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建立司法

建立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1-20 17:41:54

⑴ 西方的什麼思潮使美國建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權

是美國建立是主權行政司法主權是統治階級的。

⑵ 怎樣建立自己的司法系統

你的這種想法可要不得,
司法系統他之所以是一個系統,涉及到很多方面,
比如說立法、司法、執法等等;
你要建立自己的司法系統?
那麼你的法由誰來立?
誰來為你的法提供權威?
誰來執行你的法?
國家的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你的呢?
不會你也要去建立私人的軍隊、公安、法院、檢查院、監獄吧?

法治中國的司法建設

民法院是中國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中國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照《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分別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國審判機關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中國建立健全了審判制度,完善了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大審判體系,形成了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的現代司法制度,努力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正義。
公開審判制度。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依法公開、及時公開的原則。離婚案件和涉及商業秘密的民事訴訟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其他的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外,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一律公開進行。對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預先公告,允許公民和新聞媒體記者旁聽審理過程。人民法院還主動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旁聽案件的審理,在審理過程中公開舉證、質證,公開審判,在法定時限內快速完整地公開與保護當事人權利有關的立案、審判、執行工作各重要環節的有效信息。
合議制度。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除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上訴和抗訴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人民陪審員制度。為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公正,除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審理社會影響較大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訴訟案件,以及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的一審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與合議庭其他成員享有同等的權利,承擔同等的義務,並共同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行使表決權。
辯護制度。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確保刑事訴訟程序正義,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辯護權,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辯護人依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訴訟代理制度。在民事、行政訴訟活動中,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相互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訴訟代理人以當事人的名義參加訴訟活動,實現和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迴避制度。案件當事人如果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如果是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或者認為自己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的,必須迴避。
司法調解制度。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根據自願、合法、民主的要求,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採取調解的方式,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解決民事權益的爭議。2006年全國民事一審案件的調解撤訴率約為56%。
司法救助制度。對於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實行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救助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依法保障弱勢群體的訴訟權利。
兩審終審的審級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或者裁定,在法定期限內,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當事人不上訴的,法定期滿即發生法律效力。對上訴、抗訴的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上一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除死刑案件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外,都是終審判決和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
死刑復核制度。死刑復核制度是獨立於兩審終審的審級制度以外的、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復查核準的重要制度。死刑除了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關於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的決定》,嚴格掌握和統一死刑適用的標准、統一死刑案件的證據標准,嚴格規范死刑復核程序,確保死刑案件的慎重與公正。從2006年下半年起,所有死刑二審案件全部開庭審理。
中國檢察機關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人民檢察院的職責是維護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確實施。法律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貪污受賄、瀆職侵權等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對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依法決定是否批准逮捕;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依法作出起訴或者不起訴的決定;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或支持公訴等。法律還規定,檢察機關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偵查活動,監獄的執法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監督。各級人民檢察院設立檢察委員會,在檢察長的主持下,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
中國制定了《仲裁法》、《律師法》、《公證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建立了仲裁製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考試制度等制度。
《仲裁法》規定,根據自願原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和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不能仲裁。中國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除非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當事人不能就同一糾紛再次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律師法》規定,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的人員申請律師執業,必須擁護憲法,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品行良好,才能取得律師執業證書。律師可以接受聘請擔任法律顧問,可以接受委託擔任訴訟代理人,可以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律師事務所13000多個,執業律師130000多人。中國的律師事務所可以由律師合夥或者個人設立,也可以由國家出資設立。
《公證法》規定,擔任公證員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執業資格。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公證機構可以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公證文書具有法定的效力,主要包括證據效力、強制執行效力、法律行為要件效力、公示及對抗第三人效力、不可撤銷效力等。全國公證機構年辦證量均在1000萬件左右,其中涉外公證300多萬件,發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公證機構3000多家,執業公證員近12000人。
中國自1994年起開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請求支付勞動報酬,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申請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委託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申請法律援助;對於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各級政府建立了法律援助機構,設置了法律援助專職工作人員。

