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查封裁定
1. 法院做出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用裁定還是決定裁定和決定有何不同
《最高人來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自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一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作出裁定,並送達被執行人和申請執行人。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需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協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裁定書副本一並送達協助執行人。查封、扣押、凍結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時發生法律效力。
2. 法院查封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已於2004年10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3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為了進一步規范民事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執行工作的實踐經驗,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作出裁定,並送達被執行人和申請執行人。
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需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協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裁定書副本一並送達協助執行人。查封、扣押、凍結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時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條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佔有的動產、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
未登記的建築物和土地使用權,依據土地使用權的審批文件和其他相關證據確定權屬。
對於第三人佔有的動產或者登記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第三人書面確認該財產屬於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
第三條作為執行依據的法律文書生效後至申請執行前,債權人可以向有執行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債務人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作出保全裁定,保全裁定應當立即執行。
第四條訴訟前、訴訟中及仲裁中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進入執行程序後,自動轉為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並適用本規定第二十九條關於查封、扣押、凍結期限的規定。
第五條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下列的財產不得查封、扣押、凍結:
(一)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傢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當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必需的生活費用依照該標准確定;
(三)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完成義務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開的發明或者未發表的著作;
(五)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用於身體缺陷所必需的輔助工具、醫療物品;
(六)被執行人所得的勛章及其他榮譽表彰的物品;
3. 法院作出解除查封的裁定後,可以自己拿著裁定書去解封房子嗎
不可以,需要法院工作人員會將紙質版的解封裁定書、協助執行通知書移交駐派中院的國土局查封、解封窗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明確規定「債務已經清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解封裁定,並送達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或案外人」;第二款規定「解除以登記方式實施的查封,應當向登記機關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
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已撤銷)《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第十二條規定「案件執行完畢後,房屋需要解封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作出解封裁定,並將解封裁定書與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國土、房管部門」。
(3)人民法院查封裁定擴展閱讀:
房屋解封的流程:
1、審判庭的助理需要根據解封申請作出解封材料,然後層報庭領導審批。
2、審批後再由助理將相關材料移送到司法事務辦內勤,由內勤統一分案、確定事務官。
3、司法事務官根據移交過來的解封材料將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解封裁定統一上傳到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解封系統。
4、中院工作人員會將紙質版的解封裁定書、協助執行通知書移交駐派中院的國土局查封、解封窗口。
5、國土部門收到上述材料後會在5個工作日內予以解封,並將解封情況反饋給法院;最後,法院根據國土部門的反饋情況製作民事裁定書並送達申請人。
4. 法院出的裁定書說不予受理那麼查封的房產還存在嗎
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當事人如果不服可以上訴。
如果二審也裁定不予受理是正確的,或者當事人沒有上訴,裁定書生效,法院會裁定將原來查封的房產予以解除。
5. 人民法院查封財產必須要下達民事裁定書嗎
是的 得需要
6. 什麼叫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
1、人民法院在執行案件過程中所作出的所有裁定,都叫執行裁定書。
人民法院的執行裁定文書是指人民法院為了保證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其他法律文書的執行而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文書,司法實踐中,執行裁定適用於執行全過程。
2、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認為需要執行生效的法律文書時,對於涉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的案件,會根據已生效的判決書、調解書或仲裁文書等法律文書製作「某某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等執行文書。
3、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4、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5、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
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6)人民法院查封裁定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執行:
1、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2、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3、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4、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5、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6、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法
網路-民事裁定書
7. 法院查封財產可以不下達民事裁定書嗎
不可以,必須下達民事裁定書
自2005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中第一條規定: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作出裁定,並送達被執行人和申請執行人。
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需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協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裁定書副本一並送達協助執行人。查封、扣押、凍結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時發生法律效力。
(7)人民法院查封裁定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作出裁定,並送達被執行人和申請執行人。
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需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協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裁定書副本一並送達協助執行人。查封、扣押、凍結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時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條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佔有的動產、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
未登記的建築物和土地使用權,依據土地使用權的審批文件和其他相關證據確定權屬。
對於第三人佔有的動產或者登記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第三人書面確認該財產屬於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
8. 先查封的人民法院已經下裁定書以物抵債了後一人民法院的查封還有效力嗎
沒有效力了。根據規定,輪候在後的法院查封措施生效條件是前邊法院的「查封、扣押、凍結解除的」。而在先法院不是解除,而是裁定處分,這種處分的效力《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物權的變更、轉讓自法律文書生效時發生效力。就是說,輪候查封的財產已被採取措施在先的法院處分,變成他人財產,不再是被執行人的財產,再進行查封已沒有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二十八條規定:對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其他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輪候查封、扣押、凍結。查封、扣押、凍結解除的,登記在先的輪候查封、扣押、凍結即自動生效。
其他人民法院對已登記的財產進行輪候查封、扣押、凍結的,應當通知有關登記機關協助進行輪候登記,實施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應當允許其他人民法院查閱有關文書和記錄。
其他人民法院對沒有登記的財產進行輪候查封、扣押、凍結的,應當製作筆錄,並經實施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執行人員及被執行人簽字,或者書面通知實施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9. 法院查封房產的規定
房屋查封屬於財產保全措施,具體規定如下:
1、財產保全,也叫訴訟保全。它是指法院審理案件時,在作出判決前為防止當事人(被告)轉移、隱匿、變賣財產,依職權對財產作出的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判決生效後能得到順利執行。具體措施一般有查封、扣押、凍結。財產保全一般由當事人(原告)申請,由人民法院審查決定是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對當事人(原告)沒有提出申請的,但爭議的財產可能有毀損、滅失或其他危險的,法院可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
2、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二條 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第一百零三條 財產保全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 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
第一百零四條 財產糾紛案件,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
10. 法院單方面給當事人下達民事裁定書,並且凍結查封當事人財產合法嗎
程序是合法的。但現在如果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所以30日後你還沒收到法院送達的起訴書等可以向法院申請解除,並要求對方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