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化區人民法院河北林山市政
㈠ 四川省一共有多少個市
截至2019年8月,四川省下轄18個縣級市。分別是簡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江油市、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射洪市、隆昌市、峨眉山市、閬中市、萬源市、馬爾康市、康定市、西昌市、華鎣市。
1、簡陽市,四川省轄縣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龍泉山東麓、沱江中游,距成都市區48公里,距重慶市區約220公里。北倚龍泉驛區、金堂縣,西連雙流區、眉山市仁壽縣,東南鄰資陽市雁江區、樂至縣,自古被譽為「蜀都東大門」。
2、都江堰,四川省轄縣級市,由成都市代管,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岷江出山口處,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市境東與彭州市、郫都區、溫江區交界,西、北與汶川縣相連,南鄰崇州市;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3、崇州古稱蜀州,四川省轄縣級市,由成都代管。 東鄰成都市溫江區和雙流區、南同新津縣毗連、西與大邑縣相接、北與都江堰市相依、西北部與汶川縣接壤。
4、江油,四川省下轄縣級市,綿陽市代管,位於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經濟區北端,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幅員面積2719平方公里。
5、廣漢,四川省轄縣級市,由德陽市代管。古稱漢州,別名雒城,是四川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市) ;北距德陽市旌陽區18公里,南臨成都市區24公里,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龍泉山脈西麓。廣漢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轄18個鄉鎮,總面積538平方公里。
㈡ 天俯之城的城市名稱是什麼
四川的省會 成都
歷史
成都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經濟
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加之自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便,因而物產豐饒,是四川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成都的手工業歷史悠久,許多產品享譽全國,蜀錦、蜀綉、漆器、瓷胎竹編等是傑出的代表。
文化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現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國文物說明,早在商周時期,古蜀國人民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候
成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時間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空氣潮濕,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最高溫度一般不超過35攝氏度),卻顯得悶熱;冬天氣溫平均在5攝氏度以上,但由於陰天多,空氣潮,卻顯得很陰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兩個月,冬春兩季乾旱少雨,極少冰雪。
成都是我國大西南的古城,遠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號稱蜀國。公元前316年,秦派張儀、司馬錯入川,並了巴蜀,改蜀國為蜀郡。秦當時治水專家蜀郡守李冰帶領群眾築都江堰,鑿山導河,開渠引水,於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稱。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為封建帝王之都。三國時,蜀漢在此建都,十六國的成漢、五代的前蜀和後蜀均在此建都,秦漢時期,置有錦官和車官,故成都有「錦官城」、「車官城」之名,簡稱「錦城」。五代後蜀孟之祥為加強防禦,繞城築低矮的土牆,稱「羊馬城」,至孟昶時,在城牆上遍種芙蓉樹,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稱,簡稱「蓉城」或「蓉」。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聖地。它位於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古柏森森,環境幽雅,殿宇宏偉。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唐代詩人杜甫成都故宅舊址,位於成都市區,是富有詩情畫意和竹林風光的名園。詩人杜甫於公元759年移居成都,歷時3年9個月,在此作詩240餘首,其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築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築結構布局緊湊,相互呼應,別具一格。草堂博物館內珍藏各種歷史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餘件,是研究「詩聖」杜甫的珍貴資料。杜甫草堂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永陵博物館:
是五代時期前蜀皇帝王建(公元847——918年)的陵墓。位於成都市區,1942年發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謚寶、哀冊、玉帶、玉杯、銀缽、鐵豬及鐵牛等。是研究五代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資料。這里綠樹成蔭、花卉飄香,環境幽靜,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遺址:
被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首項重大考古發現的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西郊青羊大道,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燦爛輝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藝精美的金玉印飾品和翡翠飾品以及大量的陪葬陶器、象牙、龜殼和鹿角。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形態獨特,舉世無雙。該遺址文化與近臨的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一脈相承,前後銜接,是中國考古史上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成就。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船棺遺址:
位於成都市中心商業街的古船棺遺址,發掘於2000年7月,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每具船棺均以特大圓木造成船形,其墓葬規模堪稱全國之最。同時出土的文物有製作精美的陪葬陶器。該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殊院:
為清代川西「四大叢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園塔」,宋時名「信相寺」,明時毀於戰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後改稱「文殊院」。寺內藏有自唐宋以來古今名人書畫500餘件,珍藏各類經書12萬余冊,還有自漢代以來的碑刻、雕、刺綉等實物珍品。
青羊宮:
全國著名道教宮觀之一。位於成都市區,始建於唐,現存殿宇建於清代。主要建築有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無極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荊台等。宮內文物豐富,環境幽美獨特,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場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蜀中名女:
卓文君
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當壚沽酒的故事在蜀地家喻戶曉。卓文君是大美女,她出生於富豪之家,是鋼鐵大王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她是移民的後裔,祖居趙國,是當時的大都市邯鄲的城民,在秦滅掉趙國之際才輾轉遷移蜀地的邊僻小邑臨邛,也就是今天成都所轄的邛崍:同時卓文君又是一位才女,一生留下許多名篇,其《白頭吟》、《訣別書》為千古絕唱。
卓文君這樣一位出生名門的知識分子美女,被司馬相如的一曲「鳳求凰」所感動,毅然夜奔前往,一方面說明司馬相如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卓越的音樂創作天賦,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卓文君的鑒賞力和果敢的性格。鑒賞力使她具有追求美的強烈願望,果敢又使她不拖泥帶水,敢於採取行動。別地的美女大多除了美就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可以傳世,而蜀中美女不僅相貌美,而且詩文也美,追求美的行為十分大膽和執著。當代的成都美女也繼承了這一傳統。
貂蟬是否也如卓文君或花蕊夫人一樣有大量的美文傳世,筆者未曾考證過 即便有也絕對比蜀中美女的詩文遜色,蜀中美女能詩能唱是一大特點,正如前面論及的是文化美女,沒有文化,但都流傳不下來可見美的傳播早要有載體的。
2000年7月29日,成都鬧市中心商業街省辦公廳工地,發現了一處大型的戰國船倌墓葬,這是古蜀開明王朝王族的家族墓地.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的葬具船倌,以及隨葬的青鐧器和陶器、漆器、竹木器都是巴人物品,沒有任何一點蜀文化的遺存.
一個淹沒於歲月雲霧中的歷史事件浮現出來....
古蜀國自出現至公元前316年被秦滅時止,共經歷了蠶從、柏灌、魚鳧、 望帝、開明等五世帝王的統治.《蜀王本記》敘述:「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從、柏灌、魚鳧、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衽....」;《華陽國志.蜀記》:「周失綱紀,蜀先稱主.有蜀候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蠶叢至望帝杜宇均為氏羌蜀國人,而最後一世蜀王開明帝卻是來自另一個邦國氏族--巴人.
《蜀王本記》敘述:「....荊人鱉靈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靈為相治水....自以為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受之而去,如堯之禪讓,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華陽國志.蜀志》:「望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
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第七章中說:「此段記載明確表明,開明族是從巴國遷徙來的一個民族,熟悉水性,善於治水.《水經注》:昔蜀王鱉靈帝居靈山.後治青衣江會,衿帶二水矣,即蜀王開明鑿治也....最初到達川西時,定居樂雅一帶.以後進入成都平原,在消除水害開鑿玉壘和開發成都平原生產斗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開明族勢力的壯大,不斷與蜀王杜宇族發生矛盾,經過長達數年的劇烈斗爭,終於在公元前676年滅亡杜宇帝,統治了蜀國.」
開明帝傳位12代,至公元前316年為秦所滅,統治蜀國達360多年.
開明帝治蜀期間,是蜀國國力最強大的時期.
開明族為蜀國作出了三大貢獻:遷都成都、玉壘治水、始建廟宇.
杜宇滅亡後曾多次掙扎反抗,欲奪回王位,但最後以失敗告終.有死後化為杜鵑的傳說.《四川通志》卷二:「望帝自逃以後,欲復位不得,死化為鵑,每春月間,晝夜悲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
杜宇族失敗,遷徙到了西昌和楚雄一帶.《史記.正義》:「蜀先稱王者蠶叢,國破,子孫居姚、昌、楚、鬻等處....」.姚、昌、楚、鬻,就是現在西昌和雲南楚雄一帶.
