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是指司法機關
㈠ 請教司法術語:疑罪從有的含義、出處
所謂「疑罪」,是指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證據不足,即: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兩難情況。我國在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司法實踐中常常出現「疑罪從掛」的現象,即對於事出有因,又查無實據的疑難案件,先掛起來拖著,對已經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則實行長期關押不予釋放,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刑事訴訟法修改後,正式確立了疑罪從無規則。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訴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款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做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些規定,是我國確立疑罪從無規則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無罪推定原則的重要派生規則,而且也是證據採信規則的重要法則,該規則強調證明有罪的責任應由控訴機關來承擔,控訴機關必須收集到確實充分的證據以證明犯罪,如果不能證實犯罪或者依據收集到的證據定罪存在異議,則應作有利於犯罪嫌疑人的解釋和處理,罪輕罪重不能確定時,應定輕罪,有罪無罪不能確定時,應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
㈡ 司法機關有哪些
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另外,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則不屬於司法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中國的司法機關在狹義上專指人民法院,廣義上包括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偵查機關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時可以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
(2)疑罪是指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司法機關職能劃分:
審判權
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履行國家審判職能的性質。
檢察權
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有權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檢察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性質。
偵查權
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具有司法的性質。公安機關除具有司法的屬性外,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㈢ 司法機關是哪些
全國人大
及其
委員會抄.
地方政府可根據所立之法,制定相關的地方性的法律法規
公安機關是行政執行機關!
司法機關就是法院和檢察院!公安機關就是行政「執行」機關;人民政府是行政機關,最高的行政機關是國務院!所謂執行機關,舉個例子
你常常能看到公安去抓小偷和殺人犯
你看見政府的工作人員去辦案了嗎?
就象司法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也是不一樣的!!呵呵!
好好理解一下感念在說吧!
㈣ 誣告陷害罪是哪個司法機關受理
您好我是種地的有人污告我給人家水稻打葯了我根本就沒在家天天在外面上班您看法院管不管呀
㈤ 司法機關指的是什麼
司法機關(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關國家職權的司法組織。在狹義上專指人民法院,廣義上還包括人民檢察院。
㈥ 檢察院屬於司法機關嗎
屬於司法機關
司法機關(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關國家職權的司法組織。包括法院、檢察院及有關功能部門。
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
另外,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則不屬於司法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6)疑罪是指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公檢法三機關相互關系: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1、分工負責。人民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人民檢察院行使獨立檢察權,公安機關行使偵查權,安全機關行使特別偵查權,司法行政機關行使刑法執行權。
各政法機關在處理刑事案件工作中按照法律規定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既不能相互推諉,也不互相替代。
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刑事案件,經檢察院批准或法院決定,公安機關負責偵查、拘留、執行逮捕;人民檢察院負責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訴;人民法院負責檢察院提起公訴和被害人提起自訴案件的審判。
2、互相配合。各政法機關在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基礎上,要相互支持、協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司法工作任務。
3、互相制約。各政法機關之間應相互監督、相互約束,防止執法錯誤,以便及時糾正錯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機關
㈦ 什麼是疑罪從無,司法機關辦理案件如何貫徹疑罪從無
疑罪」是指司法機關對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輕重難以確證的情況,是司法實踐難以避免的常見現象。「疑罪從無」原則是現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體現,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具體內容之一。即: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
疑罪從無指的是刑事案件,我國刑法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該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要有人證或是物證、要有嫌疑人的口供。對於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檢查機關有權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檢察機關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就是無罪認定權。至於到法院審理階段,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於「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也就是典型的疑罪從無。
㈧ 疑罪從有是什麼意思
指即使案件關鍵性事實存在疑問,司法機關仍然強行定罪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