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當前司法現狀

當前司法現狀

發布時間: 2022-01-24 21:53:11

㈠ 什麼是司法狀況

現在的司法系統以及工作的情況,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㈡ 當代中國的司法和執法現狀

從 基層司法所 到各級司法局 甚至司法部的狀態 你就知道司法在我國的現狀是不怎麼地的,司法部也就每年 組織司法考試的時候 有人會問津……

㈢ 司法學的司法現狀

引人注目的是,我國憲法對「司法」的概念並未明文界定。在筆者看來,這種立法的缺失並非立法者的過失疏漏,實乃有意為之。留下「司法」的懸念一是立法者無法消彌學界關於「司法」概念的爭論,二是立法者自身亦對「司法」及其性質認識模糊。最重要的,憲法和法律有意疏漏「司法」的概念有助於國家決策層適時對「司法」作出調整。至於「司法」的實質意涵有無藉由理論加以建構的可能,在學界向來也備受質疑。
在西方,「司法」一詞大都同時作為學理上的概念和各國實定法上的用語而存在。依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司法有別於立法及行政,是「處罰犯罪或裁決私人爭訟」的權力,性質上屬於純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過是法律的傳聲筒,只能依三段論法精確地適用法律條文,不具有違憲審查權,甚至連解釋權亦嚴格受到限制。但從現代各國司法體制及司法機關的職權來看,孟氏對司法的定義方式顯然與現實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認為,司法的內容受各國傳統及時代因素影響,具有歷史的可變性,無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現代各國對「司法」概念的具體實踐,大體上,美日與德法堪稱兩類典型。
美國的司法概念,依其聯邦憲法第3條規定,以「事件及爭訟」(cases and controversies)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而且,法院審理案件時,附帶對有關法令進行違憲審查,這是司法的本質性義務。日本戰後對美國司法制度全盤照收,因此,在對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採取與美國相同的態度。
法國自大革命以來,即將司法范圍限定於民、刑事裁判,不包括行政案件的裁判。司法的任務亦受嚴格限制,大革命時期的法律規定,法官干預立法權及執行權行使的,即構成瀆職罪。同時,法院「解釋」法律也被絕對禁止,相應地,法官僅能一板一眼適用法律。1958年法國第五共和憲法雖然引進違憲審查制度,但該制度與一般司法不同,這很突出地反映在相應法律條文的歸屬上:後者規定於第八篇「司法權威」,而前者卻另外規定於第七篇「憲法院」。同屬大陸法系的德國,傳統類似於法國,將行政法院排除在司法體系之外,現行基本法則另設「裁判」(Rechtsprechung)一語,做為「司法」的上位概念,用以統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財政法院、勞動法院、社會法院及具有抽象違憲審查權的憲法法院。
然而司法的實質並不在於司法范圍的深廣,而在於「司法」之所以成其為「司法」的底線。我國司法體制本仿蘇聯而建制,在我們當年所著力效仿的蘇聯解體之後,其國原依存的司法體制亦分崩離析。現今的俄羅斯等國在司法體制上也業已全盤接收「三權分立」學說,並已完成相應改制。在此境遇下的中國司法體制既面臨與原蘇聯舊體制的決裂,又礙於政治因素及本土國情而無法斷然象俄羅斯等國一樣對司法制度進行徹底改造,「有中國特色的司法體制」一語便成為國家決策層所握持的一根救命稻草,並為學界學者所著力維護。
如果有關「司法」概念的爭議僅僅存在於學界,倒也能讓我等百姓們圖個清靜:管他吵得天翻地覆呢,那是學者們的分內之事,犯不著讓普通人操心。然而正因為法律的缺席,不可避免地引來了與司法有些許聯系的機關或部門的攪局,他們在各自的權力范圍之內對司法指手畫腳,終至「司法」成為一張「普羅米修斯的臉」,變幻莫測。諸如國務院總理在人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大聲疾呼「深化司法改革,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諸如眾多將「公檢法司安」統歸「司法部門」而行文的黨內及政府紅頭文件,再諸如通常兼任公安部門領導人的政法委書記在個案上對檢察長、院長的指示,等等等等。「司法機關」終於淪落為「政法機關」的一個下位概念。
想想「司法機關」的可憐境況吧,一方面雖享有與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卻游離於國家權力的邊緣並深受政府越權之苦,而老百姓並不懂得這么多彎彎,「腐敗」的帽子決然要扣在「司法」的頭上。正因為「司法」背負了沉重的「最大的腐敗」之後,從而卻成功地掩蓋了在這背後隱藏著的比「最大」「更大」的「腐敗」。而這「更大」的「腐敗」才是真正的「腐敗」之源。
誠然,因各國歷史及國情各異,在司法一語上世界各國也各有特點,而絕無完全相同的兩套司法體系。然而,各國司法概念雖不盡相同,對司法獨立的強調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遵循卻早已成為各國通例,這亦是「司法」之所以成其為「司法」,並能最終達成公正的前提與底線。1985年11月29日通過的聯合國《關於司法機關獨立的基本原則》同樣將「司法獨立」原則規定為對各國司法的最低限度要求。這一國際司法文獻特別強調:各國應保證司法機關的獨立,並將此原則正式載入其本國的憲法或法律之中。司法機關應不偏不倚、以事實為根據並依法律規定來裁決其所受理的案件,而不應有任何約束,也不應為任何直接間接不當影響、慫恿、壓力、威脅、或干涉所左右,不論其來自何方或出於何種理由

