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除斥期間
❶ 除斥期間有哪些
中國民事立法關於除斥期間的規定,主要有:(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法通則意見》 )第73條第2款規定,可撤銷或可變更民事行為的撤銷或變更權,自行為成立之日超過1年而消滅。對此問題,《合同法》第55條規定,對可撤銷合同,具體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撤銷權消滅。二者的文字表述存在明顯的不同。筆者認為,由於《民法通則意見》是針對一般民事行為的撤銷所作的規定,而《合同法》第55條是針對民事行為中的合同行為所作的特殊規定,《合同法》作為特別法,應優先於《民法通則意見》的適用幾。(2)《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的相對人催告後法定代理人追認權行使的1個月期限。(3)《合同法》第48條第2款規定的相對人催告後被代理人追認權行使的1個月期限。(4)《合同法》第75條規定的債權人對侵害行為行使撤銷權的1年和5年期限。(5)《合同法》第95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其中,法律規定的期限,為法定除斥期間,當事人約定的期限,為約定除斥期間。(6)《合同法》第104條第2款規定的債權人領取提存物權利的5年期限。(7)《合同法》第158條第2款規定買受人對買賣標的物異議權行使的2年期限。(8)《合同法》第192條規定的贈與人撤銷權行使的1年期限。(9)《合同法》第193條第2款規定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撤銷權行使的0個月期限。(10)《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的受遺贈人接受遺贈權利行使的2個月期限。(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千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的,房屋典權關系中出典人回贖權行使的10年或30年的期限等等。
❷ 民法典關於除斥期間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關於除斥期間的規定是:(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等。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❸ 除斥期間是什麼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例如《繼承法》規定,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的二個月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里的二個月就是除斥期間。 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的區別: 1、期間性質不同:除斥期間規定權利存續的固定時間屬不變期間,除法律有特殊規定者外,不能中止、中斷和延長,且期間較短,以早日確定當事人間的關系為目的。訴訟時效為可變期間,可以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且期間較長。 2、期間計算不同:因為訴訟時效適用於請求權,而請求權的范圍十分廣泛且具有共同特徵,因此,各國民法均在法律上作出了總括性的規定。而除斥期間是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形成權設置的時間限制,因此缺乏共通的基礎,立法只能針對具體情況分別規定除斥期間的起算點,這種起算時間往往存在差異。在法律未規定或當事人未約定除斥期間的起算點的情況下,學理認為,應自權利發生之日起算。 3、法律效力不同:除斥期間屆滿,實體權利本身當然消滅。而訴訟時效的效力,盡管各國民事立法的規定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國家采訴權消滅主義或抗辯權發生主義。中國《民法通則》採用訴權消滅主義,這些不同立法例的共同點是,訴訟時效屆滿後,實體權利本身並不因此而消滅,對於已經完成的時效利益,可以拋棄。如《民法通則》第138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可視為權利人權利的實現,而不是創設了新的權利。而除斥期間屆滿,權利人不僅喪失了實體權利,還意味著可以創設某種權利。
❹ 除斥期間是什麼意思期間為多久法律學科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
除斥期間為固定的不變期間,不存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問題。
常用的幾種除斥期間:
1、六個月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繼承人、法定代理人對贈與的法定撤銷權 、工程款優先受償權。
2、一年
《合同法》第五十五條;《民通意見》第七十三條第1款;《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合同法》第七十五條;《婚姻法》第十一條對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變更權;對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的變更權、撤銷權;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保全撤銷權;受脅迫一方的婚姻撤銷權。
3、五年
《合同法》第一百零四條領取提存物的權利;《合同法》第七十五條保全撤銷權。
(4)民法中除斥期間擴展閱讀:
除斥期間可以分為法定除斥期間和約定除斥期間。前者由法律直接規定,後者允許當事人根據法律自行約定。甚至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由一方向對方單方提出一合理期限。
例如,中國《合同法》第九十五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這一規定明確了合同解除可以由法律規定除斥期間,也可以由當事人直接約定除斥期間,並允許在法律沒有規定或當事人未約定期限時由對方催告確定合理期間。
除斥期間特點是:
1、除斥期間則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2、除斥期間則消滅的是權利人享有的實體民事權利本身,如追認權、撤銷權、解除權等這些形成權。
3、除斥期間規定的是權利人行使某項權利的期限,以權利人不行使該實體民事權利作為適用依據。
4、除斥期間是自相應的實體權利成立之時起算。
參考資料:
網路—除斥期間
❺ 什麼是除斥期間法定除斥期間多長
您好!法制網-法律問答服務團隊為您解答如下: 一、 具體解析: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例如《繼承法》規定,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的二個月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里的二個月就是除斥期間。 此外關於除斥期間的具體規定還有很多。中國民事立法關於除斥期間的規定,例如: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法通則意見》 )第73條第2款規定,可撤銷或可變更民事行為的撤銷或變更權,自行為成立之日超過1年而消滅。 (2)《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的相對人催告後法定代理人追認權行使的1個月期限。 (3)《合同法》第48條第2款規定的相對人催告後被代理人追認權行使的1個月期限。(4)《合同法》第75條規定的債權人對侵害行為行使撤銷權的1年和5年期限。 (5)《合同法》第95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其中,法律規定的期限,為法定除斥期間,當事人約定的期限,為約定除斥期間。 (6)《合同法》第104條第2款規定的債權人領取提存物權利的5年期限。 (7)《合同法》第158條第2款規定買受人對買賣標的物異議權行使的2年期限。 (8)《合同法》第192條規定的贈與人撤銷權行使的1年期限。 (9)《合同法》第193條第2款規定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撤銷權行使的6個月期限。 (10)《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的受遺贈人接受遺贈權利行使的2個月期限。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千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的,房屋典權關系中出典人回贖權行使的10年或30年的期限等等。
