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類推原則
1. 刑法有哪些原則
刑法有三大原則,分別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內則。
1、罪刑容法定原則,是指犯罪及其刑罰都必須由法律明確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的不得定罪處罰。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法律依據是:刑法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罪行法定原則的內容排斥習慣法、禁止溯及既往、禁止類推解釋、禁止絕對的不定期刑、刑法的規定要適當和明確性原則。
2、罪刑相適應原則,是指犯多大的罪,便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就判處輕重相當的刑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法。法律依據:刑法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指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是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定罪平等、量刑平等、行刑平等。法律依據:刑法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定罪平等、量刑平等、行刑平等。
2. 刑法的類推
罪刑法定原則有兩種:相對罪刑法定(當前適用)與絕對罪刑法定(此情況下不能類推)
根據相對罪刑法定原則是可以類推,但應當注意的是,它允許的是有條件的適用類推。即適用類推必須以法律明確規定類推制度為前提,以有利於被告人為原則,但不允許任意類推。
3. 我國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則是以類推制度為補充的
是以類推制度為補充這句話錯了
另外,罪刑法定是這樣寫的
類推制度內是不能適用於刑法容中的
因為刑法的原則之一罪刑法定的意思是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所以類推顯然是不能適用的。
4. 刑法中的「禁止類推」 和刑法解釋的問題
類推就是根據實際情況想像,解釋一般是由全國最高人民法院給出的。
5. 什麼是類推適用原則
沒有「類推適用原則」,刑法是「禁止類推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禁止把類似的案件推定為某一個罪。謝謝採納。
6. 中國在70年代末的一部老刑法中,有一個叫"類推原則"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
「類推」原則就是1979年刑法規定對具有社會危害性認為是犯罪而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比照刑法最相類似的條款定罪判刑的一項法律適用原則。這個原則用句古語來形容,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條規定已在1997年修訂刑法時廢止,現在的原則是法無明文不為罪,也就是罪刑法定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79年7月1日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 1979年7月6日公布 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
第七十九條 本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則最相類似的條文定罪判刑,但是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79年7月1日通過 1997年3月14日修訂 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條【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7. 我國現行刑法實行類推適用定罪原則
不正確 我國實行的是罪行法定原則 刑法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類推 但法律沒有規定的 可以進行有利於行為人的類推
8.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內
1.行法定原則容: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9. 刑法的四大基本原則
我國1997年及2012年修訂的刑法典規定了四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
1、罪行法定原則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行法定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行法定原則決定了刑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並派出了習慣法的做法;禁止類推和不定期的刑,需要按照現行法律規定適用刑罰。
2、罪行相適應原則
我國《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行相適應的原則,其含義是指犯罪的輕重與所受的刑罰相稱,輕罪輕判,重罪重判。
3、適用刑法平等原則
我國《刑法》第四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該條規定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其含義是指任何人沒有地位、職務、出身等因素的區別,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權。
4、罪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我國《刑法》第五條明文規定了這一原則。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9)刑法類推原則擴展閱讀:
罪刑法定原則從字面意義上看,「正當法律程序」,似乎僅僅涉及程序方面的問題,即在刑事案件中遵守某些程序或者禁止適用其他的一些程序。
實際上它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即從實質上限制政府的權力。在刑事訴訟中,正當程序這種實質性限制,不僅要求在實體刑法中的犯罪行為,從內容到形式上加以明確規定,而且要求立法機關在宣布某種行為是犯罪時,要具有適當的和明確的限制。
如果某種行為尚未達到犯罪的嚴重程度,立法機關就不能通過法律程序將其認定為犯罪,使之犯罪化。甚至在存在某種危害的情況下,有的法院也常常以特定的理由。
即缺乏刑事犯罪的傳統構成要件為由,而宣布某項刑事法律違憲,以此體現正當法律程序對刑事立法的實質性限制。
10. 司法實踐中禁止使用類推,是遵循刑法什麼原則
禁止有罪類推,是罪刑法定主義的四個派生原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