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吸收犯
❶ 司法考試盜竊並銷贓屬於牽連犯嗎
不屬於。因為此處銷贓無期待可能性,不犯罪。
❷ 掩飾隱藏犯罪所得罪和事後不可罰有什麼區別
你好 你做的真題解析錯了,建議你把這本書扔了,謝謝。2種情況都不具有期待可能性,都是事後不可罰,還吸收犯,吸你個頭吸。
❸ 司法考試相關: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吸收問題
只定搶劫罪,有相關司法解釋
❹ 求考司法考試的真實經歷
司法考試需要這樣通過
一、 心理方面的因素
據說每年因為心理上沒有重視司法考試而沒有通過的人佔全部參考人員的50%以上。抱著「試試看」、「過不過差別不大」、「過了又有什麼用」等思想的人非常多,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者是身邊的朋友有這樣的情況。因此,通過司法考試的第一關不是法律知識,也不是學習方法和時間,而是你的心態。首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考司法考試?司法考試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大家都清楚的一個情況是,每年通過司法考試的人裡面非法律專業的人反而佔了多數。很多學法律的人都抱怨說,司法考試不合理,題目設計沒有體現出法律水平。我自己也是學法律的,對於司法考試本身的問題我不是沒有一點意見,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根本問題。其實,有一個關鍵因素影響非法律專業與法律專業通過比例,這就是心理。
學法律的人把通過司法考試看作是理所應當的。恐怕很少有學法律的人想:我為什麼要考?通過考試對我有什麼作用?因為我們把通過司法考試當作是必須做的,就像每天吃飯一樣,所以反而忘了考試本身的意義,和考試本身的重要性。
非法律專業的人,再准備司法考試之前,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考?他(她)必須回答了這個問題,才能繼續他(她)的備考歷程。其次,他(她)開始問:司法考試對我有什麼意義?我是要轉行嗎?我能考過嗎?當非法律專業人回答了這些問題,開始准備考試時,他們已經明確考試對他們的意義,往往這種意義是非常巨大的人生轉變,否則不會有人願意追求一種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而且是社會公認的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法律專業人在心理第一站就輸了,每年看非法律人瘋狂復習時,大部分的法律人認為他們可笑。「為了一個司法考試有必要嗎?」然而就是這種「沒必要」的必要讓結果欺負了法學教育。
所以,我在這提醒法律專業的應考者,先問問自己,司法考試到底對你意味著什麼?給自己一個必須通過的理由,之後才是認真的准備考試。
二、法律專業知識的提煉
非法律專業的人准備考試,多數時候是靠記憶,而且是非常古怪的記憶法。我曾經有一個朋友學電腦的,後來由於IT行業不景氣,被迫改行。他考司法考試時准備刑法,問我毒品犯罪中一個罪名為什麼不進行數罪並罰,我告訴他是吸收犯的相關理論。他最後說,太復雜了。過了兩天,他說他明白了,我問他怎麼明白的。他說,反正判一個罪就可以判死刑了,干嗎還要判兩個罪嘛。
我說這個事,只是讓大家明白非法律專業人准備司法考試時,真正把它當作考試,就像我們之前對付高考一樣,不管什麼樣的記憶方式,只要達到效果就行。
學法律的人不能作到這一點,至少我做不到。所以很多時候都必須把法律問題搞得非常透徹才能應付這場考試。我想很多考過司法考試的法律專業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想簡單點選出來的答案是對的,想的復雜了反而錯了。但是學法律的人要說什麼都簡單是不可能的,而且什麼時候該復雜,什麼時候該簡單,誰又能判斷清楚呢?我最終的感覺是,當你對問題真正非常清晰時,是會作對的。唯一出現問題的是你自己也不是特別清晰,只是一知半解的想復雜了。
所以,法律專業人不要輕視司法考試,你需要通過復習解決的問題不是像非法律專業人通過記憶完成一個考試;你所要做的是通過復習將你以前沒有很好理解的東西理解了,把不清晰的問題搞清晰了。知道每一道題為什麼錯,為什麼對。(這里指的當然是真正明白法律背後的理論支持,而不是記憶方法)
另外,對於專業問題,我要說的是,司法考試畢竟是考試,不是以學習為目的的過程。而且即使將來做律師、法官、檢查官,誰也不可能說什麼都懂得那麼多,專業要求必然與全面要求有一定沖突。司法考試作為考試,需要有取捨。我記得有人說過:「司法考試就是一門放棄的藝術。」抓住主要的,放棄次要的。主要的當然是分值高的學科。其實這部分在內容上占司法考試的1/3不到,但分數卻佔到70%到80%。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有側重才能成功。
三、刻苦學習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大家都很明白它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能作到。司法考試中每年因為復習太苦而放棄的人佔到了40%或者更多。法律專業人常常都干著與法律相關的職業,對於換工作、換環境的迫切壓力並不明顯。反而是非法律專業人准備考司法考試的人常常都是被逼到了絕境。他們刻苦學習的熱情遠遠要比法律專業人高的多。
