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人民法庭掃雪

人民法庭掃雪

發布時間: 2022-01-23 21:33:03

1. 有關李大釗的問題

李大釗小故事

掃雪·教歌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來到人間時,父親李任榮就因患肺病逝世;剛過周歲,母親周氏又因感傷過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釗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無兄弟,又鮮姊妹,為一垂老之祖父教養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時管教李大釗甚嚴,不準他外出去看賭博,更不許他罵人、打架,否則就要他接受大熱天上房頂舉著沉重的木杈翻麻等處罰。如此嚴格的家教,對李大釗的成長影響很深。

李大釗自己做父親後,從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啟發,同樣對子女加以嚴格的教育。掃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實踐中的兩則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院子里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棉絮。李大釗對他的女兒和兒子說:「雪下得多大啊,你們快拿著掃帚到院子里去掃雪。要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孩子們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孫:「天這么冷,你還叫孩子們去掃雪,要是凍病了可怎麼辦?」李大釗笑著說:「孩子應當從小養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麼也不會做。身體經常活動,也會增強抵抗力。呆在家裡不動彈,就更怕冷了。」說完,他和孩子們拿了簸箕與掃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掃雪,一面對孩子說:「將來誰也不能當寄生蟲,誰要是不勞動,誰就沒有飯吃!」孩子們邊掃雪,邊聽父親講新奇的故事,一點也不覺得冷,反而是越掃越有勁……

孩子們漸漸長大,上學了。李大釗又非常注重用音樂來陶冶孩子的心靈,用歌曲寓理於情,寓教於樂,使孩子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個晚上,他稍有空閑,就將兒子李葆華、女兒李星華喊進書房,先要他倆將當時在學校學的歌唱給他聽,孩子們高興地唱起了喜歡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們親愛的孔德,啊,我們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園,你永是美麗的王國……」李大釗聽完歌,沒有一句誇獎,只是幽默地說:「北河沿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我天天到北大去,都從那裡經過,裡面常泡著死豬、爛狗,臭烘烘的,怎麼能說是孩子們青春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這個歌子太不現實了,這不是培養孩子們睜著眼睛撒謊嗎?」接著,他就教孩子們唱《國際歌》。他一邊彈琴,一邊用低沉的聲音唱著。他說,聲音不能太大,讓街上警察、暗探聽見,他們會把我們逮起來的。他不僅教孩子會唱,還把歌詞大意講解給孩子聽,並且用家鄉一位窮苦大伯一年辛苦到頭,全家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例子,幫助孩子領會歌詞的意義,加深印象……結果,沒教唱幾遍,孩子們都會唱了,而且深深地愛上了這首珍貴的歌!

讓家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李大釗的家教故事

我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 (1889 — 1927) ,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又是位著名學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對他一生的寫照。 李大釗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以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長子李葆花 16 歲便參加革命,曾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政委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等職;長女李星華,1932 年入黨,長期從事教育和民間文藝的研究工作 ,是我黨的優秀幹部。

李大釗早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並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是社會名流。但他生活儉朴,「冬——絮衣,夏——布衫」,一個大餅,一根洋蔥,常常是他的便飯,有人去他府上拜訪,見他的幼女炎華,身穿紅粗布小棉襖,外套藍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裡土氣的,像個鄉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兒。有位親戚對此很不理解,有次問起李大釗,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點種」「莊稼人種地要點種,你當教授點什麼種 ? 」親戚迷惑不解。�

解放後,樂亭縣第一中學師生訪問李大釗故居時,這個親戚向師生們談到這件事。一位老師聽後提議全體學生起立,他激動地說:「同學們,你們明白李大釗同志所說的『點種'的意思嗎 ? 他的種子,就是革命的種,共產主義的種!我們要讓李大釗同志點的種,在我們心裡開花結果。」直到這時,這位親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大釗所說的「點種」的真正含義。�

李大釗不僅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真理,為革命事業培養「火種」,在家庭里,也教育子女要經風雨、見世面,努力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他經常帶領孩子去郊遊,一同乘船、渡河、爬山,以鍛煉他們的膽量,開闊胸襟。�

有一年冬天,北京城雪花紛飛,大地披上了銀裝。李大釗對孩子們說:「雪下大了,你們快拿掃帚到院子里去掃吧 ! 要是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哇。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借雪吟詩,這比我小時候只能隔窗望雪作詩要好得多呀 ! 」