㈣ 我國的司法解釋現狀

我國的法律屬於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不同,其中一個明顯的區別就在於英美法系是屬於案例法,法律解釋有以往審判的案例為參照,也就是只要以前有這樣的案例就可以這樣去解釋;而大陸法系就沒有這個特點,在所以很多法律條文在涉及到具體的案件中的理解,往往需要具體的解釋,尤其是依據立法精神制定的一些規范。
在我國司法解釋具有普遍的司法效力,即在不與其他法律、法規抵觸的情況下具有司法效力。

㈤ 請問中國的司法現狀,大家覺得中國司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說到如今司法現狀,我的心中有一種痛,
如果法律成為交易,老百姓還談何公正?
做到司法內公平容公正,這關繫到國計民生,
只有百姓安居樂業,才有社會和諧穩定。
如果法律失去力量,一切希望都會落空,
而法律的這種力量,就來自於司法公正。

㈥ 鑒於中國目前的司法現狀 律師有前途嗎

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且在立法方面也越來越重視律師的權利保護。
從大的方向看,應該是陽光行業

㈦ 立案難,難立案。-------當代中國司法現狀之一該如何解決

建議減少立案審查項目,只對當事人的身份查證,是否公民,管轄。

㈧ 中國司法權力的現狀 (600字左右)