非法律專業人不通過考試,就不可能進入到這個他們想往的職業中(我在這並不想過多評價這個職業)。 在這一點上,法律專業人又一次輸給了非法律專業人。
四、復習技巧和考試技巧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很贊同用考試技巧通過司法考試的。畢竟法律作為職業是不能用技巧去獲得專業知識的。對於法律專業人而言,復習技巧是必要的,考試技巧是次要的。
復習技巧,因人而異。我想有人喜歡作題,有人喜歡看法條,有人喜歡看教材。我身邊的朋友喜歡任何一種復習方法的人都有通過的。但我想對於法律專業人來說:
第一,教材最好還是看一下。畢竟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教材在很多內容上與司法考試官方意見並不完全相同。而我們在學校學習的內容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因為這種固有思維導致錯誤就非常不值了。教材的看法,最好是選擇性的看,不要從頭到尾全部看,這樣一來浪費時間,二來也沒有什麼太多印象。選擇重要的看,選擇有理論深度的科目看。例如,訴訟法部分考題多是法律規定性內容,看教材就太浪費時間了。
第二,題目選擇性的做。我認為作題是為了檢驗你的復習結果,並不是復習方法,因此,光靠作題通過司法考試的人完全是奇跡。只能說作題檢驗的多少而已,我想還不至於有人從開始復習到結束復習都只作題的。建議大家找比較權威的試題做,不要隨便買本練習就開始做。題不在多,問題是你作的題要好,而且要真正明白為什麼對,為什麼錯。
第三,法條要看,而且重要科目要反復看。
第四,不斷總結,要知道最後再回頭看書和法條的時間是沒有的。你看過的東西要留下痕跡,不要忘記了就只能從頭看起。這樣的話,你考試註定要失敗。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點體會,特別是對法律專業人的一些忠告和建議。我只是希望我們法律專業人不要總是在司法考試成績方面被非法律專業人恥笑。
❺ 司法考試 刑法 請問入戶搶劫到底是吸收犯還是想像競合犯啊他們之間到底什麼關系非常感謝!
結果加重犯
❻ 司法考試知識點總結
2018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預計5月中旬發布,以下是2017年司法考試刑法考試大綱,僅內供參考。
第八章罪數形態容
基本要求:
了解:區分罪數的意義。
理解:罪數的區分標准與區分方法。
熟悉並能夠運用:實質的一罪、法定的一罪、處斷的一罪的特徵與處理原則,罪數理論。
考試內容:
第一節罪數的區分
區分罪數的意義區分罪數的標准
第二節實質的一罪
繼續犯想像競合犯結果加重犯
第三節法定的一罪
結合犯集合犯
第四節處斷的一罪
連續犯吸收犯牽連犯
司法考試知識點總結
❼ 想像競合犯 結果加重犯 牽連犯 吸收犯 包容犯
這五個是相對獨立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同時,熟記司法考試中經常考到的情形。
1、想像競合犯指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態,這一犯罪往往出於一個或者數個罪過。司法處斷上,從一重罪處斷原則。
(1)使用破壞手段盜竊數額較大財物,又毀壞大量財物的,以盜竊罪一罪從重處罰。
(2)犯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同時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3)犯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同時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4)行為人購買假幣後使用,構成犯罪的,以購買假幣罪定罪,從重處罰。
2、結果加重犯:行為人的一個犯罪行為在已經滿足一個基本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基礎上,又發生了法定的更為嚴重的結果,因而法律規定加重其刑的犯罪形態。而所謂的加重結果是指行為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已經超出了基本犯罪的構成結果的界定范圍,根據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而要加重處罰。結果加重犯的結構是:基本犯罪 + 加重結果 = 基本犯罪的結果加重犯。如刑法第236 、 238 條第 2 款的規定。結果加重犯通常是依據分則條文規定確定的,即是法定的。
A、 常見的故意犯罪的結果加重犯
a.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b. 強奸致人重傷的、死亡的;
c. 非法行醫致人重傷、死亡的;
d. 非法拘禁致人重傷、死亡,虐待致人重傷、死亡的; e.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人死亡的;
f. 綁架致人死亡的;
g. 拐賣婦女、兒童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h. 放火、爆炸、投毒、破壞交通工具、破壞交通設施、破壞電力設備等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
