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難題
『壹』 刑法難題··求高人指點··
1,「在一拐彎處將一在非機動車道內騎小三輪車帶人的劉某、王某撞到在地,劉某當場死亡,王某身受重傷」——構成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
2,「將重傷的王某抱進駕駛室,看車送往醫院搶救,行駛途中,甲某見四周無人,遂停車將王某抱至路邊的玉米地種,後駕車逃跑。王某由於失去了搶救機會,失血過多而亡。」——構成故意殺人罪。是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殺人罪數罪並罰
『貳』 刑法問題!
B,C,A,D,D,A,C,C,C,B,A,D,C,B,D,A,A
1,有司法解釋(兩高)、立法解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學理解釋
2,刑法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
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
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B項既不是不負刑事責任也不是減輕或從輕的條件。C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刑法明文規定的搶劫、強奸、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等八項嚴重暴力犯罪負有刑事責任。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屬於無辨認能力的人。其監護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4,參見我的文庫。
5,行為人主觀上沒有故意也沒有過失。
6,只要實施即成立。行為犯總的說來主要有兩大類觀點:一是從犯罪既遂的角度解釋行為犯,即只要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危害行為就成立既遂的犯罪。這是占通說地位的觀點。不過這類觀點又各有差異。有的認為行為犯就是形式犯,如「行為犯既遂又稱形式犯既遂。是指以一定的危害行為完成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既遂。」另一大類觀點認為,判斷是否行為犯,應當從法律規定的犯罪構成或者說法律條文本身規定來看,如果條文沒有規定特定犯罪結果,只規定危害行為,那就是行為犯(本人贊成前者)。結果犯是以結果發生為成立條件,如脫逃罪。危險犯,以對法益發生侵害的危險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是危險犯。刑法典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個條文規定了危險犯,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暴力危險及飛行安全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險犯,它們是因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別危險或者侵害的對象特殊而受到刑罰處罰。
7,不是犯罪預備(積極准備如買刀)、不是犯罪著手,也不是犯罪未遂(因為主觀因素以外的因素未發生)。
8,我國刑法規定,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對於主犯,直接按照我國刑法分則具體條文中規定的量刑幅度處罰。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教唆他人犯罪的,對於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9,從犯罪著手以後直到犯罪行為完成以後,因為行為人主觀因素以外的原因造成的,都是犯罪未遂。
10,結合犯,是指基於刑法明文規定的具有獨立構成要件且性質各異的數個犯罪(即原罪或被結合之罪)之間的客觀聯系,並依據刑事法律的明文規定,將其結合成為另一包含與原罪相對應的且彼此相對獨立的數個構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結合之罪),而行為人以數個性質不同且能單獨成罪的危害行為觸犯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態。 例如:日本《刑法》第241條規定的「犯強盜罪,而又強奸婦女者」,構成強盜強奸罪。即法定的甲罪+法定的乙罪=法定的甲乙罪。 結合犯屬於法定的一罪,但目前我國刑法中沒有結合犯的典型。但是也有的學者認為我國刑法典第229條第二款規定的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就是典型的結合犯。
吸收犯,是指數個犯罪行為,其中一個犯罪行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為,僅成立吸收的犯罪行為一個罪名的犯罪形態。
結果加重犯,又叫加重結果犯。是指故意實施刑法規定的一個基本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更為嚴重的結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如姦淫幼女原先是單獨的罪名,現在作為強奸罪的法定加重情節)。
想像競合犯:也稱想像的數罪、觀念的競合、一行為數法,是指一個行為觸犯了數個罪名的情況。
本題顯然屬於吸收犯,不屬於想像競合犯就在於想像競合犯是一個行為觸犯數個罪名。