薛登從考古方面也對巴滅蜀進行了研究.
他在《杜宇禪位與巴人滅蜀》中說:「蜀文化在春秋中期,即開明帝治蜀後出現斷裂....」
「蜀族是西北高寒山區氏羌人的一個支系,沿岷江向東南遷徙,逐漸擴展到川西地區;而巴人則是起源於清江流域的一個族系,沿長江向西遷徙,西周以後控制峽江及川東,才與蜀鄰接.」
「由於巴與蜀兩個民族在發祥地和遷徒生息地區域自然環境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兩民族的文化差異也很巨大.
巴人善用舟楫,精於漁獵,熟悉制鹽,人死後為船棺葬;而蜀人遠離舟楫,人死後為石棺葬.」
「從新繁觀音墓葬和彭州竹瓦街墓葬中出土的銅簇、銅戈和銅削,是合鑄而成,有蜥賜圖案的闊葉矛,與巴器風格完全不同.
然而春秋中期至戰國末.開明帝王蜀治蜀的400多年時間里,蜀文化中斷了.
從廣漢中興,新津九倒拐,昭化寶輪寺和成都商業街的出土文物和文化遺存中,出現了巴人的劍葉劍,淳於,短鮫矛,無胡戈和虎紋鋮,以及巴人的船倌葬;蜀人特有的闊葉矛,合鑄戟和石倌葬再沒發現.再也未發現戰國中後期有蜀文化遺存.
蜀文化消失了.巴文化取代了蜀文化.
二.李特建立的成漢政權.
303-347年晉代時期,巴人李特在成都建立成漢政權,《華陽國志》、《太平御覽》和《四川通志》均有記載.
《華陽國志.本記》敘曰:李特字玄休,略陽臨謂人也.祖世本巴西宕渠....北上復號曰「巴人」.
《華陽國志.列傳》:....尊曾祖虎曰巴郡公,祖父慕隴西王.
1.巴治蜀的重大意義在於開明帝為蜀國作出的重大貢獻.
開明九世帝將蜀國都城由郫縣遷建至成都,使成都由茅野之地變為都城,並一直繁榮於現在.
開鑿玉壘關,開創了治理都江堰的先河.
始立宗廟,建立禮樂祭祀制度,結束蜀國混沌時代.
成都,四川省省會,又稱蓉城。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漢代,成都的織錦業發達,成為朝廷重要貢賦來源,朝廷遂設置錦官管理,並在城西南築「錦官城」,後世因此把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稱,簡稱「錦城」。漢代的成都,經濟已相當繁榮,晉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賦》中稱「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是西漢時期的著名五都會之一。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
地理狀況
成都是四川省省轄市,四川省省會。位於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內江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地區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地區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6公里,轄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92.2平方公里。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7區8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總人口980.74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01萬人。境內海拔387~5364米,市域東部為龍泉山脈,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佔36.4%,丘陵面積佔30.4%,山區面積佔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
歷史沿革
西周、春秋時期為古蜀國領地。公元前4世紀,古蜀國開明五世(一說九世)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太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於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滅蜀,以蜀王舊都一帶置成都縣。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陽建制興築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國地置蜀郡,成都為郡、縣治所。漢承秦制。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益州刺史部(簡稱益州)。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為導江郡,公孫述在成都稱帝。東漢末年為州、郡、縣治所。三國為蜀漢國都,兼郡、縣治所,兩晉為"成漢"都城,南北朝為州、郡治所。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益州為蜀郡,為郡、縣治。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在成都縣之東偏置蜀縣(肅宗乾元元年,即758年,改名華陽縣),始為成都、華陽兩縣治所。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升成都城為"南京"(四年後廢),改蜀郡為成都尹。五代十國時期為前蜀、後蜀都城。兩宋時期,成都府、益州之名雖迭經更易,但治所均設在成都,屬西川路。元朝時為四川行中書省成都府路(後改為西川道)、成都府及成都、華陽二縣治所。明末張獻忠在成都建大西農民政權,改名西京。清朝時設四川省,下設道,為省、道、府、縣治所。1912年,廢府,為省、道、縣治所。1921年,設成都市政公所,初轄城內,後擴展至城之四周,成都、華陽二縣治所仍留城內。1927年廢道,為省、市、縣治所。1928年改市政公所為成都市,直隸四川省,為省轄市。1949年12月後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始為四川省省會。
城市特點
成都自古為西南重鎮,三國時為蜀漢國都,五代十國時為前蜀、後蜀都城,文化遺存豐富,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漢以來,成都就以農業、手工業興盛和文化發達著稱,歷代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漢代成都與洛陽等並列為五大都會之一。唐代商貿繁榮,與揚州齊名,稱為"揚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生動地描繪了成都當時作為長江上游重鎮和西南經濟文化中心商賈如雲、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成都生物資源豐富,珍稀植物有銀杏、珙桐等。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中葯材有860多種,川芎、川鬱金、烏梅、黃連等蜚聲中外。成都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中外馳名。全市現有人文景觀172處,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廟、青城山最具特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處。有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地處由劍門蜀道、九寨溝、峨嵋山、長江三峽等地組成的四川旅遊環和全國旅遊環的聯絡點上,還是內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飲食文化
四川盆地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食在四川"的美食文化名貫古今,而成都更把川菜的精華發揚光大。
川菜作為全國四大著名菜系之一,已歷經千年,迄今已有3000多個品種,數百種名菜。川菜以辣聞名天下,卻不僅僅止於辣味。川菜屬中國四大菜系(川、粵、京、蘇)之一,其強勁的勢力早已滲透到全國各地每個角落。川菜的招牌菜有:麻辣豆腐、八味冷碟、樟茶鴨子、鍋巴肉片、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鍋肉、螞蟻上樹、玉筍鴨舌、水煮牛肉、東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魚等。"錦城"成都的小吃集中了全川小吃的精華,品類繁多,風味獨特,種類不下200種:龍抄手、賴湯圓、夫妻肺片、鍾水餃、擔擔面、韓包子、龍眼包子、陳麻婆豆腐、樟茶鴨等等。近年來,源於重慶的四川火鍋更是在成都大放異彩,使成都的美食文化錦上添花。
成都火鍋以其包羅萬象、熱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點迅速的、地毯式轟炸般地征服了全中國人民的脾胃。成都火鍋花色品種繁多,鍋底就有數十種,原料更是數不勝數,可以說,凡是可以吃的東西皆能下火鍋涮、煮、燙。
成都的飲食街集中在:羊式街西延線、科華北路、領事館路、望平街等。
城市現狀
