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刑法
A. 新刑法過度期怎麼辦
你好,河南梁園律師事務所商俊龍律師為您解答如下:
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
刑法的該規定主要是針對我國1979年舊刑法和1997年現行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
「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
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
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適用舊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舊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時則對被告人適用舊法。
最後,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適用舊法還是新法,既所謂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處理各種法律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刑法適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都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我國現時期主要採取從舊兼從輕原則,在特殊情況下採用溯及既往的原則。
如果還在上訴期內,可以選擇上訴。
B. 如何做好新時期刑事執行檢察工作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對刑事執行檢察工作人權司法保障、隊伍履職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挑戰。比如,人民群眾反映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等突出問題的范圍逐漸擴大,從監禁刑到社區矯正,從刑罰執行到刑事強制措施執行,再到日常監管司法;對花錢買功、買刑等司法腐敗問題關注之高前所未有;少數刑事執行檢察人員司法理念轉變不夠徹底,工作中貫徹執行人權保障理念不到位等,嚴重影響了司法公信力。
面對挑戰,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加強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
一是強化公正履職。司法公信力的基礎在於公平公正司法,而案件是執行機關和被監管人體會檢察機關司法公信力最直接的途徑。因此,刑事執行檢察部門應當進一步強化案件質量控制,增強可信度。健全完善刑事執行檢察效果評估檢查機制,對辦案質量,效果進行經常性評查,及時改正工作中的不規范、不合理行為。完善辦案質量終身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機制,建立有效的案件登記制度,如開展安全防範檢察情況,一定要詳細記錄在案,這既是規范化建設的需要,也是事故責任倒查的需要。完善機構內部分工管理制度,強化隊伍正規化、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二是切實維護刑事執行場所監管安全和社會穩定。充分發揮派駐檢察作用,對發現的問題和安全隱患,利用糾正違法通知書和檢察建議等方式,做到發現及時、監督有力、整改有效,堅決避免因監督不到位而導致各種事故,有力維護監管場所的安全穩定。強化與監管部門配合,共同維護監管安全,加強同步監督工作,同步分析監管工作形勢和監內安全形勢,同步分析存在問題、研究解決途徑,確保各項工作高效進行。
三是強化被監管人人權司法保障。為贏得被監管人及其家屬真心信服,強化被監管人知情權、健康權的保障,健全完善各項配套制度。嚴格執行最高檢關於被監管人死亡檢察程序規定,進一步規范監管場所被監管人死亡發現、報告、調查、處理等工作流程。加強受理控告申訴的制度保障建設,建立完善被監管人投訴處理機制,建立檢察官接待被監管人及其親屬制度,依法處理被監管人及其親屬的控告、舉報和申訴,有效防範、糾正體罰、虐待等侵犯被監管人人身權益違法行為。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範、及時糾正機制,以規范的司法行為把風險降到最低。
四是加強隊伍履職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加強現身說法、案例教學、實地考察,廣泛開展崗位練兵和研討交流活動,促進刑事執行檢察人員增強素質能力,依法正確履職。強化上下級間的溝通交流、聯動協作機制,下級部門要切實總結實踐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復雜問題,及時匯總分析、上報;上級部門要加強對下級部門的指導,發揮好率先垂範作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職業良知,堅持秉公執法,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刑事執行檢察隊伍。
五是規范刑事執行檢察司法行為。准確把握與被監督單位的關系,加強自我約束,杜絕選擇性司法。著重加強制度機制建設,進一步明確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司法程序、責任和質量標准,特別是要實現辦案工作的標准化、規范化、精細化和程序化,加強制度管人,從源頭上減少和預防不規范司法、隨意司法,確保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六是深化刑事執行檢察機制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與執行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監督後的督促和跟蹤監督機制,明確刑事執行部門無正當理由不回復、不糾正、不執行監督意見時相關人員的責任,探索建立定期通報、更換辦案人、違法信息台賬等工作機制;加強與其他政法機關的協作配合,形成分工負責、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工作格局,確保執法司法標准統一、刑事法律施行統一;進一步加強刑事執行檢察工作公開力度,倒逼規范司法,提升司法公正水平;等等。
(作者為河北省人民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局局長)