i. 生產銷售假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j. 生產、銷售劣葯後果特別嚴重的;
k. 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
l. 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
m. 劫持航空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
n. 劫持船隻、汽車造成嚴重後果的;
o. 暴力危及飛行安全造成嚴重後果的;
p. 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法規實施造成嚴重後果的;
q. 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造成被組織人重傷、死傷的;
r. 挪用公款數額巨大客觀上不能退還的;
s.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
〔特別提示〕
故意犯罪的行為人對加重的結果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過失的。
(2) 常見的過失犯罪的結果加重犯
a. 危險物品肇事後果特別嚴重的;
b.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後果特別嚴重的;
c. 交通肇事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以上情形太多,可以根據大綱劃掉未列入考點即可。)
3、牽連犯:指以實施某一犯罪為目的,其方法和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態。
牽連關系的判斷:主觀上其數行為需具有犯罪目的同一性;客觀上存在目的行為與方法行為或手段行為或者原因行為與結果行為的牽連,即高度伴隨性。如:為了詐騙而偽造有關證件、印章,偽造金融憑證後進行非法使用,司法工作人員在收受賄賂後枉法裁判等。司法處斷上,一般情況下,從一重罪處斷,例外,刑法明確規定要數罪並罰的,數罪並罰。
數罪並罰常見的有以下十幾種:
(1)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並利用該組織實施殺人、爆炸、綁架等犯罪的,以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與該具體的故意殺人、爆炸、綁架等罪實行並罰。(《刑法》 120 條第 2 款)
(2) 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或者入境發展黑社會組織,並利用該組織而犯其他罪行的,實行並罰(《刑法》 294 條第 3 款)。
(3)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並對被組織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的,或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罪行的,實行並罰。(《刑法》 318 條第 2 款)。
(4)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並對被運送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的,或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罪行的,實行並罰。(《刑法》第 321 條第 3 款)。
(5)生產、銷售偽劣商品以及假葯等特定的偽劣產品,同時又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查處的,實行數罪並罰。
(6)走私犯罪並以暴力、威脅的方法抗拒緝私的,以具體的走私犯罪如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走私珍貴文物罪與妨害公務罪實行並罰(《刑法》 157 條第 2 款),注意這里的走私不包含走私毒品,走私毒品過程中,暴力抗拒抓捕等,情節嚴重的,以走私毒品罪的結果加重犯處理,屬於包容犯。
(7)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非法狩獵罪,同時又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查處的,以前一行為所觸犯的罪與妨害公務罪等實行並罰(最高法 2000 年 11 月 17 日《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8 條)。
(8)保險詐騙行為與故意造成財產損毀、被保險人死亡、殘疾或疾病等保險事故的行為,如放火罪、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應以保險詐騙罪與該行為之罪數罪並罰。(《刑法》 198 條第 2 款)。
(9)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之後又非法剝奪限制人身自由、傷害、強奸、侮辱行為的,數罪並罰。(《刑法》 241 條第 4 款)。