成都是內陸開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1992年被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委員會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十一位,投資硬環境進入全國40強,在省會城市中第一個榮獲國家衛生城市殊榮。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870億元,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7.4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83.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4.5億美元,順差1.9億美元。財政收入65億元。產業結構漸趨合理,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5%、44.4%和42.1%。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科技實力雄厚,已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綜合實力第一強市。全市科技人員44萬多人,每千名職工中有科技人員253名,在全國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有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2500多個科研技術開發機構,20多所高等院校。在電子、生物、新技術、新材料、光學、光纖通訊、核技術應用、激光等高新技術領域中,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和技術能力。全市現有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品市場745個,商業網點21.6萬個,已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市區相結合的市場網路,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和吸引力,其中荷花池市場、成都生產資料市場年交易額分別達40億元、79億元,聞名全國。全市有國內金融機構2422個,信託投資機構12家,城市信用社52家,農村信用合作社817個。金融機構的存款余額746.3億元,貸款余額599.1億元,基本形成了以成都為中心、川內為依託,輻射西南和全國部分省市的融資網路。國外的新加坡華聯銀行、泰國盤谷銀行、英國標准渣打銀行、日本東京銀行和加拿大宏利保險公司已在蓉設立代表處。成都是成渝、成昆、寶成三大鐵路干線的交匯點,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現有公路總里程5300公里,擁有機動車34.2萬輛,形成了以成都為中心,輻射西南的公路營運網路。航空業方面,成都擁有全國航空運輸能力第四位的西南航空公司,經營國際、國內航線140餘條,航線總長16萬公里,運輸能力達9億噸公里,通航國際國內50多個大中城市,1996年完成航空運輸88.6億人公里。成都是西南地區重要的郵政、通信樞紐,是全國7大郵政通信一級處理中心之一。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3萬門,國際直撥電話通達世界180個國家和地區。
行政區劃
成都市 面積12346平方千米,人口1044萬人(2003年)。
青羊區 面積 68平方千米,人口47萬。郵政編碼610031。區人民政府駐江漢路222號。
錦江區 面積 62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610011。區人民政府駐書院南街。
金牛區 面積 108平方千米,人口64萬。郵政編碼610036。區人民政府駐沙灣路。
武侯區 面積 78平方千米,人口62萬。郵政編碼610041。區人民政府駐武侯祠大街。
成華區 面積 111平方千米,人口58萬。郵政編碼610066。區人民政府駐一環路東三段。
龍泉驛區 面積 555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610100。區人民政府駐龍泉街道。
青白江區 面積 392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610300。區人民政府駐大彎街道。
新都區 面積 481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610500。區人民政府駐新都鎮。
溫江區 面積 277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611130。區人民政府駐柳城街道。
崇州市 面積1090平方千米,人口65萬。郵政編碼611230。市人民政府駐崇陽鎮。
邛崍市 面積1377平方千米,人口64萬。郵政編碼611530。市人民政府駐臨邛鎮。
都江堰市 面積1208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611830。市人民政府駐灌口鎮。
彭州市 面積1420平方千米,人口78萬。郵政編碼611930。市人民政府駐天彭鎮。
金堂縣 面積1156平方千米,人口84萬。郵政編碼610400。縣人民政府駐趙鎮。
雙流縣 面積1067平方千米,人口88萬。郵政編碼610200。縣人民政府駐東升鎮。
郫 縣 面積 437平方千米,人口48萬。郵政編碼611730。縣人民政府駐郫筒鎮。
大邑縣 面積1548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611330。縣人民政府駐晉原鎮。
蒲江縣 面積 580平方千米,人口26萬。郵政編碼611630。縣人民政府駐鶴山鎮。
新津縣 面積 332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611430。縣人民政府駐五津鎮。www
名城保護與發展規劃
1983年,成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正式納入新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並上報國務院審批。1997年修訂。名城保護規劃的指導思想是:著眼整體,保護為主,加強管理,合理利用。規劃目標是建立完善兩個體系,即以現行行政管理體制為基礎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和以觀光旅遊系統為依託的歷史文化名城展現體系。1993年開始的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不僅恢復了成都市兩江環抱的歷史特色,還使成都"三城相重"的古城特色和"環古城垣文化風景線"清晰可辨。"三城相重",即以原東、南、西、北4條傳統大街為空間骨架的舊"大城";以原少城(滿城)長順街為"魚脊骨",將軍衙門為"魚頭"的以居住功能為主的街區;以舊皇城(今展覽館)為中心,羊市街、西玉龍街、東城根街、順城街、東西御街為周線構成的正南北向空間框架。這些保留了成都古城空間的核心,又使其煥然一新。"環古城垣文化風景線"即一環(環城公園)、兩個主要入口(南門錦江大橋入口、北門萬福橋入口)、3個文化風景保護區(王建墓、文殊院、浣花溪)、5個重點景觀區(合江亭、王爺廟、游樂園、游泳池、百花潭)、5個大型公園和6個重點文物單位(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青羊宮、文殊院、十二橋商周干欄遺址)、7個古城門遺址、8個重點橋梁。近年又確定寬巷子、大慈寺、文殊院、華西醫科大學近代建築群4個歷史地段保護區,劃定舊城、西郊、鳳凰山等10個地下文物保護區。成都市城市建設總體目標是:發展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現代化的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
成都,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只有親自來到成都,才能體會什麼叫做「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
㈢ 廣元哪些地方值得去
1、在全國名氣最大的應該是劍門關。在地震後國家撥巨資打造過後似乎景點多了,不過給我的感覺是少了些原汁原味的東西,不連劍門豆腐都沒以前那麼可口了。2、來到廣元所有廣元人都會給你推薦的肯定數皇澤寺了。因為全國僅有的紀念武則天的寺廟,雖然沒多少看頭,不過就像你去了北京就會去長城一樣,肯定是要去看看的。3、對三國感興趣可以去昭化古城轉轉。如果還想玩就加上千佛崖、明月峽。我打字打的也辛苦了,如果你是本地人,這些地方都不用去了,另外推薦哈。
㈣ 抗戰時期四川香溪是今天什麼地方
香溪是今天的昭君鎮,原來叫高陽鎮。高陽鎮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位於湖北西部,地處香溪河畔,已有1012年的建鎮歷史。全鎮總面積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027畝,街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
2006年10月上旬,三峽大壩156米水位蓄水,高陽古鎮遺址沒入水下。2009年8月17日,湖北省政府批復興山縣申報文件,同意興山縣高陽鎮更名為昭君鎮。10月29日,興山縣舉行高陽鎮更名昭君鎮揭牌儀式。從行政意義上講,高陽古鎮將不復存在。
抗戰期間,香溪河肩負了鄂西與鄂北軍用物資運輸重任,高陽古城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轉運站,物資堆積如山。香溪河上,船夫號子日夜不停,航行十分擁擠。沒有橋梁的香溪河,物資轉運異常困難。
(4)招化區人民法院河北林山市政擴展閱讀:
抗戰時期的香溪河:
1942年秋,26集團軍總司令周喦將軍命令工兵部隊在香溪河上用橈擺子船搭一浮橋。歷時兩個多月,以橈擺子船為載體的浮橋終於竣工。這浮橋,共用了10多條橈擺子船,溝通了香溪河兩岸交通。可惜,1944年4月,香溪河上游山洪暴發,橈擺子浮橋被沖毀。
興山、宜昌抗戰前線軍用物資,當時只能從四川、雲南等地先運到香溪,再由水路和陸路搶運到大峽口、高陽古城等地集散。興山縣政府成立有「軍運代辦所」,縣長任所長。軍運代辦所工作許可權非常大,下邊各鄉都成立有分所,由地方幹部任負責人。
從各地運到興山的軍用物資、糧食、食鹽、日用品、葯品,縣轉運所立即組織陸路轉運到戰斗前線和各鄉、各保。物資轉運主要依靠民夫,其次是牛馬車舟。民夫們常年肩挑背扛,在各條山路上奔波不息。
㈤ 2016,現在成都有幾個區,幾個縣市
簡稱川(別稱蜀)。省會成都(省政府駐成都市錦江區督院街30號)。全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合計21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51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112個縣、4個自治縣(合計183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四川省2016年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及駐地一覽
