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的司法解釋
1. 司法解釋屬不屬於我國的正式法律淵源
司法解釋不屬於我國的正式法律淵源。
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包括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兩種。
審判解釋,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審判解釋對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具有約束力,是辦案的依據。
司法解釋就是依法有權做出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廣義上是指,每一個法官審理每一起案件,都要對法律做出理解,然後才能夠具體適用。
因此,必須對法律做出解釋,才能做出裁判。每一個案件都要這樣做。由最高法院對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出的解釋就是司法解釋。
中國的司法解釋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
2. 我國司法解釋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和什麼
律師解答:
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
3. 司法解釋在我國法律中的地位
簡單地說,法律從制定出來便不能任意更改,社會在變化發展,法律有了滯後性,司法解釋在法理學允許的前提下做出界定或補充,或指導如何具體應用。
解釋有很多種,包括國務院的行政法規解釋,全國人大常委的法律解釋、最高院的司法解釋等等。
司法解釋一般由最高法院、檢察院作出,只能對審判、檢查工作具體應用的法律作出解釋,公布30日後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備案。
國務院、中央軍委、省級人大常委、最該法院、最高檢察院認為司法解釋與法律抵觸都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書面提出審查的要求。
其他任何人認為司法解釋與法律抵觸都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書面提出審核的建議。
4.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必須經過誰討論通過
經過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就行了!後報全國人大法工委備案,如果法工委認為有違法的條款,可以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修正!
5. 我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各有多少個
形式「解釋」、「規定」、「批復」、「決定」為司法解釋的4形式。
1、對在審判工作中如何具體應用某一法律或者對某一類案件、某一類問題如何應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釋,採用「解釋」的形式。
2、根據立法精神對審判工作中需要制定的規范、意見等司法解釋,採用「規定」的形式。
3、對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就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請示制定的司法解釋,採用「批復」的形式。
4、修改或者廢止司法解釋,採用「決定」的形式。
註:200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修正了《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確定「解釋」、「規定」、「批復」、「決定」為司法解釋的4形式,新增加「決定」的形式。 [編輯本段]四、適用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編輯本段]五、關於「意見」和「座談會紀要」1、根據《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司法解釋僅有「解釋」、「規定」、「批復」、「決定」4種形式。
2、「意見」雖然是對法律適用問題的解釋,但對於人民法院來說,不能算是司法解釋,只能認定為司法解釋性文件。對於司法解釋性文件,沒有作出是否援引的規定。司法實務中,司法解釋性文件,是不能與法律條款一起在裁判文書中直接援引的。
3、「座談會紀要」也只是最高法院眾多文件中的一個,不具有司法解釋所具有的普遍司法效力。
註:司法解釋性文件指與司法解釋有相同之處,但其不具備司法解釋應有的制發程序、發文格式和法律效力等某些形式或實質特徵的規范性司法文件。但未見到有司法文件或者理論著述給出定義。(本文所稱司法解釋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
6. 我國司法解釋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檢察院來解釋。但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可以解釋法律。這兩者有什
1、兩高的解釋,叫司法解釋,人大黨委會的解釋,叫立法解釋。你的困擾,正好反映了我國關於法律解釋的現狀:普通百姓只知有司法解釋,不知有立法解釋。
2、我國法律解釋存在如下問題:人大常委會很少行使這一職權,立法解釋的數量較少,而具體運用的解釋則非常活躍。(說句不好聽的,不幹正事!)
3、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概述
立法解釋:通俗說,對某個法律現象,在實踐中往往會見仁見智,以致產生法律規范在實施中的嚴肅性和統一性的問題。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立法機關根據立法意圖對法律規范在適用中的問題進行限制或者擴張解釋,以進一步明確其內涵和外延,准確地執行法律。這種解釋,就是立法解釋。
司法解釋: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辦理訴訟案件時,也會對法律規范的內涵,外延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和作出判斷,這種分析和判斷,就是對法律規范適用的一種司法解釋。司法機關對如何適用法律規范所作的解釋,是正式解釋的一種。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兩高就審判和檢察工作如何具體運用法律、法令進行的解釋即為司法解釋」。
4、如前所述,立法解釋是國家立法機關對立法律規范含義的解釋,屬於有權的法律解釋中效力最高的解釋。其與司法解釋的最大區別在於效力及適用范圍更高更廣。司法解釋必須服從立法解釋。
5、立法解釋主要形式及現狀:
1、是法律草案在審議通過,立法機關所作的起草說明或者對法律草案的修改說明,當法律草案通過後,其「說明」也視為一並通過,「說明」中有關適用法律的具體解釋也自然就屬於立法解釋的范疇;
2、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正在施行的法律的有關條款的具體含義等問題所作的解釋;
3、是在國務院、兩高對法律規范的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出現原則分歧或者對有關法律適用的理解不一致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處理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立法解釋。
在我國,立法解釋工作長期以來總是一個薄弱環節,有權進行立法解釋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法律賦予的權力「有權不用」的問題十分突出。司法解釋卻到處是!