C. 新刑法和老刑法有何不同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占死。刑。罪名總數的19.1%。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將為組織賣。YIN最高可判10年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定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為犯。罪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規定,組織、領導和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完善對尋釁滋事罪 的規定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調整了銷售假。葯罪、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 的構成條件,降低入罪門檻,增強可操作性。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規定持有大量假。發。票為犯。罪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降低非法采礦罪入。罪門檻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對因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將其有期徒刑的上限由二十年提高到二十五年。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將有期徒刑上限提高到25年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規定,對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對未滿十八周歲、被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免除其前科報告義務。
刑法修正草案規定對75歲以上老人不適用死刑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限制死。緩減刑、放寬假釋條件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完善管制刑的執行方式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對一些原來由行政管理手段 或民事手段調整的違法行為定為犯。罪,主要是危險駕駛的犯罪,不支付勞動報酬的犯罪等。
聚焦刑法第八次修改:老闆惡意欠薪或被判。刑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規定惡意欠薪可判七年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規定,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或者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刑法修正案草案將醉酒駕車、飆車規定為犯。罪
希望能幫到你
D.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點及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法定刑的規范化。魏《新律》將法定刑確定為死、髡、完、作、贖、罰金、雜抵罪七種。《晉律》中規定了死、髡、贖、雜抵罪、罰金五種法定刑,每一種
法定刑又分為數等。《北魏律》規定了死、流、宮、徒、鞭、杖六種法定刑,《北齊律》承其後,最終確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這一時期的刑法制度改革,
為隋唐以後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方面是使刑罰趨於寬緩,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免除宮刑,進一步廢除肉刑。自漢文帝改革刑制以來,宮刑時用時廢。《北魏律》還曾把宮刑作為一種法定刑,至北齊宮刑被徹底廢除,《北齊律》所規定的五種法定刑不再有宮刑。
其次,緣坐的范圍有所縮小。秦漢以來緣坐的范圍甚廣,特別是出嫁婦女既隨夫家受誅,又隨父家受戮。曹魏時期所定新律縮小了緣坐的范圍,並開緣坐不及出嫁女的
先例。南朝《梁律》進一步縮小緣坐的范圍,創緣坐婦女免處死刑的先例。《北魏律》雖然規定的緣坐范圍較廣,但孝文帝以詔令特加縮小:非犯干名犯義之重罪
者,緣坐處死皆止其身。
再次,定流刑為減死之刑。從北魏、北齊開始,流刑已成為一種法定刑作為死刑與徒刑的中間刑,填補了自漢文帝以來死刑與徒刑之間的差等。北周又將流刑按里程分為五等,使流刑更為規范化。
E. 中國刑法的體系
建立中國自己的刑法理論體系是當前我國刑法學研究的重大課題,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刑法理論的發展表明,建立中國自己的刑法理論本系,又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建國初期,我國還沒有自己的刑法理論體系,當時不得不從學習蘇聯開始。五千年代後期,開始出現了我國自己的刑法學教科書。這些教科書所建立的刑法理論體系雖然在某些問題上反映了我國刑法實踐的特點,但從總的方面看,無論是基本內容還是體系結構,都非常明顯地打著蘇聯刑法理論體系的烙印,即一方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反映了社會主義刑法的本質;但另一方面又把犯罪構成提到不適當的高度,並似此為中心建立;刑法理論的體系。後一種做法存在許多缺陷。因為,研究犯罪構成本來是為了解決構成犯罪的標准問題,但是犯罪構成本身並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即使一個行為完全符合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也不能就此確定該行為構成犯罪,要確定該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還必須藉助對危害程度和罪過程度的判斷以及對應否受刑罰處罰的認定,如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正當防衛的,緊急避險的行為。