成都市(武侯區)轄10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
錦江區(書院街街道)青羊區(新華西路街道)金牛區(撫琴街道)武侯區(漿洗街街道)
成華區(猛追灣街道)龍泉驛區(龍泉街道)青白江區(紅陽街道)新都區(新都街道)
溫江區(柳城街道)雙流區(東升街道) 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彭州市(天彭街道)邛崍市(臨邛街道)崇州市(崇陽街道) 簡陽市(射洪壩街道)
金堂縣(趙鎮街道)郫縣(郫筒街道)大邑縣(晉原街道)蒲江縣(鶴山街道)
新津縣(五津街道)
自貢市(自流井區)轄4個市轄區、2個縣
自流井區(丹桂街道)貢井區(筱溪街道)大安區(龍井街道)沿灘區(沿灘鎮)
榮縣(旭陽鎮)富順縣(富世鎮)
攀枝花市(東區)轄3個市轄區、2個縣。市政府駐東區。
東區(大渡口街道)西區(清香坪街道)仁和區(仁和鎮)
米易縣(攀蓮鎮)鹽邊縣(桐子林鎮)
瀘州市(江陽區)轄3個市轄區、4個縣
江陽區(南城街道)納溪區(安富街道)龍馬潭區(蓮花池街道)
瀘縣(玉蟾街道)合江縣(合江鎮)敘永縣(敘永鎮)古藺縣(古藺鎮)
德陽市(旌陽區)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旌陽區(旌東街道)
廣漢市(雒城鎮)什邡市(方亭街道)綿竹市(劍南鎮)
中江縣(凱江鎮)羅江縣(萬安鎮)
綿陽市(涪城區)轄3個市轄區、4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涪城區(城廂街道)遊仙區(富樂街道)安州區(花荄鎮)
江油市(中壩鎮)
三台縣(潼川鎮)鹽亭縣(雲溪鎮)梓潼縣(文昌鎮)
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平武縣(龍安鎮)
廣元市(利州區)轄3個市轄區、4個縣。
利州區(東壩街道)昭化區(元壩鎮)朝天區(朝天鎮)
旺蒼縣(東河鎮)青川縣(喬庄鎮)劍閣縣(下寺鎮)蒼溪縣(陵江鎮)
遂寧市(船山區)轄2個市轄區、3個縣
船山區(高升街道)安居區(柔剛街道)
蓬溪縣(赤城鎮)射洪縣(子昂街道)大英縣(蓬萊鎮)
內江市(市中區)轄2個市轄區、3個縣
市中區(城東街道)東興區(東興街道)
威遠縣(嚴陵鎮)資中縣(重龍鎮)隆昌縣(古湖街道)
樂山市(市中區)轄4個市轄區、4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市中區(泊水街道)沙灣區(沙灣鎮)五通橋區(竹根鎮)金口河區(和平彝族鄉)
峨眉山市(綏山鎮)
犍為縣(玉津鎮)井研縣(研城鎮)夾江縣(漹城鎮)沐川縣(沐溪鎮)
峨邊彝族自治縣(沙坪鎮)馬邊彝族自治縣(民建鎮)
南充市(順慶區)轄3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順慶區(中城街道)高坪區(白塔街道)嘉陵區(火花街道)
閬中市(七里街道)
南部縣(蜀北街道)營山縣(綏安街道)蓬安縣(相如鎮)儀隴縣(新政鎮)
西充縣(晉城鎮)
眉山市(東坡區)轄2個市轄區、4個縣東坡區(通惠街道)彭山區(鳳鳴鎮)
仁壽縣(文林鎮)洪雅縣(洪川鎮)丹棱縣(丹棱鎮)青神縣(青城鎮)
宜賓市(翠屏區)轄2個市轄區、8個縣
翠屏區(北城街道)南溪區(南溪街道)
宜賓縣(柏溪鎮)江安縣(江安鎮)長寧縣(長寧鎮)高縣(慶符鎮)
珙縣(巡場鎮)筠連縣(筠連鎮)興文縣(古宋鎮)屏山縣(屏山鎮)
廣安市(廣安區)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廣安區(濃洄街道)前鋒區(大佛寺街道)
華鎣市(雙河街道)
岳池縣(九龍鎮)武勝縣(沿口鎮)鄰水縣(鼎屏鎮)
達州市(通川區)轄2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通川區(東城街道)達川區(三里坪街道)
萬源市(太平鎮)
宣漢縣(東鄉鎮)開江縣(新寧鎮)大竹縣(竹陽街道)渠縣(渠江鎮)
雅安市(雨城區)轄2個市轄區、6個縣
雨城區(青江街道)名山區(蒙陽鎮)
滎經縣(嚴道鎮)漢源縣(市榮鄉)石棉縣(棉城街道)天全縣(城廂鎮)
蘆山縣(蘆陽鎮)寶興縣(穆坪鎮)
巴中市(巴州區)轄2個市轄區、3個縣
巴州區(巴州鎮)恩陽區(登科街道)
通江縣(諾江鎮)南江縣(南江鎮)平昌縣(同州街道)
資陽市(雁江區)轄1個市轄區、2個縣
雁江區(資溪街道)
安岳縣(岳陽鎮)樂至縣(天池鎮)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轄1個縣級市、12個縣
馬爾康市(馬爾康鎮)
汶川縣(威州鎮)理縣(雜谷腦鎮)茂縣(鳳儀鎮)松潘縣(進安鎮)
九寨溝縣(南坪鎮)金川縣(勒烏鎮)小金縣(美興鎮)黑水縣(蘆花鎮)
壤塘縣(壤柯鎮)阿壩縣(阿壩鎮)若爾蓋縣(達扎寺鎮)紅原縣(邛溪鎮)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轄1個縣級市、17個縣
康定市(爐城鎮)
瀘定縣(瀘橋鎮)丹巴縣(章谷鎮)九龍縣(呷爾鎮)雅江縣(河口鎮)
道孚縣(鮮水鎮)爐霍縣(新都鎮)甘孜縣(甘孜鎮)新龍縣(茹龍鎮)
德格縣(更慶鎮)白玉縣(建設鎮)石渠縣(尼呷鎮)色達縣(色柯鎮)
理塘縣(高城鎮)巴塘縣(夏邛鎮)鄉城縣(香巴拉鎮)稻城縣(金珠鎮)
得榮縣(松麥鎮)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轄1個縣級市、15個縣、1個自治縣
西昌市(北城街道)
木里藏族自治縣(喬瓦鎮)鹽源縣(鹽井鎮)德昌縣(德州鎮)
會理縣(城關鎮)會東縣(鰺魚河鎮)寧南縣(披砂鎮)普格縣(普基鎮)
布拖縣(特木里鎮)金陽縣(天地壩鎮)昭覺縣(新城鎮)喜德縣(光明鎮)
冕寧縣(城廂鎮)越西縣(越城鎮)甘洛縣(新市壩鎮)美姑縣(巴普鎮)
雷波縣(錦城鎮)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3月2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綿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6〕57號):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以原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州區的行政區域,安州區人民政府駐花荄鎮銀河大道8號。【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的批復》(川府函〔2016〕78號)】【安州區政府於5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
★5月3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四川省變更縣級簡陽市代管關系的批復》(國函〔2016〕78號):同意將資陽市代管的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5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變更縣級簡陽市代管關系的批復》(川府函〔2016〕90號)】
㈥ 廣元市管轄哪些區、縣、鎮、鄉分別是
廣元市轄利州、昭化、朝天3區和青川、旺蒼、劍閣、蒼溪4縣,91個鎮,139個鄉,9個街道辦事處,2430個村民委員會,16559個村民小組。
(6)招化區人民法院河北林山市政擴展閱讀:
1985年2月,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原廣元縣改為廣元市市中區;將原綿陽專區的青川、旺蒼、劍閣3縣劃歸廣元市管轄;同年6月1日,廣元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9月,將原南充專區的蒼溪縣劃歸廣元市管轄。
1989年5月11日,縮小市中區,設立元壩、朝天兩個郊區(縣級)。 2007年3月13日,市中區更名為利州區。2013年4月1日,元壩區更名為昭化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元市
㈦ 河北林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北林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是2006-06-22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石家莊市新華區新華路355號。
河北林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100789827725K,企業法人王銀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河北林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市政工程建設、道路、橋梁、隧道、涵洞建設、給排水、機場、跑道、站坪、管道(壓力管道除外)、各類泵站、水場、檢測砼製品的加工、維護、修理、安裝、租賃;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法律、法規及國務院決定禁止或者限制的事項不得經營;需其它部門審批的事項,待批准後,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北林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㈧ 順慶區的行政區劃
