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主席令

民法總則主席令

發布時間: 2022-01-21 14:30:05

民法通則 頒布時間

《民法通則》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於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通過。
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由時任國.家.主. 席.的 李.先.念.第.37.號.主.席.令發布。

② 是兩部法律),還是(民法總則是民法通則的修

實質上的二部法律。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正式施行了。《民法總則》以《民法通則》為基礎編纂,將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定寫入草案,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權利、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是修編我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

一、《民法總則》相較《民法通則》的不同

《民法總則》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相較於《民法通則》,《民法總則》進一步理清了民事法律主體的劃分,將《民法》的「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劃分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如下圖:

1、「合夥人」不再是自然人主體。《民法通則》中「個體工商戶」和「合夥人」都同屬「公民(自然人)」范疇。但在《民法總則》重新劃分了兩者的民事主體類型:「個體工商戶」仍歸屬於「自然人」范疇;而「合夥人」卻劃歸為「非法人組織」。關於於「非法人組織」,《民法總則》規定:非法人組織是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能夠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的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非法人組織「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登記」,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以其組織財產和出資人或者設立人的財產承擔無限民事責任。

2、法人主體細分為三個類別。《民法通則》對法人主體,簡單地劃分為「企業法人」和「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民法總則》在其基礎上,將法人主體進一步細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三個類別。「營利法人」是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法人等。「非營利法人」是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特別法人」是指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等,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和承擔行政職能的法定機構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機關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的法人。

圍繞民事主體的完善,《民法總則》還就不同主體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進行完善,同時也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修訂了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等效等方面的內容。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同時還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二、《民法總則》的實施不代表《民法通則》的廢止

盡管《民法總則》以《民法通則》為基礎進行的編纂,基本吸收了《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同時作了補充、完善和發展。但是《民法總則》的實施,並不代表著《民法通則》的廢止。2017年第66號主席令中,只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並沒有明確同時廢止《民法通則》,且在《民法總則》中也只是規定「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沒有廢止《民法通則》。因此,《民法總則》和《民法通則》將在一段時間內並存共用。

在並存共用的階段,對於兩法均有規定的內容,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對於《民法總則》中沒有規定但在《民法通則》中有規定,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對於兩法均未規定的事項,《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③ 《民法總則》頒布之後,《民法通則》還有效嗎

暫時還沒有廢除《民法通則》。

法律被廢止的,除由其他法律規定廢止該法律的以外,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公布廢止《民法通則》的主席令,從立法程序上來看,《民法通則》目前沒有被廢止。

法工委的意見是,不廢止《民法通則》,繼續有效。」因此,目前《民法通則》也沒有被廢止。從官方的態度來講,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李建國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指出,「關於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關系。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在我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此,民法總則草案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綜上所述,目前《民法通則》並沒有廢止,《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同時有效並實施。

(3)民法總則主席令擴展閱讀: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與有關單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規范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民法總則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了保護民事權利的觀念,在世界上開創了在民法總則中全面系統規定民事權利的立法模式,我國人權保護法治建設由此進入一個新時期。

④ 民法通則是否廢止

否(截至2020年12月)

截至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仍未廢止。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4)民法總則主席令擴展閱讀

關於《民法總則》頒布的意義

民法總則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對人的保護為核心,以權利為本位,系統全面地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的各種人身、財產權益。因此,民法典被視為現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譽為法治健全完善的標識。

民法總則的制定彰顯了黨和國家編纂民法典的堅定決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對我國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懷疑。民法總則的順利通過,也推動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真正駛入快車道。

民法總則為民法典分則各編的制定確立了指導思想、價值取向,並且設立了框架結構,民法典分則各編的編纂工作必須在民法總則的指導下展開。接下來,我們即將展開現行民事法律規范系統整合、修訂完善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法院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法院網-《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如何在銜接中共融

⑤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區別,二者有何不同

主要有2個方面不同。

1、二者制定時所重視的目的不同

《民法通則》1986年4月號頒布,1987年1月1號開始施行的,《民法通則》制定於改革開放初期,那時候我們面臨的是解決中國人吃飯穿衣的溫飽問題,這個背景下的《民法通則》,非常看重經濟功能。

在《民法通則》第二條裡面在表達調整對象的時候,是這樣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先談財產關系,再談人身關系。

