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題庫答案
Ⅰ 國際商法題庫_百度文庫答案哪裡找
文庫下載文本是要積分的,回答問題得到積分就可以在文庫里下載了。當然前提是你要的答案可以在文庫中找到。
Ⅱ 國際商法考試題
《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二款對承運人的免責作了十七項具體規定,分為兩類:一類是過失免責;另一類是無過失免責。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中爭論最大的問題是《海牙規則》的過失免責條款,《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由於船長、船員、引航員或承運人的僱用人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中的行為、疏忽或過失所引起的貨物滅失或損壞,承運人可以免除賠償責任。」這種過失免責條款是其他運輸方式責任制度中所沒有的。很明顯,《海牙規則》偏袒了船方的利益。
另一類是承運人無過失免責,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不可抗力或承運人無法控制的免責有八項: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的災難、危險或意外事故;天災;戰爭行為;公敵行為;君主、當權者或人民的扣留或拘禁,或依法扣押;檢疫限制;不論由於任何原因所引起的局部或全面罷工、關廠、停工或勞動力受到限制;暴力和騷亂。
②貨方的行為或過失免責有四項:貨物托運人或貨主、其代理人或代表的行為;由於貨物的固有缺點、質量或缺陷所造成的容積或重量的損失,或任何其他滅失或損害;包裝不固;標志不清或不當。
③特殊免責條款有三項:一是火災,即使是承運人和僱用人的過失,承運人也不負責,只有承運人本人的實際過失或私謀所造成者才不能免責;二是在海上救助人命或財產,這一點是對船舶的特殊要求;三是謹慎處理,克盡職責所不能發現的潛在缺陷。
④承運人免責條款的第十六項:「不是由於承運人的實際過失或私謀,或是承運人的代理人或僱用人員的過失或疏忽所引起的其他任何原因。」這是一項概括性條款,既不是像前述十六項那樣具體,又不是對它們的襯托,而是對它們之外的其他原因規定一般條件。
這里所謂「沒有過失和私謀」不僅指承運人本人,而且也包括承運人的代理人或僱用人沒有過失和私謀。援引這一條款要求享有此項免責利益的人應當負舉證義務,即要求證明貨物的滅失或損壞既非由於自己的實際過失或私謀,也非他的代理人或受僱人的過失或私謀所導致。
看了免責的范圍你就知道 ,以上所有的損失承運人都不承擔責任
《鹿特丹規則》
第17條採用了完全過錯責任原則,廢除了「航海過失」免責和「火災過失」免責。該條第1款規定:「如果索賠人能夠證明,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或者造成、促成了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的事件或者情形是在承運人責任期間內發生的,承運人應當對貨物滅失或者損壞以及遲延交付付賠償責任。」這就使得承運人的管船義務始終貫穿航次始終,由此帶來的貨物滅失或者損壞以及遲延交付,承運人將不再適用免責條款的保護。
Ⅲ 商法案例 求助6!
請問!被告在合同書上蓋章了嗎?
如果沒有蓋章,合同就還沒有成立生效,因為,原被告雙方就交貨時間還沒有約定一致!雙方要約,承諾的過程還沒有完成!!
Ⅳ 商法案例4
1,甲、乙的買賣合同的交貨日期是7月30日;
2,每公斤1.80元
3,不能,因為乙通知價格可回以降答至每公斤1.80元,只是甲未來提貨,違背合同,但不能以差價為由請求甲賠償
4,在大米保管期間的保管費用應由甲負擔,發生不可抗力致大米毀損、滅失的風險應甲誰負擔
5,沒有,可以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6,能,
Ⅳ 國際商法的案例分析 答案 急!