1993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充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地級南充市。市政府駐順慶區。南充市設立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順慶區轄北城、中城、西城、東南4個街道辦事處和李家、蘆溪、搬罾、瀠溪4個鎮及共興、順和、雙橋、金台、新建、舞鳳、華鳳7個鄉,順慶區政府駐人民中路。1997年,順慶區轄4個街道9鎮12鄉:北城街道、東南街道、西城街道、中城街道、搬罾鎮、華鳳鎮、金台鎮、李家鎮、蘆溪鎮、雙橋鎮、舞鳳鎮、新建鎮、瀠溪鎮、燈台鄉、梵殿鄉、鳳山鄉、共興鄉、桂花鄉、黃金鄉、荊溪鄉、順河鄉、同仁鄉、新復鄉、永豐鄉、漁溪鄉。2000年至2004年,順慶區轄4個街道、11個鎮、14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舞鳳鎮、新建鎮、華風鎮、瀠溪鎮、共興鎮、金台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荊溪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黃金鄉、魚龍鄉、大林鄉、梵殿鄉、順河鄉、燈台鄉、輝景鄉、龍桂鄉、永豐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2005年12月9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南充市順慶區撤銷舞鳳、華鳳、新建3個鎮建制,原來三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改建舞鳳、華鳳、新建3個街道辦事處)。順慶區轄7個街道、8個鎮、14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新建街道、舞鳳街道、華鳳街道、瀠溪鎮、共興鎮、金台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荊溪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黃金鄉、魚龍鄉、大林鄉、梵殿鄉、順河鄉、燈台鄉、輝景鄉、龍桂鄉、永豐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另和平路街道辦事處於2006年8月5日正式成立。街道位於南充市順慶區城區西北部,南與中城街道接壤,西與新建、華鳳相鄰,北與舞鳳相連。轄區面積8.2平方公里,達成鐵路橫貫東西,人口居住相對集中,其中常住人口11萬餘人,流動人口2.1萬人,轄5個社區,即:原北城街道辦事處和平路社區、花園壩社區;原中城街道辦事處北湖路社區及稻香路社區部分區域;原舞鳳鎮舞鳳山社區。2007年4月,城區區域調整,增設駐春路社區,同時,和平路社區更名為鐵欣路社區。現設黨(總)支部23個,黨員1250餘名。轄區企事業單位74個,包括南充軍分區、陸軍51醫院、武警消防支隊等軍事機關和西華師范大學、南充市衛生學校等省、市名校及南充火車站等重要交通運輸單位,是南充著名的軍事、文化及經濟重鎮。
2011年8月1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南充市順慶區撤銷瀠溪、荊溪2個鎮建制,原來2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改建瀠溪、荊溪2個街道辦事處)。順慶區轄9個街道、6個鎮、14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新建街道、舞鳳街道、華鳳街道、瀠溪街道、荊溪街道、共興鎮、金台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黃金鄉、魚龍鄉、大林鄉、梵殿鄉、順河鄉、燈台鄉、輝景鄉、龍桂鄉、永豐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2014年1月28日上午,順慶區人民政府在桂花路二段61號舉行新增設的西山街道辦事處掛牌授印儀式,會上宣讀了南充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增設西山街道辦事處調整新建街道辦事處和華鳳街道辦事處的批復,順慶區委、區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和該街道轄區各社區(村)群眾代表百餘人參加了成立大會。掛牌授印儀式熱烈而簡朴,僅用20分鍾時間就完成了成立大會議程。
2014年5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民政(2014)17號批復,同意南充市順慶區調整部分鄉行政區劃,撤銷輝景鄉,大林鄉、永豐鄉;設立輝景鎮,大林鎮、永豐鎮,轄區及人口編制不變。至此,順慶轄11個街道、9個鎮、9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新建街道、舞鳳街道、華鳳街道、和平路街道、瀠溪街道、荊溪街道、西山街道、共興鎮、金台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搬罾鎮、大林鎮、輝景鎮、永豐鎮、新復鄉、同仁鄉、梵殿鄉、順河鄉、燈台鄉、龍桂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順慶區地處四川東北部丘陵地區。地勢由於受地質構造、崖石、河流浸蝕的影響,西北高,東南低,海撥一般在270米至530米之間, 最高點在重仙境山,山頂海撥523米, 最低點在嘉陵江中心與高坪嘉陵兩區交界處, 海撥265.40米。境內分布著河谷平壩,淺後寬谷,中丘中谷和深丘窄谷四種地貌類型。分別分布在各鄉鎮。
土地肥沃,分布著六種成土母質,主要有坡、殘積母質和沖積母質兩大類,順慶區土地經棕紫泥土和紅棕紫泥土為主, 占總面積的85%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略偏低。
順慶屬於揚子地層四川盆地分區南充小區部分。區域內侏羅系地層廣布,第四系鬆散層分布在嘉陵江及其支流沿岸。區境地處揚子准地台、四川台向斜、川中台拱構造區。境內株羅系地層受力被擠壓、褶皺變形,形成寬緩的、近東西方向的背斜和向斜構造。
區境內地勢西北略高,東南較低,地層水平。方山丘陵典型,丘陵佔67.3%,余為平壩,海拔多在300米左右。區內主要有中丘、淺丘和平壩3種地貌類型。 順慶區境內水資源有:嘉陵江流經面積158平方公里, 長45公里,西河流域面積769平方公里,瀠溪河流面積460平方公里;漁溪河流域面積116平方公里。
嘉陵江 源出陝西鳳縣西北之秦嶺,往南流經略陽北納西漢水,入川後在廣元昭化又納白龍江,向南流經南充、合川,至重慶注入長江。全長約1120公里,流域面積88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達2165秒立米。嘉陵江從北自雙女石流入區境,向南依次流經舞鳳鄉、市區、新建鄉,在鷂子岩進入嘉陵區境。境內長26公里,先後接納荊溪、螺溪、西河、泥溪、清水溪等支流。洪水期最大流速為4.09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速為0.38米/秒,洪枯季節河道寬250-2500米,洪枯水位相差7.19米。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15秒立米,洪峰流量為1.35萬秒立米。洪枯差117倍。
西河 西河為嘉陵江西岸支流,源於西充太平壁山埡西南。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76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75‰。多年平均流量6.3秒立米。從嘉陵區石樓鄉入境後在華鳳境內,又稱滑灘河、明家河、西橋河、環子河等,在都尉壩外注入嘉陵江。境內長約29公里。
區境地下水屬川中紅層地下水區。主要有鬆散沖積層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兩種。 順慶地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帶,天然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植物區系多樣,品種繁多。珍貴植物中的蘇鐵、水杉、銀杏等數量極少。名貴樹木有楠木、雪松、劍閣柏、關刀柏、紅豆樹等。三類保護植物,野生的有紅豆樹、八角蓮、天麻3種。各類野生植物按經濟用途分,有纖維、油料及芸香油、澱粉、烤膠、橡膠、葯用、土農葯、飼料等8類。農作物以水稻、小麥、高梁、甘蔗為主。其中尤以水稻、小麥、玉米和紅苕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大豆、花生、豌豆、綠豆、扁豆等種植較普遍。油菜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棉花、黃麻、紅麻是輕紡工業的原料。
森林覆蓋率達到35.6%,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8.62平方米。 境內的野生動物由於現有森林、草地面積少,農田廣布,限制了適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亞熱帶農田動物多,其它類型的動物數量較少。順慶區野生動物資源尚保存有數百種,可分為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
順慶區飼養動物以家畜、家禽、淡水魚類和桑蠶為主。此外,還有蜂、海狸鼠等。家畜以豬、牛為大宗,其次為羊、兔、馬、騾、驢等,大牲畜極少。豬是區內最重要的飼養家畜。家禽以雞、鴨、鵝最普遍。此外,還有鵪鶉等。淡水魚類主要品種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鱅魚、革鬍子鯰、羅非魚。順慶區飼養家蠶極其普遍,家蠶品種繁多,且不斷進化。 順慶屬大安寨油層含油有利富集區帶,是一個生物灰岩裂縫性油氣藏。與石油相伴生的天然氣資源也極為豐富,境內石油總資源量208.8萬噸,天然氣總資源量17.7億立方米。
順慶處於南充鹽盆的中心地帶,鹽層總厚度達101.5米,含量均在260克/升以上,一級品達97.98%。
嘉陵江砂金含量較為豐富。建材類砂、石、頁岩、境內25個鄉鎮都可供開采,有約50公里的嘉陵區及西岸的砂石資源,儲量大約1000萬噸,可供開採的砂石300萬噸。 在砂子中含有鋯石、鈦鐵礦、金紅石、獨居石、磷釓石、金、金剛石、石莫砂等10多種礦物。
㈨ 關於三國
張角墓
