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客運合同司法解釋

客運合同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1-27 19:54:03

① 原最高人民法院對道路運輸合同中承運人如何界定

  1. 計程車業務的從業資格有嚴格的限制,只有經相關主管部門審批的經濟實體才具有該從業資格。

  2. 出租汽車隊才具有從事經營計程車業務的資格,掛靠個人不具有該資格,不是出租汽車運輸合同的主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②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其管轄通常是被告所在地或( )

選擇C。

保險糾紛案件的管轄,民事訴訟法有原則的規定,即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為了進一步明確涉及運輸工具和貨物運輸的保險糾紛的管轄,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司法解釋中第二十五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客運合同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保險糾紛案件的管轄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其次,根據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合同分為財產保險合同與人身保險合同,財產保險合同保險對象是財產及其有關利益,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對象是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依物權法第二條規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因此,人身保險合同中,人的壽命和身體不屬於物的范疇,人的壽命和身體顯然不屬於「標的物」范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5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因此,保險標的物,是指保險合同中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客體;只有財產保險合同中才存在保險標的物。而在人身保險中,人身雖是權利義務的客體和事故發生的本體,但由於人的壽命和身體都不屬於物的范疇,不能稱作保險標的物。因此,在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中,僅適用於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③ 關於審理運輸合同的司法解釋

關於審理運輸合同糾紛處理的基本原則包括:1、如果是採用單一運輸工具,則按運輸工具不同來確定管轄法院;2、如果是採取聯合運輸,根據具體情況,凡是與海事有關的,由海事法院管轄,與鐵路運輸有關的,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八百零九條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將旅客或者貨物從起運地點運輸到約定地點,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合同。第八百一十條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第八百一十一條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第八百一十二條承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或者通常的運輸路線將旅客、貨物運輸到約定地點。

④ 運輸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因此在確定管轄法院時,運輸合同履行地應為運輸始發地、目的地。

⑤ 法律適用再問

給你兩個方案:一、以侵權為由起訴貨車司機所在的公司(如果他是職務行為的話),要求該公司承擔侵權損害賠償(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死者生前所撫養的人的所需生活費)
二、以違約為由起訴客運公司。本案中,根據客運合同,被告客運公司負有安全護送乘客的義務。而被告在履行義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致原告母親死亡。雖然該交通事故的發生及後果是案外人(肇事大貨車司機)所直接造成,但從我國合同法關於客運合同的規定來看,其中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適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嚴格責任。因此,被告客運公司未能完全履行合同義務,顯然存在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後,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造成的全部損失,但不應超過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所能預見的損失。本案的關鍵在於被告作為客運公司在承運中致乘客死亡所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范圍如何確定。這里的損害賠償顯然是人身損害賠償,而爭議最大的就是死亡賠償金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8日公布的《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精神撫慰金主要包括3種形式: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和其他情形的精神撫慰金。從這個司法解釋來看,死亡賠償金似乎屬於精神損失的范疇。而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是不應包括精神損失的,這是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專門規定了精神撫慰金內容,並明確規定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不再屬於精神損失的范疇。那麼剩下的問題便是死亡賠償金是否屬於被告客運公司訂立合同時所能預見或者應當預見的損失范圍。應當說,就客運合同而言,乘客有可能在運輸途中出現傷亡事件,這是作為承運人所能預見到,而且是應當預見到的正常風險。作為客運公司在與乘客訂立客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如果乘客途中發生傷亡,客運公司作為承運人就可能會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其中當然應當包括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以及死者生前實際撫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等在內。這並不違反我國合同法關於賠償損失的原則性規定。
因此你也可以要求客運公司承擔死亡賠償金、喪葬費、死者生前所撫養的人的所需生活費,但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費。

⑥ 無償搭乘是否要承擔責任

運行人無償搭乘同乘人,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能否適用「好意同乘」規則處理?

第一種意見是不認可好意同乘,直接按照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書來確定當事人的賠償責任,其理由是「好意同乘」法無明文規定;

第二種意見是對於好意同乘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駁回同乘人的訴訟請求,其理由是依據風險自擔原則,因為同乘人無償搭乘他人車輛是明知有風險而搭乘,若出現損害應由其自己負擔,不得要求運行人賠償;

第三種意見是對於好意同乘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同乘人受到損害,由運行人承擔適當補償責任,其理由是好意同乘參照無償合同處理,由於運行人沒有收取同乘人的利益,僅負有較低的義務,故承擔適當的補償責任。

【管析】

筆者贊成第三種觀點。理由如下:

