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電商法對吃貨

電商法對吃貨

發布時間: 2022-01-28 15:00:30

A. 電商法關於刷單的處罰具體是怎麼規定的

電商法關於刷單的處罰是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刷單的處罰是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規定:

第八十五條電子商務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實施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或者實施侵犯知識產權、侵害消費者權益等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

第二十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1)電商法對吃貨擴展閱讀

《2019網路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中規定:

第二條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等相關規定,嚴厲打擊網路虛假宣傳、刷單炒信、違規促銷、違法搭售等行為。嚴肅查處違規推銷宣傳嬰幼兒配方食品的行為。

嚴厲打擊通過組織非法寄遞空包裹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刷單炒信等違法行為。督促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進一步加強對刷單炒信行為的監測監控,完善商品(服務)信用評價體系,配合執法工作開展。依法查處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限制平台內經營者參與其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經營活動等行為。

B. 請問,《電商法》到底講了些什麼呢

進行電商大洗牌,限制中小賣家。

C. 電商法哪些規定對在線銷售有影響請列示。

什麼影響都沒有,所有電商平台都沒有規則上的改變,一切照舊

D. 社交重構零售格局,移動電商如何巧妙借勢「吃貨IP」

繼「雙11」之後,電商造節的風潮也越來越普遍, 物質豐腴的時代,如何吃的更好撩撥著每個吃貨的心:「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需要兩個燒烤架。」、「我這一輩子,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筷子了,我不是餓,我只是嘴巴寂寞。」

「吃貨節」也便由此應運而生。畢竟吃貨作為熱門IP,自帶話題性,話題性便意味著【流量窪地】,有流量的地方,自然就會有電商的身影,十年前淘寶正是藉助流量優勢,逐漸成長為電商霸主。移動互聯網時代高達9成的用戶對社交App產生依賴,隨之而生的社交電商也成為香餑餑。

日前,移動社交電商平台萌店啟動「5·17吃貨節」,通過「營銷賦能」、「用戶運營賦能」和「流量賦能」等三方面,為傳統零售業賦能「社交零售」,助力傳統商戶向移動互聯網端轉型升級。社交重構零售格局的新時代,萌店為何選擇「吃貨」這一IP做營銷?其背後又折射出了哪些商業邏輯?

水乳交融:商業娛樂化,娛樂商業化

本次的「萌店5·17吃貨節」全面升級社交拼團玩法,匹配不同的用戶場景和消費驅動,整合了秒殺團、超級團、免單團、進口團等不同的促銷玩法匹配用戶需求驅動傳播,在給予消費者低價福利的同時,更帶來趣味性的購物享受,既延續了以往的傳統營銷,又玩出了新意。

比如在具體玩法上,萌店首次挑戰10萬人拼團,推出時令水果荔枝,共享超低折扣還有「百團大戰、爭分奪秒」,即最快成團既可全員拿高額現金紅包等趣味營銷活動,讓購物像組團打怪一樣,省的不單單是錢,更多的是分享的樂趣。

在一個互聯網喧囂的時代,任何行業的成長都已經離不開娛樂營銷的要素,甚至在很多時候娛樂化已經成為產業升級和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和方向。購物作為一種大家經常會遇到的生活場景,在傳統購物中很難找到樂趣,只是一種單純的購買行為,如今產品同質化嚴重,購物平台也多樣,競爭激烈。要想從【存量市場】進入新一輪的【增量市場】,娛樂化營銷手段是撬動增量市場的很不錯的支點。

傳統的營銷方式越來越難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娛樂化、好玩被證明是這個時代里更高效的傳播驅動元素。消費升級時代,升級的不單單是產品本身,在營銷上、購物過程中也應具備趣味屬性,給用戶打造一個全新的消費理念,唯有此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升級。