一、
全部復為共同海制損,
依據:
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行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根據慣例,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 應由船舶、貨物和運費三方按最後獲救的價值多寡,按比例進行分攤。
單獨海損(particular average) 是指除共同海損以外的部分損失,即被保險貨物遭遇海上風險受損後,其損失未達到全損程度,而且該損失應由受損方單獨承擔的部分損失。
構成共同海損的條件:
船方在採取措施時,當時必須確有危及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存在;
船方所採取的措施,必須是為了解除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有意識而且是合理的;
所作犧牲具有特殊性,支出的費用是額外的,是為了解除危險,而不是由危險直接造成的;
犧牲和費用的支出最終必須是有效的,也就是說經過採取某種措施後船舶和/或貨物全部或一部分最後安全抵達航程的終點港或目的港,從而避免了船、貨同歸於盡的局面。
二、
倒簽屬於詐騙行為,運輸合同無效,深圳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Ⅵ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題
(1) 要約邀請 要約 承諾
(2)文件4:合同文本為證據作用,文件5:修改了價格,為實質性變更是反要約
Ⅶ 求文檔: 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商法》論述題題庫
《商法》輔導題(論述部分)
(一)試述現代商法的提高經濟效率原則。
參考答案:
當事人只有在意志自由的情況下,才可能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明智的決策和積極的努力,去謀求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法律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這樣的法律制度必須具備三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產權的保護,二是信用的維護,三是交易的便捷。
1. 產權的保護。
按照當代經濟分析法學創始人科斯教授的見解,產權的界定是市場交易的基本前提。科斯認為,經濟系統中使用的資源幾乎都是稀缺的。市場的作用,就是通過價格機制,將資源分配給能夠最有效地使用資源(即運用資源取得最大效益)的人。資源的市場流動過程就是一個財產權轉讓的過程。因此,實現這一過程,就必須界定產權和保護產權。
界定產權的意義在於確定交易者之間的利益邊界,同時通過適當的權利載體,實現相互間的利益交換和利益分配。
保護產權的意義在於使已經界定的權利具有法律上的權威性。它使交易者產生這樣一種合理預期:在將來發生權利爭議或權利侵害時可以得到法律的保護。這樣,交易者就不必因為擔心將來可能發生的種種不利而放棄交易,或者為了避免這些不利而預支額外的成本。
2. 信用的維護
信用維護的意義在於節約信息的成本。現代的商事交易通常都是以未來的財產利益為對象的。正如美國著名法學家龐德所說:「在現代社會中,財富多半是由允諾構成的。」這種情況在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中表現尤為突出。人們在從事以未來利益為對象的交易時,不能不考慮這種收益取得的可能性。實踐中,要確切把握這種可能性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或然性。對此,可選擇的替代工具就是信用。
法律對信用的維護作用主要表現為,利用人們趨利避害的本能,通過賦予違約者以不利後果並保護守約者獲取應得利益,來抑止違約和鼓勵守約,並通過這種行為導向使社會的信用意識得到加強。可以說,在商業社會中,信用的維護多半是依賴於人們對法律後果的預知,而不是對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
3. 交易的便捷
交易便捷的意義在於節約時間成本。節約時間意味著減少費用和加快流轉。為此,現代商法主張盡可能地免除一切不必要的手續、限制和干預,使交易者以充分的自由空間。現代商事立法大量採用任意性規范和彈性規則,體現了這樣一種思想:法律給予交易者必要的提示和指導,而具體交易條件和交易形式由他們自己決定。
(二)試述現代商法為實現交易便捷,採取的主要措施。
參考答案:
(1)商事交易的技術手段。實現交易便捷有時要藉助一定的技術支持,包括法律上的技術支持。例如,權利證券化和流通化(如股票、債券、匯票、支票),可以達到簡化手續,方便轉讓的目的。
(2)默示行為在商法上的法律效力。民法關於合同成立的規定一般不認為沉默能構成承諾的意思表示。但是,在商法上,為了實現交易便捷,往往賦予沉默以積極的法律效果,即規定在一定情況下達到一定期限的沉默構成同意。例如,《德國商法典》第362條規定,合同訂立過程中,如果受要約人是商人,而其業務涉及對他人事務的管理,那麼在其不打算接受要約時,必須作出明確表示,否則,其沉默將被視為同意。
