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落地
『壹』 90後女調解員用民法典講脫口秀,普通老百姓能通過什麼渠道了解法律
一個名為“民法典脫口秀”的系列短視頻“橫空出世”,短視頻中的表演者是一位來自崇明的90後年輕女孩,她用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高冷”的法言法語,視頻一經播出,讓人印象深刻,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我有一個朋友叫Civil ……”錢易文的每條脫口秀視頻都以這樣的方式開頭,裡面蘊含的寓意也別出心裁。“為啥這個朋友叫Civil 呢?因為民法的英文是Civil Law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與民法做朋友,用民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錢易文就是以這樣新奇的策劃,和生動的案例,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脫口秀形式為大家講述了虛擬財產、房屋買賣、霸王條款、陰陽合同、誠信原則等一系列民法條款。如今,該系列短視頻在全網被轉載、分享,很多人認識了這個面容姣好、才思敏捷的普法宣傳小姐姐,也對民法典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在跑村居的過程中,錢易文發現一些基層群眾,尤其是老年人群體的法律意識較為缺乏,生活中侵權事件時有發生,普法工作任重而道遠,這也更堅定了她做好一名普法人的信心。隨著普法工作的不斷深入,錢易文也認識到,只有提高自身法律方面的知識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好普法宣傳工作。
普通老百姓可以通過專業的普法頻道去了解民法典!向這種專業的脫口秀小視頻也是了解民法典的重要渠道。
『貳』 有了民法典公民的隱私權就能不被侵犯了嗎
政治辯析一般可以從正反兩面,或者邏輯遞進,或者總分、分總,這幾種方式來回專答。
以正反為例:屬
先亮明觀點:不一定。
正面回答:民法典的出台,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更加科學合理嚴謹,是隱私權保護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應該予以肯定(可展開)。
反面:但是,法律規定再如何完美,也有一個法律落地的過程,即對法律理解、適用、執行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的不科學不完美,都將導致民法典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淪為一紙空談。
做法:因此,新法的出台對公民隱私權保護而言,不是終點,而只是起點。立法者角度而言,還要對法律進行解釋、指引;司法者而言還要對法律正確理解適用;普通民眾而言還要對法律加強學習、主動運用、保護自己。
『叄』 你如何看待民法典的通過和推行論文
先富帶動後富,但先富了,後富卻很難帶動。
一個國家講的是整體,一部分富裕的人代表不了整個國家,最主要的還是普通大眾。
民法典的推行是勢在必行的。
『肆』 第一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能不能更有效地提高法律的易讀性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專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民法典》調整的我國兩個平等主體之間關系的的一部法典,它的出現,是我國法律建設的一大進步!
『伍』 民法典中的熱點問題 民法典草案都有回應
【導讀】這幾天,民法典草案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被譽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的民法典,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前男友電話騷擾是否侵犯隱私,泄露網購信息算不算侵權,高空拋物誰來負責,這些均能從中找到答案。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快打開這本「網路全書」,一起學習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熱點問題一:前男友頻繁電話騷擾是否侵犯了我的隱私?
答:很可能是。
草案規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草案還對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作出了進一步規定,其中明確提到不得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認為,隱私權是一項重要的人格權。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出現了很多侵犯人格權的新形式,民法典草案回應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對人格權保護的需要。
熱點問題二:電商平台未經同意、未經加工便把我的信息提供給其他機構是侵權嗎?
答:很可能是。
草案規定,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但是經過加工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張慧認為,在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數據採集和共享的方式日新月異,既要鼓勵數據的開放共享,也要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
熱點問題三:老公背著我借了巨額債務並賭博輸光了,我要還錢嗎?
答:應該不用。
草案規定,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方燕代表認為,夫妻共同債務一直是婚姻法中的爭議點,2018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明確了夫妻共同債務「共債共簽」的原則。民法典草案進一步明確夫妻「共債共簽」原則,防止婚姻關系中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債,導致另一方負債這種「坑配偶」的現象發生。
熱點問題四:路人從我家樓下路過時被拋下的花盆砸中,無辜的我要負責嗎?
