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助裁
A. 司法協助的途徑有哪些
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之間,根據自己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互惠原則,彼此之間相互協作,為對方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
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協助的根據有兩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我國締結或者參加同一司法協助的國際條約的國家和我國即具有司法協助關系。沒有參加條約的國家不能要求別國法院接受其司法委託。二是互惠原則。互惠即相互之間給予對等的優惠待遇。如果某一國家協助我國為一定的司法行為,我國也應當協助該國為相對等的司法行為。
司法協助的途徑:
1、請求和提供司法協助,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途徑進行;沒有條約關系的,通過外交途徑進行。
2、外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使領館可以向該國公民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但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並不得採取強制措施。
3、除前款規定的情況外,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機關准許,任何外國機關或者個人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送達文書、調查取證。
司法協助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如代為送達訴訟文書,代為調查取證等;
二是接受外國法院的委託,代為執行外國法院的判決或者外國仲裁機構的裁決。
我國進行司法協助的條件:
1、當事人依法提出申請或者外國法院提出請求;
2、當事人或者外國法院請求協助的事項不得有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3、當事人或者外國法院請求協助的事項屬於人民法院職權范圍,否則人民法院應當說明理由,退回外國法院。
司法協助是國際間的一種必要的、有益的協作關系,它便於受訴法院對案件的審判及判決、裁定的執行,便於跨國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參考來源:網頁鏈接
B. 司法互助與司法協助的區別
基本沒有區別 主要內容都是 針對民事、刑事案件 進行
1.共同打擊犯罪;
2.送達文書;
3.調查取證;
4.認可及執行民事裁判與仲裁判斷(仲裁裁決);
5.接返(移管)受刑事裁判確定人(被判刑人);
C. 司法協助的概念
民事訴訟法規定,來司源法協助的根據有兩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我國締結或者參加同一司法協助的國際條約的國家和我國即具有司法協助關系。沒有參加條約的國家不能要求別國法院接受其司法委託。二是互惠原則。互惠即相互之間給予對等的優惠待遇。如果某一國家協助我國為一定的司法行為,我國也應當協助該國為相對等的司法行為。
司法協助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如代為送達訴訟文書,代為調查取證等;二是接受外國法院的委託,代為執行外國法院的判決或者外國仲裁機構的裁決。
D. 司法援助與法律援助的區別
北京市經濟法學會副秘書長李琦表示,司法援助與法律援助的主要區別是:司法救助范圍只限於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法律援助范圍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和非訴訟調解;司法救助是減免訴訟案件的訴訟費,法律援助是減收或免收法律服務費用。法律援助,是指為了保證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法律保障制度,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符合受援條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獲得免費的律師服務。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對於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免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申請司法救助應當到法院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E. 怎樣做好司法輔助工作
我國司法輔助人員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其一,要使法官從繁瑣的司法事務性工作脫離出來,專心從事「審」與「判」,認真研究案情和法律的適用,確保司法公正;其二,各類司法輔助人員的配備要層次清晰,職責明確,分工精細,確保審判流程高效運作。作為司法輔助人員,卻要完成立案、主持庭前會議,證據交換、主持調解、主持進行動議審查或聽證等不涉及核心法官所享有的核心審判權的司法事務等帶有一定決定權,且操作性、實務性很強的工作,還要承擔法官身邊的從屬工作和其它事務,不能不說是要求過高。因此,司法輔助人員除應精通法律知識外,還應具有過硬的業務水平,以能充分的輔助法官完成大量的審理工作的任務,並為以後被任命為法官做好准備。
對司法輔助人員來說,明確的職責范圍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限處理專屬於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務,一方面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分工領域內嫻熟地處理司法事務,協助法官盡可能快速地將各項工作整理得有條有理,便於法官隨時查問和做出決定,從而可以高效地協助法官;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無權決定審判實體性內容,他們不能對審判結果起到不當影響,可以有效地保障法官裁決的公正性。司法輔助人員要將自己定位於服務法官的審判工作,讓法官從文秘等事務性工作中脫身,而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案件的審理中,這有利於從根本上保證辦案質量。
F. 司法裁定是甚麼意思
司法裁定就是行政或司法審判機關在審理或判決執行過程中,對訴訟程序問題和某些實體問題所作的一種處理決定。因為裁定發生於訴訟的各個階段,所以一個案件可能有多個裁定。
滿意請採納
G. 什麼是司法互助安排
1、沒有司法互助協定的,外國一般不會提供協助;
2、有司法互助協定的,提高司版法互助;權
一國法院通過一定程序要求他國法院協助一定的訴訟行為;被請求國的法院按照請求協助履行該訴訟行為。
(7)司法助裁擴展閱讀:
條件: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我國締結或者參加同一司法協助的國際條約的國家和我國即具有司法協助關系。沒有參加條約的國家不能要求別國法院接受其司法委託。
二是互惠原則。互惠即相互之間給予對等的優惠待遇。如果某一國家協助我國為一定的司法行為,我國也應當協助該國為相對等的司法行為。
H. 司法輔助人員是干什麼的
在法院工作的人員,指除了審判人員之外的其他的協助審判的工作人員,包括有書記員、執行員、法醫和司法警察等一些職位,而每個職位又分別都有對應的工作內容。
其中書記員主要就是擔任審判庭的記錄工作,也辦理有關審判的其他事項,主要就是負責掌管編案、記錄、文牘、統計等工作。
法院司法輔助人員都是在法院從事相關的工作,而法院又往往屬於國家單位機構,所以總體上來看待遇並不會很差。
(8)司法助裁擴展閱讀:
中國各級人民法院的書記員,主要擔任審判庭的記錄工作,也辦理有關審判的其他事項,包括開庭准備工作、保管證據、整理案卷、處理文書、辦理司法統計、接待來訪、處理來信、協助審判人員對案件有關問題進行調查,以及宣傳政策、 法律。 英、美、法、日等國家的法院也設書記人員,稱書記官,負責掌管編案、記錄、文牘、統計等工作。