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鎮七級村南端,在息冢以東偏南20公里。本有張氏三兄弟墓,現僅存張角墓一座。據傳,該村為黃巾農民起義軍領袖張角的故里。黃巾起義軍失敗後,張角兄弟被害,其屍體被當地農民偷回故里安葬,並用傳統的喪葬習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稱七祭。為避官方查究,隱「祭」為「汲」,後演變為七級。
張角的墓穴已不存在,據張家後人介紹,這片老墳地原先大約7000平方米,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的炮樓曾修在高地上面;文化大革命期間,將高地的土拉去一小部分。是張家後人據理力爭才保存下來,幾十年來周圍將墳地蠶食了不少,要不是有張家後人的保護,這片墳地早已成了宅基地。
愍帝陵
位於河南許昌市東14公里張潘鄉政府院內,東望張潘故城遺址,為東漢獻帝衣冠冢。陵稱「愍」而不稱「獻」是昭烈帝所謚。獻帝禪位給魏王曹丕,丕稱帝後,封獻帝為山陽公(今河南修武縣)。獻帝死後,葬於封地。因曾居許二十五年,後人為表紀念而建陵,陵高15米,面積10000平方米,今僅存一長方形土台。
伏皇後墓
位於河南許昌市南15公里的冢劉村東北隅,是為漢獻帝的皇後伏壽之陵墓。墓高10米,佔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兩小墓,為二皇子墓。伏皇後在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59年)被立為皇後,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怨恨曹誅董承,與父伏完密謀曹操,事情泄漏,曹將伏後禁閉冷宮逼其自縊,二皇子亦被鴆殺。伏後死後,曹操宣稱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後禮儀厚葬。
董貴妃墓
位於河南省許昌市內東北,系一土冢,有明顯被盜掘痕跡。
王允墓
位於山西省祁縣西北修善村西,墓長二十五米,寬二十米以上,今已作為重點文物保護。
華佗墓
位於河南許昌城北15公里蘇橋村南石樑河西岸,墓高4米,佔地360平方米。墓呈橢園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書:"漢神醫華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磚花牆環繞,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河南分會在許昌召開"華佗學術研討會",鐫立"東漢傑出醫學家華佗之墓"石碑一通。
1993年,華佗墓被許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鄭玄墓
位於山東省高密市雙羊鎮後店村西,又稱鄭公墓。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紹命其子袁譚逼鄭玄隨軍,行至今河北大名東病故。初葬劇東(今青州市鄭母鎮)。後因墓壞,歸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為砌護牆。
鄭公祠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有通德門、享殿、配殿等,規模頗大。後幾經毀壞倒塌,歷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國後,於1987年重修,1993年修繕,築院牆環繞。院內有祠堂3間,高8.1米,長9.6米,寬5.7米,磚石結構。從地面到祠宇門口築有台階,內有泥塑坐像。龕門上方橫批為「海岱宗師」,左右楹聯為「含海岱之純異,體大雅之洪則」。祠東南有亭,內立1987年修繕鄭公祠碑。祠前石碑兩座,東邊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鄭公祠碑,額頭篆刻「大金重修鄭公祠記」,記述鄭康成簡歷及其功績;西邊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重修鄭公祠碑。
孔融墓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永流鄉范家村東。墓高12米,南北長13米,東西長18米。
禰衡墓
位於武漢市漢陽鸚鵡湖湖心島上。禰衡死後,黃祖懊悔,用厚禮將其禮葬於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遂稱其洲為鸚鵡洲,後原洲沉沒,真墓不存(據《清一統志》載:「湖北武昌府,鸚鵡洲在江夏縣西南二里,禰衡墓晨鸚鵡洲,今淪於江。」),光緒20年(1900年)於今鸚鵡洲重修禰衡墓,為石建,呈方形,立「漢處士禰衡墓」碑。可惜遭破壞,僅存墓碑。今湖心島上墓為新建。
劉表墓
位於湖北省襄樊市東,資料不詳。
黃祖墓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沙河鎮聯盟村,有一古墓,碑刻「江夏黃祖之墓」。黃祖系東漢末年江夏太守,擊鼓罵曹操的彌衡就被黃祖所殺。
袁術墓
位於安徽省長豐縣楊公廟鎮西南3公里處。孤堆回族鄉蔡圩村閻家小集,有個袁氏孤堆,相傳為三國時期的袁術墓。已被考古學家證實。
袁紹墓
位於邯鄲市郊外滄縣前高龍華村,資料不詳。
顏良墓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浚縣,資料不詳。
文丑墓
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脈過藍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賈村。村南有文丑冢,村東有文丑廟,村北有興國寺。
鴻暢鄉東南寨子賈,地處磨石山與西峰山之間。村南有文丑墓,為一碩大之土冢,村東頭有文丑廟,僅有瓦房兩間,碑亭一座。近年來,村舍擴建,廟房已圈至村內,內設村辦麵粉廠。村東有大坡,號稱「白馬坡」。傳說為東漢末年關羽大戰文丑處。文丑後裔在此築寨定居,村名文家寨。地處兩崗之間窪地,聚落東西長,不規劃,面積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與東西街巷相通,布局疏散。明朝末年,文姓式微。賈姓從郟縣賈樓遷來多戶,村名易稱寨子賈。
村民反映,文丑冢十分高大,文丑廟也很靈驗。民國18年夏季,霪雨連綿,山洪爆發,洪水驟至,村寨被湮。村民都跑到文丑冢上去避水,可知文丑冢形體之高大。民國14年4月,匪首魏國柱率眾千餘人,連陷坡街、鴻暢等寨。寨子賈的寨首夢見文丑向其警告。翌日寨首領眾在寨上安好「榆木噴」(即大鐵炮),向北試射,不響,向西南試射,連響兩發。誰知土匪正從西南向寨撲來,這兩炮正好落在匪隊之前。土匪見寨內早有準備,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寨子賈得免於難。
張任墓
位於四川省德陽縣北外桅桿村,資料不詳。
馬騰墓
位於許昌市北10公里的蘇橋鄉冢許村。佔地半畝,冢高兩丈余,數株翠柏環生其上。馬騰,字壽成,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漢靈帝末年,邊民叛亂,州郡招兵鎮壓,馬騰應募從軍,因戰功累累遷為征西將軍。漢獻帝都許後,他接受曹操的綏撫,為保衛關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召入京師,封為衛尉。其子馬超,輾轉入蜀歸順劉備,被封為「五虎上將」,馬騰及其家屬因受到株連被殺,葬於石樑河畔。
張燕墓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邱縣鵲山下的吳村
張燕被東漢召降後,封為中郎將。死後,葬於鵲山下的吳村,《順德府志》和 《內邱縣志》對張燕墓均有記載:「張燕墓,在吳村西,俗稱 擀麵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獸(俗稱四不象)。後經戰亂,現在兩尊收藏於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一尊收藏於法國巴黎吉米特博物館。一尊被當地人藏於地下;戰亂時軍閥多次挖掘均沒找到。1999年在搬遷十方村過程中,挖到這個稀世珍寶。內邱縣人民政府將這座國寶,移到扁鵲廟內供遊人覽望,並作為鎮廟之寶。
韓玄墓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城南學府坪的現長郡中學內運動場,墓前有「漢太守韓玄之墓」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二,曹魏
曹丕墓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首陽山,資料不詳。
甄後墓
位於河南省安陽縣辛店鄉靈芝村,又稱朝陽陵。《魏書》:「四年十一月,以後舊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節詣鄴,昭告後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
曹睿墓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大安茄店村,於村北偏右有一不自然土山橫於田前,據說為曹丕墓,後經過考古學家證實,為魏明帝曹睿之墓。
曹 奐 墓
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城西南28公里,習文鄉趙彭村西南約三百米處,北距鄴北城三台約5公里。
現存封土南北長64米,東西寬51米,高4.6米,面積3264平方米。封土的東北角破壞一部分,此處放置一殘存半個青石柱礎,直徑約1米。封土四面皆為耕地,附近的耕地內有散亂的磚瓦碎塊,部分帶黑油的碎瓦塊。。《嘉靖彰德府志》、光緒《臨漳縣志》均明載:「曹奐墓在臨漳縣彭城村。」
1986年春,經國家考古隊(屈如忠帶隊)鑽探,封土為夯土,下有砌石,面積比現在封土大。未發掘。1992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曹彰墓
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資料不詳。
曹植墓
