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因果關系
❶ 如何認定民法上的因果關系
如何認定民法上的因果關系
首先,是事實上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被告的行為對於被害人人身或財產上損害的發生具有原因力,其次上法律上因果關系,即在事實上因果關系具備時,被告的行為未因法律政策或其他因素的考量而免除賠償責任。這被稱為「因果關系二分論」。
我們先來看事實上的因果關系。
英美法上有一條「butfor rule」,即所謂「若無,則不」法則。例示如下:(1)醫院急診室醫師於原告之夫因嘔吐送醫急救時,未實時為原告之夫進行檢查,原告之夫繼而死亡。若醫院證明,即使醫師進行診斷治療,原告之夫仍將死亡,醫院即無須負責。(2)一家法國公司違法僱傭一位義大利女孩,未依法令發給身份證件,該女孩事後發生職業災害受傷。本案法國公司即便依法行事,損害仍不免發生,因而法國公司未依法發給身份證件,不能作為對義大利女孩受傷負責之原因。(3)原告乘坐被告之輪船至海上,因被告輪船船員之過失與他船碰撞,原告受有損害。當時該船員未獲得合法船員許可證件。經查該船員雖未取得船員許可證,但在能力上完全勝任其職務,苟向有關機關申請許可證,必可獲得,且即使該船員獲有許可證,本案船隻碰撞仍不免發生,因而法院認為,本案被告違反法令規定,僱用未領許可證之船員,非屬船隻碰撞之原因。(4)葯劑師因過失未經詢問醫師,繼續賣葯給病人,致病人死亡。若詢問醫師,醫師必然同意繼續使用相同葯物時,葯劑師之過失發給葯物,即無須對病人死亡負責。(5)原告酩酊大醉,為被告撞傷。經查,即便原告清醒一如常人,仍將為被告撞傷,則原告之酒醉對損害之發生,不生混合過錯之問題。(6)旅店主人未裝置火災逃生梯,原告因失火而受傷。若經證明,原告於房間床上時即因濃煙而嗆傷,則是否裝置逃生梯與原告受傷無關,旅店主人無須負責。(7)被害人耳聾,則被告未按喇叭致發生車禍,不負責任。
以上的必要條件說有一些例外,如:(1)提供不法行為之動機與機會;(2)共同加害行為與共同危險行為;(3)假設因果關系;(4)超越因果關系;(5)累積因果關系(6)因果關系中斷。這些情況比較復雜,碰到時要認真加以探討。
接著,我們再來看法律上因果關系。被告的行為何時與原告損害之間成立法律上因果關系,學說仍有爭議。目前英美法上系以合理預見說判斷,德國法則流行法規目的說,台灣則為相當因果關系說說明之。各舉一例。
【可預見說之實例】Petitionof Kinsman Transit Co.一案中,被告輪船公司員工為原告船舶停放於另一被告所有之碼頭,因河流浮冰沖擊,原告船舶輪動,順流而下,與另一船舶碰撞後,兩船同時向何流下游漂流。兩船漂到市政府管理之開關式橋梁時,因管理員過失未開啟橋梁,以致原告船舶撞擊橋座後分解。原告除船舶損失外,船上貨物漂流達3公里,損失甚巨。法院認為,被告行為之危險縱引起更嚴重損害,只要該損害系屬被告應提高注意加以避免,而被告未為之者,縱使危險甚為微小,被告之不法行為仍屬可歸責,因而所有被告應全部共同負責。
【法規目的說之實例】鼠葯案,在Larrimore v. American Nat』l Ins. Co. (1939)一案中,被告為出租人,提供承租人咖啡廳老鼠葯,咖啡廳將老鼠葯放置於火爐桌子下方。原告為咖啡廳員工,在點燃蒸汽火爐時,火柴觸及放置老鼠葯之盒子,因老鼠葯含有磷成分,發生爆炸,原告受傷。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提供老鼠葯予其僱主,違反法令規定,應賠償其損失。該法令規定:「除在自己不動產之安全地點外,任何人放置毒葯,均屬不法行為。」法院認為,本案出租人若未提供承租人老鼠葯,原告固然不會受害。但系爭法令之目的在於保護人類或動物免於被毒殺之損害。本案之損害並非該法令立法意旨所欲避免者,老鼠葯之毒性物質與原告之損害無任何牽連。被告固違反法令要求之義務,但原告損害須為法規目的所欲避免之危險,被告始負損害賠償責任。本案原告損害,並非由於老鼠葯之毒性,而系燒傷。且法規所謂「安全地點」,系就老鼠葯之毒性而言,老鼠葯既放置於桌下隱秘處,不易為人類或動物食用中毒,即為「安全地點」,被告亦無違反法令可言。
【相當因果關系說實例】1992年台上字第7號判決:「學校運動架具之設置或保管,應求其安全為第一要務,尤其中學學生活潑好動,學校設施如設置或保管有欠缺,即易肇事端。本件被上訴人有關人員將手球門架置於土質松軟之處所,未加固定,致有學生葉耀誠攀住橫桿玩耍,竟致傾倒,將其壓傷致死,原審謂手球門架之放置與損害之發生,無相當因果關系雲雲,與經驗法則殊有違背。」本件台灣最高法院認為手球門架的放置與損害之發生,具有相當因果關系,應值贊同。
總之,無論何種學說,觀察法律上因果關系的判斷,應就具體個案,參酌學說實務發展,妥當判斷之,以求個案當事人間損害分擔的合理分配。誠如學者所說:「如何決定最近原因或遙遠損害,並無確定的原則可供參考,而是基於案件事實,綜合邏輯、常識、正義、政策與判決先例等考量而為判斷。」
以上內容參考了陳聰富《台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2期(2000年)《侵權行為法上之因果關系》。
❷ 法律因果關系理論民法可以使用嗎
你應該好好去學習一下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你的思維就是把因果關系擴大化了,這些許多事情就會很難處理。舉個例子,你以為的:你回家裡,遇到一個小偷在偷盜你的財物,你發現後大喊一聲:抓賊小偷撒丫子就跑,你在後面追。小偷跑到一個十字馬路時遇到紅燈,小偷還是沖了過去,結果被車扎死,小偷的死與你有關系嗎?
