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有權向調取證據
『壹』 人民法院如何向行政訴訟當事人調取證據
法律分析: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原告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一)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二)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三)在一並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中,證明因受被訴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四)其他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事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但是,不得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
『貳』 如何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法律分析: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的人為:當事人和其訴訟代理人;申請調取證據的期限為: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調取證據的方式為:書面提出申請。切記,口頭申請不會被受理。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證據有滅失的可能性,比如:證人生命垂危;具有證據作用的易腐敗變質的物品。證據在將來有難以取得的可能,如:易於滅失的痕跡。對於上述有可能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叄』 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俗話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在司法實踐中,只要你掌握了充分的證據,贏下官司也就不成問題了。但是,許多當事人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舉不出證據,結果只能是承擔敗訴的風險。
其實,在有些時候,提供不了證據,並不代表就一定會輸掉官司。因為,還有另一個途徑可以解決證據的提供問題。那就是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筆者認為,當事人在遇到以下幾種情形時,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遇到證據是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的、不對外開放的檔案時,當事人就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去調取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或其他組織是不能查閱和復制的。比如,工商登記信息、土地管理檔案等。
2、有關案件事實的證據是涉及國家秘密的材料。在這種情形下,當事人是無法直接獲取的,只有通過人民法院才能調取,並且還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才行。否則,就有可能泄露國家機密,危害國家安全。
3、當證據涉及他人的商業秘密時。商業秘密是不為公眾所知的、可以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的信息。比如,產品配方、客戶資料、製作工藝等。這些商業秘密關繫到權利人的經濟利益和生存之道,他們是不可能輕易透漏出來的。這時候只有人民法院通過合法的程序才能調取。
4、當證據涉及他人的隱私時。隱私是一個人不願意被他人知曉的信息,當事人想要得到並提供,當然會遇到阻力。如果確實有關案件事實,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
因為客觀原因,當事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
『肆』 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有權向誰調取證據嗎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可以調取證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因此當存在證據支持決定行為的合法性的情況下,應在作出該決定時進行證據的調取和採集,而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切不可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此外,為平衡行政訴訟中原告、第三人與強大的行政機關之間的訴訟能力,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三條 法律賦予了行政訴訟中原告和第三人申請人民法院收集證據的權利,但卻並未賦予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的權利。因而你們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在行政訴訟的進行過程中無權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該證據。
『伍』 人民法院可以向當事人調取證據嗎
您好!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向當事人調取證據。謝謝閱讀!
『陸』 行政訴訟中,在哪些情況下法院可以依職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取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專取證據。屬但是,不得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
第四十一條規定與本案有關的下列證據,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
(一)由國家機關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
(三)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柒』 人民法院可以調取哪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
二、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第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此為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主要包括訴訟實體內容和訴訟程序內容,對於不屬於上述情形的,人民法院一般不得依職權而只能依當事人的申請調查收集證據。也就是第十六條規定的除十五條規定的外,人民法院調查取證依當事人申請為之。
(7)人民法院有權向調取證據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還規定了可以由當事人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
第十六條 除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捌』 什麼情況下人民法院有權調取證據
人民法院可以調取的證據,分為依職權主動調取和當事人申請調取兩種。
《最高人民專法院關屬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第九十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包括:
(一)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關系的;
(三)涉及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訴訟的;
(四)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五)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玖』 調取證據的法律依據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申請調取證據作出了規定,對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的檔案;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材料,對《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即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可以向法院申請調取。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拾』 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證據的情形
法律分析:(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