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期間

民法的期間

發布時間: 2022-01-25 09:07:55

民法期間計算的起日,終日如何計算

民法總則第二百條規定:「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回時計算。」第二百答零一條規定:「按照年、月、 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人,自下一日開始計算。按 照小時計算期間的,自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時間開始計算。」第二百零二條規定:「按照年、月計算期間的,到期 月的對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沒有對應日的,月末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第二百零三條規定:「期間的最後一日是法 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結束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期間的最後一日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時;有業務時間的,停 止業務活動的時間為截止時間。」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期間的計算方法依照本法的規定,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 另有約定的除外。」

② 民法中期間的法律意義

期間的意義是指權利存在的時間段啊,樓上都在復制粘貼概念,文不達意。舉個例子:抵押權期間,指的是抵押權存在的時間段,它等於主債權訴訟時效的期間。

③ 關於民法期間的問題

次日起算是明確規定的司法中所使用的期間計算規則
比如法院送達 提交文書 訴訟時效 上訴期 等等

你們這種情況屬於私法的合同約定 到底怎麼算依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 涉及到合同的解釋 按照通常的理解最終來判斷是不是從次日起算

④ 民法上關於約定期間指的是哪些期間

在民事類的相關案件及審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期間的概念,如:訴訟時效是多少日、月,判處拘役或有期徒刑多少年等等,法律所涉及的相關概念都是十分嚴謹的,包括期間的計算也是如此。民法總則中的期間怎麼計算?為您介紹相關知識。

一、民法總則中的期間計算的相關規定

第一百八十條民事法律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第一百八十一條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自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時間起算。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起算。

第一百八十二條按照月、年計算期間的,最後一月與期間開始當日的相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最後一月沒有相應日的,其結束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

第一百八十三條期間的最後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結束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期間的最後一日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點;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

第一百八十四條期間的計算方法依照本法的規定,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八十五條民事法律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超過」、「以外」,不包括本數。

二、期間的計算方法

民法總則關於期間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1、自然計演算法,即以實際經過的時間為計算期間的時間。例如9月9日下午5時到9月16日上午10時,期間分秒不差;

2、歷法計演算法,即以日歷所定的年、月、日為計算單位,所稱年,不論平閏年一律定為365日,所稱月不論大小皆為30日。歷法計演算法雖不精確,然頗為便利。依民法通則第154條規定,兩種期間計算方法並存,法定或指定期限多用歷法計演算法,而約定期限,允許當事人選擇,如未約定何種計算方法,則推定以歷法計演算法確定其約定期限。

民法總則期間的計算是按照公歷為標準的,計算的方式有時會精確到小時,若遇到節假日的,可以進行順延。法律明確規定的法定期間一般是不能變更,司法機關還有涉及的當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規則,執行相關規定期間的既定行為,否則會引起一系列的訴訟後果。

⑤ 什麼是民法的期間,期間的計算方式有哪些

期間,是指從起始的時間到終止時間所經過的時之區間。期間是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終止的時間維度。民事權利義務的得失變更均須發生於一定期日或期間,任何人都無法排除時間對民事法律的作用。《民法總則》第200條規定:"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⑥ 期間在民法上的意義是什麼啊 試述 謝謝!

您好!
期間是指期日與期日之間的時間長度,分為法定期間和回指定期間。法定期間是由法律規定的,不答得變更。由司法機關依職權決定或裁定的,稱指定期間。
民法中常見的期間有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
訴訟時效:所謂的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行使權利,就喪失了勝訴權的法律制度。根據時間的長短和適用范圍的不同,訴訟時效可分為普通訴訟時效和特殊訴訟時效。
除斥期間: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例如《繼承法》規定,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的二個月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里的二個月就是除斥期間。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⑦ 民法中的不變期間是什麼意思

是指一經法律規定,非有法定情形任何人不得予以變更的期間。例如,上訴期間、申請再審的期間等.

⑧ 民法中條件和期限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法律行為中特別規定一定的條件,以條件是否成就來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消滅的法律行為。我國《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附條件法律行為的意義在於通過附條件,把當事人的動機反映到法律行為中,使其具有法律的意義,使法律行為的實施更好地滿足當事人的需要。「條件」是指決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產生和消滅的未來不確定的事實。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期限,是指當事人以將來客觀確定到來的事實,作為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所謂附期限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法律行為中設定一定的期限,並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消滅根據的法律行為。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和附條件的法律行為一樣,都是為了
控制未來的風險而採取的限製法律行為效力的做法。所附的條件和期限實際上都是對法律行為的特別生效要件的約定。
區別:1.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
(1)時期確定,到來不確定,為條件。例如「60大壽送電視一台」,60歲雖確定,但人之壽命不可測,是否能活到60歲不可知,具有偶發性。
(2)時期不確定,到來也不確定,為條件。如「司法考試通過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屬不確定,至於哪一年考得上,則更加不確定,故顯然屬於條件。
2.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
(1)時期確定,事實的發生也確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2)時期不確定,到來確定,為期限。例如「臨終時將物送給你」,何時死雖難預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終會到來。

⑨ 民法中的時效和期間是什麼意思

時效:.
通常指訴訟時效。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版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權當時效期間屆滿時,人民法院對權利人的權利不再進行保護的制度。訴訟時效依據時間的長短和適用范圍分為一般訴訟時效和特殊訴訟時效。
期間: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
期間的最後一天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點。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

⑩ 民法典規定民事權利的法定期間是多久

民法典規定民事權利的法定期間是根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開始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婚姻法十九條詳細 發布:2025-02-12 09:33:18 瀏覽:4
法規稽核崗 發布:2025-02-12 09:32:27 瀏覽:877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479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2025-02-12 08:29:48 瀏覽:182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平等保護 發布:2025-02-12 06:23:05 瀏覽:191
對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12 06:22:31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