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求凰刑法
Ⅰ 請介紹謎語的格式
謎語格式
帶*為常見格式
1、鞦韆格 *
謎底限定兩個字。兩字前後位置互移後扣謎面。
例一:「今天」(猜國名一)
謎底:「日本」。按格法規定讀作「本日」,扣謎面。
例二:「皆大歡喜」(猜四川地名一)
謎底:「樂都」。兩字位置互移後讀成「都樂」,切題。
2、卷簾格 *
謎底字數須三字以上。有後向前讀,以倒讀意扣謎面。
例一:「函授」(猜常用詞一)
謎底:「講信用」。根據格法要求,卷簾倒讀為「用信講」,以切題意。
例二:「總愛吃苦」(猜成語一)
謎底:「食不甘味」。倒讀為「味甘不食」,反扣謎面。
3、曹娥格
別名:碑陰格。它的構成方法是用化形衍義得出,謎底每個字都要左右分讀(或上下分讀),以扣合其謎面。
例如:天作絲絲道難行,含淚揮手送君行。(打一鳥名:露禽)
猜時,謎底應讀作「雨路人離」才扣合謎面。
4、白頭格 *
又名「素冠」、「皓首」、「粉面」、「壽星」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射時謎底首字諧讀,用別字代替扣謎面。
例一:「廢品」(猜《水滸》人名一)
謎底:「吳用」。根據格法要求,謎底首字「吳」用諧音「無」字代替,讀「無用」。
例二:「走讀」(猜哲學名詞一)
謎底:「形而上學」。謎底中首字「形」用諧音「行」代替,「行而上學」扣謎面。
5、梨花格 *
又名「諧音」、「玉冰」、「飛白」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均諧讀。
例一:「獨自售貨」(猜國名一)
謎底:「丹麥」。以諧音「單賣」與謎面相合。
例二:「速寫」(猜稱謂一)
謎底:「會計」。以諧音讀作「快記」扣謎面。
6、粉底格 *
又名「素履」、「白足」、「踏雪」格。謎底字數在兩字以上,末一字諧讀才能扣面。
例一:「不彎不曲」(猜數學名詞一)
謎底:「絕對值」。謎底最後一字「值」應諧讀作「直」,扣謎面。
例二:「一絲不苟」(猜中葯名一)
謎底:「細辛」。謎底末一字「辛」用諧音讀作「心」,方扣謎面。
7、素心格 *
又名「玉帶」、「素腰」、「夾雪」格。謎底字數在三字以上。謎底中間一字以諧音讀,作別義解扣謎面。
例一:「默讀」(猜學科名一)
謎底:「心理學」。謎底中間的「理」諧讀作「里」,全句讀成「心裡學」,扣面。
例二:「語言要統一」(猜近代史人名一)
謎底:「譚嗣同」。根據格法要求,謎底中間的「嗣」諧讀作「詞」,諧讀後為「譚詞同」,「譚」同「談」與「言」相扣,「同」與「統一」相扣。
8、燕尾格
又名「燕翦」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末一字須是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猜時左右分開作兩字讀。因其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格。
例一:「暫勿動手術」(猜法律名詞一)
謎底:「緩刑」。將謎底末字「刑」分開讀為「開刀」,與前面的字連續讀成「緩開刀」,便可扣謎面。
例二:「洛神賦」(猜河北地名一)
謎底:「臨漳」。謎底末一字「漳」左右分開讀為「水章」,與「臨」連續讀作「臨水之章」。
9、蝦須格
又名「丫髻」格。謎底字數在兩字以上,謎底首字左右分開作兩個字讀,並與後面的字連起來讀以扣謎面。取其形似蝦須而得名。
例一:「巾幗英雄傳」(猜魯迅作品篇目一)
謎底:「好的故事」。「好」字左右分開讀為「女子」,連續讀成「女子的故事」。
例二:「手術學」(猜法律名詞一)
謎底:「刑法」。「刑」字左右分開讀作「開刀」,與「法」連續為「開刀法」。
10、展翼格
又名「振翅」、「剖腹」格。謎底字數在三字以上的奇數詞或片語,中間一字應為左右分讀的合體字,並與上下文連起來,以切合謎面。
例一:「三八獻禮,六一賀詞」(猜書名二)
謎底:「祝福、好孩子」。「好」字分開讀成「女子」,與上下文連讀為「祝福女子孩子」,切合謎面題意。
11、上樓格
又名「登高」、「踢斗」格。謎底字數須字三字以上。謎底末一字移置首字前面與下文貫通讀,以扣謎面。
例一:「三顧茅廬」(猜人事用語一)
謎底:「諸葛亮會」。把「會」字移到「諸」字之前讀成「會諸葛亮」。
例二:「放眼世界」(猜哲學名詞一)
謎底:「世界觀」。將「觀」冠於「世」字之前,便讀成「觀世界」,切合謎面。
12、下樓格
又名「低頭」格。此格法與「上樓」相似,不同之處是將謎底的首字位移到底末。
例一:「玉田」(猜美術名詞一)
謎底:「中國畫」。按格法要求將「中」字位移到「畫」字之後,讀成「國畫中」。
例二:「陽春白雪」(猜地理名詞一)
謎底:「寒溫帶」。「寒」字位移至「帶」字之後讀成「溫帶寒」,扣謎面。
13、上下樓
謎底字數須在四字以上的詞或片語,謎底首尾兩字互移成別義緊扣謎面。
例一:「言」(猜成語一)
謎底:「人而無信」。將首字「人」與尾字「信」位置互換,讀成「信而無人」。
例二:「三代人都好」(猜《紅樓夢》人名二)
謎底:「良兒、孫紹祖」。據格法要求,把首字「良」與末字「祖」位置互移,讀成「祖、兒、孫紹良」,切合謎面意。
14、調首格
又名「乙上」、「睡鴨」格。謎底須三字以上。格法是將謎底的第一、第二字互調位置與下面字連讀扣謎面。
例一:「籌良策」(猜建築名詞一)
謎底:「房子設計」。根據謎面所示,「良」別解作漢代的張良,由此自然聯想到他的字為「子房」得出謎底為「子房設計」。一、二字位置互換,才能貼切扣合謎面。
例二:「蜃樓」(猜地名一)
謎底:「上海市」。格法要求將「上海」二字位置互移,讀作「海上市」扣謎面。
15調尾格
又名「乙上」格。格法與「調首」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把謎底最後兩字位置互調。
例一:「懸崖勒韁」(猜國名一)
謎底:「瓜地馬拉」。猜這條謎時,根據謎面提示及謎目所限制范圍,聯想得出謎底,把謎底最末兩字位置互換,讀成「危地拉」,即切謎面。
例二:「紅色娘子軍」(猜電影名一)
謎底:「英雄兒女」。把「兒女」二字位置互換,讀成「英雄女兒」,與謎面意合。
16、雙鉤格
又名「己巳」格。因「己巳」形似雙鉤而得名。謎底字數限定四字,扣面時須將前兩字與後兩字位置對調讀。
