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高院廢止的司法解釋

最高院廢止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1-29 16:11:53

❶ 第三十五條直接廢止了《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9條、11條、13、14條的規定,這樣說法成立嗎

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
法律的廢止有以下幾種情況:(1)法律本身規定了有效期限,期限結束,該法即自動終止; (2)以新法取代舊法。有兩種情況:在新法中明文規定廢除舊法,或者依「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舊法與新法相抵觸的部分廢止。
《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9條、11條、13、14條的規定與《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的關系屬於(2)的第二種情況,相抵觸的部分廢止。

❷ 最高院批復所依據的規定廢止,該批復是否有效

對廢止之前的歷史案件始終有效。對廢止之後的案件審判肯定無效。

❸ 高院廢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原因是什麼

高院廢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原因是與後位法有沖突。為適應形勢發展變化,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審判實際,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對1997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發布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進行了集中清理。

在清理中發現《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與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相沖突所以決定廢止。沖突的條款主要是人身傷害的賠償條款,例如:

《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因觸電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九)被撫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撫養的、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為限,按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標准計算。被撫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生活費計算到十八周歲。

被撫養人無勞動能力的,生活費計算二十年,但五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撫養費少計一年,但計算生活費的年限最低不少於十年;被撫養人七十周歲以上的,撫養費只計五年。

而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其上訴法律法規有沖突。

第二十八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3)最高院廢止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兩個司法解釋的沖突還表現在法條的其他方面,主要是對賠償的標准不統一,例如:

《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因觸電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六)殘疾用具費:受害殘疾人因日常生活或輔助生產勞動需要必須配製假肢、代步車等輔助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通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國家或者地方有關機關有規定的,依該規定;沒有規定的,按照辦理喪葬實際支出的合理費用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六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❹ 最高法廢止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文件有哪些

已有十一批啦,這個你可以按這個名稱搜一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十一批)的決定

❺ 最高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廢止了嗎

最高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具體問題的司法解釋》(法釋(2003)20號)沒有廢止,是目前處理人身損害賠償事宜的重要法律依據。

❻ 請教:法釋[2001]25號司法解釋廢止的背景分析

就最高院給出的廢止理由:已停止適用。

曾轟動法律界的「中國憲法司法化第一案」———齊玉苓案的最高法司法解釋近日被廢,權威人士稱這意味著法院將不能援引憲法裁判

爭議司法解釋被廢

「齊玉苓案」被稱為「中國憲法司法化第一案」,最高人民法院針對該案作出的批復也開創了中國憲法作為民事審判依據的先河。

12月18日,最高院發布公告稱,自當月24日起,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27項司法解釋。記者發現,最高院就齊玉苓案所做的《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法釋〔2001〕25號赫然在列。與其他26項司法解釋被廢止理由不同,該司法解釋只是因「已停止適用」而被廢止,既無「情況已變化」,又無「被新法取代」。

國家法官學院教授周道鸞、中國憲法學會顧問廉希聖均指出,這一司法解釋的廢止,涉及憲法司法化問題。

周道鸞認為,考慮到我國現行體制,最高院無權對涉及憲法的問題做出解釋,所以要停止適用。針對法院能否直接援引憲法條文做出裁判,法學界曾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是「不能引用」,另一種意見是「可以引用」。周道鸞認為,這一司法解釋被廢止後,此類做法「肯定不行。」

廢除司法解釋與黃松有無關

而廉希聖則稱,一是現在中央不再提憲法司法化的說法;二是齊玉苓案後,最高院前院長黃松有曾就憲法司法化撰文發表,跟這個問題聯系起來。記者檢索到,齊玉苓案二審判決後,時任最高院民一庭庭長的黃松有2001年8月13日在《人民法院報》撰文《憲法司法化及其意義———從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的一個<批復>談起》,認為此案「開創了法院保護公民依照憲法規定享有的基本權利之先河」,「創造了憲法司法化的先例」等。但據記者調查了解,在黃松有出事之前,中央有關領導曾就憲法司法化問題做出批示,並成立了專門小組負責此事。

「即使黃不出事,這個司法解釋也同樣會被廢止。」最高院內部人士向記者否認此事是黃松有出事後「人走政息」,並表示所謂「憲法司法化」或將因此而一去不返。

前進?倒退?還不好說

學者介紹,而長期以來,中國憲法除了發揮政治宣言等功能外,在社會生活、法律實踐中總是難以覓其「芳蹤」。但憲法首先是法,法律應該能被實施,因此憲法應當從神壇走向世俗,融入百姓生活,為民所用。

