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的理念

商法的理念

發布時間: 2020-12-20 13:02:25

① 三商法到底是傳銷理念還是直銷理念

根據您抄的描述,可以基本判襲定是一個傳銷公司,直銷是一個賺慢錢,修管道的過程,如果說你沖著賺大錢去的,那麼可能會吃大虧,不管任何一種經濟活動,要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直銷也是一個不錯的平台,只是要看哪家公司能不能長久,產品是不是物有所值,分析性價比,和自己經營的難度,適合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祝您好運!

民法與商法有什麼區別

您好,一、民法和商法的理念不同

民法理念主要有平等、公平、私法自治、過錯責任。商法理念主要有強化的私法自治、營業自由與投資自由、保護營利、嚴格責任。從原則上講,民法作為商法的一般法,民法的理念都適應於商法,而商法作為特別法,不僅具有自己特殊的理念,且在適用民法理念時,也因商法的特殊性而有所修正。
二、民法和商法產生的經濟基礎不同
民法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商品經濟,民法是和商品經濟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有商品經濟就應當有法律,就應當有調整商品經濟的基本法律——民法。商法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市場經濟,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的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之一。民法強調平等自主、等價有償以及誠實信用三項基本原則。商法強調效率至上、兼顧公平以及國家干預,這三項原則體現的顯然是市場經濟的普遍要求與一般規律。
三、民法和商法的立法價值取向不同
立法價值取向,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各國在制定法律時,希望通過立法所欲達到的目的或追求的社會效果;二是指當法律追求的多個價值目標出現矛盾時的最終價值目標選擇。價值取向主要涉及到價值界定、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價值取向和法律原則的關系是價值取向可轉化為各項明確肯定的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價值取向和具體法律規范之間是通過法律原則來連接的,在效力上,價值取向是法律原則的上位概念。
民法和商法都是私法,具有誠實信用、公平、效益、平等等相同的基本價值取向,但基於調整對象的不同,兩者的立法價值取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在民法的各項價值目標中,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公平,當公平與其他民法原則發生沖突或矛盾時,公平是首選,即公平至上兼顧效益與其他;在商法中最高的價值取向是效益,其基本立法要求是效益至上兼顧公平與其他。民法和商法不同的價值取向既反映了兩者具有不同的目的追求,也反映了兩者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獨特的存在價值。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③ 近代民法的概念和商法的地位分別是什麼

  • 近代民法的概念

近代民法,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民法一詞既可以指民法典,也可以指民法部門,包括《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婚姻法》等法律。


  • 商法的地位:

首先,主張民商分立的。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同時也是與國際化接軌的必然要求。
所謂民商分立,其基本含義是指民法典與商法典自成體系,分別立法,分別各自調整社會關系中平等主體的民事關系與商事關系。
首先從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看。
眾所周之,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意市場經濟體制,是在摸索中前進的。從馬克思列寧主意的基本理論來看,市場經濟應該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而且也是資本主義典型特徵之一。在中國這一社會主義國家中引入市場經濟體制並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實踐證明,雖然現在深度的問題還沒有浮現,矛盾也未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的確是大有幫助的。因此這一制度勢必要長期存在和發展。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勢必需要統一成型的法律去規范,例如《商事通則》,以應對在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新中國成立至今只有六十幾年的時間,立法歷史同世界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更是短暫。以同為大陸法系國家的德國民法典為例。德國《民法典》從制定到施行經歷了百年以上的時間,而中國尚無法建立統一的民法典。
不得不說,我國的商事立法已經與社會經濟發展脫節了。意圖通過制定民法
典解決商法和商法總則欠缺的問題並不可行。事實上,起草中的民法典不可能囊括商法總則的內容,更不可能包括商法分則中龐雜的全部內容。由於自身性質的局限,民法的內容不可能無限膨脹,更不可能取代商法形成「私法一元化」的局面,而司法一元化是我國某些學者所追求的理念,在此我不敢苟同。
民法(尤其是親屬篇等)有著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倫理色彩,而民族和倫理都有著其深厚的社會根源和社會現實,換言之,每個國家的民族和倫理都具有或大或小的差異性。如果不顧及民法自身的屬性,讓民法典涵蓋了商法總則的全部內容,那就勢必造成民法的異化,使民法典變得不倫不類。據此,解決單行商事法律缺少總則統率的問題不能寄希望於民法,必須靠商法自身的健全與完善。
再次,就我國商事立法的現狀分析,由於長期以來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分別管理,加之國內市場的多頭管理,導致政出多門,立法多雜,與統一市場、統一規制的市場經濟的法制要求極不適應。同時由於商事立法缺少系統性和前瞻性,致使商事法律、法規雜亂無章,缺乏統率,不成體系。我國採用單行商事法律的立法模式,雖然有靈活、務實、簡便等優點,但由於缺乏總則的統率,難收綱舉目張之效,使單行商事法律變成了孤立、單一的法律,不能形成商法內在應有的體系,這顯然不利於對我國市場經濟關系的統一規制,亦無助於對單行商事法律原則、制度、規則的統一理解,更不利於對單行商事法律的貫徹實施。如果不妥善解決,將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是極其不利的。接著從國際化的角度來看民商分立這一問題。
世界本是分隔的,由於經濟的一體化而使世界連在了一起。因為世界經濟的一體化,
商法內容上的國際化和統一化趨勢是當今商法立法的必然走向,法國的童克教授也注意到了這一趨勢,他指出,商法的國際性「可能帶來根本的變革,對此我們應有所准備」。
民法在國家中受到民族習慣和倫理的局限性,當今世界的變更速度比較快,而且所衍生出來的民法和商法范疇的問題也比較多,所以當今民商法立法趨勢是越來越細致,而且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商法屬於特別法,其中所規定的法律范疇的局限性很強,比較符合立法細致化趨向,如果民商合一,因為價值取向的差異性必然導致商法的不健全或者無法健全。
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商務貿易中不僅需要精通國際私法,同時本國內也應當制定統一的,規范國內商事主體的法律,里應外合,才是我國今後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的必由之路。
綜上所述,
我國應當制定統一的獨立於民法之外的《商法典》。但是,民商分立也是有弊端的。比如究竟哪些主體可以歸結為商事主體,在民法和商法沖突中的法律適用問題,還有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等等。
因此,建立類似民法通則的《商法通則》,才是解決商法統一,符合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和立法實踐的最佳途徑。在實行實質商法主義的民商分立體制下制定《商法通則》,既可矯正追求形式商法主義的偏頗,又可實現商法體系的完善,同時又不根本性地改變我國採用單行商事法律的立法模式。等到時機成熟,再將這些單行法律法規納入《商法典》之中,達到商法獨立統一之目的。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發展,經濟才能繁榮,國家才能昌盛,法制才能完善,人民才能富裕。