例一:「滿座皆曰去」(猜成語一)
謎底:「言行一致」。前二字與後二字對調,讀成「一致言行」。
例二:「臉譜」(猜四字常用語)
謎底:「頭面人物」。互調位置後,讀成「人物頭面」。
17、蠅頭格
又名「墊巾」格。此格法與「蝦須格」相似,謎底須二字以上。首字須是上下結構的,分成兩字並與後面的字連讀。
例:「野火燒不盡」(猜《聊齋志異》篇目一)
謎底:「董生」。把「董」字上下分讀為「艹(草)重」,連讀為「草重生」,扣面。
18、中分格
又名「斷錦」格。謎底字數為奇數,須在三字以上,中間一字上下分開作兩字讀。
例一:「隆中決策」(猜地名一)
謎底:「三岔河」。謎面取《三國演義》回目,諸葛亮於隆中分析三分天下的形勢。將中間「岔」字分讀為「分山」,與上下文連讀成「三分山河」,切合謎面。
19、蜓尾格
又名「墊足」格。謎底須二字以上,謎底末字上下分開作兩字讀。
例一:「多多」(猜外國地名一)
謎底:「開羅」。「羅」上下分讀為「四夕」,與「開」連成「開四夕」,正扣謎面。
例二:「由」(猜《三國演義》人名一)
謎底:「黃忠」。「忠」字上下分讀為「中心」,與「黃」連讀為「黃中心」,「黃」字中間是「由」。
20、迴文格
謎底字數須三字以上。格法是將謎底先順讀,後倒讀,把兩次讀的意思合起來以扣謎面。
例一:「龍門」(猜成語一)
謎底:「充耳不聞」。先順讀後倒讀成「充耳不聞,聞不耳充」。「龍」字充「耳」為「聾」,「聞」字去「耳」為「門」,扣合巧妙。
例二:「大爆冷門」(猜攝影名詞一)
謎底:「強反差」。先順讀如前,後倒讀為「差反強」,兩者意思連續讀為「強反差,差反強」,扣合自然。
21、落帽格 *
又名「脫帽」、「免冠」格。謎底須三字以上。猜時將謎底首字略去不讀。
例一:「良師」(猜常用語一)
謎底:「好好先生」。把首字「好」略去不讀,而以「好先生」扣謎面。
例二:「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猜明代人名一)
謎底:「李時珍」。將「李」字略去,以「時(間)珍(貴)」扣謎面。
22、脫靴格 *
又名「無底」、「棄履」格。要求謎底字數在三字以上,將謎底的最後一字摒除(不入謎義),以所余文字扣謎面。
例一:「鬨堂大笑」(猜東北地名一)
謎底:「齊齊哈爾」。「爾」字去除,以「齊齊哈」扣合謎面。
例二:「玉環」(猜京劇名一)
謎底:「楊門女將」。「將」字略去,以「楊門女」切合題意。
23、轆轤格
謎底字須為四字以上的偶數詞或片語。猜射時謎底的字逢雙互移位。如四字的謎底,其第一與第二字位置互移,第三與第四字位置互移,以此類推。
例一:「長城南北」(猜人體穴位名二)
謎底:「內關、外關」。「內」與「關」互移為「關內」,「外」與「關」互移為「關
外」,連續讀成「關內、關外」,緊扣謎面。
例二:「醉漢開汽車」(猜成語一)
謎底:「乘人之危」。依格法讀作「人乘危之」,以扣謎面。
24、紅豆格 *
謎底須在三字以上。猜時將謎底斷開頓讀扣謎面。此格現一般不標出,以「頓讀」代之。
例一:「電扇」(猜四字常用語一)
謎底:「轉變作風」。把謎底頓讀成 「轉,變作風」,以切合謎面。
例二:「九十九」(猜成語一)
謎底:「百無一是」。將謎底頓讀成「百無一,是」才切合謎面。
25、摘遍格
又名「摘蓋」、「揭頂」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射時去除謎底每個字的相同的字頭,只取其下半部的字義扣合謎面。
例一:「朝辭白帝彩雲間」(猜農業用語一)
謎底:「籬笆」。按格法要求,去掉相同「竹」字頭,為「離巴」切題。白帝城位於四川,「巴」可作四川的代稱。
例二:「何故至此」(猜外國地名一)
謎底:「萊茵」。將「萊茵」相同的「艹」字頭去除,為「來因」切謎面。
26、放踵格
又名「摘底」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去除謎底每字下方相同部首,只取其上半部字義扣謎面。
例一:「萬家寶」(猜二字常用語一)
謎底:「遭遇」。去除相同的「辶」,為「曹禺」扣謎面。「萬家寶」乃「曹禺」原名。
27、離合格 *
又名「金鍾」格。此格謎底字數不限。只是謎底每個字必須是合體字,猜時先分後合讀(或先合讀後分讀),使謎底一個字讀成三個或四個字。
例一:「絕代佳人」(猜字一)
謎底:「好」。先正讀為「好」,再分讀成「女子」,連續讀做「好女子」,緊扣謎面。
例二:「夕陽」(猜字一)
謎底:「曬」。先分讀成「日西」,再合讀為「曬」,連續讀作「日西曬」以扣謎面。
28、碎錦格
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將謎底字分拆作二字或三、四字讀。
例一:「眾口一詞」(猜郵電用語一)
謎底:「信筒」。將「信筒」二字分拆讀做「人言個個同」,與謎面相照應。
例二:「都是曾經滄海人」(猜中葯名一)
謎底:「竹瀝」。把「竹瀝」二字分開讀作「個個歷水」,以扣謎面。
29、求凰格
格名取「鳳求凰」之意。要求謎底與謎面成對仗、講平仄外,還須在謎底附加具有對偶意義的關聯詞,如「雙、偶、合、匹配、同、聯」等字。
例一:「鳥唱歌」(猜成語一)
謎底:「對牛彈琴」。「鳥唱歌」與「牛彈琴」相對,冠以
「對」字即構成謎底。
例二:「主詞」(猜語文名詞一)
謎底:「雙賓語」。「主詞」與「賓語」相對,附加「雙」字即成謎底。
30、遙對格 *
又名「楹聯」、「求偶」、「鴛鴦」格。謎底一般不少於兩個字。謎面與謎底成對偶句式,平仄協調,對仗工穩,如對聯中的「小對句」一般。以詞義近而意遠者為上乘。
例一:「紅五分」(猜電影名一)
謎底:「黑三角」。
例二:「五月黃梅天」(猜飲料一)
謎底:「三星白蘭地」。
31、隱目格
此格與其他格有所不同(只有探驪格與其相似),根據謎面所示,只標出謎格,不標謎目。猜射時,帶出謎目並與謎底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一:「說文解字」(隱目格)
謎底:「書名,論語」。其中「書名」實際上就是所隱謎目(因《說文解字》是一部書)而「論語」即是書名,從字面上又能與謎面相扣。
例二:「赤芍白芍」(隱目格)
謎底:「中葯名,雙花」。「赤芍」與「白芍」二者既是中葯,又是花卉。
32、探驪格
又名「驪珠」格。格法與「隱目」格相似。謎條上只寫出謎面與謎格,不標出謎目,猜時帶出謎目並與謎底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一:「吾」(探驪格)