⑷ 司法制度的起源

制度產生及其演變歷程
摘要: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伴版隨著夏朝的建立,司法制權度就隨之誕生了。司法制度的產生與國家的誕生同時代,之後是隨之法制的不斷完善發展而發展的。我國現行的司法制度實質上是基於中國傳統的的大理寺職責是審判,刑部是司法行政,御史台是監察的司法體制和吸收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中優秀因素進而產生發展的,它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發展歷程。因此,探討我國司法制度的產生及其演變歷程對發展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加強法制建設有重要意義。

⑸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立什麼的社會主義司法體制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⑹ 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什麼制度

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201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全文如下。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有關要求,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根據憲法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帶頭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司法權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任何領導幹部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處理案件,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做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

第三條對司法工作負有領導職責的機關,因履行職責需要,可以依照工作程序了解案件情況,組織研究司法政策,統籌協調依法處理工作,督促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為司法機關創造公正司法的環境,但不得對案件的證據採信、事實認定、司法裁判等作出具體決定。

第四條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不得執行任何領導幹部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

第五條 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司法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

以組織名義向司法機關發文發函對案件處理提出要求的,或者領導幹部身邊工作人員、親屬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司法人員均應當如實記錄並留存相關材料。

第六條司法人員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的行為,受法律和組織保護。領導幹部不得對司法人員打擊報復。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司法人員免職、調離、辭退或者作出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

第七條司法機關應當每季度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報送同級黨委政法委和上級司法機關。必要時,可以立即報告。

黨委政法委應當及時研究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報告同級黨委,同時抄送紀檢監察機關、黨委組織部門。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領導幹部屬於上級黨委或者其他黨組織管理的,應當向上級黨委報告或者向其他黨組織通報情況。

第八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違法干預司法活動,黨委政法委按程序報經批准後予以通報,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開:

(一)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二)要求辦案人員或辦案單位負責人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

(三)授意、縱容身邊工作人員或者親屬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四)為了地方利益或者部門利益,以聽取匯報、開協調會、發文件等形式,超越職權對案件處理提出傾向性意見或者具體要求的;

(五)其他違法干預司法活動、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

第九條領導幹部有本規定第八條所列行為之一,造成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領導幹部對司法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條司法人員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的,予以警告、通報批評;有兩次以上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情形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依紀依法追究主管領導責任。

第十一條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應當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幹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第十二條本規定所稱領導幹部,是指在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以及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領導幹部。

第十三條 本規定自2015年3月18日起施行。


⑺ 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せ包括哪些

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的內容
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需要從身份保護和物質保障兩方面逐步推進,全面實施。同時也應當規范豁免制度,以避免司法人員被過度追責和遭遇不公正待遇。
(一)身份保護
在我國,司法行政化問題一直存在。雖然《憲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等法律分別對法官、檢察官等司法人員的地位、身份都作出了明確規定,但由於缺乏具體的保障制度,司法機關仍然被視為政府的一個部門,司法人員被當作黨政機關一般的公務員,其身份經常處於不穩定狀態,可能因各種理由被免職、降級、調動、辭退,缺乏嚴格的程序進行約束。
有鑒於此,《決定》明確指出,「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檢察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其中,「法定事由」僅限於依據《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的規定而進行的正常工作崗位調整,以及法官、檢察官在違紀違法時,依照《法官法》、《檢察官法》及相關職業紀律的規定必須給予相應處分的情形。除此以外,任何機關都不得隨意將法官、檢察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法定程序」,指的是將法官、檢察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應當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程序,即必須報經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其他任何機關都無權作出決定。
(二)經濟保障
在我國,不少地方特別是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基層單位,法官、檢察官等司法人員待遇較低。因此,司法人員離職、基層單位人才流失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保護機制包括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執法權不受侵害,這些都是必要的條件。另外還可能涉及工資待遇問題,法官高薪的問題,世界多個國家都是這樣做的,因此「保護機制」可能也會涉及這個方面的意思。
保護機制中,司法人員的經濟保障尤為重要。只有給予司法人員和其職責相匹配的工資待遇,才有助於其樹立起職業尊榮和職業自豪感,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
(三)豁免制度
豁免制度起源於西方國家。司法職業責任豁免,是指司法人員對於自己在司法活動中依法實施的行為、發表的言論和裁判的結論,享有不受指控或法律追究的權利。建立合理的司法人員豁免制度,避免司法人員在行使職權時瞻前顧後,使其不必擔心因獨立行使司法權而處於不利的地位,免受外界干擾,確保公正司法。