《民法通則》第五章有關民事權利的規定這樣安排:第一節是財產所有權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第二節是債務權,第三節是知識產權,第四節才是人身權利,也是先談財產權利再談人身權益。說明《民法通則》的確體現出對民法經濟功能的重視。

《民法總則》就不同了,《民法總則》制定於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人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足以滿足中國人生活的需要。

這樣的背景下,盡管經濟建設仍是核心任務之一,但我們更加重視剛才所說的人文關懷,所以看《民法總則》第二條,在表達民法調整對象的時候這么講: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二者法律理念的不同

《民法總則》把人身關系的民法調整放在了更為優先的序位。再看《民法總則》第五章關於民事權利規定的四個條文:109、110、111、112條,是對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尤其是確認保障自然人各種類型的人身權益的法律規則。

113條以下的條文才是對各類財產權益進行確定和保障的規則,相對於《民法通則》第五章安排序位有明顯的調整,這是《民法總則》相對於《民法通則》更加關注人文關懷理念的貫徹和體現。

(5)民法總則主席令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和《民法通則》中訴訟時效相銜接: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妥善處理民法總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主要不同規定的銜接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於2018年7月18日發布適用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

司法解釋於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司法解釋的核心內容在於民法通則一年短期訴訟時效規定的適用問題。

法律之所以規定訴訟時效制度,主要是為了倒逼群眾及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能夠節約司法資源、提升司法效率、有效化解矛盾糾紛。訴訟時效制度的設計就是為了迫使當事人盡快維權,不喪失勝訴權。

在民法通則當中仍然保留著「一年三年為特例,兩年為原則」的訴訟時效制度。民法通則的頒布有鮮明的時代印記,20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普遍不高,而且那個年代證據保存的成本也比較高,縮短訴訟時效促使群眾盡快維權具有現實意義。

去年民法總則正式頒布實施,將民事訴訟的時效改為三年,訴訟時效的延長是立法機關在充分維護當事人訴權和提升司法效率之間的平衡,隨著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民事訴訟的證據更加的多元化,保存證據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適當延長訴訟時效具有可行性。

民法通則並未正式廢止,其對訴訟時效的規定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而新頒布的民法總則改變了民法通則的具體規定,就造成了兩種訴訟時效規定並存的局面,而且民法總則並未否定民法通則的規定。

根據基本的法律理論,新法與舊法存在沖突的時候,應該優先適用新法,可是在司法實踐中,仍然會發生被告為逃脫債務以舊法的時效規定進行抗辯,尤其是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的情況最容易存在爭議。

為了解決訴訟時效新法與舊法的沖突,最高人民法院此次出台司法解釋,該解釋將沖突分為三種情況進行了詳細解釋,直接明確地規定民法總則實施前按照舊法辦,存在交叉的按照新法辦,新法實施後時效開始計算的當然性地按照新法辦。

綜合來看司法解釋充分體現了新法優於舊法、有利於當事人等立法原則,有效地解決了新舊法律之間存在的沖突。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法院網-新法舊法交接 訴訟時效銜接

中國法院網-《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如何在銜接中共融

⑥ 民法總則正式施行,民法通則還有效嗎

你好,
盡管《民法總則》以《民法通則》為基礎進行的編纂,基本吸收了《民法回通則》規定的民答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同時作了補充、完善和發展。但是《民法總則》的實施,並不代表著《民法通則》的廢止。2017年第66號主席令中,只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並沒有明確同時廢止《民法通則》,且在《民法總則》中也只是規定「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沒有廢止《民法通則》。因此,《民法總則》和《民法通則》將在一段時間內並存共用。
在並存共用的階段,對於兩法均有規定的內容,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對於《民法總則》中沒有規定但在《民法通則》中有規定,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對於兩法均未規定的事項,《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⑦ 民法典何時生效

民法典生效時間是在2021年1月1日生效。依照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2020年5月28日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五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⑧ 老《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一九八六年四月版十二日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七號公布
舊的民法通則 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生命健康權的民事責任】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有修改嗎

沒有修改,民法通則仍是1987年施行的那個。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解除 發布:2025-02-13 06:21:39 瀏覽:45
員工加班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2-13 06:10:03 瀏覽:272
2016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2-13 05:58:26 瀏覽:886
公司規章制度太嚴 發布:2025-02-13 04:59:32 瀏覽:823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