謎底:「成語,有言在先」。謎面只有一個 「吾」字,根據聯想推斷,要成為一個語字,必須在「吾」字前加個「訁」字,才能構成「語」字。「成語」即謎目,與「有言在先」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二:「旭」(探驪格)
謎底:「節日,八一」。「旭」節去一個「日」為「九」,「八一」之和為「九」。
33、蕉心格
又名「乙中」格。謎底須四字以上的偶數詞或片語,中間兩字位置互換後與上下文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一:「魔術表演」(猜成語一)
謎底:「化為烏有」。「為烏」互換位置後,連續讀成「化烏為有」,扣合謎面。
例二:「暴君」(猜法律名詞二)
謎底:「元兇、首惡」。「凶」有「首」互換位,連續讀為「元首」,扣合謎面。
34、抵銷格
謎底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片語成。中間除有相同的字外,還含有與「抵銷」義有關的關聯詞,如「掉、去、省、沒、遷、無」等字。相互抵銷後以所余字扣謎面。
例:「說」(猜古人名二)
謎底:「司馬談、司馬遷」。將謎底中相同的「司馬」去掉,「遷」字摒除,余「談」字與謎面相扣。
35、解領格
別名:鴛肩格。謎底須四字以上,謎底的第二個字左右分開成兩個字,連上下文讀切合謎面。例如:
江淮河漢常作客。(打一成語:四海為家)
將第二個字拆為「水每」連上下文為「四水每為家」,切合謎面
36、摘領格
別名:折領格、折項格、射喉格。謎底需四字以上,除去第二個字候切合謎面。例如: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打三電影:家、望鄉、新的一代)
除去「望」為「家鄉新的一代」。
37、折脛格
別名:脫襪格、緩帶格、不脛格。謎底需四字以上,倒數第二字除去。例如:分(打一電影:汾水長流)
讀「汾水流」切合謎面。
38、期艾格
謎底需三字以上,其中有疊字,除去一個疊字後切合謎面。例如:乘法入門
(打二雜技節目名:馴馬、馬術)
去一「馬」讀「馴馬術」切合謎面。
39、神龍格
別名:謎底需用長句為宜,上半截大部分切合謎面,下半截少部分出去,除去的少部分字應由旁邊的鄰字消除。例如:瞎子(打一電影:看不見的戰線)
將「戰線」除去切合謎面。
40、折柳格
別名:謎底需用長句為宜,下半截大部分扣合謎面,上半截少部分除去,除去的少部分字由旁邊的鄰字消除。例如:「以君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打一外國首都名:帕拉馬里博)
只取「馬里博」,「帕」字由鄰字「拉」掉。
41、聯珠格
別名:連珠格。謎底大都取材於詩、詞、文句中的連接句或字,以上一句末一字,下句的第一字,連綴成一詞。不能用片語作謎底。例如:十二克。 (打毛澤東詞二句: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打勝」切合謎面,「打」對「十二」,「勝」對「克」。
42、加冠格
別名:正冠格、加冕格。謎底大部分取材於詩、詞、文連接著的兩個句子,句子文義不足,需借上句末一字,加至本句的句首連續,以補充謎底句文的不足。例如:大江東去。(打一紅樓夢詞句:……水,無復向西流)
從原句的「東逝水」借來「水」字。
43、加履格
別名:進履格。謎底大都取材於詩、詞、文中連接著的兩個句子,用上一句全句,加下一句首句,連讀切合謎面。例如:黨的號召(打一《韓非子"顯學》句:一國可使齊、為)
從下句「為治者用眾而舍寡」解來「為」字。
44、牟尼格
與「紅豆格」相反,取消謎底的逗號,上下串讀成一句,成謎。例如:文丞相印。(打《左傳》一句:信,國之寶也)
此典出自文天祥曾任丞相,封信國公。去逗號後為「信國之寶也」。
45、玉版格
將謎面的字,部分暗隱叫銷。如謎面上發現有「勿、不、休、莫、去、別、漏、流、泛等字眼,就把鄰近的多餘的字除去,剩下的字,才是有關謎底的字。例如:漏船載酒泛中流。
(打古文《喜雨亭記》一句:是歲之春)
猜時,將「載酒」二字作為謎面,其餘字已暗隱,「載」扣「歲」,「酒」扣「春」。
46、泄白格
別名:露面格、漏底格。燈謎術語,稱之為「露春」,為文義謎的大忌。例如:施珠則太赤,施粉則太白。(打唐詩七言一句:卻嫌脂粉污顏色)
「粉」字底面相犯,在謎規上不允許。此格曾有不少子格,如犯第一字為「露頭」,第二字為「露頸」,中央一字為「露腹」,倒數第二字為「露脛」,末字為「露尾」。
47、帶目格
謎底一般只用一片語成,謎面前兩字隱格目名稱,不標謎格,讓猜中時並帶出人名、地名和數字等等來。例如:甲午風雲(干支十二寅辰)
其中「干支」為所隱之目,「二」是隱目所帶之數字,「寅」、「辰」是謎底,他們包括在十二干支之內,與謎面「甲」、「午」相扣。
48、內附格
別名:暗附格、藏藏格。謎底需用具有格名的句子,暗附格名,須能體現格名的用意。例如:獎
(打一《西遊記》人名:卷簾大將)
謎面「獎」是「大將」的倒讀,和「卷簾格」的用意。
49、簪花格
謎底需用兩字以上的詞或成語,謎底的第一個字只允許加草字頭或竹字頭。例如:張苞
(打一成語:方興未艾)
「方」字加草字頭成「芳」,以「芳興未艾」切合題意。
50、反切格
以謎面或謎底的兩個字「切音」,即將上一字的聲母和下一字的韻母相切,得一個字,再加上「反」或「切」字,切合謎面。例如:槍林(打一常用詞:親切
謎面「槍林」反切成「親」,扣謎底「親切」,「切」是附加字。
51、重門格
別名:二進宮格、疊戶格。謎底用一字、一詞或短句組成,不直接解釋謎面的意義,謎面先射中寓意,後入本意,經過轉義才切合謎面。例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亥(打一字:蟲)
第一層門,先從謎面十二地支中,獨缺戌;第二層門,應知戌屬狗,狗即犬。經轉義,獨缺犬,為蟲字。
52、蘇黃格
謎底的詞不直釋謎面的意思,先以諧音附會,後才入本意,經過轉義才切合謎面。例如:剪燭。
(打一古科舉名:狀元)
「剪燭」會意「一夾一明」,經諧音附會成「一甲一名」,即「狀元」。
53、徐妃格 *
