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司法制度
㈠ 法學概論的作者簡介
陳業宏,1963年生,湖北省武穴市人,法學博士、博士後,華中師范大學法學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WTO法研究會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室法律顧問,武漢市WTO事務委員會專家委員,湖北省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民商法學會常務理事等學術職務。在商務印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機構出版《中外司法制度比較》、《利用外資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及法律防範研究》、《中國海外投資法律問題研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論與實踐》、《高科技創業投資的促進與法律保障問題研究》等十多部學術專著,主編《新編國際經濟法學》、《國際金融法》、《經濟法學》等多部教材。獲得「首屆中國優秀法律圖書獎」、中南六省區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湖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三等獎、武漢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多種獎項。另外,在《法學評論》、《法律科學》、《經濟法制》、《法學雜志》、《江海學刊》、《江漢論壇》、《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武漢大學學報》、《上海財經大學學報》、《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科學學研究》、《江蘇社會科學》等20多種重點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其中有十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檢察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勞動法學》、《刑法學》、《國際法學》、《投資與證券》、《科技管理》等轉載或復印。
㈡ 中外刑事的案件的司法審理有什麼不同啊
這么外行的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建議保持純潔。
㈢ 談談解放戰爭時期人民民主政權的司法制度的發展
大致如下:
解放前革命根據地時期司法制度概括具有如下特點:(1)司法機關(審檢)組織體制上的不獨立,表現在審判機關既受同級政府領導,又受其所屬的上級審判機關的領導; 例如,1931年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最高權力機關是中央執行委員會,下設人民委員會和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為最高審判機關,下有設置於地方和軍隊的各級裁判部等,各級裁判部受同級政府主席和上級司法機關雙重領導,名義上審判權獨立行使,但重要案件須經同級政府主席團討論決定。又如,東北行政委員會1946年10月16日公布指示,規定:「各級法院由各地政府統一領導,在業務上及政策上受高等法院之指導」(而最高法院受大區政府領導),同時明確指出:「應克服司法獨立的觀點」。解放戰爭時期,為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還普遍實行「公、檢、法」等部門的合並,於是司法與行政合一的現象在解放前根據地是比較普遍的。(2)人事制度上也不獨立,司法機關從建立之初,以服從和接受黨的領導為宗旨,形成了司法人員普遍由地方行政長官和黨政幹部兼任的慣例。而各級黨政機關干預司法審判活動的情況也就在所難免。(3)由於實行「合署制」和「配置制」,檢察權受審判權的領導使檢察權對於審判的監督成為空談。總之,出現上述行政化的特徵,除受當時戰爭環境的影響之外,中國古代傳統司法觀念影響也是主要方面。
㈣ 關於中外法律制度的發展演變,下列哪一表述是錯誤的
法國1789年通過的《人權宣言》(《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提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是建立資產階級政治的綱領性文件。《獨立宣言》是美國獨立戰爭後發表的,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制定了《聯邦憲法》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故D錯。其餘表述正確。 20.[參考答案] D [考點] 全國人大的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 [解析] 《憲法》第5條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里的「法律」專指狹義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具有法的一般特徵的規范性文件,A選項錯誤。第62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第67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據此,「法律」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D選項正確。
㈤ 古今中外土地制度
原始社會實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時期,實行土地國有制——井田制;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戰國時期,井田制被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曹魏時期曾經實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實行均田制。
--------------------------------
均田制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土地制度,產生於北魏,繼之後的北齊、北周以及隋唐都承襲了這一制度。隨著地主經濟的發展壯大,土地兼並也隨之日益嚴重。均田制形同虛設;到了唐代中葉,均田制終於退出歷史舞台。
-------------
均田制實行的先決條件:均田制是授田給百姓,戶籍正確為實行的先決條件,因此,實行之初先清查戶籍,以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以便於授田與征稅 2.意義: (1)均田制鼓勵耕者有田,部曲.佃客自國家領得土地,向國家納稅,轉為國家編戶,政府收入增加,以自耕農為主的農業社會逐漸建立起來 (2)均田是授田給人民,有為民置產的精神,授田的原則是依勞動力多寡,所以男女授田數量不同,而奴婢.牛也可授田(丁牛一頭授田30畝),每戶牛限4頭,北魏時期奴婢授田人數不限制北齊才加以限制 (3)由於奴婢也授田,豪強之家可藉畜養奴婢獲得更多的田地,他們的利益並未被完全鏟除,或許因此使均田制的實行並未遭遇強大的阻力 (4)政府授露田與桑田,可說是土地公有與私有的折衷措施 (5)勞動力與土地結合,獎勵人民到人口稀少的地方開墾,耕地面積增加,有助於中原農業的恢復 3.沿用:北齊.北周.隋.唐繼續實行均田制,隋代所受露田加倍(丁男80畝.婦女40畝),唐代改稱口分田與永業田,數量與隋相同,但婦女不授田.
