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兼顧

刑法兼顧

發布時間: 2022-01-25 15:43:18

⑴ 中國刑法的政策根據是什麼具體些

新法優於舊法、從舊兼從輕、兼顧風序良俗、習慣法

⑵ 如果在原籍和外地同時犯罪,刑法怎麼處理

目前 按照我國刑法 是以屬地原則為主 兼顧其他原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普通管轄原則)
所以 按照屬地原則相關規定 應在外地接受處罰
不存在數罪並罰的問題,數罪並罰有有很多條件的,一般情況下,都不會採取什麼數罪並罰的方式。

屬地原則,再結合一罪不二罰的條件,就應該在所犯地接受處罰!

⑶ 刑法新理論聽誰的音頻

前年自己就死在刑法上,聽的那誰,陳永生,他說,如果張明楷出題,選這個,如果是某某出題,選那個!但是!10年的官方真題解析是怎麼給的!還是考的是德日新理論!而且比考察原來更進一步了!垃圾老師他媽的誤人子弟!所以!刑法選老師很重要!
柏浪濤三言:
1.不記抽象概念,只記行為公式
2.不記理論爭議,只記正確的判斷標准,不是一個案例一個標准
3.不講理論,只記結論
如蒙大赦!

劉小黑就是劉鳳科,張明楷的弟子,死磕張明楷的觀點
柏浪濤是周光權的弟子 ,兼顧吸收張明楷的觀點
張明楷、周光權兩位都是德日刑法的代表
但是區別在於
張明楷是徹底的新理論
周光權是溫和的新理論
2010的考試證明,刑法的考察方向是溫和的新理論
為什麼呢,2010司法部每年出的那本真題解析,
就是出題人編的那本最權威的真題解析的刑法部分
08年是張明楷編的、09年、10年都是周光權,刑法的出題人現在不是張明楷!是周光權哦!
並且,刑法每年不是都有一個異議區么,因為刑法的理論要去蘇俄化,所以近兩年的異議非常大,但是按照溫和新理論,10年的題目,只有一個題目在表述上有問題,其他一點問題都沒有。
最後,柏浪濤是10年卷二刑法異議區的審核人!
學刑法,老師的選擇上,
劉鳳科,只適用於本科學習舊理論四要件的同學(洗腦)或著沒接觸過司考的同學(建立新理論體系)聽一遍足矣,然後一直跟柏浪濤吧,其他刑法老師...不評價,
還有一點,我要說,刑法民法兩個學科而言切忌同時聽幾個老師!只能一個!

⑷ 新刑法從哪些方面借鑒了國外經驗

新刑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此同時,它亦重視借鑒世界各國刑事立法的有益經驗,並為適應國際性的有組織的跨國犯罪增長的新態勢與加強國際刑事合作的需要,努力使國內刑法與國際刑法相銜接,具有開放性刑法的特點。其重視借鑒與銜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一)新刑法確立了三項基本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罪刑法定的主要內容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這是世界各國刑法普遍公認的一項法治原則。我國1979年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罪刑法定原則,因為當時受「宜粗不宜細」的立法思想的影響,刑法分則部分只有103條,估計可能會出現一些漏洞,使法律適用上發生困難,故規定了以有嚴格控制的類推作為補充。從立法精神看,基本上仍是堅持罪刑法定原則的。而且在司法實踐中亦很少適用類推處理案件。此次刑法修訂,刑法分則條文增至345條,各種犯罪的構成要件和法定刑幅度的規定力求明確、具體、完備。因而對罪刑法定原則採取更為徹底與明晰的態度,並在新刑法第3條明文作了規定。同時取消了1979年刑法第74條規定的類推制度。

