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四條

民法典四條

發布時間: 2022-01-27 15:10:17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規定中包含哪些法律規則

民法典》1254條:物業服務企業的「晴天霹靂」,高空拋物,物業服務企業要承擔安全保障義務!

「高空墜物」被喻為「城市上空的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不斷鵬飛,房地產企業蓬勃發展,房屋越建越高,讓人行走在大街上難免忐忑不安。近年來,高空墜物砸死人現象亦是屢見不鮮,真是「禍從天上來」,而這類案件往往因無法找到「侵權人」而只是獲得少許補償,而導致多少受害家庭維權無門。《民法典》昨天中國歷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部法典,比《侵權責任法》等更具科學性、權威性,《民法典》1254條給受害家庭維權帶來曙光,但對於物業服務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

2. 我國民法典第四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3. 民法典1034條維護公民哪方面的安全

是個人信息方面的安全。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4. 民法典一千二百一十四條怎樣理解

《民法典》就原《侵權責任法》

有哪些具體修改

1、在侵權責任的構成方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對於侵權行為的損害結果要件進行了完善,由「侵害民事權益」變為「侵害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這一改變更加符合法律實務中對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認定時的操作,比如行為人高空拋物,這就是一個侵權行為,但是下方無人,或者拋出物沒有傷到他人,沒有造成損害結果,那麼就不能追究其民事侵權責任行為。但也要注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規定「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躲過了民事侵權責任,卻觸犯刑法,一樣被法律所制裁,高空拋物不可取!

2、新增「自甘風險」的相關規定,回應實踐問題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是一條完全新增的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活動組織者的責任適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條的規定。」

「自甘風險」原則問題在司法實踐中一直是一個備受矚目的事情,最關注這一問題的,莫過於體育法律界的朋友們,體育類活動是最容易造成人體損傷的,小傷自然不必多說,但時不時發生的嚴重損傷,非常容易引起侵權責任糾紛,體育活動的組織者,特別是校園體育活動的組織者校方,都會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束手束腳。例如體育老師組織學生折返跑導致學生摔倒受傷、公司組織員工進行足球比賽隊員鼻骨受傷斷裂等案件,都有判定學校或組織者甚至參與者承擔相應比例的賠償責任,可能這些實務判例中有多方面的考慮才讓組織者承擔了部分責任,但不可避免的是普通大眾看到這種新聞時並不會仔細研究其中的判決依據,只會記住事件的起因和結果,那麼就會導致文體活動的開展大大受限,大家都對這樣的事情畏之如虎,體育課換成數學課,周末運動俱樂部換成上網打游戲,不利於全民身心的健康發展。

因此,這次立法將「自甘風險」納入是一次極大的進步,體現了法律對體育行業的時代關懷,對於促進全民理性、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提高體育活動效率和質量,加強和完善體育法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正是組織文體活動可能帶來風險,只有釋放這樣一種風險,才能夠激發更多舉辦活動者的熱情。但注意,這一條文也不是所有組織或者參與者的「免責尚方寶劍」,任何組織或者參與者也都應當盡到自己的應有義務,在大街上組織踢球,慫恿喝了酒後進行跑步等劇烈運動,那麼等到的很有可能就是《民法典》的侵權責任懲罰。

3、新增「自助行為」條款,並明確了其限制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同樣也是一條全新的法律條文:「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受害人採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何為「自助行為」,根據法律條文的描述,不難想到留置權,留置權的定義是指債權人因合法手段佔有債務人的財物,在由此產生的債權未得到清償以前留置該項財物並在超過一定期限仍未得到清償時依法變賣留置財物,從價款中優先受償的權利。實務中常常引用留置權的糾紛就有交予維修物品又不支付維修費用的案件,比如維修手機,維修過後不支付費用,維修方不返回手機,對手機行使留置權。那麼「自助行為」與以前《擔保法》及《物權法》所規定的留置權有什麼區別呢?