格名出自李商隱《南朝詩》中「只得徐妃半面妝」而得名。梁元帝後妃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來時,便化妝成半面妝等候。因此又叫「半妝格」。此格謎底必須在兩字以上,偏旁、部首相同。
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讀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謎面。
例一:「小舅子」(猜化學元素二)
謎底:「鈉、銻」。根據格法規定把「鈉銻」相同的偏旁「釒」去掉後為「內弟」,
照應謎面。
例二:「閻王告示」(猜昆蟲名一)
謎底:「螟蛉」。各去掉左邊相同的偏旁「蟲」字,以「冥令」切合謎面。
54、遺珠格
別名:解帶格、鴻溝格、挖心格、折腰格、比干格、抹胸格等。謎底需三字以上單數字,最中央的一字除去。例如:口(打一成語:因小失大)讀「因失大」切合謎面。
更完整的請參閱網路
http://ke..com/view/1162327.html
http://ke..com/view/18420.html
Ⅱ 請問謎語裡面的那些格是什麼意思像鞦韆格,梨花格……把每個格的解答方法說了更好。
什麼是謎格?就是根據謎面去扣合謎底時,另外須遵守的格律。謎格既給扣合謎底增加了限制,也給扣合謎底增加了提示。 謎格的正式應用最初於明朝時期,文人墨客們為了豐富燈謎的內容和形式,增加了猜謎的難度,開始在燈謎中採用各種謎格。而真正使各地各時期的名目眾多的謎格得到比較統一的應用,當歸功於明末揚州的馬蒼山,他撰寫的《廣陵十八格》把十八種常用的謎格作了詳盡的定義,這十八種謎格為: 巻簾格、鞦韆格、齊妃格、求凰格、棃花格、上樓格、下樓格、摘帽格、脫靴格、白頭格、玉帶格、粉底格、蝦須格、蜂腰格、燕尾格、破錦格、蕉心格、亥豕格,這些謎格多數至今仍在應用。謎格介紹 :
1.鞦韆格,謎底限定兩個字。兩字前後位置互移後扣謎面。
〖例〗「今天」(打國名一)謎底:「日本」。
2.卷簾格,謎底字數須三字以上。以倒讀意扣謎面。
〖例〗「函授」(打常用語一)謎底:講信用(讀做「用信講」)
3.徐妃格,格名出自李商隱南朝詩中「只得徐妃半面妝」而得名。梁元帝後妃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來,便化妝成半面妝等候。因此又叫半妝格。此格謎底須在兩字以上,偏旁、部首相同。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讀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謎面。
〖例〗「小舅子」(打化學元素二)謎底:鈉,銻(讀作「內弟」)
4.白頭格,又名「素冠」、「皓首」、「粉面」、「壽星」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謎底首字讀諧音,用別字代替扣謎面。
〖例〗「廢品」(打《水滸》人名一)謎底:吳用。(「吳」字讀成諧音作「無」)。
〖例〗「走讀」(打哲學名詞一)謎底:形而上學(首字「形」用諧音讀作「行」)
5.梨花格,又名「諧音」、「玉冰」、「飛白」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均諧讀。
〖例〗「個體戶售貨」(打國名一)謎底:「丹麥」。諧音讀作「單賣」與謎面相合。
6.粉底格,又名「素履」、「白足」、「踏雪」格。謎底字數在兩字以上,末一字諧讀才能扣合謎面。
〖例〗「不彎不曲」(打數學名詞一)謎底:「絕對值」(最後一字「值」諧讀作「直」。)
7.素心格,又名「玉帶」、「素腰」、「夾雪」格。謎底字數在三字以上。謎底中間一字讀成諧音,作別義解扣謎面。
〖例〗「默讀」(打學科名一)謎底:「心理學」(中間一字「理」諧讀作「里」)。
8.燕尾格,又名「燕翦」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末一字須是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猜時左右分開兩字讀。
〖例〗「洛神賦」(打河北地名一)
謎底:臨漳(末一字讀作「水章」,因而謎底解為「臨水之章」)
9.蝦須格,又名「丫髻」格。謎底字數在兩個以上,謎底首字左右分開作兩個字讀,並與後面的字連起來讀以扣謎面。
〖例〗「手術學」(打法律名詞一)謎底:刑法(「刑」字左右分開讀作「開刀」)
10.展翼格,又名「振翅」、「剖腹」格。謎底字數須的三字以上的奇數詞或片語,中間一字應為左右分讀的合體字,並與上下文連起來,以切合謎面。
〖例〗「八月秋風高怒號」(打俗語一)謎底:「卷鋪蓋」。謎面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的首句。
11.上樓格,又名「登樓」、「踢斗」格。謎底字數須在三字以上。謎底末一字移置首字前面與下文貫通讀,以扣謎面。
〖例〗「放眼全球」(打哲學名詞一)謎底:「世界觀」(將「觀」冠於「世」字之前,便讀成「觀世界」,切合謎面。)
12.下樓格,又名「低頭」格。此格法與「上樓」相似,只是將謎底的首字移到末尾。
〖例〗「陽春白雪」(猜地理名詞一)謎底:「寒溫帶」(讀成「溫帶寒」,方可與「陽春-白雪」相扣。)
13.上下樓,謎底字數須在四字以上的詞或片語,謎底首尾兩字互移成別義緊扣謎面。
〖例〗「言」(猜成語一)謎底:「人而無信」(將首字「人」與尾字「信」互換,讀成「信而無人」便切題意。)
14.調首格,又名「乙上」、「睡鴨」格。謎底須三字以上。格法是將謎底的第一、第二字互調位置與下面字連讀扣謎面。
〖例〗「蜃樓」(打中國地名一)謎底:上海市(按格法讀成「海上市」)。
15.調尾格,又名「乙下」格。格法與「調首」相似,不同的是在於把謎底最後兩字位置互調。
〖例〗「懸崖勒韁」(猜國名一)謎底:「瓜地馬拉」(讀成「危地拉馬」,即切謎面。)
16.雙鉤格,又名「已巳」格。因「已巳」形似雙鉤而得名。謎底限定四字,扣謎面時須將前兩字與後兩字位置對調讀。
〖例〗「滿座皆曰去」(猜成語一)謎底:「言行一致」(前兩字與後兩字對調,讀成「一致言行」。)
17.蠅頭格,又名「墊巾」格。此格法與「蝦須格」相似,謎底須二字以上。首字須是上下結構的,分成兩字並與後面的字連讀。