11,注意一下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的相同與異同。
12,注意我國附加刑的種類。
13,罰金屬於附加刑。
14,是公安機關。但是根據我國刑法對於安全機關職責的定義,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管制等屬於安全機關。
15,注意先並後減,先減後並的適用情況。
16,我國刑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第七十三條規定,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17,注意累犯與特別累犯(犯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且又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這個沒有限期)根據《刑法》第65條的規定: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釋放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除外。
『叄』 刑法問題3
這里涉及到吸收犯的認定的問題,而認定吸收犯的重要標准就是:看侵犯的客體以及作用的對象是否具有同一性
也就是要求行為人實施數個犯罪行為必須侵犯同一或者相同的直接客體,並且指向同一的具體犯罪對象。
而在本案中,李老三的兩個行為並不是侵犯同一客體,也不指向同一的犯罪對象,所以不存在吸收關系,應當認定是數罪並罰
『肆』 刑法學難題~求高人指點··
在我國刑法中明確規定避險的條件
一 合法權面臨現實危險
現實危險不包括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所面專臨的對本人的危險如果事實上並不存在危險而行為人誤認為存在危險實施所謂避險行為的屬於假想避險;對此應按照處理假想防衛的原則予以處理
二 危險正在發生
危險正在發生是指危險已經發行或者迫在眉睫並且尚未消除其實質是合法權益正處於受威脅之中
三 出於不得已而損害另一合屬法權益
必須出於不得已是指在合法權益面臨正在發生的危險時沒有其他合理方法可以排除危險只有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才能保護較大合法權益;如果有其他方法排除危險則不允許實行緊急避險
損害另一合法權益通常是指損害第三者的合法權益而不是針對危險來源本身造成損害
根據第三條,王某行為是損害了危險來源本身的利益,造成張某兒子的死亡。王某在生命受到犯罪人張某的侵害時,選擇了避險行為,就行為主觀性而言,王某非故意的行為造成了犯罪團體中從犯被主犯行為致死。故在此事件中,張某為主要責任人,王某的行為屬於防衛過當或者是避險過當。
『伍』 刑法問題
出錢找關系把
對決定勞動教養的職工,因有特殊情況原單位請求就地自行負責管教的,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可以酌情批准「所外執行」。負責管教的單位,應將管理教育情況和本人表現,定期向本單位的保衛組織和當地公安派出所報告,表現不好的,仍送勞動教養管理所執行。勞動教養期滿時,由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辦理解除手續。
『陸』 刑法問題
1、偽造國家公文罪、合同詐騙罪、貪污罪(這個罪名看丙丁的具體職責,也有可能是盜竊)。
2、對甲應該數罪並罰。因為甲在判決之前一人犯數罪,按照刑法的規定,應當數罪並罰。
3、貪污罪(或盜竊罪)屬於自首,是法定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節,依法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甲將詐騙的贓款揮霍,不能退贓,屬於酌定從重處罰的情節。在貪污罪中,甲提起犯意,共同犯罪中作用較大,從重處罰。甲犯數罪,主管惡性較大,從重處罰。
『柒』 刑法問題。。。
按通俗說就丙屬於趁火打劫了!雖然甲撞乙後逃逸,但甲並沒有涉嫌偷盜,所以責任認定跟甲沒關系。
『捌』 刑法問題
1、我國刑法原則上是不溯及既往。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請注意 法條中說的是以行為實施的時間為准。
2、第一個問題,不用立案,但是好像就是按修正案七來看也不夠立案標准。 將刑法第二百零一條修改為:「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3、第二個問題應當立案。理由同上。
『玖』 刑法問題
會被判故意傷害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人體重傷鑒定標准》
第二條 重傷是指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
第三條 評定損傷程度,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傷情,具體分析。
損傷程度包括損傷當時原發生病變、與損傷有直接聯系的並發症,以及損傷引起的後遺症。
鑒定時,應依據人體損傷當時的傷情及其損傷的後果或者結局,全面分析,綜合評定。
『拾』 刑法難題,高手進
通俗的講 對象錯誤就是打錯人了,打擊錯誤就是打偏了。
在對象打擊錯誤下,具體符合說和法定符合說二者結論是一樣的。而只有在打擊錯誤的情況下才區分具體符合說和法定符合說的區別。
D這個案例屬於打錯人了,是對象錯誤,所以二者結論是一樣的,都是故殺既遂。如果這道題題干變成,丁欲殺仇人,由於槍法不準,把站在仇人旁邊的生父殺了,就是打擊錯誤了,D就錯誤了。
所以你在做這類題的時候,要先區分是對象錯誤還是打擊錯誤,再區分具體符合和法定符合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