此前,早在我國2009年以前侵權責任法制定過程中,第三稿就刪除了第一、二稿中有關民事自助行為的規定,其原因就是該「自助行為」條款實為免責條款,有著它存在的必要意義,但不同於留置權要求「債權人已經合法佔有債務人的財產,且財產與債權屬同一法律關系(如上述維修手機,手機交予維修人被合法佔有,拖欠的維修費屬於同一法律關系)」,「自助行為」不要求基於合法途徑佔有侵權人財物,可以直接「扣留」,更不要求所佔有財物與侵權行為有直接關系。因此,這樣的免責條款很有可能受到濫用,所以被刪除。

但是,「自助行為」在生活中卻是存在並具有合理性的,例如有人想吃「霸王餐」,在飯店用餐後聲稱沒錢,拒絕買單。飯店限制其離開,並打電話報警,這種行為即為民事自助行為,缺少對這樣行為的法律定義與限制的法律體系就是不完整的。所以此次民法典修訂,再次將「自助行為」條款加入侵權責任篇,同時為了防止濫用,明確了適用條件為「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並規定「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同時並不賦予受害人百分百的免責權力——「受害人採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4、人身損害賠償新增「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了「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的計算標准,而原《侵權責任法》未規定賠償「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故《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在人身損害賠償費用中進行了新增,將司法解釋中的「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納入了立法,提升了立法層級,現在被明確的可以合法主張的費用有:「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

5、完善了對侵權造成財產損失的賠付順序規定

原《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先按照所受損失進行賠償,所受損傷難以確定的,按照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進行賠償,這樣會出現一種情況即被侵權人能舉證的所受損失小於侵權人所獲利益時,被侵權人的權益無法得到完全保障,侵權人也得不到應有懲罰,有可能使得侵權人更加肆無忌憚。因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對此進行了完善,所受損失與所獲利益為同一賠償順位,按照最高的進行賠付,進一步保障了被侵權人的完整權益。

6、將《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四條納入立法

我們時常看到有「熊孩子」毀壞他人物品被索賠的新聞,但這類新聞大多因為熊孩子毀壞的物品價值高昂,不好好管教「熊孩子」的「熊家長」心有不平,不願賠付的時候才會鬧上新聞甚至訴至法庭,這樣的「熊孩子」數不勝數,但是生活中往往有的被毀壞物品可能價值並不高昂,可對擁有者來說卻可能有重大意義,可能是亡故的親友遺物,也有可能所看重之人贈與,被毀壞了心痛無比卻不能獲得多少賠償,「熊孩子與熊家長」也不能得教訓長記性。因此司法解釋就對此進行了規定,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第二款「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則提升了其立法層級,明確了特定物損害的精神賠償責任。所以,應當管住自己,更應當管住孩子,不要隨便損壞甚至翻動別人的物品。

7、明確了委託監護的侵權責任

上一條說了「熊孩子」造成他人損害時監護人需要承擔責任,那麼如果監護人委託他人進行監護時「熊孩子」造成他人損害該怎麼辦呢?《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條規定,委託他人監護的情況下,無、限制民事行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依然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受委託人則承擔過錯責任,即有過錯才需承擔責任。

8、新增關於侵害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

各種科技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越發突顯,知識產權的侵害行為也越來越多,但是很多知識產權的價值很難衡量,實務工作中對於侵害賠償數額也難以確定,因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條新增條文「故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進一步提高了惡意侵害知識產權的違法成本,體現了法律隨時代在進步和完善。

9、履行工作或因勞務致他人損傷,一樣有可能要承擔責任

我們都知道,單位的工作人員或者個人勞務關系中的勞務方在履行工作職責的時候造成他人損害的,都是由單位或者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與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新增規定,在用人單位或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勞務方進行追償。因此,在生活工作中,謹慎總不是壞事。

10、明確承攬活動中,定作人只承擔過錯責任

不同於單位工作關系與個人勞務關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條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造成第三人或者自己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侵權責任,除非定作人的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錯的才承擔相應責任。

11、為網路用戶與網路服務提供者完善了侵權處理法律指南

現如今網路發展迅速,在大數據網路背景下,人們的隱私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網路用戶利用網路的侵權行為也越來越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條至一千一百九十七條可謂網路用戶與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指南,完整規定了在侵權行為發生後,權利人有權如何應對侵權行為(向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初步侵權證據與權利人真實身份信息),以及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怎樣配合維權的同時(及時採取措施,否則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不因為一方「保障權利」而「侵權」另一方(被指侵權用戶享有聲明權,可以提交不存在侵權行為的證明,並提供真實身份信息),這幾條有關網路侵權的規定是也是《民法典》里字數最多的幾條法律條文,完美體現了一句話---「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12、機動車交通事故的責任明確