相反,一個行為不完全具備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也不能確定該行為就不構成犯罪,如犯罪的預備等。並且,以犯罪構成為中心建立刑法理論體系,無法說明犯罪行為的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罪過程度與刑罰輕重的關系,不能指導刑罰的適用。因此,隨著刑法理論研究的深入,許多同志都提出了建立中國自己的刑法理論體系的要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為我國刑法理論的研究帶來了光輝燦爛的春天,廣大刑法理論工作者積極探索我們自己的刑法理論體系,並且在許多問題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盡管如此,我們還不能說我們已經建立了系統地反映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包括全國高等院校統編法學教材《刑法學》在內,我們的刑法理論體系還是以蘇聯40—50年代的犯罪構成理論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在一些基本原理上沒有突破蘇聯刑法理論的框框。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李光燦同志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刑法論》)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方面邁出了一大步。其主要表現是:
1.充分反映了我國刑法在體繫上的獨創性。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在總結我國建國以來刑事法制建設經驗教訓,批判地借鑒我國古代和外國的刑事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孕育而誕生的,在體繫上具有獨創性。例如,我國刑法明確規定了刑法的指導思想和制定根據,這是其他國家的刑法所沒有的。我國刑法在明確規定犯罪概念的同時,又明確規定了不負刑事責任的一些情況,還明確規定了「死緩」制度和減刑制度。這些在刑罰體繫上都是獨樹一幟的。在刑法分則體繫上,我國刑法根據公民個人利益同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相一致的原則,按照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主要方面,對犯罪進行分類,也具有獨到之處。我國刑法體繫上的這些創新,在《刑法論》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並在許多問題上還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了系統深刻的發揮。例如,在「犯罪」一章中用二萬多字展開論述刑法中不負刑事責任的情況;在「刑罰」一章中,對「死緩」制度的產生和發展、「死緩」制度存廢的爭論、現行刑法關於「死緩」的規定等作了詳盡的論述。
2.認真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踐。《刑法論》在自己所研究的各個方面,都注意總結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踐,研究社會現實中各種犯罪的特點及其活動規律,探討同犯罪作斗爭的有效途徑。
《刑法論》在論述犯罪的本質和社會根源時,除了概括論述剝削階級社會犯罪的本質和根源外,著重分析了我國社會主義階段犯罪現象存在的原因和條件,從罪犯本身的特點、犯罪分子的社會聯繫到犯罪現象生存和持續的時間性等方面,深入研究了當前犯罪規律的特殊性,論證了對犯罪進行綜合治理的方針。
在關於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的概述中,《刑法論》除了論述該類犯罪的概念、特徵和構成外,還著重論證了同該類犯罪作斗爭的重要意義,研究了該類犯罪的規律及其在當前形勢下的特點,指出了同該類犯罪作斗爭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在研究故意殺人罪時,《刑法論》除了論述故意殺人罪的概念、特徵和處罰之外,還通過對大量材料的分析研究,論述了殺人罪的歷史根源,分別介紹了「文革」以前、「文革」期間以及當前故意殺人罪的基本情況,分析了這三個不同時期故意殺人罪的類別、原因和特點,提出了對故意殺人案件定罪量刑應當注意的問題。
所有這些,都使刑法理論研究緊密地與我國刑法實踐相結合,使它的研究成果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能夠直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服務。
3.放棄了以犯罪構成為中心建立刑法理論體系的傳統。《刑法論》雖然也堅持了犯罪構成理論但並沒有把它提到不適當的程度,沒有以此為中心建立我國的刑法理論體系。其最明顯的突破表現在犯罪論的體系和分則各章的論述之中。
1952年蘇聯司法部全蘇法律科學研究所集體編著的《蘇維埃刑法總則》[1]中的「犯罪論」體系是:第一章,犯罪的概念;第二章,犯罪構成;第三章,犯罪客體;第四章,犯罪構成的客觀方面;第五章,犯罪主體;第六章,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第七章,免除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況;第八章,故意罪的發展階段;第九章,共同犯罪。
198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我國高等學校法學統編教材《刑法學》中的「犯罪論」[2]體系是:第六章,犯罪概念,第七章,犯罪現象及其原因,第八章,犯罪構成,第九章,犯罪客體;第十章,犯罪客觀方面,第十一章,犯罪主體;第十二章,犯罪主觀方面;第十三章,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第十四章,故意犯罪的階段;第十五章,共同犯罪。[3]
而《刑法論》第二章所建立的「犯罪論」體系是:第一節,犯罪的階級性質和根源;第二節,犯罪和刑事責任;第三節,犯罪中的因果關系;第四節,刑事責任年齡;第五節,故意犯罪;第六節,過失犯罪;第七節,刑法中一些不負刑事責任的情況;第八節,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第九節,共同犯罪。
從上述比較清楚地看出,《刑法論》與《蘇維埃刑法總則》在「犯罪論」體繫上幾乎一致,與《刑法論》與《蘇維埃刑法總則》在「犯罪論」體繫上則完全不同。那麼,這種不同有何優點呢?
