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的平等原則
⑴ 民法中的平等原則
《民法通則》第來3條規定:「當事人自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是我國民法將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作為其調整對象的必然表現。民法的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也是全部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礎。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徵就體現在主體之間的平等性上。 平等原則最本質的內涵就是人格的平等,即形式平等、起點平等、機會平等(否則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平等待遇)、同等情況同樣對待。平等原則構建了市場經濟的基礎,在政治層面上也是最為根本的原則。正是在平等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近現代社會的各項民主制度。現代法治社會以貫徹「平等原則」為特徵,而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必然要求具體體現為民法所確認的主體的平等地位和責任自負原則、造成損害應根據損益相當的准則進行賠償的原則、對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平等保護的原則等,民法的這些原則都是平等原則的具體體現。 我國民法的平等原則的具體表現是: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互不隸屬,享有平等的法律人格;2)具體法律關系中的平等。自由平等地協商來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3)平等地受到保護。
⑵ 民法中公平原則與平等原則的區別在哪
平等原則是指在民法關系中,各權利主體的權利義務都相同,沒有人有特權版,在責任承擔和權利享受上都權是一樣的,如在適用法律時,都受用侵權法,而不是行政法;公平原則是指既指程序上的公平,也指結果上的公平,在實踐多為結果上的公平,如一方沒有過錯,但另一方有損失,在公平的角度講,沒有過錯的一方,亦應當給予一定的補償(而非賠償).
⑶ 民法基本原則的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在民事主體之間發生利益關系摩擦時,以權利和義務是否均衡來平衡雙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公平原則是進步和正義的道德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它對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國家處理民事糾紛起著指導作用,特別是在立法尚不健全的領域賦予審判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對於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和糾正貫徹自願原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有著重要意義。公平原則在民法上主要是針對當事人間的合同關系提出的要求,是當事人締結合同關系,尤其是確定合同內容時,所應遵循的指導性原則。它具體化為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則就是合同正義原則。合同正義系屬平均正義,要求維系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作為自願原則的有益補充,公平原則在市場交易中,為誠實信用原則和顯失公平規則樹立了判斷的基準。但公平原則不能簡單等同於等價有償原則,因為在民法上就一方給付與對方的對待給付之間是否公平,是否具有等值性,其判斷依據采主觀等值原則,即當事人主觀上願以此給付換取對待給付,即為公平合理,至於客觀上是否等值,在所不問。由此不難看出公平原則的具體運用,必須以自願原則的具體運用作為基礎和前提,如果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的不均衡,系自主自願的產物,就不能謂為有違公平
⑷ 民法總則中的平等原則的內容是怎樣規定的
⑸ 民法平等原則的內容
民法的平等原來則,又自稱為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指民事主體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權益應當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具體地說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互不隸屬、地位平等,各自能夠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旨,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
⑹ 有關民法中的平等原則案例
案例:李某的父親生前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去世時還留有幾本郵票。李某對郵票從不感興趣,在後來的幾次搬家中他都覺得這些郵票不好處理。
有一天,李的朋友劉來吃飯,無意中發現了這些郵票。劉也是一名集郵家。他立即表示願意購買所有這些產品。最後,他以5000元的價格拿走了所有的郵票。李某的價格也相當令人滿意。
不久之後,李從他父親的一位朋友那裡得知,他父親的五枚郵票非常珍貴,每張郵票都要花5000元。與此同時,另一位同事告訴他,劉正在尋找買主。 。
李立即找到劉並要求退還劉某的5000元。郵票被收回,但劉強烈不同意。雙方未能進行談判,李先生向法院提出上訴,要求取消合同並退回郵票。
【問題】 1.李某與劉某間買賣郵票的行為的效力如何? 2.法院應如何對待李某的請求?
(6)民法中的平等原則擴展閱讀:
民法的平等原則
一,雙方享有的權利可以行使。如委託代理人,申請撤回,收集證據,申請財產保全,在法庭上提供新證據,要求重新調查,提起上訴,申請再審或執行等。
第二,雙方享有但需要雙方共同行使產生法律後果的訴訟權利包括要求調解,自我和解和交叉詢問;
第三,一方的獨家訴訟權利,包括放棄,改變訴訟請求,撤銷訴訟,以及承認,反駁訴訟請求和反訴,均由被告專門處理。雙方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訴訟平等是訴訟權利和義務的平等。它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的立法分配。
⑺ 公平原則在民法中的表現有哪些
爭議這個來最佳答案明顯有誤源。不論從規定,還是文義,指的都是平等原則。平等原則和公平原則是有區別的。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a.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b.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⑻ 民法基本原則中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民法基本原則中「平等」、「自願」必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平等原則
2、自願原則
3、公平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5、公序良俗原則
其中"平等原則"是我國民法的首要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則,是體現民法精神、指導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由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根本特性決定的,體現著國家的民事政策。不同的法律調整不同領域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的性質不同,法律的調整原則、法律的精神也就不同。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這就決定「平等」、「自願」必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由於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一國在特定時期對民事關系的政策也必然通過民法的基本原則體現出來。例如,現代社會特別強調信用,強調社會公共利益,這些民事政策也就體現在誠實信用和禁止權利濫用或公序良俗原則中。
(8)民法中的平等原則擴展閱讀: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
(一)指導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突出表現在它的指導性。學者在論述民法基本原則時,強調它是指導原理、指導原則、指導方針。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司法均有指導意義。
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規范特別是在制定民事基本法時,立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民法所反映的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的本質和特徵是什麼,用什麼樣的條款高度概括這些指導思想和本質特徵?落實在概括性條款上就成為民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確定之後,不僅是民事基本法的指導原則,也是各項民事立法的指導原則。
民事主體掌握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能把握民事關系的大方向,在不了解民法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懂得民法基本原則,就能大體上懂得應當怎樣做,不應當怎樣做。
民法基本原則是司法機關處理民事案件的指導准則。司法機關以民法基本原則為指導,才能正確理解、解釋和使用民法規范。
(二)約束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都有約束力。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基本法中的具體規范和單行民事規范,具有約束力,即民事法律規范不能違反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行為受民法基本原則的約束,違反民法基本原則的民事行為不受法律保護。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司法活動具有約束力,法官解釋和適用民事法律規范應當以民法的基本原則為依據,如果偏離民法基本原則,就會形成錯判。
(三)補充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在民事法律規范中處於指導與統帥的地位,但是,通常在民事法律規范有具體的規定的情況下,必須適用具體規定,不能直接適用民法基本原則。有學者稱民法基本原則是「帝王條款」,不可輕易動用,否則就會造成適用法律的偏差和混亂。
在民事法律規范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民事法律規范起補充作用。由於立法者的認識有局限性;由於法律具有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由於社會關系不斷發展,立法不可能窮盡一切,因此現行法規往往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
在民事法律規范存在漏洞的情況下,需要法院補充法律漏洞,需要法院造法,這是各國民事立法與民事司法經驗的總結。補充法律漏洞和法院造法,比根據基本原則限製法律的效力有更高的要求,應當十分慎重,需要針對個案,根據民法基本原則,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進行充分說理的創造性裁決。由於基本原則是沒有具體構成要件和後果的抽象規定,如何准確地適用基本原則,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形成案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