所謂好意同乘是指經運行人同意而無償搭乘運行人車輛的行為,其有兩個顯著特徵:1、同乘人必須經運行人同意,否則不構成好意同乘;2、同乘人必須是無償的,如果同乘人是有償的則構成客運合同關系。

對於好意同乘,我國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均未作出明確規定,但是司法實踐中多數承認這一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原則,各地法院都有不少適用好意同乘規則處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案例。由於法無明文規定,對於好意同乘各人觀點不一,導致司法實踐中往往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形。

上述三種意見中,第一種意見沒有注意到好意同乘案件的特殊性,因為運行人搭乘同乘人未收取任何費用,完全是一種無償行為,運行人出於好意與人方便,是一種助人為樂的行為,是一種值得肯定和鼓勵的行為,社會應該保護運行人助人為樂的積極性。因此要求運行人按客運合同一樣,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是不公平的;

第二種意見完全免除運行人的責任亦不妥當,好意同乘絕不意味著乘車人甘願承擔乘車風險,運行人也不能因為無償而置好意同乘者的生命財產於不顧。

第三種意見較為公平合理,兼顧了運行人與同乘人雙方的利益,這種意見也得到了多數專家學者的認同。2004年4月28日在江蘇常熟市召開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疑難問題暨習法解釋適用研討會」,會議認為完全的好意同乘,即無償的同乘人遭受交通事故的損害,基本規則是車主應當適當補償,而不是賠償。出於意外而致害同乘人,也應當承擔適當補償責任,但是這個補償責任可以適當降低。民法典草案建議稿中王利明版《侵權行為法編》第197條規定「無償搭乘他人的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的,交通工具提供者應當給予適當的補償」。著名侵權行為法專家楊立新教授認為,在交通事故中,好意同乘者作為一般受害人應得到適當的賠償,性質應當是補償,由法院斟酌具體情形,確定適當的補償數額,一般不少於一般受害人賠償數額的二分之一,對於提供一定燃料、過路費等費用,但低於客運合同費用的可參照客運合同賠償標准,以適當低於該標准、高於單純的好意同乘的標准確定。另外對於好意同乘人的損失運行人僅限於賠償直接物質損失,不包括間接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上述意見筆者建議應成為處理「好意同乘」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規則。

⑦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即時結清貨款理解車款38萬,書面合同約定過戶前先付3.5萬,餘款過戶後付。請問

不屬於。所謂的即時結清,應該是在合同成立的同時就付清了貨款,兩者之間不應出現時間差。比如,在超市購物,在你支付貨款的同時買賣合同成立;還有坐公交車,刷卡的那一刻就是你與客運公司訂立合同的時間。你說的車輛買賣合同中約定過戶前先支付一定金額,但過戶是對方履行合同的行為,而不是訂立合同,合同的成立顯然在先。所以這是典型的非即時結清合同。

⑧ 鐵路運輸合同可以選擇原告管轄嗎

您好,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十八條 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鐵路運輸法院案件管轄范圍的若干規定》第三條下列涉及鐵路運輸、鐵路安全、鐵路財產的民事訴訟,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一)鐵路旅客和行李、包裹運輸合同糾紛;
(二)鐵路貨物運輸合同和鐵路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
(三)國際鐵路聯運合同和鐵路運輸企業作為經營人的多式聯運合同糾紛;
(四)代辦托運、包裝整理、倉儲保管、接取送達等鐵路運輸延伸服務合同糾紛;
(五)鐵路運輸企業在裝卸作業、線路維修等方面發生的委外勞務、承包等合同糾紛;
(六)與鐵路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施工有關的合同糾紛;
(七)鐵路設備、設施的采購、安裝、加工承攬、維護、服務等合同糾紛;
(八)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九)違反鐵路安全保護法律、法規,造成鐵路線路、機車車輛、安全保障設施及其他財產損害的侵權糾紛;
(十)因鐵路建設及鐵路運輸引起的環境污染侵權糾紛;
(十一)對鐵路運輸企業財產權屬發生爭議的糾紛。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屬於經濟法有 發布:2025-02-11 08:58:02 瀏覽:233
史法治 發布:2025-02-11 08:31:41 瀏覽:204
南寧鐵路運輸法院 發布:2025-02-11 08:30:53 瀏覽:271
跳槽自己開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07:59:36 瀏覽:669
應建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 發布:2025-02-11 07:45:33 瀏覽:958
食品安全規章制度銷售 發布:2025-02-11 07:36:23 瀏覽:518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2-11 07:21:27 瀏覽:850
微法院繳費 發布:2025-02-11 06:50:45 瀏覽:819
侵佔罪是刑法多少條 發布:2025-02-11 06:49:55 瀏覽:886
新舊工傷保險條例區別 發布:2025-02-11 06:33:54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