罪刑法定、適用刑法一律平等和罪責刑相適應三大原則是人類法律文化的結晶,是刑法理論研究發育成熟的優秀成果。罪刑法定原則體現新刑法既要實現懲罰犯罪,維護法制,保衛社會的任務;亦須重視保障公民個人的自由與權利,防止任意入人於罪或濫用刑罰,兩者必須兼顧,不可偏廢的立法意旨。適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則表明任何人犯了罪,不論其性別、出身、民族、財產狀況、教育程度、宗教信仰、職位高低、功勞大小,都要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禁止利用特權或財富徇私舞弊,對定罪、量刑或執行刑罰施加影響,致使罪犯得以逃避刑罰的制裁。至於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亦稱罪刑相當或罪刑均衡原則,則是在前兩項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犯罪、刑事責任與刑罰的關系。在刑法學發展史上,它是經過長期探索的過程,先是西方刑事古典學派主張「刑罰與犯罪相對稱」(貝卡里亞著:《論犯罪與刑罰》第65頁。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出版)以收一般預防犯罪之功效。其後刑事社會學派崛起,提出「刑罰個別化」的理論,倡導重視行為人個體情況,以預防重新犯罪。從當今世界各國刑法的現狀看,一般採取折衷(並合)主義,即以罪刑相適應為基礎,輔以刑罰個別化的多種措施。我國刑法在罪刑關繫上亦采此主張。前者表現為刑罰的輕重應以犯罪的性質及社會危害程度為主要依據,做到罰當其罪,不得輕罪重判,重罪輕判。後者表現為適用刑罰時還必須考慮影響刑事責任的諸種因素,如初犯或累犯,是否自首、立功或有悔罪表現,以及行為人的其他個體特徵(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恰當地確定從重、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情節,充分運用緩刑、假釋、減刑、死緩等刑罰制度,使刑罰公正,合乎情理,有效地發揮其預防犯罪的作用。刑法基本原則是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確立上述三大原則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 (二)關於單位犯罪。從我國刑法不規定單位犯罪到規定單位犯罪,並列入刑法典,是我國刑事立法上的重大突破。所謂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觸犯刑律的行為。我國刑法用「單位犯罪」不用「法人犯罪」,是因單位犯罪的主體范圍比法人犯罪寬泛,它既包括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也可包括非法人單位和法人的分支機構以及某些經濟實體。確定這樣一個適用范圍比較符合實際需要,適應當前法人制度還不夠健全和非法人單位違法行為又較嚴重的情況。同時,也考慮到原有單行刑法一直沿用單位犯罪這個概念,繼續使用,符合習慣。

法人能否成為犯罪主體,在刑法理論上一直存在著爭論。從世界各國立法上看,英美法系國家較早規定法人犯罪的刑事責任。英國於1889年頒布解釋法,規定「關於刑罰適用,如果沒有特別規定,法人一概予以處罰」。美國最高法院亦有給法人定罪處以罰金的判例。大陸法系國家規定稍晚,如二戰後的日本僅在經濟行政法中規定對法人的刑事處罰。1994年法國頒布新刑法典,立法上確認「法人對相應的犯罪應負刑事責任」,並在總則中專節規定「適用法人之刑罰」。我國1979年刑法沒有規定法人犯罪,犯罪主體僅限於自然人。1987年制定《海關法》,作出單位可以成為走私罪的主體,從而為我國刑事立法規定單位犯罪開創了先例,以後陸續又有12個單行刑法及個別附屬刑法規范分別作出了有關單位犯罪的規定。此次修改刑法典,在總則和分則中對單位犯罪作出明確規定,既是近年來處理單位犯罪的司法實踐經驗總結,又明顯吸收了外國關於法人犯罪的立法經驗。

 (三)關於危害國家安全罪。此次修改刑法把「反革命罪」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罪」,既是適應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發展的需要,又是採用國際通用的罪名,便於國際交往,有利於同這類嚴重犯罪的斗爭。

過去刑法用反革命罪,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但繼續沿用這個罪名,出現明顯的缺陷。反革命罪構成內容不合理,以有無反革命目的定性,由於目的與行為聯系的復雜情況不易正確界定,而有些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又不能包括進反革命罪,已不能適應當前的犯罪情況。縱觀世界各國,對於危害國家領土完整、顛覆國家政權、從事間諜活動等犯罪,都是用危害國家安全罪或國事犯罪。反革命又是個政治概念,如果罪犯在國外,稱反革命犯有可能被誤解為政治犯,若罪犯所在國拒絕引渡,勢必造成司法協助的困難。改用「危害國家安全罪」,還可以涵蓋反革命罪不能包括的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說,與國際上通用的罪名相一致,也是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借鑒。

 (四)關於國際犯罪。國際犯罪是指嚴重危害國際社會根本性利益,依據國際公約確定為犯罪,應予刑罰懲罰的行為。對國際犯罪世界各國必須聯手合作,採取協調一致的刑事措施,方能有效地控制與制止。我國1979年刑法通過以後,相繼加入或批准了多項防止與懲治恐怖主義行為的國際公約。這些國際公約明確規定締約國或加入國對此類國際犯罪行使普遍管轄權,並在國內法上將所禁止的行為規定為犯罪,承擔「或者引渡或者起訴」的義務。這次刑法修訂在國際犯罪方面著重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在刑法總則中確立對國際犯罪的普遍管轄權(新刑法第9條),這是對我國刑事管轄權范圍的重要補充。它表明對在我國境外發生的國際罪行,不論犯罪人是哪國人,其侵害的是哪個國家或個人利益,只要其進入我國領域,即可依照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增設對國際犯罪的普遍管轄權,既是表明我國堅決反對恐怖主義活動和認真履行所承擔的國際義務的一貫立場,同時又是為了與我國所簽署批準的國際公約產生的國際義務相銜接,全面地反映我國刑法的實際適用范圍。二是在刑法分則中補充規定有關國際犯罪方面的條款。此次刑法修訂中十分重視如何將國際公約所禁止的危害行為予以犯罪化的問題,除了國內法中已有可適用的條款外,增補新罪有:劫持航空器罪,危害航空安全罪,劫持人質罪,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洗錢罪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適應當前國際性的或跨國實施的犯罪時有發生的情況,使國內刑法與國際刑法相銜接,有利於開展國際刑事合作,維護我國的權益,並發揮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

