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概念對比

民法的概念對比

發布時間: 2022-01-31 02:31:01

民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一、民法的概念在民法慈母般地眼神下,每一個公民就是整個國家。——孟德斯鳩
1、定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2條從民法的對象和任務角度來看,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1款對於合同所進行的概念界定,對民法的定義更為妥當的表述應為: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2、含義:
2.1民法是有國家強制力(區別於道德等)的社會生活規范;
2.2民法是調整社會生活中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其他關系不調整)的法律規范。
2.3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3、性質:
3.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3.2民法為文明法;
3.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3.4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3.5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3.6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3.7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4、分類:
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民法有實質意義與形式意義之分。
4.1實質意義的民法
實質意義的民法是指作為部門法的民法。實質意義的民法又有廣義民法與狹義民法之分。
4.1.1廣義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也就是私法的全部。因此,凡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不論其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均屬於民法的范疇。
4.1.2狹義的民法,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指商法以外的私法。
在我國由於采民商合一的立法例,商法並非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因此,實質意義的民法是指廣義的民法。
4.2形式意義的民法
形式意義的民法是指以一定體例編纂的並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由於我國民法典尚未編纂,所以嚴格地說,我國還沒有形式意義的民法。但因我國《民法通則》是一部民事基本法,規范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因此,也可以說《民法通則》就是形式意義上的民法。
5.民法的調整對象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
5.1 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在民法中,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
從主體的地位上說,有的財產關系的主體地位是不平等的,相互之間有隸屬關系;有的財產關系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間並無隸屬關系。前者如財政稅收關系,俗稱為縱向經濟關系;後者如借款關系,俗稱為橫向經濟關系。只有主體地位平等的財產關系,才是民法的調整對象。
2)一般是當事人自願發生的
財產關系,有的是根據主體自己的意願發生的,有的並不是主體自願發生的,因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各自獨立,任何一方都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因此這種財產關系一般是主體在自願基礎上確立的。
3)受價值規律支配
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因大多是當事人基於自己的利益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設立的,因此一般遵循價值規律。正因為如此,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多是等價有償的。
5.2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
人身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屬性,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不是以經濟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人身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一、主體的地位平等
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主體相互間沒有管理和被管理、命令和被命令、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任何一方都不能支配另一方,而應平等相待,互不幹涉。凡是主體地位不平等、相互間一方可支配另一方的人身關系,不由民法調整。
二、與民事權力的享受和行使有關
人身關系,有的與民事權利的享受與行使有關;有的與政治權利的享受與行使有關,而與民事權利的享受和行使無關。民法只調整前者而不調整後者。例如,基於自然人的身體、健康、姓名、名譽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自然人享受和行使民事權利有關,屬於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而基於選民身分或者基於某一黨團成員身分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民事權利的享受與行使無關,則不屬於民法的調整對象。
三、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並不具有經濟內容
所謂人身,是指主體的自身。因此,人身關系是基於體現自身屬性的價格和身分而發生的社會關系,與主體的人身是不可分離的。這類社會關系不具有經濟內容而是以特定的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無任何內容。有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無直接的聯系,卻是主體存在的條件,是主體取得財產利益的前提,如自然人的生命健康關系;有的人身關系是與財產關系有直接聯系的,如基於自然人的發明、發現而發生的人身關系。

㈡ 民法的概念是什麼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廣義的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婚姻家庭關系和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狹義的民法不包括婚姻法和屬於傳統商法內容的法律規范。

㈢ 簡述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則。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

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

2、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3、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原則。

4、禁止濫用民事權利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3)民法的概念對比擴展閱讀: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修改《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除第五十八款第1款、第第六款:「經濟合同違反國家強制性計劃」。

㈣ 普通法和民法有什麼區別

泥巴,這次你錯了.普通法系沒有民法這個概念的.民法是大陸法系特有的術語,起源於羅馬私法.

㈤ 簡述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則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
(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
(2)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3)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原則。
(4)禁止濫用民事權利原則。

㈥ 民法概念

不沖突。二者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民事權利能力進行定性的。自然性從產生原因來分析,指的是民事權利能力的取得和消滅的原因是為出生和死亡這樣的「事件」,屬於「法律事實」中的「自然事實」這一類。法定性則從法律效果來,指的是民事權利能力作為民事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得到法律的承認,產生法律上的效果。二者是一個問題的兩面。

㈦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民法的概念是指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一、公平原則,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二、自願原則,即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從事民事法律關系。三、公平原則,即從事民事活動應當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要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五、公序良俗原則,即從事民事活動不能違背善良風俗。六、綠色原則,即從事民事活動要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㈧ 民法的概念是什麼

民法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熱點內容
第三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08:26:03 瀏覽:301
行政法派出機關類型 發布:2025-02-09 08:25:17 瀏覽:74
全國法院系統學術 發布:2025-02-09 08:24:34 瀏覽:770
論民法的精神 發布:2025-02-09 08:24:31 瀏覽:389
教師法律法規學習 發布:2025-02-09 08:18:17 瀏覽:201
社區政策法規 發布:2025-02-09 08:01:14 瀏覽:943
刑法263條規定的是什麼 發布:2025-02-09 07:53:04 瀏覽:241
邗江司法局 發布:2025-02-09 07:34:28 瀏覽:786
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的變更 發布:2025-02-09 07:15:15 瀏覽:801
楊潔法規 發布:2025-02-09 07:12:28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