「法院判案子不能用憲法,又回到若干年以前的狀態了。」廉希聖認為,這一做法「是前進還是倒退還不好說,但會有問題,如果公民的憲法權利受到了侵犯,又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去處理,如何得到司法救濟?」

新辦法並未出台,如果遇到類似問題如何裁判?廉希聖建議,法官可按照憲法精神去理解法律,做出判決:「不然的話,司法機關不處理實際問題,就等於受害人得不到司法救濟;而得不到司法救濟就等於憲法向公民承諾的權利兌現不了。」 (本報記者 陳寶成) 齊玉苓案適用憲法 開中國司法先河

所謂憲法司法化,就是法院可以像運用其他法律法規一樣運用憲法條文來作為裁判案件的依據,解決糾紛。

1990年,原告齊玉苓與被告之一陳曉琪都是山東省滕州市第八中學的初中學生。陳曉琪在預選考試中不合格,失去統招考試資格。而齊玉苓通過預選考試後,又在統招考試中取得了超過委培生錄取分數線的成績。山東省濟寧商業學校給齊玉苓發出錄取通知書,由滕州八中轉交。

陳曉琪從滕州八中領取齊玉苓的錄取通知書,並在其父陳克政的策劃下,運用各種手段,以齊玉苓的名義到濟寧商校就讀直至畢業。畢業後,陳曉琪仍然使用齊玉苓的姓名,在中國銀行滕州支行工作。

齊玉苓隨後向棗庄市中院提起民事訴訟,被告為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等。原告認為被告共同弄虛作假,侵犯了自己姓名權、受教育權。法院審理認定侵害姓名權成立;對受教育權則不予支持。

一審判決後,齊玉苓向山東省高院提起上訴。山東省高院認為此案存在適用法律方面的疑難,因此報請最高院進行解釋。最高院做出上述司法解釋認定,「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規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此後,山東省高院直接援引憲法第四十六條、最高院上述司法解釋以及《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判決齊玉苓勝訴。

❼ 最高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廢止了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到目前為止,並未廢止。
可以登錄中國法院網:http://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1998/04/id/30861.shtml進行查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對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問題中的對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因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涉及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的,經濟糾紛案件和經濟犯罪嫌疑案件應當分開審理等問題作出詳細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於1998年4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74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4月29日起施行。

❽ 最高法為什麼廢止一批行政訴訟司法解釋

9月25日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最高法近日公布《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十二批)的決定》,廢止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葯品行政案件管轄問題的答復》等15件有關行政訴訟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最高法專門首次針對行政審判有關實體和程序方面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進行清理。清理工作恪守合法、及時和審慎原則,立足審判實際,對那些超越法律規定范圍、違背立法宗旨或者立法原意,法律已經修改而司法解釋尚未作出調整,以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明確予以廢止;對那些符合法律規定、對司法實踐仍有指導意義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決定保留繼續適用,以明確裁判依據,統一裁判尺度。

預祝我國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

❾ 如何查詢最高院的相關司法解釋是否有效

您好,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不屬於規范性法律文件,其效力要低於法的正式淵源,內不屬於司法解釋容的范疇。
兩者屬於不同概念,我國不是判例法國家,最高法院的判決僅具有個案效力,司法解釋是普遍適用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❿ 新修改的民訴法第六十五條與此前最高院司法解釋有哪些變化

  1. 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該條規定與此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有如下較大變化:

  2. 對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為逾期提供證據的當事人和對方當事人提供程序上的保障,使當事人對於逾期提供證據的原因有陳述和質疑機會。

  3. 只要當事人在舉證時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人民法院必須適當延長舉證期限。最高院《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36條的規定與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相抵觸,最高院《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36條自然廢止。

  4.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在理解上應當以是否存在客觀原因作為理由是否正當的標淮。

  5. 關於逾期舉證的後果,應當根據逾期提供證據的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程度,對應不同的後果確定。

熱點內容
山東滕州律師 發布:2025-02-09 12:03:35 瀏覽:975
勞動法是全國通用嗎 發布:2025-02-09 11:50:07 瀏覽:595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選編第四輯 發布:2025-02-09 11:44:22 瀏覽:844
謝丹律師 發布:2025-02-09 11:38:26 瀏覽:994
清華大學法學院招生簡章 發布:2025-02-09 11:18:52 瀏覽:303
上海勞動法試用期工資規定 發布:2025-02-09 11:07:05 瀏覽:126
中南政法法學院 發布:2025-02-09 10:42:14 瀏覽: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點 發布:2025-02-09 10:40:16 瀏覽: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後死了我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10:37:56 瀏覽:969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