⑻ 如何建立公開公正的司法賠償程序

一、建立簡單便捷的司法賠償程序
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賠償請求人要求司法賠償,應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義務機關依法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入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可以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或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可向復議機關的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我國的司法賠償義務機關有偵查、檢察、審判與監獄管理機關,從這些規定來看,根據賠償義務機關的不同,賠償程序有所不同。當賠償義務機關為審判機關時,賠償程序分兩階段:賠償義務機關處理階段與賠償委員會處理階段;當賠償義務機關為其他機關時,則分三個階段,中間多一復議階段。在賠償義務機關處理階段,當義務機關收到受害人的賠償申請時,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理呢?我國立法確立了由賠償義務機關通過司法決定的手段來決定對受害人的賠償,這顯然頗不合理的。筆者認為,受害人與賠償義務機關就賠償的范圍、數額、方式等發生爭議,應通過平等、自願協商的方式來進行,經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時,不宜由賠償義務機關以司法決定的方式來處理的。因為既然義務機關與受害人有爭議,達不成一致意見,則受害人對義務機關的決定也必不服,如此,義務機關的決定則為多餘。此時,受害人也就無向義務機關的上級機關提起復議的基礎與必要了,而應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解決。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審判程序充分保證公開、公正、公平原則的貫徹,還能夠體觀便民原則,使應該得到國家賠償的個人及組織及時獲得賠償。
二、規范審理賠償案件的聽證程序
聽證制度是國家機關作出決定之前,給利害關系人提供發表意見、提出證據的機會,對特定事項進行質證、辯駁,以公正、公開、民主的方式達到管理目的的程序制度。其實質是聽取利害關系人意見,使決定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在國家賠償審判工作中引入聽證程序,使得國家賠償案件的審判更加透明,同時,正因為聽證更容易吸收利害相關人的意見,決定也就易於得到其理解與配合,執行起來的阻力自然也小些。為真正體現司法公平公正的原則,賠償案件的聽證中,應貫徹以下一些原則:

⑼ 各級司法機關應當建立什麼的辦案機制

各級司法機關應當建立公正、高效、廉潔的辦案機制。

各級司法機關應當建立公正、高效、廉潔的辦案機制,確保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無不正當接觸、交往行為,切實防止利益輸送,保障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簡介:

司法機關(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關國家職權的司法組織。中國的司法機關在狹義上專指人民法院,廣義上還包括人民檢察院。

中國古代的司法機關早在西周時期有了明確的從事司法審判的司寇,在此之前的夏商時期只是有了監獄這種司法執行機關。西周時的最高審判權還在周王手裡,他統轄的中央地區的具體司法官是士師和眚史。

⑽ 寧夏什麼時候在鄉鎮建立司法所

鄉鎮建立司法所需要結合當地政府規劃,城市規劃是指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規劃就是一種空間地域的規劃,它的總任務就是為各種活動提供空間結構,它涉及城市的外觀形式、性質、產業發展與布局、社會發展與設施、規模投資及城市各部分的組成、管理、政策等等。城市規劃是針對城市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做的一個城市未來如何建設的問題,包含一二三產業布局、土地利用、空間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市政基礎設施、燃氣、自來水、等各項城市基礎要素構成的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第三十二條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必須持有關批准文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申請,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提出的規劃設計要求,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件。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取得工程規劃許可證件和其他有關批准文件後,方可申請辦理開工手續。

熱點內容
濟南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02-13 11:17:20 瀏覽:530
勞動法全 發布:2025-02-13 11:15:00 瀏覽:881
司法體制的問題 發布:2025-02-13 10:50:19 瀏覽:296
小區對著法院 發布:2025-02-13 09:40:24 瀏覽:1
調解書一經簽收即產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3 09:06:57 瀏覽:493
河北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 發布:2025-02-13 08:11:46 瀏覽:121
行政法簡答題題庫 發布:2025-02-13 07:43:47 瀏覽:24
江蘇自考行政法學 發布:2025-02-13 07:15:33 瀏覽:231
農田糾紛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13 07:07:30 瀏覽:815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