④ 企業的概念是什麼一個企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1、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2、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

企業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存在三類基本組織形式: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

(4)商法的理念擴展閱讀:

企業類型:

1、以投資人的出資方式和責任形式分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制企業。公司制企業又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以投資者的地區不同分為:內資企業、外資企業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3、按所有制結構可分為: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和私營企業和外資。

4、按股東對公司所負責不同分為: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5、按信用等級可分為:人合公司、資合公司、人合兼資合公司。

6、按公司地位類型可分為:母公司、子公司。

7、按規模可分為: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

8、按經濟部門可分為:農業企業、工業企業和服務企業等等。

9、按企業健康程度可分為:相對比較健康的隨機應變型企業、軍隊型企業、韌力調節型企業,和相對不健康的消極進取型企業、時停時進型企業、過度膨脹型企業、過度管理型企業。

⑤ 國家司法考試都考什麼內容

考試主要測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1、理論法學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識的法學分支學科,主要包括法理學、法哲學、比較法學、法社會學、立法學、法律邏輯學、法律教育學和法律心理學等學科。

2、應用法學通常是指研究現行法律,法規並注重將研究成果在實際中加以運用的法學分支學科。如刑法學,民法學等。

3、法律職業道德是指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

(5)商法的理念擴展閱讀

考試分為四張試卷,每張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試題。各卷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司法證書分類

A類:適用於報名學歷為大學本科以上,考試成績為360分以上的應試人員。B類:適用於屬於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且報名學歷為法律專業專科,考試成績為360分以上的應試人員。C類:適用於屬於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考試成績達到放寬地區合格分數線的應試人員,以及在民族地區,確需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訴訟而得到照顧的以民族語言文字應試的人員。

