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和物權法
㈠ 民法大還是物權法大
你好,首先民法。合同法。物權法都是基本法。其法的階位是一樣的。村民組織法與物權法也是基本法。地位一樣。 一般是憲法(根本法)》法律(基本法)》法規(各地方行政法規)
橫向來看 人大制定的效力高於政府制定的。
㈡ 請問民法與物權法的關系
物權法是我國民法法典體系的一個部分。
目前有民法通則,擔保法、繼承法、婚姻法等,物權法和這些法律一樣同屬普通法。
1、《民法通則》對於共有財產,部分共有人主張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張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證明財產是按份共有的,應當認定為共同共有。《物權法》第八條 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物權法草案將抵押、留置關系規定在第四編擔保物權。民法通則在第五章民事權利第一節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中未規定抵押權、留置權,由此發生的抵押權、留置權屬債權范疇,是一種優先債權。前者寫在物權,後者規定在債權,出現不一致。
3、物權法草案在所有權編中規定:國家機關對其支配的不動產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國辦事業單位對其支配的不動產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收益處分的權利,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又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這些條文同寫在所有權一編,按照常人通常理解,很容易導出國家機關、國辦事業單位、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享有所有權的推論。法律的導向性很強,社會上又有人鼓吹法人所有權,將國家機關、國辦事業單位、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寫在所有權編,極易被法人所有權論調鑽空子。法人所有權論調的要害是架空國家所有權,為私有化鳴鑼開道,它的危害必須高度警惕。
㈢ 關於《民法》和《物權法》的案例分析!
這案例夠亂的。根據國家城市居民住宅的管理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專規定,各住戶本著互鄰友好屬、方便生產生活、團結友愛互助的原則,各自在行使合法權利的時候不得侵害他方的合法權利。甲訴乙以其危害了安全為由要求拆除搭建的構建物,乙方應當消除該危害的存在,可以適當縮減尺寸或採取更為有效的辦法。乙在主張權利時,對其主張應有足夠的法律根據,並在訴訟中行使反訴權,但從本案例來看,似乎缺少足夠的法律事實支撐。
㈣ 物權法屬於民法的嗎
物權是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因此物權法歸屬於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民商法律部門。
根據我國2011年發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其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經濟法、刑法、行政法、社會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分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㈤ 民法通則與物權法有哪些不同規定
《民法通則》屬於一般法,《物權法》相對於民法是特別法,特別法優先於一般法。
1、《民法通則》第88條:.對於共有財產,部分共有人主張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張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證明財產是按份共有的,應當認定為共同共有。
《物權法》第一百零三條: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
《物權法》第八條 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物權法》將抵押、留置關系規定在第四編擔保物權。
《民法通則》在第五章民事權利第一節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中未規定抵押權、留置權,而在第二節債權中的第八十九條(二)、(四)規定了抵押、留置關系,由此發生的抵押權、留置權屬債權范疇,是一種優先債權。前者寫在物權,後者規定在債權,出現不一致。
3、《物權法》在所有權編中規定:國家機關對其支配的不動產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國辦事業單位對其支配的不動產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收益處分的權利,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又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這些條文同寫在所有權一編,按照常人通常理解,很容易導出國家機關、國辦事業單位、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享有所有權的推論。法律的導向性很強,社會上又有人鼓吹法人所有權,將國家機關、國辦事業單位、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寫在所有權編,極易被法人所有權論調鑽空子。法人所有權論調的要害是架空國家所有權,為私有化鳴鑼開道,它的危害必須高度警惕。
《民法通則》將全民所有制企業對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依法享有的經營權寫在承包經營權之後,很明顯,承包經營權是用益物權,國有企業法人的經營權更是用益物權。
4、社會主義國計民生財產與其它財產是同等保護還是特別保護
5.所有權人是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還是公民
《物權法》創造了私人所有權的字樣,對私人解釋說,包括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等,等字又含哪些,沒說。因此,物權法草案認為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等也是物權主體,享有所有權,是所有權人。
《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主體是公民、法人,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規定在公民一章中,它們是公民從業的一種形式,不是與公民並行的獨立民事主體。對於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所經營的財產,其所有權屬於造就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公民,而不屬於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這個外殼。
6、拾得遺失物是拾金不昧還是收取保管費,對於拾得物,
《民法通則》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這是說,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拾金不昧。如果拾得人支出實際費用,則按無因管理辦,由失主償付。倘若拾得人沒有支出實際費用,則不能向失主討要報酬。
《物權法》規定:所有權人、遺失人等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必要費用,要求遺失人支付保管費。民法室討論會上,孫禮海等同志認為,撿了錢包、手機,揣在兜里、擱在家裡就是保管,按照物權法草案所寫,失主就應支付保管費。
㈥ 民法通則和物權法那個更權威
不存在哪個權威的問題,民法通則屬於一般法,而物權法屬於特別法。但在適用上,存在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也就是說兩步法律針對同一個法律問題都有做出規定,優先適用物權法。
㈦ 民法典物權編與物權法的區別
民法典施行以後,現存的物權法就失效了。
㈧ 《民法准則》和《物權法》關系
民法通則涵蓋各類民事法律關系,系總類法。物權法僅調整因物權而產生的民事關系,系分類法。
民法通則第2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物權法第2條規定,物權法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二產生的民事關系。供參考。
㈨ 物權法和民法通則沖突時使用哪個
物權法和民法發生沖突的時候,
由於民法通則是目前我國民法領域的基本法,而物權法只是規范物權領域的法律,所以,依據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之一的特別法優於一般法原則使用物權法,樓上所說的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是不對的,那個原則應是一部法律規定的相同方面新舊不同時採用的原則
㈩ 物權法與民法通則
1 乙與丙兩人的民事效力並不待定。此次交易是有效的。因為丙是善意第三人。
2 丙受到法律保護。甲不同意售出,該畫所有權還是歸丙。而甲只能向乙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