〖例〗「野火燒不盡」(猜《聊齋志異》篇目一)謎底:「董生」(把「董」字上下分讀為「草重」,因而連讀為「草重生」,即扣合謎面。
18.中分格,又名「斷綿」格。謎底字數為奇數,須在三字以上,中間一字上下分開作兩個字讀。
〖例〗「隆中決策」(猜地名一)謎底:「三岔河」(謎面取自《三國演義》回目,諸葛亮於隆中分析三分天下的形勢。將中間「岔」字讀為「分山」,與上下文連讀成「三分山河」,切合謎面。)
19.蜓尾格,又名「墊足」格。謎底須二字以上,謎底末字上下分開作兩字讀。
〖例〗多多(打外國地名一)謎底:「開羅」(「羅」字上下分讀為「四夕」,與「開」連讀成「開四夕」,切合謎面。)
20.迴文格,謎底字數須三字以上。格法是將謎底先順讀,後倒讀,把兩次讀的意思合起來以扣謎面。
〖例〗「大爆冷門」(猜攝影詞一)謎底:「強反差」(先順讀如前,後倒讀為「差反強」,兩者意思連續讀為「強反差,差反強」,扣合自然。
21.落帽格,又名「脫帽」、「免冠」格,謎底須三字以上。猜時將謎底首字略去不讀。
〖例〗「良師」(打常用語一)謎底:「好好先生」(把首字「好」略去不讀,而以「好先生」扣謎面。)
22.脫靴格,又名「無底」、「去履」格。要求謎底數字在三字以上,將謎底最後一字摒除(不入謎義)。
〖例〗「玉環」(猜京劇名一)謎底:「楊門女將」(「將」字略去,以「楊門女」切合題意。)
23.轆轤格,謎底字數須為四字以上的偶數片語。猜射時謎底的字逢雙互移位。如四字的謎底,其第一與第二字位置互移,第三與第四字位置互移,以此類推。
〖例〗「長城南北」(打人體穴位二)謎底:「內關,外關」(按謎格讀成「關內,關外」緊扣謎面。
24.紅豆格,謎底須在三字以上,猜時將謎底斷開頓讀扣謎面。此格現一般不標出,以「頓讀」代之。
〖例〗「九十九」(猜成語一)謎底:「百無一是」(將謎底頓讀成「百無一,是」才切謎面。)
25.摘遍格,又名「摘蓋」,「揭頂」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去除謎底各個字的相同字頭,只取其下半部的字義扣合謎面。
〖例〗「朝辭白帝彩雲間」(猜農業名詞一)謎底:「籬笆」(按格法,去掉相同的」竹」字頭,為「離巴」切題。
26.放踵格,又名「摘底」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去除謎底下方相同部首,只取其上半部字義扣謎面。
〖例〗「萬家寶」(猜二字常用語一)謎底:「遭遇」(去掉相同的部首,為」曹禺」扣謎面。「萬家寶」乃「曹禺」的原名。
27.離合格,又名「金鍾格」。此格謎底字數不限。只是謎底每個字必須是合體字,猜時先分讀後合讀(或先合讀後分讀),使謎底一個字讀成三個或四個字。
〖例〗「夕照」(打字一)謎底:「曬」(先分讀為「日西」,再合讀為「曬」,連讀作「日西曬」以扣謎面。)
28.碎錦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將謎底字拆作二字或三、四字讀。
〖例〗「眾口一詞」(猜郵電用物一)謎底:「信筒」(將「信筒」二字分拆讀作「人言個個同」,與謎面相照應。
29.求凰格,格名取「鳳求凰」之意。要求謎底與謎面成對仗,講平仄外,還須在謎底附加具有對偶意義的關聯詞,如「雙、偶、合、匹、配、同、聯」等字。
〖例〗「鳥唱歌」(打成語一)謎底:「對牛彈琴」(「鳥唱歌」與「牛彈琴」相對偶,並冠以「對」字即構成謎底。
30.遙對格,又名「楹聯」,「求偶」、「鴛鴦」格。謎底一般不少於兩個字。謎面與謎底成對偶句式,平仄協調,對仗工穩,如對聯中的「小對句」一般。以詞義近而意遠者為上乘。
〖例〗「古漢字」(猜古書名一)謎底:「新唐書」。
31.隱目格,此格與其他格不同(只有探驪格與其相似),根據謎面所示,只標出謎格,不標謎目(即要猜的項目)。猜射時,帶出謎目並與謎底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說文解字」(隱目格)謎底:「書名,論語」(其中「書名」實際上是所隱謎目--《說文解字》是一本書--而「論語」既是書名,從字面上又能與謎面相扣。
32.探驪格,又名「驪珠格」。格法與「隱目格」相似。謎條上只寫出謎面和謎格,不標謎目,猜時帶出謎目並與謎底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吾」(探驪格)謎底:「成語,有言在先」。謎面只有一個「吾」字,根據聯想推斷,要成為一個語字,必須在「吾」前加個「言」字,才能構成「語」字。「成語」即謎目。與「有言在先」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33.蕉心格,又名「乙中」格。謎底須四字以上的偶數詞或片語,中間兩字位置互換後與上下文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暴君」(猜法律名詞二)謎底:「元兇、首惡」(「凶」與「首」互換位,連續讀成為「元首凶惡」,扣合謎面。
34.抵銷格,謎底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片語成。中間除有相同的字外,還含有與「抵銷」義有關的關聯詞,如「掉、去、省、沒、遷、無」等字,相互抵銷後以所余字扣謎面。
〖例〗「說」(猜古人名二)謎底:「司馬談,司馬遷」。(將謎底中相同的「司馬」「遷」掉,余「談」字與謎面相扣。
Ⅲ 燈謎有多少個分別是哪幾個
謎語格式
帶*為常見格式
1、鞦韆格 *
謎底限定兩個字。兩字前後位置互移後扣謎面。
例一:「今天」(猜國名一)
謎底:「日本」。按格法規定讀作「本日」,扣謎面。
例二:「皆大歡喜」(猜四川地名一)
謎底:「樂都」。兩字位置互移後讀成「都樂」,切題。
2、卷簾格 *
謎底字數須三字以上。有後向前讀,以倒讀意扣謎面。
例一:「函授」(猜常用詞一)
謎底:「講信用」。根據格法要求,卷簾倒讀為「用信講」,以切題意。
例二:「總愛吃苦」(猜成語一)
謎底:「食不甘味」。倒讀為「味甘不食」,反扣謎面。
3、曹娥格
別名:碑陰格。它的構成方法是用化形衍義得出,謎底每個字都要左右分讀(或上下分讀),以扣合其謎面。
例如:天作絲絲道難行,含淚揮手送君行。(打一鳥名:露禽)
猜時,謎底應讀作「雨路人離」才扣合謎面。
4、白頭格 *