⑸ 刑法第234條是什麼內容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的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
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兩層含義:其一,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是違法的,如果是合法的醫療行為,不能構成本罪;其二,必須使他人的身體健康受到損害,包括人身組織的損害和身體器官正常機能的損害兩個方面;損害的程度可以分為輕傷、重傷、致人死亡三個層次。實踐中,對於傷害結果的鑒定,應以傷害當時的傷勢同治療後的結果相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量,同時也應兼顧受傷部位同被害人職業的關系等因素。本罪主體方面,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分為兩種情況: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已滿十六周歲的人應負刑事責任;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的,已滿十四周歲的人就應負刑事責任。實踐中查明行為人主觀故意的內容對區分本罪與故意殺人罪有決定性意義。如果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時,對他人是死是傷均是持放任態度,應當根據行為人使用的手段和工具、打擊的部位是不是致命等因素綜合考查,以確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剝奪他人生命還是損害他人健康。

⑹ 法考和考研能兼顧嗎

法考考研兼顧不太可能的,這種想法我比較理解,法考和考研同時通過那就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但是這種幾率較小,想要兼顧卻哪個都沒顧過來,那對你的打擊也是比較嚴重的。這是兩門不同的考試且難度都很大,即使是法考和法碩就專業課而言,考的口徑重點完全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法考的時候中國法制史大概不會超過5分,但是法碩呢要考到50分左右,在這種比例之下,復習重點也可能相同。術業有專攻,還是一個一個考比較好。

⑺ 刑法從「舊兼從輕原則」怎麼就「排斥習慣法」了呢

不適用「習慣法」是由我國「罪刑法定原則」而非「從 舊兼從輕原則」所決定的。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其出發點在於盡可能地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其原則要求是:如果新刑法規定為犯罪,但舊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從舊原則,不能認定構成犯罪;如果新、舊法均認定是犯罪,但量刑規定不同的,則應該對犯罪嫌疑人適用較輕的刑罰。
我國刑法不適用「習慣法」是由刑法的另一個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所決定的。根據該原則,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什麼犯罪,都必須以法律的明文規定為依據,如果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不能認定該行為構成犯罪。而所謂的「習慣法」,一般是指在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制定的明文法律以外,依據某種社會權威和社會組織,具有一定強制性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因習慣法並不是通過國家立法程序制定,也就是不屬於我國的法律淵源,所以在刑事處罰中不能適用「習慣法」。

⑻ 刑法的四大基本原則

我國1997年及2012年修訂的刑法典規定了四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

1、罪行法定原則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行法定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行法定原則決定了刑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並派出了習慣法的做法;禁止類推和不定期的刑,需要按照現行法律規定適用刑罰。

2、罪行相適應原則

我國《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行相適應的原則,其含義是指犯罪的輕重與所受的刑罰相稱,輕罪輕判,重罪重判。

3、適用刑法平等原則

我國《刑法》第四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該條規定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其含義是指任何人沒有地位、職務、出身等因素的區別,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權。

4、罪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我國《刑法》第五條明文規定了這一原則。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8)刑法兼顧擴展閱讀:

罪刑法定原則從字面意義上看,「正當法律程序」,似乎僅僅涉及程序方面的問題,即在刑事案件中遵守某些程序或者禁止適用其他的一些程序。

實際上它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即從實質上限制政府的權力。在刑事訴訟中,正當程序這種實質性限制,不僅要求在實體刑法中的犯罪行為,從內容到形式上加以明確規定,而且要求立法機關在宣布某種行為是犯罪時,要具有適當的和明確的限制。

如果某種行為尚未達到犯罪的嚴重程度,立法機關就不能通過法律程序將其認定為犯罪,使之犯罪化。甚至在存在某種危害的情況下,有的法院也常常以特定的理由。

即缺乏刑事犯罪的傳統構成要件為由,而宣布某項刑事法律違憲,以此體現正當法律程序對刑事立法的實質性限制。

熱點內容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2025-02-12 08:29:48 瀏覽:182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平等保護 發布:2025-02-12 06:23:05 瀏覽:191
對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12 06:22:31 瀏覽:155
張大樂律師 發布:2025-02-12 05:51:35 瀏覽:684
條例准則主要內容 發布:2025-02-12 05:46:37 瀏覽:366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