(3)商法上的證明形式自由。商事合同的證明形式比較自由。商法並不以雙方簽署書面合同為唯一有效的證明形式;允許通過證據或者依據相關事實的推斷證明合同的存在。法國曾在1980年的一項法律中規定,對於商人,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商事合同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締結。無論合同的價值大小,一般只要有證人證明即可。藉助雙方當事人的來往信函、帳冊、副本等等,以及一切足資推斷的情況,都是可行的。但是,對於某些特定行為,法律要求採用書面形式,例如公司董事會決議、運輸合同。證明形式自由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
(4)商法上的短期時效。對於商事行為所生的債權,實行短期時效制度,可以達到促使當事人迅速行使權利,了結債務的目的。在法國,商事合同的債權,消滅時效為10年,而民法上的消滅時效為30年。在我國,一般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2年,而《票據法》規定的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為6個月。我國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從通知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之日起3個月內不向保險人提供各種有關文件和資料的,視為放棄索賠權。
(5)商事仲裁。商人們常常願意將他們的商事糾紛提交仲裁。對於商人們來說,仲裁有如下好處:第一,迅速了結糾紛,這意味著可以減少訴訟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損失;第二,請專家進行仲裁,這將使那些主要圍繞專門性、技術性問題的糾紛能夠得到更公正的裁判;第三,為當事人保密,由於商事仲裁是不公開進行而且其案情不允許公布,這有利於防止當事人的信譽受到糾紛的影響。
(三)試述破產法上的債權人自治原則。
參考答案:
破產法上的債權人自治原則:
1、說明債權人自治的概念。債權人自治,是指全體債權人通過債權人會議,對破產程序進行中涉及債權人利益的各重大事項做出決定,並監督破產財產管理和分配的一系列權利,以及保障這些權利實現的有關程序制度。實行債權人自治,是破產法的一項重要原則。
2、說明債權自治的意義。債權人自治原則是確定債權人會議地位的基本依據。根據這一原則,有關債權人權利行使和權利處分的一切事項,均應由債權人會議獨立地做出決議。債權人在債權人會議上應享有充分的自由表達和自主表決的權利。債權人會議做出的關於債權確認、與債務人和解、破產財產變價和分配等重大事項的決議,是程序進行的重要根據。債權人會議還應享有監督破產財產管理和處分的權利。
(四)試述追索權兩方當事人。
參考答案:
追索權涉及兩方當事人,追索權人和被追索人。
1.追索權人
匯票上可行使追索權的人有兩種,一為持票人,持票人為最初追索權人,當所持匯票不獲承兌或不獲付款,或有其他法定原因無從請求付款,或承兌時,持票人即可行使追索權。但持票人為發票人時,對其前手無追索權;持票人為背書人時,對其後手無追索權。我國《票據法》第69條規定:「持票人為出票人的,對其前手無追索權。持票人為背書人的,對其後手無追索權。」
二是因清償而取得票據的人。票據債務人(被追索人)清償了其後手(包括原追索權人)的追索金額後,便取得了持票人的地位,可以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權,即再追索權。再追索權人包括:背書人、保證人和參加付款人。我國《票據法》第68條第三款就有被追索人清償債務後,與持票人享有同一權利的規定。
2.被追索人
即償還義務人,包括:(1)發票人。發票人負有擔保承兌和付款的責任,在匯票不獲承兌或不獲付款時,應負償還票據金額的義務。但發票人發票時,在匯票上作了免除擔保承兌記載的,持票人不得在到期日之前對其行使追索權。(2)背書人。背書人也同樣負有擔保承兌和付款之責,自然具有償還義務。同樣,如果背書人背書時,作了免除擔保承兌記載的,持票人不得對其行使期前追索權,如作了免除擔保付款記載的,則其就不能為被追索人。(3)保證人。保證人與被保證人負同一責任,因而在追索過程中,也是被追索人。
Ⅷ 商法案例分析2
由於我時間緊迫。僅提個小小建議,你可以從公司法的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著版手,權即乙沒有與甲商量即以公司名義為了乙個人的利益與第三者簽訂對公司獨立財產不利的協議,須由乙承擔全部責任,以其獨立財產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是有限責任制度的一個例外,相信接下來回答你的律師都是從這個地方著手的,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