中國司法權力的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司法機構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法院,一個是檢察院。法院是審判機構,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構。在我們這樣一個體制下,除了有一個司法裁判機構以外,還有一個獨立於司法裁判機構的法律監督機關。換句話說,檢察院也是司法機關,好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什麼叫司法?司法和行政執法有什麼區別?從英美法律文化來看,司法權就是裁判權。因為根據三權分立的理論,行政權是由一系列的權力組成的。其中象警察權、檢察權,是國家追究犯罪維護治安的權力,屬於典型的行政權。如美國的聯邦司法部,它本身就是總統的內閣成員,當然屬於行政權,盡管它也設美國聯邦總檢察長。德國的檢察機構,也是放在司法部的密切聯系之中,它帶有行政性。 在中國不要籠統地提「司法權」,而應當討論「司法裁判權」問題。根據中國的憲政體制,司法權由檢察院和法院共同享有,但司法裁判權應該是法院的專有權力。在「司法裁判權」之下,提出了兩個基本概念,也就是司法裁判權的兩個基本層面:一是實體裁判權,二是程序裁判權。實體裁判權是對案件實體結論加以確定的權力。在刑事司法領域,對諸如被告人是否有罪,如何追究責任等問題的裁判,這是實體裁判問題。在執行過程中,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監外執行等等這些刑罰的變更,同樣屬於對實體刑罰權的變更,屬於實體裁判。這種實體裁判應該是由法院享有的一項自古以來就有的最原始的基本權力。但在今天的中國,司法裁判還缺乏第二個基本形態——程序裁判權。在訴訟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程序爭議究竟由誰來決定?無疑也應當由司法裁判機構來解決。比如說被告人被逮捕了,被羈押了,他不服,他向誰來獲得司法救濟?也應當是裁判機構。如果被告人受到了刑訊逼供,他要求誰來給他救濟?當然也應是司法機構。被告人如果認為整個一審過程違反程序正義原則,剝奪了辯護權,迴避制度違反了,公開制度違反了,向誰來上訴程序上的裁判?那隻能是司法機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避開討論籠統的「司法權」這一概念的同時,可以把司法權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司法裁判權,一個是法律監督權。而其中的司法裁判權又可以分為實體的裁判和程序的裁判,由這個概念出發會產生很多改革的靈感。例如,在目前所有涉及剝奪公民自由、財產權利的場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都在事實上行使本應由司法裁判機關機關行使的司法權。但是,公安機關享有的不是裁判權,更不是司法權,它是行政權。檢察機構盡管在憲法上被稱之為司法權,但是不是司法裁判權。而只有依據司法裁判程序,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才可以受到剝奪和限制。從這個角度出發,逮捕權、拘留權、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甚至公安機關所享有的一系列行政羈押權——勞動教養、收容遣送、收容教育、強制醫療,強制戒毒,這些大量剝奪公民權利自由的事項,就都應被視為行政羈押權,也都應被作為司法審查的對象。法律監督的核心應當是代表國家和政府,監督刑法、監督一些基本的實體法的實現,從這樣一個理論出發,那麼這樣一種法律監督就是代表國家,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法制的尊嚴統一。因此法律監督權在訴訟領域應該主要表現為代表國家充當公訴人。換言之,法律監督在刑訴中的主要表現方式就是提起公訴。而監督司法、監督百官,這是中國古代監察御史的功能,監督這些官員是否遵守了國家的行政法規,遵守了刑法典,當然是法律監督。但法律監督的表現只有一個,那就是代表國家提起公訴,代表政府提起公訴。在民事行政領域我們認為涉及到國家的重大利益,涉及到政府的利益,檢察官也是通過提起民事訴訟來維護國家和政府的利益,這也是法律監督在民事行政領域中的一種表現。因此,檢察院站在法院之上來監督法院辦案的過程,這種做法是不具有正當性的,這事實上是在充當「法官之上的法官」。 從中世紀以來,在英國有一個著名的自然正義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任何人不能擔任自己案件的法官。你讓一個檢察官站在法官之上來充當第二個法官,他本身又是公訴人,他怎麼可能保持中立和超然的地位呢?他事實上就在充當自己案件的法官呢!很顯然,檢察機關只有放棄所謂的「法律監督權」,而專心致志地代表國家和政府行使刑事公訴權或者民事訴訟權,中國的司法才有希望,法院的獨立審判、司法裁判的權威性、控辯雙方的「平等武裝」也才有實現的可能和希望。

㈨ 司法機關的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各級專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屬持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和國家長治久安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服務,為保護人民民主權利,方便人民群眾生活服務,開拓創新,艱苦奮斗,使司法行政 公安司法機關事故調查處理各項業務工作蓬勃發展。

㈩ 目前,中國司法獨立的現狀如何

好啊,就是經常被行政干預

熱點內容
物業管理法規案例分析 發布:2025-02-12 12:04:27 瀏覽:922
重慶科級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2-12 11:48:10 瀏覽:197
2015年社會法年會 發布:2025-02-12 11:41:38 瀏覽:776
調解有哪些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1:39:29 瀏覽:979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實務 發布:2025-02-12 10:56:46 瀏覽:517
木質展台法規 發布:2025-02-12 10:36:43 瀏覽:238
婚姻法十九條詳細 發布:2025-02-12 09:33:18 瀏覽:4
法規稽核崗 發布:2025-02-12 09:32:27 瀏覽:877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479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