❻ 誰幫忙解釋一下民法中的除斥期間
ABC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例如《繼承法》規定,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的二個月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里的二個月就是除斥期間。
特點:
1除斥期間則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2除斥期間則消滅的是權利人享有的實體民事權利本身,如追認權、撤銷權、解除權等這些形成權。
3除斥期間規定的是權利人行使某項權利的期限,以權利人不行使該實體民事權利作為適用依據
4除斥期間是自相應的實體權利成立之時起算。
❼ 民法典的除斥期間是什麼
法律分析:除斥期是屬於一個法律概念,直接影響到當事人行使民事權利的時間限制,除斥期是指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了法律另有規定外同,除斥期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九條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❽ 民法上的除斥期間具體指什麼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權利預定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不行使權
利,預定期間屆滿,即發生該項實體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例如我國《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
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
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里的"兩個月"即是除斥期間,該期間屆滿,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其受遺
贈權利即消滅.
除斥期間是法律規定的期間,如法律對形成權都規定一定的存續時間,該存續時間即是除斥
期間.如對因欺詐訂立合同的撤銷權,對無權代理的追認權等.
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一樣,也是
法律後果,但這兩種制度又存在很大的差別:
1.法律後果不同
定的事實狀態經過一定的期間,而發生一定的
除斥期間屆滿的法律效力是某項實體權利消滅;而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只消滅勝訴權,不消
滅實體權利.
2.適用的條件不同
除斥期間屆滿,法院可依職權主動適用有關規定,而無需當事人提出主張.義務人自願履行
的,也可以請求法院追回;訴訟時效屆滿後,債務人自願履行的,則不能再要求返還.例如:按破
產法規定,債權人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申報債權,逾期不報的,視為自動放棄債權.這里的
"三個月"是除斥期間,過期不申報的,其實體權利消滅.破產人不能對該債權人履行債務,否
則,人民法院有權追回.
3.期間不同
除斥期間是一個不變期間,法律規定多長時間,就固定為多長時間,不能變動;而訴訟時效則
可因各種原因而中止,中斷甚至延長.
❾ 除斥期間是什麼意思與訴訟時效的區別是什麼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人民法院對權利人的權利不再進行保護的制度。
除斥期間亦稱預定時間,是指法律預定某種權利於存續時間屆滿當然消滅的期間。除斥期間是一種對形成權的行使進行時間限制的期間。
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都是限制權利行使的期間,權利人在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在期間屆滿後均引起權利變動的後果。
二者的區別如下:
1、適用對象不同。訴訟時效僅適用於請求權;除斥期間主要適用於形成權,也可適用於請求權,如中國產品質量法第45條第2款規定之10年期間。
2、構成要件不同。訴訟時效須兩個要件,即法定期間經過和權利繼續不行使之事實狀態;除斥期間只需一個要件,即法定期間經過。
3、法律效力不同。訴訟時效並不使不行使權利本身消滅,而只是消滅附著於其上的勝訴權;而除斥期間則使權利本身消滅。
4、期間起算點不同。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即權利人能行使權利之日起開始計算;而除斥期間自權利成立之時起算。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的20年期間,既非訴訟時效期間,又非除斥期間,而是權利的最長保護期限,自權利被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
5、期間是否可變不同。訴訟時效期間是可變期間,可以中止、中斷、延長;而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不能中止、中斷、延長。
6、法院是否可依職權主動適用不同。訴訟時效之經過必須經享有時效利益之人為主張之後法院才可適用之;除斥期間之是否經過,法院應依職權主動調查而適用之。
在經過上文對訴訟時效期間和除斥期間的主要區別介紹後,相信大家此時已經清楚他們之間有哪些差異了吧。在不同的情況下,適用是不同的。並且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是可以中止、中斷的,但除斥期間去不可以。若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圖的律師。
❿ 民法中「除斥期間」是什麼
ABC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版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權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例如《繼承法》規定,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的二個月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里的二個月就是除斥期間。
特點:
1除斥期間則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2除斥期間則消滅的是權利人享有的實體民事權利本身,如追認權、撤銷權、解除權等這些形成權。
3除斥期間規定的是權利人行使某項權利的期限,以權利人不行使該實體民事權利作為適用依據
4除斥期間是自相應的實體權利成立之時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