答:如果查清責任人或有證據證明與此事無關,可不用。
草案明確了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還規定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青島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遠方認為,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致人損害的事件屢屢發生,對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甚至公共安全都有很大的危害。民法典草案明確了各方責任,既可以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於督促相關方自覺履行職責義務,預防和減少此類行為的發生。
熱點問題五:我已經有了一個孩子,還可以再收養孩子嗎?
答:同時滿足其他收養條件時可以。
草案明確了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的條件,其中一條是「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方燕代表認為,這是基於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而做出的調整。
熱點問題六:我在單位遭遇領導性騷擾,單位有責任制止嗎?
答:有。
草案規定,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 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張慧代表表示,明確了用人單位防範性騷擾的義務,很大程度上有利於預防和減少性騷擾行為的發生。
針對下一步民法典落地實施,多位代表提出建議:
方燕代表建議,做好民法典生效與其他部門法廢止過程中的銜接工作,保證法治的統一性、連續性、穩定性。她將和廣大律師一起學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並積極向全社會進行普法宣傳,盡早使民法典「落地生根」,在全社會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宋遠方代表建議,加大對法律的宣傳和普及,在立法後盡快全面展開民法典釋義和相關解讀。同時,盡快部署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全面清理工作。
張慧代表建議,民法典在普及過程中,應關注到我國有56個民族,建議結合民族特有的語言、風俗、生活習慣等,盡量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鮮活案例進行宣傳。
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民法典它不僅解決的是中國老百姓的時代問題,也在用立法的方式向世界傳遞出我們的民族精神。
『陸』 《民法典》新增居住權登記落地深圳 已完成多例居住權登記
觀點地產網訊:10月13日,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增加「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後,深圳目前已完成多例居住權登記,並為權益人頒發了居住權登記證明書。
根據資料顯示,居住權作為《民法典》2021年1月1日實施後新增的一種用益物權,是以往法律中沒有規定的一種新的權利。《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第三百六十八條規定「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自2021年5月21日,深圳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頒發首張居住權登記證明書以來,居住權登記已在深圳正式落地。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居住權應當申請登記,並只有在辦理了登記手續後才能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居住權的期限,可以自行設立,可以終生享有。符合居住權登記情形主要包括依據合同方式設立居住權的;依據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依據生效法律文書取得居住權的。
據悉,居住權的合同公證及登記,實現了居住權和所有權分離。一套住宅也因此擁有了兩個不動產證書,即居住權房本、所有權房本,兩者平等,互相獨立又互相依存。新業主即使獲得不動產登記證書、拿到所有權,也無法改變居住權,沒有權利趕走居住權人。目前,深圳辦理居住權首次登記的承諾時限為3個工作日。
『柒』 新民法典正式落地執行,各地有哪些已經適用了的新案例
新的民法典在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了。法典里新增加的法律規定跟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學習新的民法典,都關繫到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這兩年裡關於高空拋物傷人毀物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紙網路等各類新聞上。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都是一陣膽戰心驚。但是看到因為相關法律規定的缺失而使肇事者逃脫部分法律制裁,受害者不僅要承受身體上被傷害的痛苦,還要承受心裡上得不到正義的情緒傷害。而且很大一部分肇事者都是不具有承擔法律責任的未成年人。
我記得有一次孩子放學回來跟我說,今天老師批評了好幾個同學,讓他們寫檢討,叫家長。我就問她因為什麼事兒呀,這么嚴重呢。她說,上完科學課從樓上往下走的時候,好幾個同學站在樓梯邊上往下扔東西,說好像扔到了一個女生的頭上。我趕緊問她在幾樓呀,扔的什麼,有沒有人受傷呀。她說科學教室在三樓,那個女生沒事兒,但是科學老師看到了,跟班主任說了。班主任把他們狠狠的批評的一頓。下午老師抽空就給他們播放了高空拋物危害的電視看。我也乘機再教育了一下。
對於有危害性的活動或者事情,家長一定要好好的告訴孩子,而且要反復的耳提面授。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良好的生活習慣真的要從娃娃開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