我們認為,《刑法論》把犯罪構成置於犯罪概念之中,有助於用犯罪概念所揭示的犯罪木質特徵統轄犯罪構成的各個要件,不再使人感到犯罪構成可以獨立於犯罪木質特徵之外而存在。把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作為犯罪的兩大類型重點進行研究,有助於全面認識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在主客觀方面的不同特點和各自的發展規律,從而克服過去把它們放在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進行研究所造成的人為局限,使刑法理論研究更能符合犯罪的客觀實在。把刑法總則中規定的各種不負刑事責任的情況放在一起專門進行研究,能夠在區分罪與非罪的問題上給人以系統的認識,從而避免了傳統的犯罪論體系在這個問題上所造成的零碎現象。此外,《刑法論》在分則部分對各類犯罪的研究中,也不是以犯罪構成為中心,而是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有關問題的論述與我國關於該類犯罪的立法,把該類犯罪的法律特徵與歷史演變結合起來論述,從而使讀者能夠深刻把握各類犯罪的本質,獲得對各該類犯罪的木質和構成要件的一致認識。
《刑法論》在體繫上的這些創新,使我們感到,這是一部我國自己的刑法學。當然,《開J法論》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方面,還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在理論體系的科學性方面,還有探討的餘地,在許多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但是,它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的。
在《刑法論》的啟迪下,我們對如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產生了一些初步的想法。藉此機會,我們不揣冒昧地把它奉獻給讀者,祈望得到刑法學界同仁們的指教。
我們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是指充分反映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刑法意識,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刑事法制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點,能夠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刑法的基本要求的理論體系,它應當是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刑法思想與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經驗相結合、把刑法的基本原理同中華民族新的刑法意識相融合的理論體系。因此,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除了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刑法思想為指導,保持我國刑法理論的社會主義方向之外,還應當著眼於以下幾點:
1.在刑法理論研究中反映我國刑法制定、施行的時代特點,為實現刑法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在結束了長期存在的「左」的指導方針,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歷史條件下,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之的。它的基本任務是運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罪和其他刑事犯罪作斗爭下,維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進行所必需的這些環境。我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日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的逐步加強和健全,在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推動下蓬勃發展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涉及我國在
F. 歷史上的刑法有那些
炮烙(把人綁抄到燒紅的銅柱子襲上),腰斬(你懂得),凌遲(你懂得,三百六十刀到三千六百,估計不準),斬首(砍頭),車裂(俗稱五馬分屍),剝皮實草(用水銀把皮剝出來在人皮里填上草,朱元璋的最愛),棍刑(不是大人多少多少棍,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宮刑(一秒鍾變公公),刖刑(割掉左腳、右腳或雙腳,通常指割去膝蓋骨,大名人孫臏),插針(往指甲里插針,電視劇里很多啊),活埋(不用解釋吧),鴆毒(毒死的),烹人(煮活人),剖腹(挖除內臟),射殺(非戰時用弓箭射活人),沉河(綁上石頭推下河),絞刑或者縊(上吊),黥面(一般是在臉上刺字,宋朝常往士兵臉上刻),截舌(這個忘了是誰了),蠆盆(傳說中妲己發明的,把人推進滿是毒蛇惡心蟲子的大坑裡),金瓜擊頂(拿錘子打碎腦袋),坐木馬(木馬上有個棍子,然後讓女人騎上去,你懂得),剩下的把人割掉四肢做成人棍放到壇子里,割鼻子、耳朵,挖眼睛,鞭打,夾手指,打斷手腳,拿鑿子鑿人腦袋什麼的,怎麼能說得完呢。哪一個不滅絕人性?