6、司法解釋的現狀
根據立法機關的授權,「兩高」在審判、檢察工作中,針對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相繼制定了大量的司法解釋及其他具有司法解釋性質的規范性文件(如批復、答復、復函等),這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問題,特別是從司法解釋的內容上看,普遍存在侵入立法領域甚至取代立法的問題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在對199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3條關於「在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上搶劫」規定中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限制解釋為「……大中型計程車」,明確地把小型計程車排除在「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之外,就有取代立法解釋之嫌。
7、你的困擾,就是下面的現狀造成的:
(一)立法機關對立法解釋工作長期疏於職守,「有權不用」 。
(二)立法機關對司法解釋中存在的「越權」現象熟視無睹。
(三)有權制定司法解釋的機關「重製定、輕清理」問題,而且制定司法解釋缺少「章法」和監督機制。
7. 我國的司法解釋現狀
我國的法律屬於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不同,其中一個明顯的區別就在於英美法系是屬於案例法,法律解釋有以往審判的案例為參照,也就是只要以前有這樣的案例就可以這樣去解釋;而大陸法系就沒有這個特點,在所以很多法律條文在涉及到具體的案件中的理解,往往需要具體的解釋,尤其是依據立法精神制定的一些規范。
在我國司法解釋具有普遍的司法效力,即在不與其他法律、法規抵觸的情況下具有司法效力。
8. 簡述我國司法解釋的基本作用
司法解釋,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法令)的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的補充規定。
司法解釋分為四種;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司法解釋。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3,國務院及主管部門司法解釋。4,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司法解釋。
法律即使再完備,也難以避免「法律漏洞」現象。在法律存在著漏洞的情況下,司法解釋具有填補漏洞的作用。實際上,由於法律規則乃是對復雜的社會現象進行歸納、總結而作出的一般的、抽象的規定,因此人們對規則的含義常常有可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而每一個法官在將抽象的規則運用於具體案件的時候,都要對法律規則的內涵及適用的范圍根據自身的理解作出判斷,而此種判斷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法律的解釋。更何況成文法本身不是完美無缺的,而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漏洞,因此,法律解釋對任何法律的適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司法過程中,更需要對法律規范作出明確的解釋,從而正確地適用法律和公正地裁判案件。
在我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已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立法體系。然而,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由於立法不健全及一些基本法律的缺乏,特別是由於立法者一直採用「宜粗不宜細」的原則制訂法律,從而使許多法律條文過於原則、抽象甚至含糊,立法滯後和操作性不強的特點突出,由此給法院適用法律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立法機關因立法任務繁重,很難加強立法解釋,面對此種狀況,最高人民法院加強了司法的解釋工作,並形成了內容極為豐富、涉及面十分廣泛的司法解釋系統。大量司法解釋不僅填補了嚴重存在的法律漏洞,而且為法官裁判案件提供了更為具體、明確的規則依據。司法解釋在我國整個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有了最高法院的各種司法解釋,才使得各級法院依法審判成為可能。
9.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 法規和司法解釋,如果簽訂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將導致的結果是
導致該合同是無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9)根據我國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四十七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10. 我國司法解釋的主體是什麼
司法解釋,法律解釋的一種。屬正式解釋。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所專做的說明。對某一案件在適屬用法律上所做的解釋,只對該案件有效,沒有普遍約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釋,對下級法院通常具有約束力。違背憲法與法律的司法解釋無效。我國有權進行司法解釋的主體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