又名「素冠」、「皓首」、「粉面」、「壽星」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射時謎底首字諧讀,用別字代替扣謎面。
例一:「廢品」(猜《水滸》人名一)
謎底:「吳用」。根據格法要求,謎底首字「吳」用諧音「無」字代替,讀「無用」。
例二:「走讀」(猜哲學名詞一)
謎底:「形而上學」。謎底中首字「形」用諧音「行」代替,「行而上學」扣謎面。
5、梨花格 *
又名「諧音」、「玉冰」、「飛白」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均諧讀。
例一:「獨自售貨」(猜國名一)
謎底:「丹麥」。以諧音「單賣」與謎面相合。
例二:「速寫」(猜稱謂一)
謎底:「會計」。以諧音讀作「快記」扣謎面。
6、粉底格 *
又名「素履」、「白足」、「踏雪」格。謎底字數在兩字以上,末一字諧讀才能扣面。
例一:「不彎不曲」(猜數學名詞一)
謎底:「絕對值」。謎底最後一字「值」應諧讀作「直」,扣謎面。
例二:「一絲不苟」(猜中葯名一)
謎底:「細辛」。謎底末一字「辛」用諧音讀作「心」,方扣謎面。
7、素心格 *
又名「玉帶」、「素腰」、「夾雪」格。謎底字數在三字以上。謎底中間一字以諧音讀,作別義解扣謎面。
例一:「默讀」(猜學科名一)
謎底:「心理學」。謎底中間的「理」諧讀作「里」,全句讀成「心裡學」,扣面。
例二:「語言要統一」(猜近代史人名一)
謎底:「譚嗣同」。根據格法要求,謎底中間的「嗣」諧讀作「詞」,諧讀後為「譚詞同」,「譚」同「談」與「言」相扣,「同」與「統一」相扣。
8、燕尾格
又名「燕翦」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末一字須是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猜時左右分開作兩字讀。因其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格。
例一:「暫勿動手術」(猜法律名詞一)
謎底:「緩刑」。將謎底末字「刑」分開讀為「開刀」,與前面的字連續讀成「緩開刀」,便可扣謎面。
例二:「洛神賦」(猜河北地名一)
謎底:「臨漳」。謎底末一字「漳」左右分開讀為「水章」,與「臨」連續讀作「臨水之章」。
9、蝦須格
又名「丫髻」格。謎底字數在兩字以上,謎底首字左右分開作兩個字讀,並與後面的字連起來讀以扣謎面。取其形似蝦須而得名。
例一:「巾幗英雄傳」(猜魯迅作品篇目一)
謎底:「好的故事」。「好」字左右分開讀為「女子」,連續讀成「女子的故事」。
例二:「手術學」(猜法律名詞一)
謎底:「刑法」。「刑」字左右分開讀作「開刀」,與「法」連續為「開刀法」。
10、展翼格
又名「振翅」、「剖腹」格。謎底字數在三字以上的奇數詞或片語,中間一字應為左右分讀的合體字,並與上下文連起來,以切合謎面。
例一:「三八獻禮,六一賀詞」(猜書名二)
謎底:「祝福、好孩子」。「好」字分開讀成「女子」,與上下文連讀為「祝福女子孩子」,切合謎面題意。
11、上樓格
又名「登高」、「踢斗」格。謎底字數須字三字以上。謎底末一字移置首字前面與下文貫通讀,以扣謎面。
例一:「三顧茅廬」(猜人事用語一)
謎底:「諸葛亮會」。把「會」字移到「諸」字之前讀成「會諸葛亮」。
例二:「放眼世界」(猜哲學名詞一)
謎底:「世界觀」。將「觀」冠於「世」字之前,便讀成「觀世界」,切合謎面。
12、下樓格
又名「低頭」格。此格法與「上樓」相似,不同之處是將謎底的首字位移到底末。
例一:「玉田」(猜美術名詞一)
謎底:「中國畫」。按格法要求將「中」字位移到「畫」字之後,讀成「國畫中」。
例二:「陽春白雪」(猜地理名詞一)
謎底:「寒溫帶」。「寒」字位移至「帶」字之後讀成「溫帶寒」,扣謎面。
13、上下樓
謎底字數須在四字以上的詞或片語,謎底首尾兩字互移成別義緊扣謎面。
例一:「言」(猜成語一)
謎底:「人而無信」。將首字「人」與尾字「信」位置互換,讀成「信而無人」。
例二:「三代人都好」(猜《紅樓夢》人名二)
謎底:「良兒、孫紹祖」。據格法要求,把首字「良」與末字「祖」位置互移,讀成「祖、兒、孫紹良」,切合謎面意。
14、調首格
又名「乙上」、「睡鴨」格。謎底須三字以上。格法是將謎底的第一、第二字互調位置與下面字連讀扣謎面。
例一:「籌良策」(猜建築名詞一)
謎底:「房子設計」。根據謎面所示,「良」別解作漢代的張良,由此自然聯想到他的字為「子房」得出謎底為「子房設計」。一、二字位置互換,才能貼切扣合謎面。
例二:「蜃樓」(猜地名一)
謎底:「上海市」。格法要求將「上海」二字位置互移,讀作「海上市」扣謎面。
15調尾格
又名「乙上」格。格法與「調首」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把謎底最後兩字位置互調。
例一:「懸崖勒韁」(猜國名一)
謎底:「瓜地馬拉」。猜這條謎時,根據謎面提示及謎目所限制范圍,聯想得出謎底,把謎底最末兩字位置互換,讀成「危地拉」,即切謎面。
例二:「紅色娘子軍」(猜電影名一)
謎底:「英雄兒女」。把「兒女」二字位置互換,讀成「英雄女兒」,與謎面意合。
16、雙鉤格
又名「己巳」格。因「己巳」形似雙鉤而得名。謎底字數限定四字,扣面時須將前兩字與後兩字位置對調讀。
例一:「滿座皆曰去」(猜成語一)
謎底:「言行一致」。前二字與後二字對調,讀成「一致言行」。
例二:「臉譜」(猜四字常用語)
謎底:「頭面人物」。互調位置後,讀成「人物頭面」。
17、蠅頭格
又名「墊巾」格。此格法與「蝦須格」相似,謎底須二字以上。首字須是上下結構的,分成兩字並與後面的字連讀。
例:「野火燒不盡」(猜《聊齋志異》篇目一)
謎底:「董生」。把「董」字上下分讀為「艹(草)重」,連讀為「草重生」,扣面。
18、中分格
又名「斷錦」格。謎底字數為奇數,須在三字以上,中間一字上下分開作兩字讀。
例一:「隆中決策」(猜地名一)
謎底:「三岔河」。謎面取《三國演義》回目,諸葛亮於隆中分析三分天下的形勢。將中間「岔」字分讀為「分山」,與上下文連讀成「三分山河」,切合謎面。
19、蜓尾格
又名「墊足」格。謎底須二字以上,謎底末字上下分開作兩字讀。
例一:「多多」(猜外國地名一)
謎底:「開羅」。「羅」上下分讀為「四夕」,與「開」連成「開四夕」,正扣謎面。
例二:「由」(猜《三國演義》人名一)