G. 刑法的年齡界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刑法年齡劃分標准如下:
一、完全無刑事責任期:不滿14周歲的人,一律不負刑事責任。
二、相對負刑事責任期: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等刑法明確規定的罪行的,要負刑事責任;對其他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三、完全刑事責任期:年滿16周歲的人,對一切犯罪都要負刑事責任。
四、減輕刑事責任期: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及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五、《刑法》:
(一)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二)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H. 中國刑法
我只能說個大概:
死刑犯從提起公訴開始,就被看押在重犯監區。這個監區里基本上是單間,被看押的犯人除了律師以外,不能被探訪、不防風、不參加勞動。
公訴出庭前一天,會通知家屬給看押犯准備干凈衣服,由監獄轉交,然後可以理發、洗澡,並和律師見面。出庭後,回到重犯監區等待法庭宣判。
宣判有2種,一種是公開宣判。如果是獲罪,犯人出庭前就會被換上囚服,剃光頭。然後當庭宣判,直接執行或者緩期執行。如果無罪,則看押犯會穿普通的衣服,不剃光頭。宣判無罪後 當庭釋放。
另一種宣判,是當事人宣判,宣判地點在看守所里,由法官和檢察官一起宣判。這種一般都是死刑宣判。宣判後,死囚或者1個月,或者半年之內,就會被執行。在這期間,看守所的幹警會經常做死囚犯的心理工作,好吃好喝的待遇,讓死囚敢於面對宣判的結果。在最後執行之前,會允許一定數量的直系親屬到監探訪一次。一般是 換衣服准備上路了。
中國的死刑執行程序,沒有特別規范的做法。很對地方的執行方式 和20世紀30年代軍閥時期的死刑執行方式沒什麼區別。
死囚被捆綁到執行地後,先由法醫及檢察官共同確認死囚的身份以及身體狀況(法醫要確認死囚此時還沒死),然後,由法醫確認槍斃射擊的位置(死囚心臟的准確位置),然後由執行武警近距離射擊,擊穿死囚心臟。一般在執行前,看押死囚的幹部會安慰死囚:「別針扎,越針扎越痛,鎮定點,一下就過去了。」
執行完畢後,由檢察官和法師再次確認死囚的身份和身體狀況(法醫確認死囚此時已經死亡),然後在死亡證明上簽字。
確認完後,武警上前解開死囚屍體上的繩子。然後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上前收屍。在看押幹部的陪同下,一起將屍首送往殯儀館火化。火化完成後,將骨灰轉交給 家屬,沒有家屬認領的,就由殯儀館就地處理掉。
習慣上,執行完後,所有參與執行的武警、警察和公檢法幹部,都會聚餐(封建傳統,洗洗殺氣)。開槍的武警會被公安局長敬酒(傳說中要給開槍的武警記功,是謠言,反正我沒見過)。吃完就散了,該洗腳洗腳,該按摩按摩。
聽說現在很多地方是 改成注射了。。這個沒見過,,離開那個地方很多年了
I. 刑法修正案九時效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一、刑法修正案九追訴期的新內容
不管《解釋》明確規定是適用修正前刑法,還是規定適用修正後刑法,其實都從處理結果更有利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來進行考量。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同時生效。由於此次刑法修改的幅度比較大,在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實施後,必然有許多尚未作出生效裁判的案件會涉及一個新舊刑法適用的時間效力問題,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刑法修正案(九)生效前及時公布《解釋》,旨在解決修正前後刑法的協調適用問題。
對於新舊刑法的時間效力,或者說修正後刑法的溯及力問題,無疑應嚴格遵循刑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也即通常所稱的「從舊兼從輕」原則。因此,刑法修正案(九)也不例外,除《解釋》就有關問題作出規定的以外,其時間效力應根據刑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來確定,即對修正後刑法施行之前發生的犯罪行為,如果修正前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修正前刑法;如果修正前刑法認為是犯罪的,並且依照修正前刑法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修正前刑法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修正後的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修正後的刑法;在修正後的刑法施行以前,依照修正前的刑法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二、新刑法對追訴時效期限的規定
第八十七條【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條【追訴期限的延長】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條【追訴期限的計算與中斷】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三、追訴期限的起算方法
1、一般情況下追訴期限的起算時間是從犯罪之日起計算,即從犯罪行為完成或停止之日起計算。
2、犯罪行為處於連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就是說,犯罪分子連續實施同一罪名的犯罪(犯罪分子在一定時期,以一個故意連續實施數個獨立的犯罪行為),追訴期限從其最後一個犯罪行為實施完畢時開始計算。
3、犯罪行為處於繼續狀態(犯罪分子實施的同一犯罪行為在一定時間內處於接連不斷的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錦州律師:網頁鏈接
4、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一犯罪的追訴期限從後罪的犯罪行為完成或停止之日起計算。這里對前罪和後罪是什麼犯罪沒有限定,無論重罪還是輕罪,前後兩罪是否同一罪名,只要再犯新罪,前罪開始計算的追訴期限就中斷,而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