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國民法
『壹』 兩會通過了哪部重要法律: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對人格權的保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破解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矛盾沖突,不僅標志著我國法治建設達到新的高度,更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貳』 兩會閉幕後,有新民事訴訟法嗎
兩會閉幕之後,並沒有新的民事訴訟法出台,現時仍然按2012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九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民事訴訟法處理相關問題。
相關資料: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由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12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九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叄』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會頒布民法典嗎怎麼總是出不來呢
雖然中國的法治抄進程在襲這三十年來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在很多方面還是不完善的,因此在目前的中國沒有一部非常完備的關於民法的《民法典》,只有相對較好的《民法通則》!
第一建國時間不長,中間又有很多挫折,法律的發展只在最近的三十年!
第二中國正處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期,社會矛盾正在漸漸的凸顯出來,將在解決這些問題中慢慢摸索成熟的法律條文!
完備的可能是《拿破崙法典》
『肆』 兩會民法總則關於自然能力人新的劃分
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指可完全獨立地進行民事活動,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包括18周歲以上和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能夠以自己勞動收入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指可以獨立進行一些民事活動但不能獨立進行全部民事活動的資格。包括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3、無民事行為能力: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包括未滿10周歲以下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由它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伍』 兩會通過了哪部重要法律
法律分析:兩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陸』 兩會進行時系列六丨《民法典》來了!維權不用坐在機器蓋子上哭
眾望所歸,首部《民法典》來了,從「法」到「典」註定深刻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汽車相關領域而言,隨著《民法典》的到來,維權將再也不用「坐在機器蓋子上哭」。與合同、人工智慧、召回相關的問題,《民法典》為弱勢消費者撐腰。
「接受不接受格式條款弱勢方說了算」
水滴汽車APP了解到,民法典目前共有1260條,其中合同編就佔了將近一半,達到525條。
《民法典·合同編》中明確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有法學專業人士將這一規定解讀為「接受不接受格式條款弱勢方說了算」。
事實上,在汽車消費各環節中,涉及到合同的問題往往最讓人頭疼。密密麻麻的格式條款,普通消費者很難具備辨明關系、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甚至一些不良商家還會故意在合同中埋「坑」,一旦出現問題就以「白紙黑字」為由推卸責任。
據國內媒體報道,天津一起平行進口車交易詐騙案中,商家就故意在格式合同里加入強制車輛三包內容,消費者需繳納額外費用,如果不繳納要求退車的又要承擔合同違約金。
有法學專家指出,現在《民法典》中就考慮到選擇權留給弱者,接受不接受格式條款弱者做決定。
「汽車召回,生產者、銷售者買單」
《民法典》第四章產品責任第一千二百零六條規定: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擴大的,對擴大的損害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前款規定採取召回措施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擔被侵權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民法典》這一新規雖然並不針對某一項具體產品,而是規范整體商品召回體系,但就目前而言,汽車和家電類產品是召回大頭。而相較於家電類產品,汽車召回成本更高、舉證更難、消費者維權更加不易。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累計召回了653萬余輛,召回汽車143次,涉及39個汽車品牌。其中新能源車召回12批次、33281輛,因潛在自燃隱患而展開召回的共有6520輛缺陷車輛;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的新能源汽車數量有6217輛。而像特斯拉這樣生產企業在國外的新能源車企,國內銷售公司很難解決。
有業內專家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表示,「召回是針對汽車等產品缺陷產生的強制義務,對召回的完善有利於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利益。不止是生產者,銷售者也要遵守法律規定。」該業內人士說到,「明確規定從支付檢測費用等多方面保護消費者權益,提高了召回的相關法律效力。」
「對人工智慧、互聯網等科技問題留足完善空間」
自動駕駛車輛交通事故責任界定中,關鍵是確定車的自動程度,釐清人和機器、技術的結合關系。
自動駕駛車輛出現交通事故誰來承擔責任?《民法典》中規定要「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相較之前的《侵權責任法》增加了「和本法」的表述。
而在《民法典》同時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有業內專家指出,兩者結合看,或將為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提供法律和倫理界限。
與此同時,有國內媒體在評論中也寫到,「《民法典》充分考慮到了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對人類經濟社會的影響,對它們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原則進行規范的同時,對未來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新事物、新問題也留下了足夠空間。」
文/祁佳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兩會通過了哪部重要法律
法律分析:兩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它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捌』 急,關於兩會的民法論文選題(在線等~~)高分求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定信心。」在今年的兩會上,「中國信心」成為熱門詞彙。對經濟形勢的清醒認識,應對危機的正確決策,改革開放積累的深厚「家底」,「萬眾一心、黃土成金」的團結奮斗……有利的基礎和條件,讓我們面對危機時,顯得鎮定從容。
中國信心,是中國力量的源泉。可是,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困難和機遇並存的復雜局面、面對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光有信心是不夠的。要想在經濟寒冬中孕育生機、在危機中搶佔先機、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不僅要靠中國信心,還要靠擔當精神,靠中國人民的意志、能力和智慧。
在小小的地球村,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我們無法推脫、無處逃避。被動應付,無所作為,就會錯失發展良機;主動出擊、有所作為,就可能迎頭趕上,甚至後來居上。應對危機也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需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需要各行各業、各族各界共同擔當重任。