謎底:「黃忠」。「忠」字上下分讀為「中心」,與「黃」連讀為「黃中心」,「黃」字中間是「由」。
20、迴文格
謎底字數須三字以上。格法是將謎底先順讀,後倒讀,把兩次讀的意思合起來以扣謎面。
例一:「龍門」(猜成語一)
謎底:「充耳不聞」。先順讀後倒讀成「充耳不聞,聞不耳充」。「龍」字充「耳」為「聾」,「聞」字去「耳」為「門」,扣合巧妙。
例二:「大爆冷門」(猜攝影名詞一)
謎底:「強反差」。先順讀如前,後倒讀為「差反強」,兩者意思連續讀為「強反差,差反強」,扣合自然。
21、落帽格 *
又名「脫帽」、「免冠」格。謎底須三字以上。猜時將謎底首字略去不讀。
例一:「良師」(猜常用語一)
謎底:「好好先生」。把首字「好」略去不讀,而以「好先生」扣謎面。
例二:「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猜明代人名一)
謎底:「李時珍」。將「李」字略去,以「時(間)珍(貴)」扣謎面。
22、脫靴格 *
又名「無底」、「棄履」格。要求謎底字數在三字以上,將謎底的最後一字摒除(不入謎義),以所余文字扣謎面。
例一:「鬨堂大笑」(猜東北地名一)
謎底:「齊齊哈爾」。「爾」字去除,以「齊齊哈」扣合謎面。
例二:「玉環」(猜京劇名一)
謎底:「楊門女將」。「將」字略去,以「楊門女」切合題意。
23、轆轤格
謎底字須為四字以上的偶數詞或片語。猜射時謎底的字逢雙互移位。如四字的謎底,其第一與第二字位置互移,第三與第四字位置互移,以此類推。
例一:「長城南北」(猜人體穴位名二)
謎底:「內關、外關」。「內」與「關」互移為「關內」,「外」與「關」互移為「關
外」,連續讀成「關內、關外」,緊扣謎面。
例二:「醉漢開汽車」(猜成語一)
謎底:「乘人之危」。依格法讀作「人乘危之」,以扣謎面。
24、紅豆格 *
謎底須在三字以上。猜時將謎底斷開頓讀扣謎面。此格現一般不標出,以「頓讀」代之。
例一:「電扇」(猜四字常用語一)
謎底:「轉變作風」。把謎底頓讀成 「轉,變作風」,以切合謎面。
例二:「九十九」(猜成語一)
謎底:「百無一是」。將謎底頓讀成「百無一,是」才切合謎面。
25、摘遍格
又名「摘蓋」、「揭頂」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射時去除謎底每個字的相同的字頭,只取其下半部的字義扣合謎面。
例一:「朝辭白帝彩雲間」(猜農業用語一)
謎底:「籬笆」。按格法要求,去掉相同「竹」字頭,為「離巴」切題。白帝城位於四川,「巴」可作四川的代稱。
例二:「何故至此」(猜外國地名一)
謎底:「萊茵」。將「萊茵」相同的「艹」字頭去除,為「來因」切謎面。
26、放踵格
又名「摘底」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去除謎底每字下方相同部首,只取其上半部字義扣謎面。
例一:「萬家寶」(猜二字常用語一)
謎底:「遭遇」。去除相同的「辶」,為「曹禺」扣謎面。「萬家寶」乃「曹禺」原名。
27、離合格 *
又名「金鍾」格。此格謎底字數不限。只是謎底每個字必須是合體字,猜時先分後合讀(或先合讀後分讀),使謎底一個字讀成三個或四個字。
例一:「絕代佳人」(猜字一)
謎底:「好」。先正讀為「好」,再分讀成「女子」,連續讀做「好女子」,緊扣謎面。
例二:「夕陽」(猜字一)
謎底:「曬」。先分讀成「日西」,再合讀為「曬」,連續讀作「日西曬」以扣謎面。
28、碎錦格
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將謎底字分拆作二字或三、四字讀。
例一:「眾口一詞」(猜郵電用語一)
謎底:「信筒」。將「信筒」二字分拆讀做「人言個個同」,與謎面相照應。
例二:「都是曾經滄海人」(猜中葯名一)
謎底:「竹瀝」。把「竹瀝」二字分開讀作「個個歷水」,以扣謎面。
29、求凰格
格名取「鳳求凰」之意。要求謎底與謎面成對仗、講平仄外,還須在謎底附加具有對偶意義的關聯詞,如「雙、偶、合、匹配、同、聯」等字。
例一:「鳥唱歌」(猜成語一)
謎底:「對牛彈琴」。「鳥唱歌」與「牛彈琴」相對,冠以
「對」字即構成謎底。
例二:「主詞」(猜語文名詞一)
謎底:「雙賓語」。「主詞」與「賓語」相對,附加「雙」字即成謎底。
30、遙對格 *
又名「楹聯」、「求偶」、「鴛鴦」格。謎底一般不少於兩個字。謎面與謎底成對偶句式,平仄協調,對仗工穩,如對聯中的「小對句」一般。以詞義近而意遠者為上乘。
例一:「紅五分」(猜電影名一)
謎底:「黑三角」。
例二:「五月黃梅天」(猜飲料一)
謎底:「三星白蘭地」。
31、隱目格
此格與其他格有所不同(只有探驪格與其相似),根據謎面所示,只標出謎格,不標謎目。猜射時,帶出謎目並與謎底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一:「說文解字」(隱目格)
謎底:「書名,論語」。其中「書名」實際上就是所隱謎目(因《說文解字》是一部書)而「論語」即是書名,從字面上又能與謎面相扣。
例二:「赤芍白芍」(隱目格)
謎底:「中葯名,雙花」。「赤芍」與「白芍」二者既是中葯,又是花卉。
32、探驪格
又名「驪珠」格。格法與「隱目」格相似。謎條上只寫出謎面與謎格,不標出謎目,猜時帶出謎目並與謎底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一:「吾」(探驪格)
謎底:「成語,有言在先」。謎面只有一個 「吾」字,根據聯想推斷,要成為一個語字,必須在「吾」字前加個「訁」字,才能構成「語」字。「成語」即謎目,與「有言在先」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二:「旭」(探驪格)
謎底:「節日,八一」。「旭」節去一個「日」為「九」,「八一」之和為「九」。
33、蕉心格
又名「乙中」格。謎底須四字以上的偶數詞或片語,中間兩字位置互換後與上下文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一:「魔術表演」(猜成語一)
謎底:「化為烏有」。「為烏」互換位置後,連續讀成「化烏為有」,扣合謎面。
例二:「暴君」(猜法律名詞二)
謎底:「元兇、首惡」。「凶」有「首」互換位,連續讀為「元首」,扣合謎面。
34、抵銷格