---------------------
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 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1.遠古社會由「刀耕火種」發展到「石器鋤耕」;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
2.中國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樣演變的?
2.原始社會實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時期,實行土地國有制——井田制;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戰國時期,井田制被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曹魏時期曾經實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實行均田制。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3.小農經濟是長期以來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封建經濟中佔主導地位。
----------------------
君主專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它脫胎於原始社會後期的父權制。宗教祭祀與軍事征伐是君主專制的頭等大事,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代中國的「王」字,有兩種解釋。一是董仲舒的看法,參通天地為王;二是甲骨文中的「王」,為斧的象徵,故而歷史傳說中的周公「負斧依南向而立」。
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的特點是:
1、經濟基礎穩固:經濟基礎主要在於兩點:土地國有;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2、皇帝總攬天下大權,包括行政、財經、司法、軍事的權力,同時以武力為先導,控制宗教勢力。
3、皇帝擁有龐大的官僚辦事機構。官僚制度的趨向是皇帝任用親信隨從以取代和駕空龐大的官僚機構。皇帝相信的是身邊的仆從,而不是正常的決策行政系統。針對相位即外朝亦即正常的行政辦事機構,常採取兩種方法以制約其行政職能:一是架空,二是分權。因此,秦漢時代建立的丞相,魏晉時代就被尚書取代;魏晉後期更是出現了中書省,取代了尚書;東晉時代出項了門下省,取代了中書省;明代的內閣、清代的軍機處,同樣是內朝挑戰外朝的例子。古代正常的行政決策制度,有朝議制度、諫議制度,而這些在內朝決策中盪然無存。
4、中央對人身控制嚴密:(1)最早實行人口統計和戶籍管理,如「什伍組織」,把百姓編入什伍之中(管仲制定,以10家為一什,以5家為一伍,什有會長,伍有伍長,對基層進行控制,有上報制度、懲罰制度);再如商鞅「連坐法」,把伍、什通過戶籍辦法編制起來,相互告發和同罪連坐。一般來說,郡縣長官為皇帝直接任命,郡縣之下有鄉(10亭為一鄉)、亭(10里為一亭)、里(25家為一里)、什、伍等組織,它們管理人民、土地和賦稅,使農民固定在土地上。結果是使得平民失去流動的可能。
---------------
世界上分幾種國家制度
【國家制度】又稱國家體制,有時作為政治制度的同義語加以使用,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家制度指國體與政體的制度,即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或政治集團為實現其統治而採取的治理方式、方法的總和,包括國家的管理形式、結構形式、選舉制度、政黨制度、決策制度、司法制度、官吏制度等;狹義的國家制度指有關國家本質的制度,即通常所說的國體。國家制度屬於政治上層建築,其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歷史上已經產生的國家制度主要有奴隸制國家制度、封建制國家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和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四種類型。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家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上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確立一國階級統治關系的基本制度。主要指國體,即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反映國家的本質,國家的階級屬性。國體決定政體,並通過政體來表現,所以國家制度既包括國體,也包括政體,是規定國家權力歸屬什麼階級和這個階級採取什麼組織形式以實現其權力的制度。國家制度一般都規定在各該國的憲法、法律和其他特別法中。國家的政治體制以及一切機構組織與活動的原則都是根據國家制度來規定的。
蘇聯有「國家制度」(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ус-тройство)一詞,意為國家的組織,其中包括社會結構、國家結構、國家機關的體系、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選舉制度等。
日本有「國體」一詞,指的是國家的特徵,即以掌握國家權力的人亦即主權屬誰來區別的國家形態,例如君主個人掌握國家權力的稱君主國體。
西方國家通常不用「國家制度」這個術語,而使用「政治制度」一詞來代替。他們只談國家形式,諱言國家的階級屬性,把他們實際政治生活中反映其國家階級屬性的制度也稱為政治制度,以組織形式掩蓋其階級實質。
國家制度隨著國家的產生而形成。國家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統治階級用以保護自己、鎮壓敵人的有力武器。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新興的革命階級起來推翻舊的統治階級,奪取政權,成為新的統治階級以後,必然要以法律形式把他們建立的新的階級統治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作為國家制度規定下來,以鞏固其統治地位。