《民法典》侵權責任篇第五章交通事故責任共修改了6條條文,新增4條條文,主要對各種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責任承擔進行了明確,首先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的,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未經允許駕駛他人機動車的,由駕駛人承擔賠償責任,所有人與管理人只承擔過錯責任;盜、搶機動車的,由盜、搶人與車輛駕駛人(盜、搶人與駕駛人不是同一人的)承擔連帶責任。

大家非常關注的非營運車輛與無償搭車人損害的問題,即俗稱「搭便車」問題,明確了「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體現了法律對保護受害者權益和鼓勵助人為樂二者之間的平衡。

新增條款明確了交通事故損害後的賠償優先順序:強制保險---商業保險---自行賠付。

13、遺失病歷不再是醫療事故中的借口

《民法典》侵權責任篇第六章醫療損害責任賠償修改了7條法條,主要是進行一些表述上的完善,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醫療機構的過錯推定條款。因為在實務工作中,發生醫療事故時,要進行責任認定,病歷記錄是非常重要的證據,但是詳細的醫療記錄由醫療機構保管,常常出現醫療機構以遺失為借口逃避法律責任。因此在《民法典》的立法過程中,明確遺失、偽造、篡改或違法銷毀病歷資料的,均直接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除此之外,本章新增了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對患者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以及侵害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時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14、破壞生態「罪加一等」

《民法典》於一千二百二十九條至一千二百三十五條以新增「破壞生態」為污染後果或新增整條法條的形式,對當前社會發展中,無視生態環境的侵權行為進行了嚴格約束,同惡意侵害知識產權一樣,被侵權人還有權提出懲罰性賠償,進一步加大了侵權人的違法成本,不但如此,國家機關或相應的合法組織還有權要求侵權人對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或承擔修復費用,以及相關的一切損失與調查、評估鑒定費用、防止損害擴大費用等。所以,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犧牲環境進行發展早已不可取。

15、「高空拋物」明令禁止

最開始我們就說過了「高空拋物」問題,這一行為不但觸犯了刑法,造成他人損害的,也必然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鑒於實際生活中,高空拋物的事情時常發生,《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法條第一句即「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當拋擲物或墜落物致人損害的,整棟樓的「連坐」義務也不是開玩笑的,該法條規定在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時,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以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但也新增了補償人可以再向侵權人進行追償的規定。同時物業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發生而未採取的,也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法條的最後還新增了公安機關的調查義務,明確應當由公安機關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避免因「連坐」導致承擔賠償責任的普通老百姓無法找到真正侵權人而權益受損。

5. 民法典第四條規定,法律對未成年人老年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6. 物權法第四條民法典第207條驚訝哪兩個字

差別不大,民法典多了一個「平等」倆字,還有把「單位」改成了「組織」,算是更嚴謹一些,因為組織不僅包括單位

7. 民法典第4條中國法人民幣的使用

民法典第4條規定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該條規定是民法典平等原則的體現,即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因性別、民族、年齡、職業等受歧視,任何人適用法律也是平等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條的規定是: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9. 我國民法典第4條規定法律對未成年人

第四條規定了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地位平等,不能強迫未成年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民事活動應該遵循自願和誠實信用原則

熱點內容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
法學概論下載 發布:2025-02-11 15:32:58 瀏覽:435
大連市勞動法產假規定 發布:2025-02-11 15:29:11 瀏覽:605
廣西社區矯正條例 發布:2025-02-11 14:58:38 瀏覽:250
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2-11 14:52:20 瀏覽:498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 發布:2025-02-11 14:09:13 瀏覽:648
入選區黨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2-11 13:50:16 瀏覽:45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尋親路 發布:2025-02-11 13:34:31 瀏覽:770
刑法的私塾pdf 發布:2025-02-11 13:12:04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