有的國家的書記人員職權較大,例如,英國的治安法院書記官,有權在審判庭上就法律問題向治安法官作提示,但不得干預審理和參加評議。蘇聯各級法院也設書記員,有的法院還分設法院書記員和審判庭書記員。
I. 司法援助需要什麼條件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專師,屬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J. 司法協助條約跟司法引渡條約有什麼不同
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之間,根據自己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互惠原則,彼此之間相互協作,為對方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
司法協助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如代為送達訴訟文書,代為調查取證等;二是接受外國法院的委託,代為執行外國法院的判決或者外國仲裁機構的裁決。
引渡(extradition)是指國家根據條約或基於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內而被別國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應該國得請求,移交改過審判或處罰的行為。是國家之間刑事司法協助的一種形式。比如賴昌興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內,但被我國指控有犯罪行為,我國向加拿大請求將其移交於我國進行審判。加拿大應請求移交的行為就是引渡。
引渡的
法律
基礎是一個主權國家對犯罪的管轄權,包括屬地,屬人和其他管轄權等。也就 是說,請求引渡的國家,基於國際法上承認的依據,對該名身處他國境內罪犯享有管轄權。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紀以前主要是政治犯,異教徒和逃兵。但由於資產階級革命得勝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則得確立使引渡的對象發生了根本改變。各國變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則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習慣法則。
我國與泰國,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哈薩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等一些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並且參與了很多實際上涉及引渡問題的公約,比如《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消除一切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等等。
我國與外國簽訂的民商事司法協助協定簽署、生效一覽表
1、1987年5月4日我國與法國簽訂《關於民事、商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88年2月8日生效;
2、1987年6月5日我國與波蘭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88年2月13日生效;
3、1987年11月20日我國與比利時簽訂《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我國政府1988年9月5日批准該協定;
4、1989年8月31日我國與蒙古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0年10月29日生效;
5、1991年1月16日我國與羅馬尼亞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3年1月22日生效;
6、1991年5月20日我國與義大利簽訂《關於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5年1月1日生效;
7、1992年5月2日我國與西班牙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4年1月1日生效;
8、1992年6月19日我國與俄羅斯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3年11月14日生效;
9、1992年9月28日我國與土耳其簽訂《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5年10月26日生效;
10、1992年10月31日我國與烏克蘭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4年1月19日生效;
11、1992年11月24日我國與古巴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4年3月26日生效;
12、1993年1月11日我國與白俄羅斯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3年11月29日生效;
13、1993年1月14日我國與哈薩克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5年7月11日生效;
14、1993年6月2日我國與保加利亞簽訂《關於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5年6月30日生效;
15、1994年3月16日我國與泰國簽訂《關於民商事司法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該協定1997年7月6日生效;
16、1994年4月21日我國與埃及簽訂《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5年5月31日生效;
17、1994年10月17日我國與希臘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6年6月29日生效;
18、1995年4月26日我國與塞普勒斯簽訂《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6年1月11日生效;
19、1995年10月9日我國與匈牙利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7年3月21日生效;
20、1996年4月16日我國與摩洛哥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9年11月26日生效;
21、1996年7月4日我國與吉爾吉斯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7年9月26日生效;
22、1996年9月16日我國與塔吉克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8年9月2日生效;
23、1997年4月28日我國與新加坡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9年6月27日生效;
24、1997年12月11日我國與烏茲別克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8年8月29日生效;
25、1998年10月19日我國與越南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9年12月25日生效;
26、1999年1月25日我國與寮國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2001年12月15日生效;
27、1999年5月4日我國與突尼西亞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2000年7月20日生效;
28、2000年3月20日我國與立陶宛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我國政府2000年8月25日批准該協定;
29、2001年4月9日我國與阿根廷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
沒建交不可能簽訂條約,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