在山東東阿縣城南20公里魚山西麓。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華高曠。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封東阿王,六年又徙封陳王。因受曹丕猜忌迫害,鬱郁而死。謚「思」,世稱陳思王。在東阿時常登魚山游覽,死後其子遵遺囑歸葬魚山。曹植墓始建於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於魚山西麓,依山營穴,封土為冢,佔地1200餘畝,東南兩側有黃河和小清河縈繞,合為襟帶。墓前有碑,為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建,高1.7米,寬1.1米,有額無題字,似有畫像,已不可辨。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三字。正書兼用篆隸,表現出我國書法由隸向楷過渡的特徵。碑早年堙沒大清河中,至清代始撈出,復置墓前,並建碑樓保護。
蔡邕墓
位於河南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為逍遙嶺,其陰有漢中郎將蔡邕墓。嶺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漢隸體字,字大二寸,為蔡邕親書。此碑曾墜入潁河,現為白沙楊氏獲之。
蔡邕,東漢書法家,以隸書著稱。結構嚴整,體法多變,長於碑記。熹平四年(175),靈帝詔邕寫六經文字,部分由邕書丹於石,立太學門外,曰石經。董卓當權時,任邕為左中郎將。卓被誅後,邕為王允所捕,死葬於此。其東為白沙鎮,其北為白沙水庫,湖光瀲灧,景色一新,為旅遊勝地。
蔡文姬墓
位於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墓封土高約7米,林木蔥郁。蔡文姬,名琰,東漢末年女詩人。博學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戰亂沒於匈奴達12年。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贖回。卒後葬此。蔡王莊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為村莊的。1991年建立蔡文姬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及《後漢書》中的《董祀傳》等。
陳琳墓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鹽都縣西郊射陽湖鎮趙家村大縱湖邊,此范圍內,墓墩數以千計,若懸盂覆釜。這里曾出土「漢銅虎」、「千斤鐙」、「雙魚銅洗」等漢代以來的銅器、陶器、玉器、鐵器珍貴文物數百件。
華歆墓
華歆墓位於高唐縣城東涸河鎮大華村北200米處,距縣城20公里。
華歆墓北邊200米為東西生產路,四周均為平地,現存封土高3米,直徑7米。墓葬保存完整,墓室頂部有1平方米的洞。從頂部缺口能看清墓室,此墓為磚室結構,上為圓形拱頂,底部呈八邊形。據當地群眾歷代相傳,此墓為華庄華姓祖墳,所以,古墓至今保存完整。據《高唐州志》記載,此為三國時期魏臣華歆之墓。
鍾繇墓
位於河南長葛縣增福廟鄉孟庄村。墓曾於晉時被盜:「翼先來書惡,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繇墓,遂得《筆勢論》,翼讀之,依此法學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傳)》」
荀攸墓
位於安徽省淮南市西壽縣,資料不明。
賈詡墓
位於河南許昌市北10公里尚集鄉崗朱村東。墓高10米,佔地3300多平方米。墓室後被破壞,出土的陶器也被砸毀,雙虎鋪首銜環畫像石墓門、墓楣現藏於許昌博物館。
毛玠墓
位於河南許昌市東16公里的五女店鎮毛王村金龜崗上,又稱毛承相墓。毛玠,字孝先,原籍陳留平丘 (今河南封丘縣)人,興平二年(195年)投奔曹操,辟為治中從事,後把家室亦遷於京郊(今五女店毛王村)。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先後任治中從事、墓府功曹、丞相府東曹掾、右軍師、魏王府尚書僕射等職,曾向曹操進迎獻帝之策。因智力超群,富有創見,多次受到曹操的誇獎和賞賜。後被免官,卒於家。葬於村南高崗上。
夏侯淵、夏侯敦墓
位於河南許昌市城西7公里河街鄉賀庄北(今市石油庫院內),二墓東西並立。東墓(敦)已毀,西墓(淵)尚存,墓高10米,佔地3300平方米,有石階小徑可達墓頂。夏侯淵,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人,隨曹起兵屢立戰功,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戰死於陽平關,葬於此。
張遼墓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逍遙津公園內湖中島上,為衣冠冢,現存墓冢,張遼陳列館、逍遙閣和渡津橋。
現合肥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逍遙津公園進行全面改造,建設張遼墓、包括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國故事甌塑,更換銅質張遼塑像,使張遼墓景點成為一個完整的系列,提高景點的三國文化內涵;整治公園環境等。全部項目將在2003年上半年竣工。
徐晃墓
位於許昌市東20公里張潘鎮城角徐村東北1公里處,墓現於耕地中。
李典墓
李典因為作戰勇敢,武藝高強,很為曹操器重。被封為都亭侯,是三國戰亂時期最出名的年輕將領之一。後因病而死,年僅36歲。92年在巨野縣昌邑鄉發現一石室墓,初步推考可能為李典墓,現已原樣移建菏澤博物館一層大廳內。
鄧艾父子墓
位於四川劍閣縣城北10公里北廟鄉孤玉山,鄧艾父子被誣陷謀反在此殺害。墓為土壘,周圍砌青石,墓碑書「魏徵西將軍鄧艾墓」。墓側還有「彰順王廟」(彰順王是五代前蜀王建天漢元年給鄧艾追封的謚號)。
過去,每年二月,老百姓都要辦會和演戲。原南充專員林維干立石碑於墓前,並書《魏將軍鄧艾之墓》,還摘錄李榕著的《十三峰書屋全集》中有關評鄧艾被殺的論述刻在碑上。
現在鄧艾墓碑碣具存,廟僅存正殿。
「文革」期間,墓穴被掘,發現墓穴並列兩室用青石板修造。兩穴室中各有一座棺位,各長3米,寬1.4米,高1.8米,雙穴並列,中間距離2米。從墓的穴位看,是鄧艾父子各寢其位。
杜預墓
位於洛陽市偃師縣杜樓村北,不過如今僅保存下來一座墓碑,書「晉當陽侯杜預之墓」。其南有杜預後世子孫唐朝大詩人杜甫之墓。
郄慮墓
位於許昌市東20公里張潘鄉郄庄,南與張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圍100米, 佔地900平方米,現保存完整。郄慮為東漢末人,漢獻帝近臣,官至御史太夫。因與帝密謀曹操,事泄被殺,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後裔。
嵇康墓
位於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東嵇山南麓。
阮籍墓
位於江蘇南京市城內西南角花盝北崗19號四十三中學內。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建。系衣冠冢。現有墓冢,墓碑。碑為清光緒二十四(1898年)年立。
三,蜀漢
劉備墓
史稱「惠陵」,位於成都市武侯祠內。陵墓佔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長的磚牆環護。陵前有「漢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史載,劉備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運回成都安葬;墓中還葬有劉備的先後死去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現有匾「漢昭烈陵」「千秋凜然"對聯:「一杯土尚巍然,向他銅雀荒台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鱗古道令人想漢代宮儀」。
武侯墓
位於勉縣在定軍山西北腳下。墓地320畝,林木蔭 翳,古柏參天。墓高5米,方圓60米,四周圍砌以八卦形花牆。墓前豎碑一塊,上刻「諸葛亮武侯之墓」,墓後有「護墓雙桂」,高達19米, 胸圍1米左右, 樹冠如蓋,濃 蔭蔽冢, 清雅宜人。每年清明前後,有一年一度之廟會。數以千計的遊客,踏青瞻謁武侯墓,盛況空前。 初建於公元234年,陵園現存建築多為明、清兩代 修建。陵園佔地24萬平方米,墓區古建築有四合院,房舍40餘間,大殿神龕上有 諸葛亮泥塑彩飾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態自若。兩旁書僮像侍立,龕下兩旁是 關興、張苞塑像。東廂房辟為歷史文物陳列室;西廂房展示諸葛亮生平事跡。大 殿院中有碑石20餘塊。大殿獻殿懸有匾額,均系後代名人贊頌之詞,如「漢代元 勛」、「懦夫將後」;對聯如「日月同懸出師表;風雲常護定軍山」。武侯墓在 大殿一,墓高6米,周長60米,青磚圍砌.墓呈南北向,取義北顧中顧,南立蜀漢。 墓後有古桂兩株,高大遮蔭,人稱「護墓雙桂」。墓前碑亭豎一石碑:「漢諸葛 忠武侯之墓」,雙桂之後有諸葛亮「寢宮」3間.陵園建築古樸,松柏常青,十分幽靜。
龐統祠墓
位於老陝路旁,距德陽僅15公里左右,祠墓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龐統中流矢卒後,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墓基方圓10米,高4米多,由條石砌成圓形。祠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牆、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
徐庶墓
位於河南許昌縣,資料不詳。
馬良墓
位於湖北省宜城市上大堰鎮,系衣冠冢。真墓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永流鄉永流村西北, 墓高17米,東西80米,南北32米,保存一般。
關林
關林,又稱關帝冢,位於洛陽市城南7.5公里。關帝即關羽,是蜀國大將。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吳蜀爭奪荊州,關羽在湖北當陽為吳軍俘殺。吳國把關羽的首級送到洛陽,企圖嫁禍於曹操,曹操卻以王侯禮葬關羽首級於城南。