孩子們聽了,一陣歡呼雀躍,立即拿掃帚出門。孩子的外祖母和母親表示反對。外祖母說:「外面太冷,凍壞了孩子怎麼辦 ? 」李大釗卻笑著說:「孩子們應當從小養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麼也不會做。何況人只有經常活動,身體才會有抵抗力。掃掃雪怎麼會凍壞身體呢,呆在屋裡不動彈,才更經不起風寒呢 ! 」李大釗說完,就帶著兒女出了門。一邊掃雪,一邊給孩子們講故事,幹得熱火朝天。

古人說:「樂則生矣。學至於樂,則自不已,故進也。」李大釗教育孩子,善於從孩子的特點出發,循循善誘,寓教於樂,生動活潑,從不刻板生硬,更不打罵孩子,從而使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大釗家中堂屋的北牆上,掛著一張富有詩意的畫,畫中有位少女懷抱琵琶在演奏,各種飛禽走獸聞聲而來。李大釗十分欣賞此畫,他繪聲繪色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音樂的力量有多麼大 ! 這個彈奏樂器的姑娘,只要手指輕輕撥動,就能引來美麗的孔雀、高傲的仙鶴、 兇猛的獅子老虎,還有各種叫不上名堂的鳥獸,他們一個個都被音樂陶醉了。人就更不用說 了。音樂不僅能陶醉人,而且還能鼓舞人心。」李大釗經常教孩子們唱歌。有次,他教孩子們唱的是教堂里的一首贊美詩,其中有這樣幾句 :禾捆收回家,禾捆收回家,我們就要歡喜禾捆收回家。他邊唱邊講解:「你們看農民們辛辛苦苦地種下東西,收獲的時候是多麼喜歡呀 ! 他們忘記了辛苦,只有快樂。我們的革命也是一樣,等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我們會像農民把莊稼收回家一樣快樂呢 ! 」

李大釗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教孩子學音樂。有一次他帶著葆華、星華去拍賣行買回一架舊風琴,由他彈琴伴奏,孩子們合唱了一首校歌。唱完後,李大釗說:「北沿河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你們校歌里怎麼說它是孩子們青年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 ? 這首歌的歌詞太不真實了,這不是培養孩子們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 」他藉此機會教孩子們唱《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等革命歌曲。教完歌還給他們講解歌詞的含義,講解從事革命的道理。這種家教,寓教於樂,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撒下了革命的種子。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後,尊重與羞辱對於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李大釗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意運用「尊重」這種「最有力量」 的方法。他注意研究兒童心理,根據孩子們心理、生理特點,採取循循善誘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有一年夏天,李大釗從北京回河北老家歇暑假,給孩子們每人買回一包禮物——筆、墨、方 格字帖。孩子們很是高興,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寫了起來。

這次是李星華生平第一次臨帖寫大字,所以她左臨一張,看看不像,右臨一張,看看還是不像,氣得小臉發紅,直想哭出來。她放下筆,躲到後院里偷偷地抹眼淚。這時李大釗和妻子發現星華在哭,但摸不清她為什麼哭。妻子正好張口問星華,卻被李大釗攔住了。他說。「 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難揣摸的,你要是問她為什麼哭,她不會告訴你的,你不要硬逼著問她。哭的原因不是很明顯地擺在那裡了嗎 ? 」妻子莫名其妙。李大釗接著說:「我記得在一本什麼書上看過: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劃破了自己的手指,這個小女孩立即把傷口包了起來,生怕別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發現,直到傷口長好了才給人看。你說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 這就是女孩的一種好勝心,你明白了嗎 ? 」妻子這才恍然大悟。過了一會兒 ,李大釗把小星華叫來,一同走到八仙桌前,指著星華寫的字帖微笑著說:「你的字寫得很好,有點像魏碑帖上的。因為這是你第一次臨帖,寫得還不大整齊,筆畫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字有的個兒大,有的個兒小,要是天天耐心練習,就一定會寫好的。你看,你哥哥寫得也不整齊呀,可是他不著急,沉得住氣,只有這樣,將來才會把它慢慢地寫好。」

李大釗的話使星華受到很大鼓勵,同時也使她了解到自己遇事不冷靜,容易急躁的缺點。從此,星華不僅天天練習寫大字,而且性情也變得比以前沉穩多了。

2. 李大釗簡介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生於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李大釗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斗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他宣稱:「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發表了《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幾十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在李大釗發起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6年3月,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斗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斗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