謎底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片語成。中間除有相同的字外,還含有與「抵銷」義有關的關聯詞,如「掉、去、省、沒、遷、無」等字。相互抵銷後以所余字扣謎面。
例:「說」(猜古人名二)
謎底:「司馬談、司馬遷」。將謎底中相同的「司馬」去掉,「遷」字摒除,余「談」字與謎面相扣。
35、解領格
別名:鴛肩格。謎底須四字以上,謎底的第二個字左右分開成兩個字,連上下文讀切合謎面。例如:
江淮河漢常作客。(打一成語:四海為家)
將第二個字拆為「水每」連上下文為「四水每為家」,切合謎面
36、摘領格
別名:折領格、折項格、射喉格。謎底需四字以上,除去第二個字候切合謎面。例如: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打三電影:家、望鄉、新的一代)
除去「望」為「家鄉新的一代」。
37、折脛格
別名:脫襪格、緩帶格、不脛格。謎底需四字以上,倒數第二字除去。例如:分(打一電影:汾水長流)
讀「汾水流」切合謎面。
38、期艾格
謎底需三字以上,其中有疊字,除去一個疊字後切合謎面。例如:乘法入門
(打二雜技節目名:馴馬、馬術)
去一「馬」讀「馴馬術」切合謎面。
39、神龍格
別名:謎底需用長句為宜,上半截大部分切合謎面,下半截少部分出去,除去的少部分字應由旁邊的鄰字消除。例如:瞎子(打一電影:看不見的戰線)
將「戰線」除去切合謎面。
40、折柳格
別名:謎底需用長句為宜,下半截大部分扣合謎面,上半截少部分除去,除去的少部分字由旁邊的鄰字消除。例如:「以君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打一外國首都名:帕拉馬里博)
只取「馬里博」,「帕」字由鄰字「拉」掉。
41、聯珠格
別名:連珠格。謎底大都取材於詩、詞、文句中的連接句或字,以上一句末一字,下句的第一字,連綴成一詞。不能用片語作謎底。例如:十二克。 (打毛澤東詞二句: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打勝」切合謎面,「打」對「十二」,「勝」對「克」。
42、加冠格
別名:正冠格、加冕格。謎底大部分取材於詩、詞、文連接著的兩個句子,句子文義不足,需借上句末一字,加至本句的句首連續,以補充謎底句文的不足。例如:大江東去。(打一紅樓夢詞句:……水,無復向西流)
從原句的「東逝水」借來「水」字。
43、加履格
別名:進履格。謎底大都取材於詩、詞、文中連接著的兩個句子,用上一句全句,加下一句首句,連讀切合謎面。例如:黨的號召(打一《韓非子"顯學》句:一國可使齊、為)
從下句「為治者用眾而舍寡」解來「為」字。
44、牟尼格
與「紅豆格」相反,取消謎底的逗號,上下串讀成一句,成謎。例如:文丞相印。(打《左傳》一句:信,國之寶也)
此典出自文天祥曾任丞相,封信國公。去逗號後為「信國之寶也」。
45、玉版格
將謎面的字,部分暗隱叫銷。如謎面上發現有「勿、不、休、莫、去、別、漏、流、泛等字眼,就把鄰近的多餘的字除去,剩下的字,才是有關謎底的字。例如:漏船載酒泛中流。
(打古文《喜雨亭記》一句:是歲之春)
猜時,將「載酒」二字作為謎面,其餘字已暗隱,「載」扣「歲」,「酒」扣「春」。
46、泄白格
別名:露面格、漏底格。燈謎術語,稱之為「露春」,為文義謎的大忌。例如:施珠則太赤,施粉則太白。(打唐詩七言一句:卻嫌脂粉污顏色)
「粉」字底面相犯,在謎規上不允許。此格曾有不少子格,如犯第一字為「露頭」,第二字為「露頸」,中央一字為「露腹」,倒數第二字為「露脛」,末字為「露尾」。
47、帶目格
謎底一般只用一片語成,謎面前兩字隱格目名稱,不標謎格,讓猜中時並帶出人名、地名和數字等等來。例如:甲午風雲(干支十二寅辰)
其中「干支」為所隱之目,「二」是隱目所帶之數字,「寅」、「辰」是謎底,他們包括在十二干支之內,與謎面「甲」、「午」相扣。
48、內附格
別名:暗附格、藏藏格。謎底需用具有格名的句子,暗附格名,須能體現格名的用意。例如:獎
(打一《西遊記》人名:卷簾大將)
謎面「獎」是「大將」的倒讀,和「卷簾格」的用意。
49、簪花格
謎底需用兩字以上的詞或成語,謎底的第一個字只允許加草字頭或竹字頭。例如:張苞
(打一成語:方興未艾)
「方」字加草字頭成「芳」,以「芳興未艾」切合題意。
50、反切格
以謎面或謎底的兩個字「切音」,即將上一字的聲母和下一字的韻母相切,得一個字,再加上「反」或「切」字,切合謎面。例如:槍林(打一常用詞:親切
謎面「槍林」反切成「親」,扣謎底「親切」,「切」是附加字。
51、重門格
別名:二進宮格、疊戶格。謎底用一字、一詞或短句組成,不直接解釋謎面的意義,謎面先射中寓意,後入本意,經過轉義才切合謎面。例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亥(打一字:蟲)
第一層門,先從謎面十二地支中,獨缺戌;第二層門,應知戌屬狗,狗即犬。經轉義,獨缺犬,為蟲字。
52、蘇黃格
謎底的詞不直釋謎面的意思,先以諧音附會,後才入本意,經過轉義才切合謎面。例如:剪燭。
(打一古科舉名:狀元)
「剪燭」會意「一夾一明」,經諧音附會成「一甲一名」,即「狀元」。
53、徐妃格 *
格名出自李商隱《南朝詩》中「只得徐妃半面妝」而得名。梁元帝後妃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來時,便化妝成半面妝等候。因此又叫「半妝格」。此格謎底必須在兩字以上,偏旁、部首相同。
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讀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謎面。
例一:「小舅子」(猜化學元素二)
謎底:「鈉、銻」。根據格法規定把「鈉銻」相同的偏旁「釒」去掉後為「內弟」,
照應謎面。
例二:「閻王告示」(猜昆蟲名一)
謎底:「螟蛉」。各去掉左邊相同的偏旁「蟲」字,以「冥令」切合謎面。
54、遺珠格
別名:解帶格、鴻溝格、挖心格、折腰格、比干格、抹胸格等。謎底需三字以上單數字,最中央的一字除去。例如:口(打一成語:因小失大)讀「因失大」切合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