不同類型的國家有不同類型的國家制度。奴隸制國家不論其採取何種政權組織形式,都是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的專政。中國古代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溥,即普;臣,古義指奴隸),說明作為奴隸主階級最高代表的國王不僅佔有全國的土地,也佔有並奴役全國的奴隸。在古羅馬,不論是王政時期、共和國時期或帝國時期,盡管統治形式有變化,實質上都是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的專政。封建制國家也不論其採取何種政權組織形式,都是封建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專政。封建制時期的中國是以皇帝為最高統治者的大一統國家。皇帝是最大的地主,他的內外僚屬、王公列侯、卿相守令,都是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廣大農民和其他貧民佃戶,都是沒有政治權利的被統治者。歐洲中世紀的國王、諸侯、主教、騎士和各地大小封建領主,都屬於有采地的地主階級。附著於土地上的農奴階級處於被統治的地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43~1715在位,1661親政)宣稱:「朕即國家。」日本《明治憲法》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總攬統治之權。」這些都是明確宣布以封建主階級最高代表皇帝為最高統治者的國家制度。
資本主義國家不論其採取何種政權組織形式,都是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專政。資產階級宣布「主權在民」、「民有、民治、民享」等形式平等的原則;在施行普選制的國家還宣布,公民都有同樣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以通過選舉組織政府,治理國家。所有這些,在反對封建主義國家制度方面固然有其歷史進步意義,但在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制度。在金錢滲透了每一個毛孔的資本主義社會,他們的選舉不決定於人民的意志而決定於競選人的金錢多寡。幾年一次的競選,只是決定由哪一派資本家集團來擔任統治的主角而已,廣大勞動者總是被排除在政權之外。
奴隸主階級專政的國家、封建主階級專政的國家和現代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不論其政權組織形式多麼紛繁,實行的都是剝削階級對廣大勞動者專政的國家制度。無產階級領導廣大勞動人民推翻了地主、資產階級的統治以後,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制度。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即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制度。中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軍事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行使廣泛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真正當家作主。中國人民對少數FanGeMing分子及其他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實行專政。這些就是中國國家制度所包含的主要內容。
㈥ 法系專業用不用選政治
摘要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不一定。
㈦ 《合理的懷疑從辛普森案批判美國司法體系》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合理的懷疑》((美)德肖維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合理的懷疑
作者:(美)德肖維茨
譯者:高忠義,侯荷婷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4
頁數:198
內容簡介:《合理的懷疑:從辛普森案批判美國司法體系》內容簡介:當足球明星辛普森被判無罪時,許多人對於司法制度沒有彰顯正義大表不滿,他們深信辛普森的確殺害了妻子布朗及其男友,也因此認為陪審團的無罪裁定是一項司法上的謬誤。《合理的懷疑:從辛普森案批判美國司法體系》正是為這些不同意辛普森案的人所寫的。在美國,德肖維茨是一位廣為人知的傑出辯護律師,他被推選為辛普森的上訴律師,為他的敗訴作準備。現在德肖維茨教授卸下原本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為辯護律師團辯護,根本也不要求審判還給辛普森一個清白。相反地,在《合理的懷疑:從辛普森案批判美國司法體系》里,他以此備受矚目的刑案為基礎,探討幾種對美國司法體制影響深遠的社會力量——包括媒體、金錢、性別和種族,並且進一步勾勒出當今美國的刑法制度的優缺點。
作者簡介:亞倫·德肖維茨是美國的一位廣為人知的辯護律師,也是著名暢銷書的作者,著有《厚顏無恥》(Chutzpah)、《顛覆命運》(Reversal of Fortune)、《最佳辯護》(The Best Defemse)等作品。他擔任過《耶魯法學論叢》(Yale Law Journal)的主編、1962年自耶魯法學院畢業。二十八歲時即成為哈佛法學院教授,是這所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德肖維茨目前仍任教於哈佛法學院。
高忠義 台灣大學法律系專業,譯著:《腦內犯罪驚奇》、《刑事偵訊與自白》(商周)。
侯荷婷 一九七七年生,一九九八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現為美國麻州芬明罕大學國際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曾服務於中外文學月刊社、通訊公司的創意企劃與翻譯,並從事短篇小說的創作與公關稿及廣告文案的寫作。