⑥ 股東派生訴訟的概念產生

1、派生訴訟的原告
無論是在英美法系,還是在大陸法系,派生訴訟的原告大都是享有派生訴訟提起權的股東,所不同的是各國公司法對原告股東的資格要求寬嚴不一,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持股期間和持股數量上。中國公司法也將提起派生訴訟的原告限定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及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
2、派生訴訟的被告
派生訴訟的被告是以不當行為侵害公司利益而應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的當事人。
關於被告的范圍,各國立法規定不一,具體來說有兩種立法模式。
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立法體例。在美國,派生訴訟的對象十分廣泛,與公司自身有權提起的訴訟范圍相同。凡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不管是公司內部的人,還是公司外部的人,只要是公司有權對其提出訴訟請求權的人,都可以成為股東派生訴訟的被告。
另一種模式以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為代表。日本《商法典》就股東派生訴訟的被告作了規定,根據《商法典》第267條第1款的規定,派生訴訟的被告主要是公司的董事,此外還包括監事、發起人和清算人{16},以及行使表決權接受公司所提供利益的股東、用明顯極為不公正發行價格認購股份者;中國台灣地區《公司法》規定的范圍更窄,其公司法第214條僅規定為公司董事。
從以上兩種立法體例可看出,以美國式的派生訴訟的被告的范圍界定對股東和公司的保護為優。中國立法對派生訴訟的被告的規定類似於美國,不僅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可以作為派生訴訟的被告;同時也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外的其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同樣也能作為派生訴訟的被告。
3、股東派生訴訟的范圍
所謂派生訴訟的范圍事實上包括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即上文所提到的派生訴訟的被告;另一方面即原告可就被告的哪些行為提起訴訟。各國和地區的立法例對此規定不一。
第一種立法例以《日本商法典》第267條第1項和中國台灣地區「公司法」第214條為代表,認為派生訴訟的對象僅限於董事的責任。但在董事責任的外延上,日本公司法學者見解分歧。一種觀點認為,董事之間存在的特殊私人關系有可能導致公司怠於對董事責任提起訴訟,因此凡是董事對公司所負的一切債務均可成為派生訴訟的對象。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派生訴訟的對象僅應限於《日本商法典》第266條規定的董事的賠償責任和第280條之十三規定的董事的資本充實責任。
第二種立法例以美國為代表。美國派生訴訟的對象十分廣泛,與公司自身有權提起的訴訟范圍相同,凡大股東、董事、經理、雇員和第三人對於公司實施的不當行為的禁止、撤銷和恢復均屬此列。
中國的派生訴訟制度對於可提起派生訴訟的行為的界定,同美國模式基本一致,不僅僅局限於董事對公司的責任;同時股東對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行為,以及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行為,都可依法提訴訟。中國法律對可提起派生訴訟的行為的界定,一方面可預防和救濟公司治理機構組成人員違背其對公司所負善管義務和忠實義務之行為;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阻嚇和鏟除公司外的第三人對於公司利益之侵害,從而把派生訴訟制度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股東具備了提起派生訴訟的原告資格,並不等於股東在公司遭受不當行為侵害時可立即代表公司提起派生訴訟。公司法的一條基本理念是公司具有獨立於股東的法律人格。因此公司一旦受到損害,就應由公司決定是否及如何追究侵害人的責任。只有公司拒絕或怠於行使其訴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時,才允許股東提起派生訴訟,即原告股東在起訴前,必須首先請求公司機關採取措施,否則不得提起派生訴訟。原告股東請求公司機關採取措施的行為就是股東派生訴訟的前置程序。
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法律都對股東的派生訴訟規定了前置程序。例如
1、美國法律對前置程序的規定
《美國模範公司法》第7.42條規定:股東在滿足下列兩個條件之前,不得啟動派生訴訟程序:(1)已向公司提出要求其採取適當措施的書面請求;(2)自發出書面請求後經過了90日,除非公司提前通知該股東請求已被拒絕,或者等待90日屆滿將會給公司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害。」
2、日本法律對前置程序的規定
根據日本《商法典》第267條第1款的規定,想提起派生訴訟股東應首先向公司提出請求,要求公司追究董事的責任。在書面請求中應寫明請求起訴的宗旨和董事所承擔責任的具體內容,以使公司考慮是否有起訴的必要。依日本商法的規定,公司與董事之間發生訴訟時,由監事會代表公司起訴或應訴,所以接受股東書面請求的機關是公司監事會。公司收到書面請求之後30天之內必須作出是否起訴的決定,若30天過後仍不見公司起訴,則提交書面請求的股東可自行提起派生訴訟。30天的起算從書面請求到達公司後的第二天開始。但如果在此期間內對公司來說可能發生難以彌補的損失,或公司明確表示了不起訴的意思,股東也無須等上30天即可提起派生訴訟。還有,若在此期間內公司明確表示不起訴,股東也無須等上30天即可提起派生訴訟。但是若股東不向公司提交書面請求就提起派生訴訟,該起訴為違法起訴,法院將予以駁回。由此可見,按照日本法的規定,在股東提出書面請求後,除非公司決定自行起訴,否則無權阻止股東派生訴訟。
3、台灣地區法律對前置程序的規定
台灣《公司法》第214條規定,「繼續1年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10%以上之股東,得以書面請求監察人為公司對董事提起訴訟。監察人自有前項之請求日起,30日內不提起訴訟時,前項之股東,得為公司提起訴訟」。
4、歐盟法
歐盟《公司法第5號指令草案修改稿372號最終稿》第17條規定:「法律、公司基本章程、公司附屬章程均不得要求,代表公司提起訴訟追究本指令第14條所載的責任時受下列條件之一的約束:(1)股東大會或者其他公司治理機構事先已作出決議;或者,(2)法院事先已就經營機構或者監督機構成員的過錯行為,或者此類成員的罷免或更換作出判決。前項規定並不影響成員國有權在其法律中規定,未經法院的事先許可,不得提起本指令第16條所載的訴訟。法院如果認為訴訟明顯缺乏根據,有權拒絕授予此種許可。」
上述立法例間既存在著差異之處,也存在著共同點。主要表現在:除歐盟之外的立法例均從派生訴訟服務於公司利益的角度出發,認為在股東提起派生訴訟之前必須先請求公司治理機構提起訴訟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股東未履行此種前置程序,不得提起派生訴訟。
中國新修訂的公司法亦對股東的派生訴訟附加了一定的前置條件。依據中國新修訂的公司法的規定,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時,或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時,具備了提起派生訴訟的原告資格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有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情形的,前述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款規定的股東書面請求後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熱點內容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
法院新的目標 發布:2025-01-22 05:38:07 瀏覽:992
公司法與股權 發布:2025-01-22 05:16:43 瀏覽:62
法院模糊判決 發布:2025-01-22 05:08:21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