在江湖老劉看來,消費形式的變更和娛樂營銷代入的需求,是這一輪消費升級的內在驅動力。鑒於此,「萌店5·17吃貨節」賦予用戶更多的娛樂感知,而不單單是一個消費行為,藉此也能提昇平台的品牌基調,進而重構渠道價值。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體驗手機移動購物和社交分享的樂趣,萌店賦能商家多維度場景入口,用戶可通過登錄萌店APP、萌店公眾號、萌店優選小程序或通過社交分享等購物入口進入「吃貨節」頁面下單購買,大大增強了促銷活動的效果。

在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社交電商迎來了首個拐點,誰能夠在這個節點完成獨角獸的蛻變,誰能用趣味營銷方式撩撥住用戶的心,為用戶帶來不一樣的購物體驗,將成為社交電商行業的領軍者。

知己知彼:精準洞察用戶需求,巧妙借勢「吃貨IP」

品牌要找目標人群,並不是想一個簡單的名詞,例如「年輕的」,「中高收入的」,這是不精準的細分方法。

假如 ,某個品牌的人群使用的以上兩個標簽,會造成兩個後果。傳播成本會非常高,因為符合條件的人群很多,不「精準」,電商便失去了小投入大產出的意義。不精準的細分,導致品牌和產品的差異化優勢必然削弱,而沒有明顯的差異化,就不可能產生溢價力。對於中小品牌來講,沒有差異化在電商等於沒有產品力。

在江湖老劉看來,數字時代的營銷,無一不是建立在對消費者行為習慣的深入分析和體察上。社交電商最本質的需求就是理解客戶,通過從網上收集社交信息,更深入的理解某類商品的營銷模式,通過交易數據與交互數據的完美結合,為業務挑戰提供解決方案。

目前,萌店已經擁有超過3500萬用戶,平台上的大部分用戶都是對生活品質有較高追求、對生鮮食品和進口零食具有高頻消費意願的中等收入群體,生鮮和食品是萌店平台消費者主要購買品類,佔比達50%以上。

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萌店5·17吃貨節」不是跟風造節,而是在洞悉平台用戶的基礎上,巧妙借勢「吃貨IP」。

無社交,不電商:社群時代,發揮圈子效應

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太多了,我們決策時必須進行篩選,篩選的方法就是通過社交關系。回想一下我們所有的決策,小到買什麼書、看什麼電影,大到買什麼房、怎麼進行兒童教育,影響決策的因素,50%以上可能是來自社交關系的反饋。用戶的消費習慣無疑在倒逼著電商行業的轉型。鑒於用戶消費習慣的轉變,萌店不斷嘗試找尋用戶所在的場景,和用戶溝通、互動。

據萌店方面透露,此次啟動「吃貨節」旨在賦能商家轉型「社交零售」,刺激用戶需求並聚集相同或類似需求。通過身邊朋友的推薦,一方面快速獲取商品信息,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商品質量信息不對稱問題,正如我們所知,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基於熟人做信任背書,營銷轉化成實際銷售的概率也更大。通過商品把品牌融入到社交網路中去,融入到用戶的社交關系中去,和用戶互動起來。

基於3500萬+用戶,以碎片化的社交場景為切入點,再結合10萬人超級團、團免、「百團大戰」拼手速等營銷玩法,更能刺激用戶的購物慾望。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引爆點》一書的個別人物法則中,描述了三種人導致了流行的發生:聯系員、內行和推銷員,在社群中以這三類人群居多,品牌首先在這一圈層引爆,隨後通過社交網路不斷傳播。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之後,可以通過朋友圈分享優質商品的拼團信息,以一種口碑傳播的方式在朋友圈形成裂變傳播,形成一個社交+電商的生態閉環,這種營銷方式將有助商家向「社交零售」轉型。

事實上,無論是電商社交化,還是於社交流量中拓展商機,都表明了社交關系在今後電商布局中的重要性。萌店注重社交電商化不僅是一個新零售渠道,更是一個戰略布局,還是一個傳統企業學習和消費者從交流到交易的試水。從某種意義來說,如今的萌店以「朋友圈的品質生活」為載體,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全渠道流量入口。