在中國崛起的歷史進程中,從來就不缺少擔當精神。推翻帝制的孫中山,建立新中國的毛澤東,啟動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即使是你我身邊,也不乏平民英雄。自發奔赴冰雪災害前線的唐山農民,在地震的廢墟中徒手扒出倖存者的戰士,在窮鄉僻壤支教多年的大學生……他們的身上迸發的志氣和勇氣,成為激勵我們戰勝困難、勇敢前行的精神動力。
共克時艱,還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大膽創新。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們有些企業倒閉了,可是也有不少企業逆勢成長,逆風飛揚。成功的事例充分說明,釋放創造活力,提高創新能力,苦幹、實干加巧幹,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中國能否通過科技突破,創造新的社會需求,催生新一輪經濟繁榮?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怎樣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打造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如何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補上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短腿」……對此,人民在期盼,世界在矚目。
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的今天,中國的一舉一動格外引人關注。有俄羅斯媒體指出,中國經濟出現了恢復的跡象,有望率先走出全球危機。對於致力於民族復興的中國來說,走出危機僅僅是第一步。在未來的日子裡,中國既要努力實現工業化,又要追趕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既要實現國內的可持續發展,又要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中國人的志氣、勇氣和智慧,讓人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玖』 求詳細解釋一下兩會啦!謝謝哦!
2008年3月3日和3月5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此次召開的兩會繼往開來,總結了上一個五年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提出了新的五年建設計劃,兩會堅持改革創新和推動科學發展,堅持關注民生,集中討論了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許多重大問題。
兩會召開期間將審議通過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決議法案,從而能夠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實現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為了更好地宣傳、學習兩會文件精神,特邀請專家學者,對會議內容進行了深入系統地分析解讀,並精心錄制了專題講座。本講座將是各地區各部門及廣大黨員幹部進行學習的理想輔助教材。
第一講:全面貫徹十七大精神,堅持改革創新,推動科學發展
主講人: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副院長 劉春教授
第二講:看兩會熱點、解析政府公共政策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王滿傳教授
第三講:2008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主講人: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 王小廣
第四講:關注兩會、傾情民生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 龔維斌教授
第五講: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汪玉凱教授
其它相關兩會教材:《幹部培訓大講堂——解讀兩會熱點 聚焦民生發展》、《2008年兩會文件亮點解讀--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黨課大講堂—2008「兩會」熱點專題學習講座》等等!
2008年兩會文件亮點解讀
一:中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宏觀分析(115分鍾)
主講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常修澤
二:建設服務型政府與「大部制」改革(100分鍾)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汪玉凱
三:建設新型公關服務型財政體制(90分鍾)
主講人: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周天勇
四:基本公關服務均等化和服務型政府建設(100分鍾)
主講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丁文竹
析去年兩會亮點觀今年兩會看點
艾君/文
「艾君博侃兩會」首篇博文回顧了1979年我國重大方略和重要事件,簡單展望綜述了2009年我國面臨的問題和面對的大事兒。
還有幾天,全國兩會將在北京拉開序幕。所以,艾君認為有必要與博友們一起簡單回顧一下「2008年兩會的意義給我們的意義」以及對即將召開的「2009年兩會的特殊背景和意義」作一些簡單的分析展望。
去年兩會亮點多多,以關注民生而出台的《物權法》,以及打油詩進兩會、道歉政治上兩會等,標志著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進步--
去年兩會召開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初年,在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年份背景下召開的;也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在即,改革開放30周年迎面走來,抗擊雪災考驗政府應急能力取得勝利之後的背景下召開的。委員代表針對我國物價、機構改革、醫改、住房等國計民生問題,反腐倡廉、政府應急能力、環境污染治理、幹部的選拔、教育、新農村建設、社會穩定與和諧等大政方針問題以及糧食生產、經濟發展、北京奧運等問題討論熱烈,建言獻策。
所以,去年兩會話題不少,亮點也不少。但筆者認為,2008兩會最引人注目的亮點有兩個:一是審議通過了《物權法》和《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二是代表委員以及高層領導的發言自由,折射出中國民主政治文明建設的進步。
去年「兩會」首先是「兩會」審議了《物權法》。一部起草於1993年的法律,歷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從一審到七審,從向社會全文公布徵求1萬多條意見到專門召開100多次座談會、立法論證會,《物權法》草案終於在08年兩會期間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民法,標志著中國的社會經濟、民生法制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另外,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在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提出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備受關注的「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改革,從原則設想到具體實現邁出了關鍵性一步。實施「大部制」能有效解決部門職能交叉的現象,提高工作效率,有利於政府部門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據悉,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雖然沒有推行「大部制」,但也在不斷地進行機構改革。從1982年到2003年,國務院機構先後進行了五次改革,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少到了28個。
去年兩會還有一個亮點的就是「民主政治的進步」。代表委員以及高層領導敢於掏心窩、反映民意的多了,講真話、實話多了,官話、套話少了。這在以往「兩會」的歷史上還真是不多見的。有的委員甚至把民間諷刺政府的打油詩也作為討論話題向總理轉述,這體現出會議的自由、民主和暢所欲言,能夠反映群眾的心聲,代表民意。這種參政議政氣氛,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進步。此外,長期分管外貿等領域工作的中國「鐵娘子」吳儀針對社會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參加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公開向代表道歉。官員們對工作的失誤敢於道歉,這又是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進步。