3. 李大釗的資料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生於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戰亂動盪的年代,艱辛備嘗的生活,使李大釗從小養成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沉穩堅強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抗議斗爭。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著名愛國志士。「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經濟學教授,積極投身於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主將。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為陣地,相繼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名文章和演說,闡述十月革命的意義,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旗幟鮮明地批判改良主義,積極領導和推動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成為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我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1920年初,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聚集了鄧中夏、高君宇、張國燾、黃日葵、何孟雄、羅章龍等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為建黨作準備。李大釗還在北京多次會見共產國際代表,商討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與在上海的陳獨秀遙相呼應,積極活動,擴大宣傳,發展組織,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李大釗和陳獨秀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並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在黨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釗都當選為中央委員。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釗頻繁地奔走於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產黨與孫中山會談,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嘔心瀝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釗作為大會主席團五位成員之一,出席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參加大會宣言的起草等,為實現國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此後,直接擔負國共兩黨在北方的實際領導工作。在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委組織和領導下,北方地區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了。1924年11月,北京開展聲勢浩大的支持孫中山北上、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斗爭;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後,李大釗與趙世炎等人在北京組織5萬餘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爭;1926年3月,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三一八運動,號召人們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熱血,不分界限地聯合起來,反抗帝國主義的聯合進攻,反對軍閥的賣國行為。李大釗的革命活動,遭到北洋軍閥的仇視,他們下令通緝李大釗。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餘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他高呼「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在全國解放前,李大釗同志的一部分著作雖曾由他的親屬編集,由魯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動統治下一直沒有能發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編輯的《李大釗選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經過增訂的《李大釗詩文選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萬字的《李大釗文集》。
李大釗同志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為在我國開創和發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大釗同志和其他無數先烈光榮地倒下去了,但是他們的犧牲沒有使中國革命停止,相反,中國革命在犧牲者的血泊中繼續前進,直至獲得偉大的勝利。作為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釗同志的業績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追懷和崇敬。
為紀念李大釗同志,發揚他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精神,中共中央於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將他和他的夫人趙紉蘭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靈柩移葬於新建的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犧牲後,1933年由黨在白區的秘密組織將其安葬在萬安公墓內。新中國建立後,在河北樂亭、北京等李大釗生活和戰斗過的地方相繼建立了李大釗的紀念館。1983年10月,李大釗烈士陵園在北京萬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領導親自參加,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

4. 關於李大釗的故事

李大釗的故事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來到人間時,父親李任榮就因患肺病逝世;剛過周歲,母親周氏又因感傷過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釗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無兄弟,又鮮姊妹,為一垂老之祖父教養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時管教李大釗甚嚴,不準他外出去看賭博,更不許他罵人、打架,否則就要他接受大熱天上房頂舉著沉重的木杈翻麻等處罰。如此嚴格的家教,對李大釗的成長影響很深。

李大釗自己做父親後,從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啟發,同樣對子女加以嚴格的教育。掃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實踐中的兩則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院子里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棉絮。李大釗對他的女兒和兒子說:「雪下得多大啊,你們快拿著掃帚到院子里去掃雪。要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孩子們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孫:「天這么冷,你還叫孩子們去掃雪,要是凍病了可怎麼辦?」李大釗笑著說:「孩子應當從小養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麼也不會做。身體經常活動,也會增強抵抗力。呆在家裡不動彈,就更怕冷了。」說完,他和孩子們拿了簸箕與掃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掃雪,一面對孩子說:「將來誰也不能當寄生蟲,誰要是不勞動,誰就沒有飯吃!」孩子們邊掃雪,邊聽父親講新奇的故事,一點也不覺得冷,反而是越掃越有勁……

孩子們漸漸長大,上學了。李大釗又非常注重用音樂來陶冶孩子的心靈,用歌曲寓理於情,寓教於樂,使孩子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個晚上,他稍有空閑,就將兒子李葆華、女兒李星華喊進書房,先要他倆將當時在學校學的歌唱給他聽,孩子們高興地唱起了喜歡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們親愛的孔德,啊,我們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園,你永是美麗的王國……」李大釗聽完歌,沒有一句誇獎,只是幽默地說:「北河沿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我天天到北大去,都從那裡經過,裡面常泡著死豬、爛狗,臭烘烘的,怎麼能說是孩子們青春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這個歌子太不現實了,這不是培養孩子們睜著眼睛撒謊嗎?」接著,他就教孩子們唱《國際歌》。他一邊彈琴,一邊用低沉的聲音唱著。他說,聲音不能太大,讓街上警察、暗探聽見,他們會把我們逮起來的。他不僅教孩子會唱,還把歌詞大意講解給孩子聽,並且用家鄉一位窮苦大伯一年辛苦到頭,全家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例

熱點內容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
考法官公務員經驗談 發布:2025-02-12 15:41:00 瀏覽:707
建築設計方法學 發布:2025-02-12 15:28:06 瀏覽:800
安陽法院月薪 發布:2025-02-12 15:26:06 瀏覽:127
美國就香港立法 發布:2025-02-12 15:25:14 瀏覽:731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