在品牌營銷甚囂塵上的5月,有趣創意和互動才能引發消費者的關注。「萌店5·17吃貨節」通過娛樂化的購物形式,引發吃貨們的共鳴。隨著吃貨節落下帷幕,萌店作為「社交電商」的最佳詮釋者也將深入人心,特別是在吃貨們的日常中留下深深足跡。

江湖老劉,創新圖強的精神氣質、文節俱高的價值觀念、封閉內斂的行為模式、犀利獨特的TMT觀察,立志成為全面的、專業的、深入的、有獨立觀點的TMT行業觀察者。文章轉載與商務合作加個人微信號:lll957669664。

E. 2019年的電商法是不是針對小賣家的

電商法主要針對的是大商家。小商家暫時不必驚慌,慢慢來,官方會一步一步知道。

F. 電商法對商家提出的新要求有哪些

1、 代購、微商、主播等需納稅
電商法規定包括「代購」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並且依法納稅。電子商務經營者包含了代購、「帶貨」主播、朋友圈微商、抖音賣貨、在淘寶、微店、小程序等平台開設小店的個人賣家等。
2、不能刪差評刷好評
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台內銷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的評價,否則可能被處以最高50萬元的罰款。
3、捆綁搭售必須明示
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否者將被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4、大數據殺熟被禁止
電商法要求電商平台推出允許用戶關閉「個性化推薦」的選項,對大數據殺熟起到制約作用。
5、押金退還不及時將被罰款
電商法要求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對押金退還不設不合理條件,符合押金退還條件的,需及時退還。
6、平台自營應顯著標記
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在其平台上開展自營業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區分標記自營業務和平台內經營者開展的業務,不得誤導消費者。
7、平台需保障人身、財產安全
電商法規定,若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平台需要依法擔責。
8、商家不得隨意砍單
商品缺貨、操作失誤、系統出錯、產品質量、訂單異常等,電商交易合約關系並不穩固。電商法規定,用戶選擇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合同成立。平台經營者不得毀約,格式條款等含有消費者支付價款後合同不成立的,其內容無效。
9、強化經營者舉證責任
電商法對此要求經營者有提供相關證據的義務,如果丟失、偽造、篡改、銷毀、隱匿或拒絕提供相關資料則承擔法律後果。
10、不能強制商家「二選一」
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

G. 電商取消訂單違反《電商法》,17家平台被點名,對行業內部將會有何影響

隨著電商平台的不斷發展,相關部門為了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特意制定了電商法。除此之外,相關部門也會定期對不同的電商平台進行調查,保證各大電商平台制定的相關政策和方案,有利於消費者的購買。

然而,官方公布了17家因為制定不合理的規定,導致商家和平台容易出現單方面取消訂單的行為。17家平台被先後點名,對整個行業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第一個影響是各大平台不得以不合理的原因取消訂單,第二個影響就是17家平台要做好內部監管。

總的來說,電商法可以保證平台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是各大平台都不應該以不正當以及不合理的原因取消消費者的訂單。更何況消費者完全有能力購買某一件商品時,平台突然取消消費者訂單的行為,反而會增加消費者狠差勁的消費體驗。消費者也會通過合理的方法維護合法權益,從而保障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

