費用。

第二百九十四條旅客應當持有效客票乘運。旅客無票乘運、超程乘運、越級乘運或者持失效客票乘運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交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第二百九十九條承運人應當按照客票載明的時間和班次運輸旅客。承運人遲延運輸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

第三百條承運人擅自變更運輸工具而降低服務標準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退票或者減收票款;提高服務標準的,不應當加收票款。

第三百零二條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

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第三百零三條在運輸過程中旅客自帶物品毀損、滅失,承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旅客托運的行李毀損、滅失的,適用貨物運輸的有關規定。

第三百零四條托運人辦理貨物運輸,應當向承運人准確表明收貨人的名稱或者姓名或者憑指示的收貨人,貨物的名稱、性質、重量、數量,收貨地點等有關貨物運輸的必要情況。

因托運人申報不實或者遺漏重要情況,造成承運人損失的,托運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第十九條托運人應當如實填報托運單,鐵路運輸企業有權對填報的貨物和包裹的品名、重量、數量進行檢查。經檢查,申報與實際不符的,檢查費用由托運人承擔;申報與實際相符的,檢查費用由鐵路運輸企業承擔,因檢查對貨物和包裹中的物品造成的損壞由鐵路運輸企業賠償。

托運人因申報不實而少交的運費和其他費用應當補交,鐵路運輸企業按照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的規定加收運費和其他費用。

第三百零六條托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方式包裝貨物。對包裝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

托運人違反前款規定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第三百一十一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百一十二條貨物的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法律、行政法規對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和賠償限額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水路貨物運輸中索賠期問題的復函》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一條及我院法(辦)發〔1988〕6號《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七十六條,水路貨物運輸中的索賠期,應按國務院頒布的《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及《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的規定辦理。即托運人或收貨人向承運人提出索賠應在收到貨運記錄的次日起180日內提出。

第三百一十三條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百一十八條多式聯運經營人可以與參加多式聯運的各區段承運人就多式聯運合同的各區段運輸約定相互之間的責任,但該約定不影響多式聯運經營人對全程運輸承擔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一百零三條多式聯運經營人對多式聯運貨物的責任期間,自接收貨物時起至交付貨物時止。

第三百二十條因托運人托運貨物時的過錯造成多式聯運經營人損失的,即使托運人已經轉讓多式聯運單據,托運人仍然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百二十一條貨物的毀損、滅失發生於多式聯運的某一運輸區段的,多式聯運經營人的賠償責任和責任限額,適用調整該區段運輸方式的有關法律規定。貨物毀損、滅失發生的運輸區段不能確定的,依照本章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Ⅹ 海商法 第五十條遲延交付的構成問題

我國海商法第五十條沒有對未約定交付期限的貨物何時構成遲延交付作出規定內,根據一般的法效力層次容規則,可以適用我國合同法關於運輸合同的約定,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九十條之規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也就是說,根據該條,未約定的,交付期限為合理期間內,該合理期間的確定,可以參考第二百九十一條之規定,即「承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或者通常的運輸路線將旅客、貨物運輸到約定地點。」當然,第二百九十一條之規定也可以不參照,因為海商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承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或者習慣的或者地理上的航線將貨物運往卸貨港。即承運人的直航義務。因此,可以認為未約定交付期限的貨物未在合理期間內交付的,構成遲延交付,合理期間的判斷應根據海商法第四十九條並結合當時的運輸實際情況。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在特別法沒有規定或不適用的時候,可以適用一般法或普通法。上述這一問題是我國海商法立法時在參照相關國際公約時沒有全面吸收導致的漏洞,但是依然可以用合同法予以彌補。

熱點內容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
電信服務不適用合同法 發布:2025-02-13 13:23:11 瀏覽:336
法律顧問讓調解更高效 發布:2025-02-13 13:12:53 瀏覽:651
人民法院最高審 發布:2025-02-13 12:58:04 瀏覽:491
沈陽市供暖條例 發布:2025-02-13 12:55:11 瀏覽:816
民法典河邊 發布:2025-02-13 12:26:49 瀏覽:46
公司不發底薪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3 12:22:41 瀏覽:594
濟南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02-13 11:17:20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