初稱「關冢」,明萬曆年間始在此建廟植柏,稱「關夫子冢廟」。清初名「關帝陵廟」,康熙時稱「關夫子冢廟」,道光時改稱「關林」。清乾隆時加以擴建。今林園佔地百畝,有翠柏800餘株,殿宇廊廡一百五十餘間,碑刻七十餘方,石坊四座,大小石獅、鐵獅子一百餘個。這里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辟為洛陽市古代石刻藝術館。
關林的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後為關冢。
大殿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說的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故事。
二殿五開間,廡殿式,門上懸掛著"光昭日月"匾額,是清光緒帝御題。殿中塑關羽怒視東吳像,左側站著手棒大印的關平、右側站著手持大刀的周倉。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為張候殿,右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闊五間,規模較小,內塑關羽夜讀春秋像、關羽出行圖和睡像,故又稱寢殿。
八角亭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構築奇巧,別具一格。亭內有龜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頭雕龍,額題"勒封碑記"四字。碑的正面書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為歷代帝王對關羽的最高封號。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聖人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聖",故其墓稱"關林"。
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聖",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關林古廟會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前往關林朝聖之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關陵
位距當陽市城區3公里處,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屍骸的地方。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兵所殺,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首級獻與曹操,企圖嫁禍於人,將其正身以侯禮葬於當陽城西北。關陵開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為關羽加封,使其成為武聖人,直至關帝,他的陵園隨之擴大,形成宏偉規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園建築群,始名「關陵」,沿用至今。以後曾多次修繕,但仍保留著明代的建築風格。
現存陵墓封土高7米,周長70多米。墓門北向,有明代建的「漢室忠良」石牌坊。關陵建築群以宮牆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陵園中軸線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著神道碑亭,華表,石坊,三圓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側分設八角亭,春秋閣,碑廊等。正殿為主體建築,前檐懸「威震華夏」金匾。殿內供奉關羽父子和周倉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動,威風凜凜,氣概不凡。寢殿內有台灣同胞捐資鑄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關公銅像。寢殿後的墓冢,高7米,周長70米,甃石為垣,加上石雕欄桿,刻有「巨龍如海」等圖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漢壽亭侯墓」碑。整個陵園風景幽麗,古柏參天,遠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國故事膾炙人口,關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內外旅遊者結伴而來,拜謁憑吊。
周倉墓
在當陽縣東南,麥城之西2公里,相傳為蜀漢名將周倉安葬之地 ,墓在田中,略大於一般土冢,圓形條石砌墓。墓碑上刻:「漢武烈候周將軍諱倉之墓」。1998年協天廟信眾捐資60萬元人民幣對周倉墓進行加固,重建墓祠的台灣省宜蘭礁溪協天廟主委吳朝煌先生,將對周倉將軍重塑金身,以分靈儀式及安座大典告慰先聖之靈。
鮑三娘墓
在四川廣元市昭化古城北5公里外,有一座中型土墓--鮑三娘墓冢(傳為關索之妻),南北長21米,東西長19米,冢頂高為4米,是被盜後的殘墓,墓碑殘存,字跡依稀可辨,為「漢將軍索妻鮑夫人之墓」。
張桓侯祠,
俗稱張飛廟,坐北朝南。位於閬中市城西,與著名風景區錦屏山隔江相望。總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三國時張飛受劉備派遣,率部鎮守閬中,並任巴西太守。221年劉備攻吳,為關羽報仇,臨發時張飛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謚封桓侯,葬於閬中。張飛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閬中人民慕其忠勇,立廟以祀之,始稱桓侯廟。
現存的張桓侯祠,是一組明清時期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建築群,由山門、敵萬樓、大殿、廂房、後殿、墓亭、墓和園林組成。
山門,為明代重建,四架椽屋,分心造用三柱,檐下斗拱六鋪作計心造。前有高2.5米石獅一對,龜跌雙龍圭額碑兩通,兩側各有9米長琉璃雕飾照壁,次間內各有戰馬、馬夫兩組著彩泥塑。
敵萬樓,明代建築。系頌張飛力敵萬人所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屋頂,上檐斗拱為四鋪作計心造,華拱兩側沿45出象鼻狀假昂,下檐斗拱清代維修改動,疊壘繁復,內柱承接上檐,為四瓣梅花形斷面柱。內有張飛部將子孫像四尊,高3米;石香爐一個,直徑1.2米。左右各接木牌樓一座,各施斗拱,牌樓兩側前後壁各嵌唐以來各時期石碑六通。
大殿,清重建,光緒九年間中治官率屬及民眾加以維修。面闊五間,歇山式屋頂,小式木結構建築,殿中塑張飛文身及侍從像三尊,內陳列張飛丈八蛇矛,點鋼鞭(原祠中遺物)、祭祀鼓、鐵鍾、鐵香爐。左右兩側壁嵌張飛八分書碑及清重建大殿功德碑等。左廂房陳列歷代文物,右廂房為張飛主要業績組像。
墓亭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內起一磚券,內塑3米高張飛武身坐像一尊,兩側有范疆、張達跪像,左右牆壁嵌有明、清石碑數通。亭後為張飛墓,墓為橢圓形,東西徑22米,南北徑32米,封土高出地面8米。墓上奇花異草與參天古木相輝映,寺姿異態,意趣橫生。
園林部分,為清代和逐年復修。主要有花園、梅園、桃園及休閑用房等。
勉縣馬超墓
位於陝西勉縣城西老城鄉馬公祠村。坐北朝南,與武侯祠相距約1公里處。
劉備稱帝後,升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陽平關(即現勉縣老城)。公元222年病逝於勉縣,並安葬在此。墓冢周長56米,高3米多。墓碑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所立,上刻隸書「漢征西將軍馬公超墓」。現存大殿3間,東廂5間,碑碣5通。殿門楣上懸「漢斄鄉侯」匾。
新都馬超墓
位於四川新都城南三里處桂林鄉馬超村,其墓宏大,前後基地三畝多,墓周栽植柏樹,砌築圍牆,專人看守,春秋祭掃,嚴禁在墓內樵採、耕種、侵葬。墓前鐫刻有:「漢驃騎將軍涼州牧馬公墓」的石碑。從新都去泥巴沱響水埝前的道路旁,曾立有一高大石碑上書:「漢征西將軍馬公諱超之墓。」清宣統元年四川提督馬維祺書寫「英風常振」匾額掛於祭禮堂上。為紀念馬超,歷代政權都把這里的基層行政命名馬超村。
趙雲墓
趙雲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趙雲墓位於大邑縣城東1公里的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泅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在十年浩劫中廟及雕像、墓碑均招破壞。
為宏揚民族文化,重現趙雲雄姿,正定縣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趙雲廟,並於19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佔地12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
黃忠墓
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有三國名將黃忠的墓。清道光五年(1825年),當時地名叫「雞矢樹」的農民耕地時發現一塊書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的墓碑,幾根人骨、一把劍和一塊玉,當即告知地主劉沅(字止唐,雙流人,清代著名學者,為現代著名學者劉咸榮的祖父,曾選授湖北天門縣知縣,不就)。墓碑上「諱漢升」三字誤,應為「諱忠」。這說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國時期的舊物,大概是唐宋以後人們為黃忠修葺墳墓時所立;但是,這也表明此處應該就是當年黃忠安葬之地。於是,學識淵博、名重鄉曲的劉沅便邀集鄉紳父老,共同捐資修復黃忠墓,墓旁新建黃忠祠。
㈩ 大港油田勘探設計院,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天賓商務中心(市政府辦公樓)英語怎麼說
建議你去他們的官方網站看看應該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