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民法典
Ⅰ 如何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版建設的重大成權果,凝聚著14億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夢想。民法典是一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利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激勵政府依法行政、推動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動社會共建共治共享、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樹立法治大國形象、提升國際法治話語權的大法。
我們也相信隨著民法典的正式出台,必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助推,實現制度優勢向國家治理效能的不斷轉化,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等九部法律廢止。
按照上級要求,《民法典》自7月至12月為民法典宣傳時間,要求達到家喻戶曉,農戶知曉率達到90%以上。黨員幹部帶頭學習《民法典》,在全鄉掀起學習民法典熱潮。
Ⅱ 你如何看待民法典的意義
《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也法典命名的民法。它以為著我國法律走向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是美好社會生活的前提。
Ⅲ 如何看待中國制定一部民法典
前幾年學界還一直在說要制定民法典,但是自從胡爺爺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回經建成後,這樣的呼答聲基本就沒有了。為什麼要制定《民法典》,就在於需要一部系統的規定民事領域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但是放眼我國當前制定的法律,包括《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雖然說民法典這個名沒有,但是民法典需要的法律都已經制定出來了,如果真的要制定民法典,也就是把這些法律整理匯編到一起,原創性比較低,所以我國雖然沒有《民法典》這樣名稱的法律,但是民法典該具有的內容我國法律體系都已有了,實質內容都有了,而且胡爺爺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了後你還要去制定一部新的系統的大法,不是明顯說明我們的法律體系還沒建成,他是騙人的嘛,所以就沒有必要制定了。我說的比較淺顯,但話糙理不糙,希望對你有用~~
Ⅳ 如何看待2021年正式實施的中國民法典
我覺得這是好事嗯,即將實施的中國民法典裡面有很多的法律條款,都更加的細化了
Ⅳ 如何看待民法典的推行
大家的評論和點贊,均已收到。原回答,附在分割線後,隻字未改。
民法典出台,其對社會、公民影響是必然的,法的基本作用就涵蓋指引、教育
但今天這里討論的是其社會價值和歷史意義。
還是拋兩個問題吧
「民法典」慈母般的關愛,大家是否能感受得到?
法治的前進,更需要什麼?
當前的民法典,好比就是一棵讓人瞻仰的大樹,讓人知道法有多大,法有多厚
這可不就是當前社會最擅長做的,把一些東西不顧一切的做大做強,而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
如果這棵大樹缺少讓其長久生長的土壤,這棵大樹生命可能都難以維系,更別說,能帶來多少影響和價值。
作為律師,我挺難感受民法典慈母般的眼神,有的只是不停學習、背誦法條的心累。
每次步入法院的那一刻,對不起,我思考的也不是民法的慈愛,而且是怎麼利用法律思維、司法案例為當事人爭取更多的合法權益。
法官在判案時,腦袋裡裝的也不盡是民法的原則和條文,更關心的是,我的判決會不會和司法解釋相矛盾,上訴會不會被改判。
可以說,這些並不是,也不應當是法律人的內心真實寫照,而是整個體系所強加的。所以說民法典,在較大意義上講,是給上層帶來榮光。法律的價值在於實施,民法典中新制度的生命力如何?有興趣的,可以移步到「如何看待民法典離婚冷靜期通過」話題,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制度的。印象深刻的回答有「建議設置立法冷靜期」
法治的前進,更需要的是民眾的意識。
對於民法而言,自下而上的意識,才是真正法的根源。反其道,自上而下,那可能是強扭的瓜
民眾的法律意識才可以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東東
每個人都應當堅守自己內心的公正
每個人都不應當隨意放棄自己的權利
每個人都應當去獲取自己對於法律的思考
等等
這些才是法治前進應當不斷思考的東西
Ⅵ 如何看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眾國民法典,我覺得這種國民法典的話還是要求比較高的。
Ⅶ 如何看待制定民法典
如何看待制定民法典。只是有利於民眾的事情。鄞州是淮陽的。
Ⅷ 作為時代青年,我們當如何對待民法典
民法典體現了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完善發展的表現。
作為時代青年一是積極擁護民法典,二要積極學習了解掌握,三要積極宣傳貫徹民法典的精神,作法制時代的引領者。
Ⅸ 如何看待民法典規定離婚的冷靜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婚姻編部分「離婚冷靜期」制度引發了熱議。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這意味著:
① 夫妻兩個人到民政局簽字後,至少要等待30天才能拿到離婚證。
② 30天內有任何一方申請撤回,民政局就不發離婚證。
③ 在冷靜期屆滿後的30天內,有一方沒有去申領,也視為撤回申請,民政局不發證。
一些網民「炸了」,結婚五分鍾,離婚一個月,這是鬧哪出!
為什麼要設置離婚冷靜期,立法者是怎麼想的?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律師協會會長李亞蘭說:「司法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很多時候是沖動離婚,但經過一次破裂,雙方冷靜後可能會更好地珍惜對方,設置冷靜期是有必要的。」
按照民政部《2019民政統計年鑒》2018年有1013.9萬對夫妻結婚,其中429.2萬對夫妻為再婚,而在這四百多萬對再婚夫妻中,又有562921對夫妻是復婚。也就是說,平均每18對新婚夫婦中,就有一對是復婚。這個概率,不可謂不高。
很多離婚案件中,兩個相愛的人往往因為一件事情就賭氣。「我不能跟你過了,我要跟你離婚。」另一方絕不示弱,「離就離!」一方有所呼,另一方有所應,誰也不甘示弱。以最痛快的方式到民政部門離婚,婚姻關系終止。事後再過了一兩個月,可能彼此的那些好處,兩人之間的那種甜蜜可能就浮現出來了。但是這個時候婚姻關系已經解除,再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如果能夠在沖動之後,還能有機會讓離婚沒有任何痕跡,有一個冷靜期後,可能就不存在復婚的情況。
Ⅹ 對民法典的認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本網路全書,其中包含了各種各類的民事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修改了,使其更符合當代中國的民情,使法官在判決時有法可依。具體如下:
1、民法典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2、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編纂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著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見證了這一段時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通過一步一步實踐摸索而形成的,具有科學性、民主性,民法典的頒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體現的是全國人民的心聲和願望。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個過程中,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