總而言之,「兩會」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社會政治、民主、經濟的文明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作用的事情,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2008年,在經歷了雪災、騷亂、地震、食品安全等危機,又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以及神七發射成功的喜悅,進行了改革開放30年的總結回顧之後,面對著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困惑,進入2009年的中國還將面臨著許多實際困惑。面對著民生、經濟發展、和諧文明建設等難題,兩會又會有哪些重大舉措和好的建言獻策呢?09兩會必有新的看點--
又是一個陽春的三月,伴隨著春風春雨,對億萬人民來說,2009年承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又即將在北京召開,我們對會議更多的是關注和期待。
綜合分析看來,2009年兩會具有特殊的背景和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凸現「5個一」的大背景:
其一,取得抗震救災勝利後的第一個兩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罕見的8.0級大地震,震撼全球,億萬炎黃子孫以堅強的民族精神,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災偉大勝利。
其二,北京奧運會圓滿舉辦並取得輝煌成就後的第一個兩會。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圓了炎黃子孫百年奧運夢想,實現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美好願景,完成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以及「文明奧運、平安奧運」的奧運宿願。北京奧運取得了運動競技和文明觀賽的雙豐收,創下了奧運史上眾多的第一,成為人類奧運史上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將永載奧運史冊。
其三,農村改革發展行動綱領—《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推出後的第一個兩會。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經過充分討論、認真審議,一致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農業穩,天下安。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這個決定,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出發,明確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和戰略舉措。這個決定,體現了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要求,適應當前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億萬農民的共同心願,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
其四,紀念回顧中國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後的第一個兩會。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全會提出,要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方針指導下,審查和解決歷史上遺留的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決定在黨的生活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加強民主,加強黨的領導機構和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開始承擔起艱巨的使命。從此,沉睡封閉多年的中國,走向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年的偉大歷程和偉大成就深刻昭示我們: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其五,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的第一個兩會。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海嘯、信用危機及華爾街海嘯等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大量銀行和金融投資機構倒閉,連鎖反應影響到世界相關國家的經濟下滑和金融機構出現擠兌風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機。盡管對中國經濟影響沒有美國等國家大,但對中國產品出口、經濟增長、就業等影響較大。
在如此多的社會大背景下召開的「兩會」,自然有著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反腐倡廉、震區重建、奧運場館利用、推進農村改革和新農村建設具體落實、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等問題,以及包括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食品安全、醫改、收入分配等民生話題也將會成為中國09年兩會的關注話題。
今年兩會背景特殊,意義也大,相信看點就會多多,讓我們期待著!(艾君2009年2月27日於北京)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於200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此次兩會召開正值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際,因而意義重大不同尋常。兩會對上一年度的建設成就和經驗教訓進行了認真總結,集中討論了2009年面臨的形勢任務和熱點問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社會民生,科學決策並審議通過了一系列深化改革,保持經濟增長,拉動內需,促進就業,保障民生的決議法案,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創造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拾』 全國兩會提案內容!2020年兩會熱點有哪些
【導讀】5月21日兩會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表決通過了關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時間的決定。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十五次主席會議日前在京召開。會議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5月21日在北京召開。今年兩會不一樣,八大看點值得關注,新冠疫情防控、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法典草案、民生保障、外部環境應對…
看點一:新冠疫情防控
看點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看點三:打贏脫貧攻堅戰
看點四: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看點五:加大民生保障兜底力度
看點六:審議民法典草案
看點七:應對外部環境
看點八:展望「十四五」規劃
對中國而言,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如今,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疫情之下,中國將如何助推全球戰「疫」合作?特殊之年,中國將擘畫怎樣的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考驗面前,中國將如何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都是和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也是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