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組織法修改的建議
『壹』 最新的人民法院組織法是什麼修訂的
年2006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修訂)
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可以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庭設庭長、副庭長。」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中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高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設執行員,辦理民事案件判決和裁定的執行事項,辦理刑事案件判決和裁定中關於財產部分的執行事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規定「執行工作由執行員進行。」「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執行機構的職責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執行機構不屬於法院組織法規定的審判庭。
r2
『貳』 人民法院組織法是不是部門法
不是部門法部門法是按照一定體系規范劃分的法,如民法,就是部門法,包括了民法通則,民通意見,合同法,婚姻法等等。而法院組織法只是一部法律。
『叄』 法院的司法建議應該怎樣送達
司法建議由當地法院以司法建議書的形式送達。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修訂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79年7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三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1983年9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1986年12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和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修正)。
『伍』 法院組織法是怎樣修改的
修訂草案共六章66條,來比修訂源前增加22條,增加的內容一方面是把現行《法院組織法》施行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法院組織的新規定吸納進立法中,如海事法院、新疆兵團法院等;另一方面是固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果,如新增司法責任制、員額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跨行政區劃法院、最高法院巡迴法庭、法官履職保障等規定。
『陸』 哪些情況下人民法院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
任何情況下,一般是有主要證據,但是其它證據不足或者邏輯關聯不強,或者程序違法導致證據瑕疵。
『柒』 人民法院的 司法建議權 是依據哪條法律規定
有關司法建議的條文散落分布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規范中,更多的司法建議規定顯見於各種政策性文件中。
《民事訴訟法》第103條規定對拒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單位,對其主要責任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可以予以拘留,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行政訴訟法》第65條規定,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法院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
有學者認為《人民法院組織法》也是法院開展司法建議工作的法律依據。該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其中「全部活動」包括司法建議工作。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介紹
《中華抄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在1954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79年7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三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1983年9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1986年12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和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修正)。
『玖』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改革是更多的是要借鑒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的邢訟法制度拜託了各位 謝謝
請你參考: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443 正確處理借鑒國外經驗與立足中國國情的關系 這些年來,社會各界要求改革民事訴訟程序制度的呼聲很高,人民法院也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改革嘗試。其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制度進行改革。應當說,拿來主義是簡便有效的一種做法,借鑒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對我國的民事訴訟模式,借鑒當事人主義模式來改革超職權主義模式,在總體上就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國外的先進經驗,有其固有的歷史文化傳統、司法理念和配套制度作支撐,是不能直接或者簡單照搬的。在這方面我們是有教訓的。比如說,在公開審判上強調一步到庭,就忽略了有關國外的審前准備程序十分完備,而我國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審前准備階段,並不能完成一步到庭所需要的充分准備。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國的現實司法環境和我國的具體國情。從現實來看,相當多的當事人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和知識,當事人的「清官拯救」心理十分強烈,他們可能更贊成「馬錫五式的審判方式」;在模範法官先進事跡的介紹中,我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這些法官如何深入基層、深入當事人,如何反復調解,耐心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而且往往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這表明,國外的先進經驗以及現代司法理念中的民主、中立,與我國傳統的司法文化、習俗、制度等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因此,在借鑒國外先進司法理念、先進司法制度修訂《民事訴訟法》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與我國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的基本國情相結合,使修訂的《民事訴訟法》既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而具有前瞻性,又不脫離我國實際而具有本土化的特色。法院改革 傳統法理學正在走出純概念化研究的范圍,走向法社會學、法文化學等全新的研究領域,並且將司法改革引入了法理學的研究視野。司法領域的法理學已經成為新的熱點。賀衛方、朱蘇力、張志銘等法理學家都對司法改革問題寄予了相當的關注。法院改革是其中的核心問題。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03年年底把《人民法院組織法》的修改工作列入立法規劃。2004年7月,北大法學院賀衛方和中國政法大學樊崇義教授分別牽頭起草《人民法院組織法》修改建議稿。兩份修改專家建議稿已經完成並提交到了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還將對修改建議稿進行論證修改統稿,以形成最終修改稿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刑事訴訟法修改的若干問題 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已經列入本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規劃,陳光中、宋英輝等學者就刑事訴訟法修改發表了大量頗有見地的觀點。 陳光中教授認為《刑事訴訟法》修改應遵循的基本理念首先包括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結合的理念。現行《刑事訴訟法》在第1條規定了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目的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陳光中主張應改為 「懲罰犯罪,保障人權」。「保護人民」強調「人民」利益不受犯罪分子侵害,不包括對犯罪分子合法權利的保護。 「人權」則是強調「人」應享有的權利。「保障人權」不僅包括了保障被害人、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同時也保障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的合法權利。在現代社會,能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權利,是檢驗刑事訴訟法是否民主、是否現代化的重要標准。關於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的理念,陳光中認為從理論上兩者應當並重,但針對中國的現實情況,應更多關注程序價值,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正當程序應體現得更加充分。 陳光中強調要立足國情與借鑒外國相結合,並盡量與聯合國規則接軌。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兩大法系之間在大規律上一致,但在表現形式上五彩繽紛。中國應具體分析,根據符合中國國情和現代化的原則,博採各國之所長。陳光中教授具體分析了美國陪審團制度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一些缺陷,說明中國絕不能一味只吸收別國的相關制度。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應在原則上加上 「無罪推定」和「國際法優先」原則。 關於辯護權的問題。鑒於現在控辯雙方權利不平衡,應該擴大辯護人的權利,並注意在偵查階段律師介入以行使辯護權,解除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約束。 民事訴訟法修改的若干問題 關於民事訴訟法修改的基本思路。專家們認為民事訴訟法的修改應當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即界定訴權保障與司法保護的范圍;簡化訴訟程序;體現對弱者利益的保護;著眼於糾紛的最終化解;引入誠信原則,規制民事權利的濫用。 關於民事訴訟法修改的幅度。有專家認為,現行民事訴訟法在法律架構及具體訴訟制度的設計上基本符合我國的國情,但對一些不能適應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定應當進行修改,因此主張在保留現有的基本結構與體例的基礎上適度進行修改。也有專家認為,應藉助此次修改機會,盡最大可能使條文規定詳盡、具體、可操作,在程序的設計上應更為合理、更加多元化,保障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以訴權制約審判權,使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走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