(10)為實施其他犯罪(盜竊罪除外)而偷開機動車輛作為犯罪工具並將機動車輛據為己有或丟失的,以盜竊罪與所實施的其他犯罪實行並罰(最高法 1997 年 11 月 4 日 《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12 條)。
(11)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構成其他犯罪的,或者因挪用公款而索取、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實行並罰(最高法 1998 年 4 月 6 日 《關於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7 條)。
4 、吸收犯:指行為人的數個犯罪行為因為一個被另一個所吸收,而失去獨立存在的意義,僅以吸收之罪處斷的犯罪形態。如:甲為謀殺乙,將乙捆綁後,裝入麻袋,放在自家倉庫達十幾個小時,後於子夜時分拖到江邊,扔進江中淹死。司法處斷上:重犯吸收輕犯。
5、包容犯是指行為人在實施某一犯罪行為過程中,又實施了另一不同性質的罪行,但後者被前者包含,刑法明文規定不並罰而僅將後者作為前罪的加重處罰情形。例如:
(1)綁架罪包含故意傷害行為、故意殺人行為(刑法》 239 條);
(2)拐賣婦女罪包容強奸行為(《刑法》 240 條);
(3)拐賣婦女罪包容引誘、強迫賣淫行為(《刑法》 240 條);
(4)搶劫罪包容故意傷害行為、故意殺人行為(《刑法》 263條);
注意:如果行為人實施搶劫後,為了滅口而故意殺人的,則應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定罪,實行數罪並罰。(5)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包容妨害公務行為、非法拘禁行為(《刑法》 318條);
(6)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包含妨害公務行為(《刑法》 321條);
(7)走私、販賣、製造、運輸毒品罪包含妨害公務行為(《刑法》 347條);
(8)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包含強奸行為(《刑法》 358條)。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❽ 法律中的吸收犯問題
吸收關系指數行為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常常處於同一犯罪的過程:前行為可能是後行為發展的必經階段,後行為可能是前行為發展的自然結果。典型例子如行為人盜竊槍支後又私藏的;偽造貨幣後又出售或運輸的。(運用事後不可罰也可以得到同樣結論)
想像競合犯,是指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滿足數個犯罪構成的犯罪形態。由於只有一個行為,所以原則上按照最重罪的犯罪處斷。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吸收犯是數行為,而想像競合是一個犯罪行為;
牽連犯是指以實施某一犯罪為目的,其方法和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態。,只有當某種手段通常用於實施某種犯罪,或者某種原因行為通常導致某種結果行為時,才認定為牽連犯。司法考試很少考它,學理上也排斥運用,做題目盡量不要考慮它。記住幾個例外就可以了,是牽連關系可是數罪並罰「拐走偽保長」或拐走偽組長」
❾ 法律問題呵呵~是不是很難啊~~
40.木棍打暈是正當防衛,在現實危害已經解除情況下,殺死乙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范疇,屬於故意殺人罪。
41、強奸未遂、故意殺人。至於其盜竊罪是不成立的,犯意轉化成強奸了。
42.繼承人有:陳軍,陳永,李梨。(屬於代位繼承)
陳俊(法定子女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李傑(喪偶女婿盡主要贍養義務的)
平均分配,一份2.5萬,陳軍,陳永算成一份。
補充:不好意思,沒注意這兩個人是一個繼承人的直系卑親屬。隨手寫錯了。
至於其他的答案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
樓上的還是個學生,沒考過司法考試吧?看點正規的書,省得被騙了。
一、犯罪未遂里哪裡有什麼「主觀不能犯」?主觀不能犯不成了中止了嗎?未遂分為對象不能犯和工具手段不能犯。將男人誤認女人實施強奸,明明是對象不能犯!本案犯罪嫌疑人犯罪動機明顯,定其故意犯罪跟認識錯誤有關系嗎?我不知道哪個學校的老師教你的這個不是強奸未遂,誤人子弟(或者你看了江湖騙子的教材?)。
二、這個吸收犯的問題上,盜竊和強奸殺人是侵犯的相同犯罪客體嗎?吸收犯的條件是數行為侵犯相同的的直接客體,並且指向同一犯罪對象。財產權和人身權是同樣客體嗎?
三、犯罪構成四大要件,你應該學過吧?分析犯罪有不考慮犯罪主觀方面的嗎?至於意圖確實不是本案定罪的必要條件。但是作為案例討論,對犯意轉化必須有所說明。實踐中辦案根本就不會提起盜竊罪的。
至於樓上幾位刑法學得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是鄙人通過司法考試了,不至於連刑法都沒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