H. 新電商法對電商行業的影響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該法在諸多方面對社會關切的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規定,為未來電商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經歷了20多年的增長之後,電商迎來了有法可依、全面法治的時代,告別野蠻生長,逐漸走向成熟。
1代購不再無序
伴隨著電商法的正式實施,原來可以隨時做代購的局面一去不復返,必須進行登記。電子商務法第十條、第十一條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以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為原則,而且要履行依法納稅義務。在此之前,絕大多數代購都沒有進行登記,也就意味著並沒有向國家繳納相應的稅款
「電商法的出台將使現階段處於司法盲區的海外代購有章可循,代購的違法成本將會增加,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利大於弊,在購買商品時不僅質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時在售後維權等環節的權益也會得到保護。海外代購市場會在法律框架內更加良性有序發展。」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副教授龍朝暉說。
很多人都擔心電商法的出台是對代購微商的一次打擊。但其實這是「誤讀」。對代購微商進行登記,一是可以規范市場,二是可以保護消費者權益。商家只要誠信經營,守法經營,代購微商依然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2刷單刷好評被禁止
導致簡訊和電話「轟炸」的不在少數,甚至還有謾罵,威脅等情況。
3平台不能再任性
電商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以及技術等手段,對平台內經營者在平台內的交易、交易價格以及與其他經營者的交易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或者向平台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
「在電商法生效實施後,電商平台不得利用演算法優勢進行不公平競爭,也不得通過所謂
在平台治理方面,電商法對平台責任進一步強化,電商平台是管理電子商務產業的重要環節。電商法中規定區分電子商務「自營」與「他營」,平台經營者開展自營業務,應當對其銷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承擔商品銷售者或服務提供者的責任,這與一般線下的經營主體承擔的責任相一致。
此外,電商法還涉及到很多關於平台責任的規定,例如安全保障義務、信息保護義務、商家信息核查義務等。未來,電商平台將會承擔更多的責任。「電商法充分考慮了行業發展的實際問題,在保障電子商務主體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規范了電子商務行為,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I. 電商法出台之後代購微商該如何應對

一般分為三種銷售模式:

第一種為單一國內主體銷售模式,需要成立國內主體(個體戶或公司)作為經營主體從事跨境電商業務。

第二種為單一海外主體銷售模式,需要成立境外主體公司。境外主體公司開通獨立電商網站,接受消費者的訂單,並通過跨境支付工具實現資金的跨境流轉。

第三種為AB雙主體模式,需要成立國內(A)和境外公司(B),以B作為銷售主體,A為B的國內委託企業。A為消費者提供「委託購買海外商品服務」,A接受消費者的委託後,向B采購相應的境外商品。

B作為銷售主體,在境外采購商品,向A以跨境電商方式出售商品,通過跨境支付工具收外幣並通過陽光清關方式海外直郵商品給A的消費者。

現貨還可以買,只要辦理好相關的營業執照。

稅負是銷售額的11.2%+商品差價的3%,如採用跨境電商方式清關則稅負為11.2%。

(9)電商法對吃貨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是,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除外。

第十一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依照前條規定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在首次納稅義務發生後,應當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申請辦理稅務登記,並如實申報納稅。

第十二條: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依法需要取得相關行政許可的,應當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第十三條: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務。

J. 電商法今日起實施:整治刷好評、殺熟等將有法可依,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2019年1月1日電商法終於實施了,可以說這個電商法的實施絕對是一件大事內,對於網購事業還有這容些代購微商的行業將會迎來一次重大的變革。可以說電商法的實施就是要約束那些做網購的行業,就是要讓他們遵循法律,依法進行做電商。

電商法針對個人代購刷單大數據殺熟捆綁銷售都有作出規定,可以說這是對電商行業的一次重大洗牌,我們消費者絕對是利大於弊的,我們拭目以待吧。

熱點內容
地方性法規不可以設定 發布:2025-02-10 22:49:45 瀏覽:629
法律碩士有學歷嗎 發布:2025-02-10 22:23:26 瀏覽:366
搜狗輸入法官方下載2015 發布:2025-02-10 21:46:22 瀏覽:230
媒人隱瞞病情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0 21:34:01 瀏覽:178
勞動法連續 發布:2025-02-10 21:33:50 瀏覽:811
上海財經大學商法 發布:2025-02-10 21:27:38 瀏覽:374
藝術碩士和法律碩士 發布:2025-02-10 20:09:00 瀏覽:929
新勞動合同法第50 發布:2025-02-10 20:03:40 瀏覽:731
不批假算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0 19:36:00 瀏覽:651
2017上海養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10 19:29:16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