❸ 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是每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當危害結果發生時,要確定某人應否對該結果負責任,就必須查明他所實施的危害行為與該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為什麼上不了學,因為孩子腿被打壞了,為什麼打孩子因為孩子不幹活,為什麼不幹活,因為手壞了,為什麼手壞了,因為孩子不聽話」這是社會學中的因果關系,即: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引起了另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
當孩子的手被打壞了、腿被打壞了,構成了法定的傷害行為,那麼,它就上升到了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❹ 事實上因果關系與法律上因果關系的區別與聯系
1、概念不一樣抄:
事實因果襲關系是指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相互之間所存在的內在的合乎規律的客觀聯系。
法律上的因果關系,通過立法或司法活動確認的、作為承擔法律責任之基礎的、存在於加害行為與加害結果之間的聯系。
2、主客觀不一樣:
事實因果關系,是一種客觀的,自然的聯系。不作為行為不屬於事實因果關系中的原因力。
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具有主觀性。
3、范圍不一樣:
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以事實聯系(包括事實因果關系)為判斷的物質基礎,但它本身不是事實聯系,也不是事實因果關系本身。
事實因果關系僅僅是事實聯系中的一種,事實聯系的范圍更為廣泛,它包括一定的條件。
❺ 誰給我講講法律上的因果關系,詳細講講
所謂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就是直接,不包括間接產生的費用等。
❻ 關系2:如何認定民法上的因果關系
首先,抄是事實上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襲說被告的行為對於被害人人身或財產上損害的發生具有原因力,其次上法律上因果關系,即在事實上因果關系具備時,被告的行為未因法律政策或其他因素的考量而免除賠償責任。這被稱為「因果關系二分論」。
❼ 什麼是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一,
因果聯系是說,第一個是業績後的行為的直接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幾個:連續的。 2:直接原因。有些是間接原因,有一個因果關系,但不具有因果關系的法律效力。 3:主要的原因。並且其結果可以是一個以上的原因,查明的主要原因。 4:有前者和後者的行為結果之間必然的聯系。導致結果的發生偶然因素不是因果關系的法律承認。
二,
讓我們來看看你的問題。
車輛損壞是由於人為或自然災害有兩種可能性。
(一)看前者,因為其他人故意或過失造成損壞您的車輛,其他人的行為是造成這個結果的發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沒有必然聯系。因此,按照法律規定,行為人應賠償的損失。至於非法租賃停放的車輛之間的土地遭到破壞,也沒有因果關系。
(二)看後者,由於自然災害,這就是所謂的導致損壞您的車輛發生事故,根據車輛負有保持義務人看後都有的責任沒有做相應的責任,以防止損害的發生。如果你把車停在免費的公共(無論違法出租停車場建是否)停車場,照顧你的責任關懷,你有責任的損害賠償責任。如果把車停在一個停車場的費用,因為停車設施,防護不當或管理不健全,沒有盡到一個相應的保護責任,在夜風中刮你的車,因為停車沒有時間到切斷的樹枝被吹砸斷你的車輛,停車場的人負責。因為他們的疏忽導致的直接傷害到你的車,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必然聯系。至於租用土地違法建設停車場的這個因素,並損壞您的車輛沒有關系。
❽ 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問題
因果關系是構成侵權的基礎要件,因果關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為人對損害後版果承擔權侵權責任。因果關系的學說有必然因果關系說和相當因果關系學說,目前,我國《侵權責任法》的因果關系判斷理論採取的是相當因果關系學說,成立相當因果關系,即有因果關系。那麼,相當因果關系如何判斷呢?根據相當因果關系學說,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會見解判斷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為通常能夠引起損害的發生,即可認定有因果關系。相當因果關系的判斷公式為:無此行為,雖不必生此損害,有此行為,通常即足生此種損害者,是為有因果關系。無此行為,必不生此種損害,有此行為通常亦不生此種損害者,即無因果關系。故,可以將相當因果關系理解為實際上通過「通常不發生」對條件因果關系的限縮,通過「通常發生」(通常)對必然因果關系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