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法益問題

刑法法益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1-26 23:04:09

刑法問題求助

個人見解,除去認識錯誤的情況,應當遵從主觀服從客觀,理由如下:現實生活中,客觀方面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感覺認知或立法規定實現,例如,故意殺人罪的危害結果是我們看到死了人,行為是有人用刀殺人等等。但主觀方面呢?我們說一個人是故意無非有兩種方法:1是他的口供,2是通過其他客觀方面推斷,比如行為人預謀殺人去買刀,用刀被害人頭部,這些都反映了其主觀心態是故意。司法實踐中口供是主要來源,畢竟用證據證明主觀方面難度太大(對證據的要求高),但是不可否認口供的真實性難以保證,而且不符合不得強迫被告人自證己罪的原則。
綜上,客觀方面才是決定因素,刑法分則的各種罪名也多是對行為的類型化,在主客觀不一致時應當以客觀方面為主。
另,不知你是否問的是刑法中的認識錯誤問題,比如說甲想殺乙,晚上提刀去甲家裡砍人,黑燈瞎火砍錯了,誤把在甲家串門的丙砍死了,怎麼辦?甲主觀想砍死乙,客觀上砍死了丙,是吧?這在刑法中是很常見的,多看看司法考試的書就了解了。
全部按照客觀確實可能造成錯案,這點你說的對,就像美國的程序正義出了湯普森案一樣,因為科技遠未達到可以發現一切事實的地步(所以當前破案根本離不開口供),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依靠客觀至少比依靠主觀要科學吧?一個人說我真沒殺人,你卻在錄像里看到他拿刀子扎了人,被扎的人死了,你信哪一個?不否認錄像有被偽造的可能,但無法證明錄像是否偽造的情況下,你如何判讀呢?我相信普通人還是相信錄像吧,那是客觀的畢竟

❷ 刑法問題咨詢

1、三人不構成共同犯罪,甲乙屬於共同犯罪,丙沒有達到盜竊罪犯罪年齡。
2、丙涉嫌放火罪,15周歲已經達到放火罪的法定年齡。
3、甲屬於累犯,因為出獄不滿五年。
4、甲是主犯,並且屬於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乙是從犯,從犯比照主犯從輕處罰,丙屬於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處罰。

❸ 問2個刑法問題(共同犯罪)

1、甲教唆一個輕的罪代替重的罪,不構成教唆。最後乙還是實施了搶劫行為,該行為與甲無關,因為乙早有犯意,乙實施搶劫不是甲教唆引起的。
2、甲乙也不構成共同犯罪。詐騙是故意犯罪,乙雖然有詐騙的客觀行為,但沒有詐騙的故意,不構成該罪。

❹ 刑法問題

1、我國刑法原則上是不溯及既往。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請注意 法條中說的是以行為實施的時間為准。
2、第一個問題,不用立案,但是好像就是按修正案七來看也不夠立案標准。 將刑法第二百零一條修改為:「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3、第二個問題應當立案。理由同上。

❺ 法律問題,刑法是基本法嗎

我國的刑法也是我國的基本法。

❻ 電影《親愛的》中的刑法問題

由陳可辛做導演,趙薇、黃渤主演的電影《親愛的》最近是電影院的熱播大片,這部以走失兒童為中心線的電影中出現很多法律問題值得我們探究。

第一,關於孩子走失報警24小時內不能立案。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關於立案的規定,接到兒童或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少女失蹤報案的,不論案件是否屬於自己管轄,都應當首先採取緊急措施。經審查,屬於自己管轄的,依法立案偵查;不屬於自己管的,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處理。而民間流傳「孩子失蹤過了24小時才能立案」的規定並不存在,我國從沒有關於孩子失蹤需等過了24小時才能立案的相關規定。在實際生活中,公安機關之所以聲稱需等人口失蹤滿24小時才可以立案進行推脫,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公安機關有關於破案率等政績考核的考慮,存在不作為之嫌。

第二,趙薇不知情撫養被拐兒童,算是共犯嗎?應受制裁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規定,構成拐賣兒童罪共犯的,應具有主觀上的明知,並提供了幫助行為。收買並撫養被拐賣的兒童,是構成收買被拐賣的兒童罪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明知」拐賣,撫養被拐兒童也是觸犯 法律,並非「明知」就不夠成共犯。

第三,趙薇已經與孩子構成事實收養,這種關系是否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

因為沒有辦理合法的收養手續,是屬於非法收養,並沒有建立合法的收養關系,不受法律保護。如果對簿公堂,親生父母必然會勝訴。而法官在判定這類案件的時候,會根據《收養法》的相關規定來決定是否屬於合法收養,再決定判決結果。經過合法程序被收養的孩子,與親生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都會隨著收養的成立而告終。根據《收養法》第23條規定:「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趙薇並未與兩個孩子建立這種合法收養關系,筋骨相連般的親情也敵不過法律的規定,兒子仍然要歸生父黃渤撫養,女兒則寄養福利院。在實際案例中,「買」來的親子關系不受法律保護,也會相應避免更多的兒童被拐賣。