㈧ 中外司法鑒定製度 異同
國內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送一種活動。詳細看http://ke..com/view/205777.html?wtp=tt
國外司法鑒定:
英國司法鑒定統一管理機構是由內政部、檢察院、警察局共同成立的法庭科學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全國司法鑒定工作進行指導。該委員會設在內政部,獨立於警察、檢察機構。英國內政部具體負責一些管理工作。鑒定機構採用統一的技術標准。從改革的方向上,英國的司法鑒定改革趨勢明顯地向集中方向發展。1995年4月,英國鑒定機構進行了改革,把7個對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法庭科學實驗室收歸內政部統一管理,並開始實行辦案收費制度,並於2000年11月成立了專家證人注冊委員會。
美國沒有統一的鑒定人資格確認制度,更沒有鑒定人注冊登記制度。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鑒定人,都可以就案件中的專門問題向法庭提供專家證言。鑒定人可分別為訴訟一方提供鑒定結論,該結論必須在法庭上經過質證後,由法官認定應採用哪一種鑒定結論。美國司法部的國家執法與矯正技術中心,負責建立統一的司法鑒定標准,對鑒定機構進行評估和認證工作。
澳大利亞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架構上有政策的制定機構,即澳新(紐西蘭)司法鑒定高級管理者委員會;有實驗室的統一認證機構,即澳大利亞聯邦國家測試認證中心;有主要的管理機構,即澳新司法鑒定協會。澳新司法鑒定高級管理者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司法鑒定實驗室的管理政策,委員會有6名執行委員,下設專家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年會。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通過司法鑒定協會體現對司法鑒定的管理職能。
法國的司法鑒定人不隸屬於某個司法機構。司法鑒定人獨立於司法機關系統之外,但取得司法鑒定人的資格與從事司法鑒定工作則受制於法院。為保證司法鑒定人的質量,司法鑒定人全部由最高法院和上訴法院遴選確認。
日本至今為止還沒有設立專門為了訴訟或司法的鑒定組織,也沒有制定有關司法鑒定人員資格的法規。具有什麼樣的資格的人(或機構)可以進行司法鑒定,由誰來進行司法鑒定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請求和法官的判斷。在司法實務中,法官往往是在當事人提出了鑒定請求並告知已有願意進行鑒定的合適人選後才決定進行鑒定。日本有許多行業協會,在這些協會之下一般設有鑒定委員會,但這些鑒定委員會並不直接面向司法和訴訟,很少參與司法鑒定。
㈨ (世界歷史)晚清如何改革司法制度
清末法制變革概況
1.不平等條約對清末變法的影響。
2.清末修律的方針:內「參考古今,博容稽中外」
3.清末修律主要特點:(1)在立法指導思想上,借用西方近現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堅持中國固有的制度的內容,即成為清代統治者變法修律的基本宗旨。(2)在內容上,清末修訂的法律表現出封建專義傳統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3)變法過程中一直充斥著改革與守舊的矛盾與沖突。
4.清末修律的歷史意義:(1)清末變法修律導致中華法系走向解體。(2)清末變法修律為中國法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3))清末變法修律在一定程度上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近現代的法律學說和法度。
㈩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涉外法律事務專業怎麼樣
2014年,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與廣州市經濟法學會共同簽署了涉外法律實務人才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華南地區涉外律師隊伍的建設。
涉外法律事務專業方向的學員從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開始,從英語、日語兩個專業的申請者中遴選,每位學員配置一名律師作為大學四年實踐學習的指導老師。迄今為止,已有40多名律師參與理論教學工作和實務指導,超過60家的律師事務所作為實習實踐基地。
學院秉承「入學即為崗前培訓」的理念,重視學員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盡量做到與將來從事的職業無縫接軌,打造最強特色專業,培育應用型涉外法律人才,為國家外事部門和軍事部門輸送優秀涉外法律人才。
這個專業教學方面有諸多優勢,包括有40名資深律師親身參與課程教學。學生可以及時獲取國內外最新法律和政策,擁有專用閱覽室和資料室,擁有最具規模的律師案卷資料庫。學院還得到當地政府職能部門對教學的支持。
這個專業的課程包括法學理論基礎(中外司法制度概述)、律師執業規范(中外法律制度概述)、合同法、公司法、國際貿易仲裁規則、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法律英語(日語)、法律文書閱讀與翻譯實務、公文與法律文書寫作、訴訟與仲裁實務技能、非訴訟法律事務技能、模擬辦理行政審批事務實驗、調查取證基本技能等。
這個專業的人熟悉如下就業技能,包括外語法律文件寫作、國際商事仲裁事務處理、熟悉外國移民和涉外婚姻政策、掌握通關和報關法律事務、協助辦理外商投資或對外投資相關法律事務。
這個專業採用「入學起即為崗前培訓」的理念和方式,4年有律師全程指導,讓學生掌握辦案實務操作。集中學習各國法律,掌握法律外語的使用,同時為培育新型法律碩士打基礎。專業對口職業包括涉外律師、公務員、企業法律顧問、機要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