❼ 刑法問題

吳某構成盜竊罪和非法持有槍支、彈葯罪。
分析:吳某在客觀上盜竊了包括手槍、彈葯在內的財物,但主觀上對其並非明知。在刑法理論上一般認為,對行為客體的明知是犯罪故意成立的條件,盜竊槍支罪的成立應以明知是槍支而予以竊取為構成條件。在本案中,吳某在盜竊時並沒有認識到包內有槍,事後才發現的。因此,他的行為構成盜竊罪不構成盜竊槍支、彈葯罪。
吳某獲得槍支彈葯後,並私藏於家中。由於刑法對這種非法保管槍支、彈葯的行為專門規定為非法持有槍支、彈葯罪,因此,吳某構成此罪。實際上,在窩藏槍支、彈葯與非法持有槍支、彈葯之間存在想像競合關系。由於非法持有槍支罪的處罰重於窩藏罪,應以非法持有槍支、彈葯罪論處。這里應當指出,在想像競合的情況下,一行為觸犯數罪名而非構成數罪,從一重罪處罰。

❽ 刑法問題

會被判故意傷害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人體重傷鑒定標准》
第二條 重傷是指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
第三條 評定損傷程度,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傷情,具體分析。
損傷程度包括損傷當時原發生病變、與損傷有直接聯系的並發症,以及損傷引起的後遺症。
鑒定時,應依據人體損傷當時的傷情及其損傷的後果或者結局,全面分析,綜合評定。

❾ 誰能幫我解答幾個刑法問題

我正好復習完司法考試的刑法,這些題我都見過,而且大部分剛剛做過

第一題絕對應該選B
請參見2007年試卷二的第14題,此題是說一人推倒另一人,其後腦著地正好碰到石頭而死,與此題如出一轍,過失並不要求行為人預見到全部危險,此題中甲攻擊乙的下腹部,應該能預料到這種程度的攻擊會對乙造成傷害(雖然不能預料到會對乙致死),這樣就成立了過失,如果此題中甲輕輕碰一下乙,那麼才算做意外事件,這種題如果是意外事件出題人一定會設計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場景,而甲対乙的攻擊(下腹部),已經是一個具有相當暴力程度的行為了,並不是碰一下就死這種不可思議的事

第二題選B
此題中D選項肯定不對,E對搶劫行為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是一種幫助行為,應定為搶劫的事中共犯,所以不是不構成犯罪
A選項也不對,E的幫助行為與另兩名犯罪行為人相比明顯較輕,不應定為主犯
C選項也不對,另兩人的犯罪意圖並不是由E教唆引起的,E只是為了犯罪更好實施提出了建議

第三題選D
A選項中,14歲不滿16歲的未成年人只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負刑事責任,15歲的吳某對盜竊並不負刑事責任,因此不構成共同犯罪,教唆者孫某直接定盜竊罪,是間接正犯
B選項中,存在只懲罰主犯的罪名,如聚眾妨礙解救被收買婦女、兒童罪,因此並不是有主犯就一定有從犯
C選項中,兩人的故意內容根本不同,所以不構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的各行為人應該是有通謀的而且完全相同的犯罪故意),兩人一個定故意傷害罪,一個不構成犯罪。
D選項中,學生高某為脅從犯,按照法律規定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四題選B
這是明顯的緊急避險。不是意外事件,因為不是不可抗力或者不可預見,即意外性不夠。行為造成的後果不嚴重(僅僅是小腿骨折),而且意圖就是為了躲避危險,主客觀兩方面均不構成犯罪。不是正當防衛,因為正當防衛是對直接侵害人,而緊急避險是對第三人。

第五題選C
首先,甲不構成累犯,原因是累犯的條件是:1、符合累犯的時間條件,即前罪刑罰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對於假釋,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因此甲構成累犯的時間條件符合;2、前後兩罪都是應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本題中,甲的前罪是五年有期徒刑,後罪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並逃逸,按照刑法起刑就是3年,因此前後兩罪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符合條件;3、後罪應當是故意犯罪,本題中,甲的交通肇事犯罪為過失犯罪,因此不符合這個要求。甲不構成累犯,因此AB都不對。
其次,對D選項,假釋期滿之日意味著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再犯罪已經不能撤銷假釋了,只有在假釋考驗期內犯新罪或者在假釋期內發現原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才能夠撤銷假釋。
最後,對於正確答案C選項,你可以記住一句話:緩刑無累犯,累犯無緩刑。緩刑期內犯新罪,撤銷緩刑,數罪並罰,不構成累犯,緩刑期滿後犯罪,由於緩刑考驗完畢意味著刑罰沒有執行過,因此不符合累犯的條件,也不構成累犯,而累犯不適用緩刑是刑法第七十四條明文規定的。

第六題選C
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不論何時發現這個新罪)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與原判決的罪數罪並罰

❿ 刑法問題問大師

BCD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規定:"實施盜竊犯罪,造成公私財物損毀的,以盜竊罪從重處罰;又構成其他犯罪的,擇一重罪處罰。"所以,A正確。
盜竊後為掩蓋罪行而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按照上述規定,應當「以盜竊罪從重處罰;又構成其他犯罪的,擇一重罪處罰」b 錯誤。

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屬盜竊罪與信用卡詐騙罪的競合,——屬於法條競合——以信用卡詐騙罪處罰。
盜竊商業秘密的,屬盜竊罪與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競合,從一重罪定罪處罰——屬於法條競合——以盜竊商業秘密罪處罰。

熱點內容
不動產證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1 22:38:33 瀏覽:101
葉仙兒道德 發布:2025-02-11 22:38:21 瀏覽:892
民法總論案例選評 發布:2025-02-11 22:27:24 瀏覽:768
刑事訴訟法龍宗智 發布:2025-02-11 21:24:59 瀏覽:289
刑法同業競 發布:2025-02-11 21:19:32 瀏覽:995
後勤領導幹部學習准則條例心得 發布:2025-02-11 21:03:29 瀏覽:639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
消費者權益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5-02-11 19:29:40 瀏覽:14
廣東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2-11 18:47:46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